楼主:
oppoR20 (R20)
2025-02-13 22:16:10https://www.reddit.com/r/pcmasterrace/s/MDplPELwNb
文章很长 我们有请ChatGPT完整翻译
前言与作者背景
首先要说明几点:是的,我供职于业界的竞争对手。但我向你保证,这一点绝不会影响我的
观点。我提到这一点,仅仅是为了有机会教育大家,或许也对用户和潜在买家敲响警钟。我
曾在 Gigabyte 从事主板设计,不过那已是 17 年前的事了;之后我离开去攻读博士学位,
而过去 13 年我在 Intel 的晶圆厂工作,还短暂待过 ASML。在 Intel 我参与了 14nm、10
nm、4nm 和 2nm 工艺的项目,同时也对 Foveros 和 PowerVia 等技术有所贡献。
此文中的所有内容都是我个人的想法、观点和数据,完全没有任何零部件制造商或公司的介
入。这是一位硬件爱好者与其他爱好者之间的交流。我并不喜欢不得不这么说,但现在大家
都知道我站在哪一边了。
背景:其他连接器及各针脚额定值
我们大家熟悉并喜爱的 8 针连接器,其著名之处在于它能够承受远高于其标称额定功率的
负荷。根据规范,每个针脚额定 9A,也就是在 12V 下,每个针脚能传输 108W,这意味着
整个连接器拥有极高的安全裕度,精确来说约为 2.16 倍。而且,如本文后续所讨论,这个
裕度甚至还可以再进一步扩大。
相比之下,6 针连接器的设计更加“过度”,它通常含有 2 或 3 个相同类型的 12V 线路
,也就是说这个额定仅 75W 的小连接器,在其可能的 3 个供电针脚上,每一个都能承担超
过其标称功率的一部分。即使其中有 2/3 的针脚没有使用,剩下的针脚仍有余裕。事实上
,单靠一条额定 9A 的 6 针线路,其安全裕度就比在全负载情况下的 12VHPWR 连接器还要
高,大约有 1.44 倍的余量。
其实我在这里对数值稍作保守处理,因为如今许多知名品牌采用的是 mini-fit HCS(高电
流系统)连接器,其额定可以达到 10A甚至更高。甚至在合适的连接器设计下,一个 8 针
连接器可能可以使单一 12V 针脚承受全额的 12.5A,但我还没找到与这个系列完全匹配、
额定到 13A 的连接器。如果有人知道有这样的产品,我确实有兴趣获得一些来做一个 450W
的 6 针连接器。重点在于,只要显卡的 8 针和 6 针连接器数量正确,基本上除非你故意
操作不当或发生严重故障,否则连接器熔化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连接器问题:额定过高
接下来我们谈谈 12VHPWR 连接器。这些较小的针脚并非来自 Molex 的 mini-fit Jr 系列
,而是更小型的 micro-fit 系列。虽然仍可使用 16AWG 线材,但这些连接器通常只额定每
针 9A或 8.5A,这就引出了问题。
依据 8 针连接器的标准,其要求在 12V 下输出 150W,即 12.5A,平均下来每个针脚大约
需要承载 4.5A。对于额定 9A 的连接器来说,每个针脚实际上只是在其承受能力的一半左
右。而在一个 600W 的 12VHPWR 连接器中,每个针脚就需要承载约 8.33A。如果使用的是
8.5A 额定的针脚,则几乎毫无裕度;即使是 9A 的针脚,情况也不算理想。这些 8.5A 针
脚在实际情况下,如高环境温度、表面清洁不充分或 GPU 的瞬间功率尖峰等条件下,都容
易失效,9A 的针脚也好不到哪里去。
我坚信问题正出在这里:这些针脚几乎达到了极限,容错裕度只有大约 1/6 A,而这对消费
级硬件来说实在太少。安全因子极低。按照 9A × 12V × 6针计算,总额定功率为 648W;
如果使用 8.5A 针脚,则只有 612W。连接器本身据称能支持最高 660W,所以假设每个针脚
允许有一点超出额定值,或是使用的针脚比我在 Molex 官网上快速查到的稍优,最终的安
全因子也只有大约 1.1 倍。
请记住,对于一个损坏的 6 针连接器,即使只有一个 12V 接口在工作,其安全裕度仍可达
1.44 倍。
似乎这个问题业界已经有一定认识和考虑。下图摘自 2021 年 11 月发布的 PCIe 5.0 附加
卡规范第三章 3.3 节,描述了 12VHPWR 连接器感应针的配置:
【图表说明:该图表列出了 12VHPWR 标准下,针对不同两感应针配置的功率限制。
– 当两感应针都处于开路(open-open)状态时,启动功率仅 100W,持续负载时为 150W;
– 当两感应针均接地(ground-ground)时,启动功率可达 375W,持续负载时最高 600W。
】
请注意:启动功率远低于经过软件配置后的持续功率。如果软件配置后功率没有提升,那么
通过该连接器的最大功率就只有 375W,这仍是 8 针连接器额定功率的两倍多。因此,像 5
090 这样本来需要 4 个 8 针连接器的显卡,可能就可以节省掉 PCB 上一半的空间。375W
在 12V 下意味着约 31.25A,四舍五入大约 32A,这样每个针脚只需承载约 5.33A,这就留
有相当的裕度。虽然这个裕度不如 8 针那般宽裕,但考虑到现行规范要求使用的元件品质
已经比 2000 年代最劣质的 8 针(仅 5A、20AWG 线材)要高,而且市面上也可能存在额定
超过 9A 的 micro-fit 针脚,我认为这样是可以接受的。目前 4080、5080 及以下型号通
常只采用单一连接器,只有部分 OC 版本可能会额外配备第二个 12 针或增加一个 8 针连
接器。
如果以之前 6 针连接器中每个针脚 9A 算,总功率 648W,那么 375W 的额定就相当于 1.7
2 倍的安全因子。理论上,最少只需 4 个针脚就能承载负荷,剩下仍有约 1.15 倍的裕度
