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Ohmy (喔卖)
2024-12-31 20:27:43网志无广告版
https://ohmy-bear.blogspot.com/2024/12/nh-d15-g2.html
决定2024压轴就用猫头鹰NH-D15 G2 旗舰空冷散热器来个完美的Ending吧!月底、年底,
买完刚好荷包也见底。
猫头鹰憋了好几年的散热器跟14cm风扇大作集合:NH-D15 G2,终于是在2024年推出了,
也不负众望一举夺得空冷之王的宝座,当然价格也是稳坐第一。
NH-D15 G2共有LBC、标准版、HBC等3种不同凸度铜底的版本,以适用不同表面平整度的
CPU,如果搭配到不合适的版本则可能会造成1~3度的温度差异,不得不佩服猫头鹰在追求
极致温度的“激进程度”。顺带一提本篇开箱较为泛用的标准版。
猫头鹰新世代产品包装风格改成以棕色为主体,内部配件盒及散热器缓冲保护则是维持使
用牛皮色纸质材料。
https://i.imgur.com/4fJiTHn.jpg
NH-D15 G2高度168mm、宽度150mm、长度152mm及含风扇1525g的重量,散热片规模可说是
相当壮观。
https://i.imgur.com/copV6Pb.jpg
https://i.imgur.com/nQyBBEi.jpg
搭配两颗速度偏移的NF-A14r G2 PWM风扇,可说是目前猫头鹰最新技术的集大成之作。
NF-A14r G2 PWM风扇最高转速为1500rpm,最高能提供155.6 m3/h的风量及2.56 mmH2O的
风压,最高噪音则标示为24.8dBA,不过实际测试满转时噪音还是挺有感的。
https://i.imgur.com/ZKyzSR8.jpg
热导管数量为8根6mm规格,猫头鹰没有特别强调过是否使用逆重力热导管,但似乎也没人
质疑猫头鹰的热导管能力?
https://i.imgur.com/2PZDgCW.jpg
NH-D15 G2塔体有偏移设计以避免干涉PCI-E插槽,但硕大的身形对于部分ITX主机板还是
无能为力,建议购买前详细参考猫头鹰的主机板相容性列表。
https://i.imgur.com/4j5VbVk.jpg
8根热导管均匀分布在50mm*53mm的巨大铜底上,鳍片固定则维持传统采用回流焊工艺。
https://i.imgur.com/I0XzJUB.jpg
接着回头介绍配件盒。
https://i.imgur.com/mqPc5dX.jpg
扣具外的配件之一,说明书、散热膏擦除湿巾、LGA1700专用垫片、AM5专用防散热膏溢出
垫片及猫头鹰LOGO金属铭牌。
https://i.imgur.com/uCNdrlr.jpg
AM5专用防散热膏溢出垫片NA-TPG1,塑胶材质,主要功能为贴在CPU周围,以减少散热膏
溢出到底部PCB板上。
https://i.imgur.com/ZXdg6FB.jpg
还记得当初intel 12代刚转入LGA1700插槽,有人发现适度减少底座螺丝压力能增加散热
器效能,后来就有在CPU扣具底部安装1mm垫片减少扣具压力的方式,再之后就是大概人手
一个的利X防弯扣具。
附的这款NM-ISQ41则是返璞归真提供4个1mm厚的垫片装入LGA1700扣具底部,猫头鹰称搭
配垫片最多能再降低2-3度。
https://i.imgur.com/lLeh3FU.jpg
扣具外的配件之二,降速线、分接线、散热膏及零售价295台币的Torx T20规格螺丝起子
NM-SD1,外型跟零售版一模一样,当作多赚一把(特规的)螺丝起子。
https://i.imgur.com/wQe0zoV.jpg
扣具外型与猫头鹰其他散热器产品没有太大差异,不过NH-D15 G2扣具已经升级成
SecuFirm2+,主要差别在于十字螺丝已全数改成Trox T20螺丝
https://i.imgur.com/LLxXJSk.jpg
AMD扣具则有针对AM5 核心发热位置的偏移安装底座,向下方位移7mm使散热器中心能更靠