。这大致与最劣质的 8 针连接器(使用弱小的 5A 针脚和 20AWG 线材)的安全极限相当。
即便是我所见过的最劣质的 7A micro-fit 连接器,其安全因子也大约在 1.34 倍左右。
总结来说,连接器本身并没有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其额定功率定得过高,导致安全裕度极低
,这意味着在遇到误差或其他不完美情况时,很容易超出安全范围。600W 应该被视为连接
器能承受的绝对最大功率,而实际上 375W 才是一个更合理的额定上限。
Nvidia 的问题(以及合作板卡厂商):拆除了保护措施
作为目前唯一使用该连接器的 GPU 制造商,同时又与 Dell 共同赞助此标准,Nvidia 必须
对此承担部分责任,但他们的显卡合作伙伴也有一定责任。
从 3090 FE 和 3090 Ti FE 的设计来看,可以看出设计师非常注重在连接器各针脚之间平
衡负载,将针脚分成 3 对并使电流均衡分布。这正是我记忆中 Nvidia 传统的板卡设计风
格。他们过去在电源传输设计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推测这也是为了给合作伙伴树立榜样。
基本上,他们在这个设计中将 12 针连接器视作等同于 3 个 8 针连接器,借由平衡各针脚
的电流来确保每一组都维持在大约 150W 左右的水平。
在 3090 和 3090 Ti FE 上,每一对 12V 针脚都配有独立的分流电阻来监控电流,并且板
上还有一些电源切换硬件,据我推测这些硬件用来在各针脚对之间动态调整各自独立的 VRM
相数。不过,我需要进一步检查 FE 板卡,从更多实物照片中获取细节来确认这一点。
接着谈谈 4090 和 5090 FE 板。这两款板卡将所有 6 个 12V 针脚合并为一个整体,意味
著无法在各针脚或针脚对之间进行电流平衡。对于 4090、5090 以及我推测其他使用这种连
接器的低阶型号来说,这几乎意味着无法分别监控各个针脚的负载,因为它们只监控整个连
接器的总电流。这让我不禁质疑,到底是谁批准了这种设计——我曾经参与过主板设计,实
在无法理解除了节省成本之外,还有什么理由要去掉这样一个明显关键的安全特性,而这些
成本在大规模生产中只不过是单位数美元甚至几美分。特别是在 4090 显卡故障之后,仍然
在 50 系列中保留这种设计决策,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因为那时已经有明确迹象表明需要改
变。那些连接器在达到额定功率 3/4 时就已经出现故障,但他们却选择在没有对电源电路
做出实质改进的情况下,继续提高连接器中传输的功率。
ASUS 以及可能还有其他我尚未提及的厂商,似乎至少试图缓解这种危险。ASUS 的 ROG Ast
ral PCB 在将所有 12V 针脚合并成一个整体之前,增加了一组第二分流电阻,每个针脚都
有独立的监控。据我了解,这套系统可能无法真正实现针脚间的动态负载转移,但至少能够
监测到任何异常,从而警告用户,或者甚至自动采取措施(例如功率限制或关闭系统)以防
止损坏或危险。对于允许超过基本 375W 功率通过连接器的设计来说,这应该是最基本的安
全要求。
再往上一步的保护措施是,在两组 3 针脚之间实现主动电源切换,这一点并不难实现,而
且对我个人来说,也是我在购买显卡时最低会接受的要求。3090 FE 显卡采用的 3 对 2 针
脚配置显示,这样的方案在实际使用中并未引发频繁或灾难性的故障,也正好属于这个范畴
。
如果有 OC 版本的显卡打算在单一连接器上超过 575W 功率,那么对所有 6 个针脚进行监
控与切换就应该成为必备条件。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所有超过 500W 的显卡都具备这种保
护,因此每一款 5090,甚至许多 4090 都应该如此。尽管对于如此高功率的显卡,我仍然
希望能有多个连接器,但至少若单一连接器能有这级别的保护,我会更有信心使用它。
未来应采取的措施:避免、退货与召回
我的观点是:任何通过 12VHPWR 连接器输出超过基本 375W 功率的显卡都应该被避免购买
。目前所有仅用单线连接的 4090 和 5090 都属于此类,而 5080 的功率(约 360W)则处
于临界状态。
我希望看到那些未采取上述最低保护措施的显卡被认定为危险且可能存在缺陷,进而被召回
。当然,要达到这一点,可能需要对 Nvidia 及其合作的板卡制造商采取大规模的法律行动
。这些厂商似乎认为这没什么问题,直到消费者把这问题变成自己的问题。
如果你怀疑自己的显卡可能存在风险,那就退货拿回你的钱,然后把钱花在别的地方。毕竟
,2000 多美元还能买到很多东西。如果他们打算卖给你一个潜在危险、缺乏关键安全机制
的产品,那他们就不配得到你的钱。这不仅适用于 Nvidia,AMD 和 Intel 也一样,老实说
,对任何公司都应如此。
—
简单来说著接口就是烂 容错率比以往小很多(1.1倍 vs 以往轻松2倍以上
这个专业人士也点出前几天版友提出的问题 就是电源设计部分
都是参照公版电源喇在一起的设计
除了共硕PROG 加入了电流监控 前一篇5080烧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但共硕也就只做到监控后打住 也没进一步得负载转移或是功率限制(共硕目前应该是只有
做到警告而已)
至少式不错的第一步了
所以PROG这下贵的有理了 ㄎㄎ
你各位啊 抢不到5090或许是好事吗 ㄎ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