近AM5 CPU发热位置
https://i.imgur.com/cl2DCP7.jpg
接着测内存高度,在风扇安装于常规高度时,能装约高的内存,再往上就得考虑机壳
对散热器的限高。
https://i.imgur.com/8uML40E.jpg
简单进行测试,以直立式裸机平台测试,环境温度约19度。
处理器:i7-14700K@PL1=PL2=250W
主机板:华硕 Z790-E BIOS 2024/7/12 2402版
内存:美光 Pro DDR5 5600 未开XMP
电源:全汉 Hydro PTM X PRO 1000W ATX3.0 白金
散热膏:AC MX-6
单烤FPU约19分钟后,Package温度最高88度,各P核心平均最高83.875,虽说室温已低到
19度,但这成绩还是颇惊人啊!不愧是最旗舰级空冷。
https://i.imgur.com/8jj5vz4.jpg
与之前做的各家散热器超时空比较,因为之前测试时室温是23度,这里就用与室温差异的
ΔT来超时空比较散热能力,不意外测试结果猫头鹰力压众12cm规模散热器,但价格也是
翻了几倍。
这里也必须强调一下,个人认为较准确的ΔT应该是与CPU待机温度做比较,且室温的差异
并非1:1对应到测试结果上,只是个人先前测试并未记录待机温度,仅记录室温,也是没
得选择的选择,总之结果仅供参考。
https://i.imgur.com/2RlpT8j.jpg
接着上机,终于完成了ANTEC FLUX机壳与猫头鹰风扇、散热器及显示卡的全套组合,也算
帮#1dN5BfqW (PC_Shopping)这篇了却一桩心事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734103785.A.D20.html
机壳风扇则暂时全数先用NF-A14顶替,预留了一些明年败家的扣打。
https://i.imgur.com/LgsuHmE.jpg
https://i.imgur.com/CuenNKJ.jpg
本篇也将猫头鹰NH-D15 G2装在9800X3D主机上测试,室温约20度,搭配猫头鹰自家NT-H2
散热膏于机壳内测试,测试配备如下:
CPU:AMD Ryzen R7 9800X3D @温度上限设置85度
主机板:华硕 ProArt X870E-Creator @BIOS 0706版
内存:十铨 Expert DDR5-6000 32Gx2
显示卡:华硕 RTX4080S Noctua Edition
SSD:金士顿 KC3000 1TB
电源:海韵 Vertex ATX3.0 1000W
机壳:Antec FLUX B
单烤FPU时频率是4.4Ghz,封装温度最高约81.9度。虽然测试时室温较低,但应该仍可以
说NH-D15 G2散热表现已达到360 AIO水准。
https://i.imgur.com/xWOc6HI.jpg
运行Cinebench R24时,全核心满载频率为5.2Ghz,这次仅测试多核心分数为1335 pts,
封装温度最高仅78.5度,个人相信即便搭配非最旗舰的NH-D15 G2以外的双塔散热器,对
Ryzen 9000系应该都足以胜任。
https://i.imgur.com/eCEEdjV.jpg
心得
凭著良心说,猫头鹰NH-D15 G2 旗舰空冷散热器终究还是充值信仰成分大于边际效益,会
买到这价位的空冷散热器想必已经是不顾一切,什么CP值、机壳/内存相容性都被抛在
脑后。
而猫头鹰NH-D15 G2维持一贯高标准要求及细节,良好的鳍片作工、回流焊工艺,配件也
给得十分慷慨,更是目前少见标示为Made in Taiwan的散热器,总让人有种钱并没有白花
的感觉,但毕竟与其他厂旗舰空冷价位落差甚钜,购买还是需要强烈的决心跟信仰支持。
但对个人这个不专业信徒来说,购买之后对他的信任感、安心感、充实感甚至是尊荣感,
无价!妥妥的无价之宝!
以上简单介绍就到这,祝各位2025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