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 美光T500延伸测试:新韧体! 3DMark跑分!

楼主: Cubelia (天空の夜明け)   2024-12-25 18:57:26
好读版本: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735124250.A.4F1.html
祝各位有个美好的圣诞节
=================
虽然美光T500 SSD设计给全碟SLC快取,将高速写入空间最大化
但缺点是大量写入超出快取区后性能会很烙赛
美光在媒体评测时有承诺会改良写入性能,后来也释出新版韧体
韧体编号P8CR002=>P8CR003=>P8CR004(只有尾数更改)
根据P8CR003的更新日志表示:
1.“改善 SLC 快取已满时的程式作业一致性”
2.“Sony PlayStation 5 格式测试的效能提升”
(第二项是针对PS5跑分做的最佳化)
P8CR004更新日志比较抽象
你只要知道它是偏向稳定性维护就好,这里不多解释
后出的4T款式已包含这些项目
其实美光放出新版韧体已经好一阵子了,我拖稿太久
韧体更新手段有Storage Executive工具箱或使用可开机的ISO档
我最爱麻烦当然选后者;首先把下载的映像档制作成可开机USB随身碟
看看这个映像档才25MB而已(内部采用非常精简的tinycore Linux)
https://i.imgur.com/OjxSg9q.png
使用rufus以ISO模式写入,并且一定要用CSM启动
美光给的环境要求CSM/LegacyBoot开机(UEFI会跑进grub救援模式)
所以部分锁住、拔掉CSM选项的套装、笔记型电脑无法使用
只能在Windows底下以Storage Executive工具箱更新韧体
https://i.imgur.com/nWdGwMP.png
进去后是纯文字模式,会自动侦测并直接更新美光T500 SSD韧体
速度很快,看到美光上面那行大约15秒就更新成功了
然后按下任意按键自动关机(上面有提示你记得拔掉随身碟)
https://i.imgur.com/ZgSwBOj.png
进入作业系统确认资料和SMART数据都有保留,不会被清空
当然备份就先备份(我的观念是没备份的资料=不重要的资料)
https://i.imgur.com/b6nQ5UD.png
测试环境
https://i.imgur.com/kFpB3Z6.png
测试本来想使用ROG Hyper M.2 Gen5 Card
后来测试时发现不知道是T500、分拆卡还是主板在搞
T500性能经常会异常低落,只能舍弃用分拆卡简化拆装流程的想法
直接跑一轮SLC快取测试
https://i.imgur.com/zCb7Dlc.png
空碟SLC快取依旧是全碟策略,但已有较稳定的TLC直写速度
其它就掰不出来了,结果测了两次都会飘的样子
两版新旧韧体对比
https://i.imgur.com/6V2Z0os.png
解说:
a.)大约300多GB的全碟SLC快取
b.)全碟SLC快取耗尽,也几乎等同全碟空间耗尽
开始回收+TLC直写,进入同时folding、GC和写入的阶段
之前大约在130~870MB/s浮动,现在大致稳定于587MB/s
其中可能会掉到10MB/s(接近触底)
c.)SLC快取回收完成,性能回升
伴随清出的快取空间再度耗尽又降低(看起来是一直清出快取再写入)
其中偶尔会掉到10MB/s(触底那几支)
https://i.imgur.com/4ZIg92Y.png
一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实测环节当然还是要来一下
实际测试将~642GB大档倒进去(32个20GB蓝光RIP)
从希捷FireCuda 530 2T复制到美光T500 1T
以Fastcopy设定20GB RAM buffer+8个阵列(1MB块)
来源、目的皆直通CPU通道,避免芯片组频宽受限
为了排除干扰依然是用干净的W11环境,系统、资料、测试碟三者分开
超过350GB(!)后性能就开始掉了
几乎稳定640MB/s左右,比上次120~880MB/s跳来跳去好很多
最后花628秒完成642GB的大档写入
https://i.imgur.com/xdbhoS7.gif
依然是写入大约八分钟才开始降温,感觉有快一点点
仍旧猜测是内部folding的时间差
(不科学的观察,因为用户不知道SSD在干嘛,只能用猜的)
使用超过640GB过半容量,休息超过30分钟后再倒160GB资料进去
这时候写了大约131GB的资料才开始降速,而且是耗尽空间的降法
一开始就是5.2GB/s,然后全碟SLC填满降速到627MB/s(GIF动动图)
后面偶有触底,但几乎都是在500MB/s以上跑
确实比之前的情况好不少,但老样子写超过快取时性能会烂掉
最后花85秒完成131GB的档案写入
https://i.imgur.com/12zux1h.gif
很奇怪的是SLC快取在iometer可以写到350GB左右,实际测试也是这样
这已经超越1000GB可提供333GB SLC Cache的理论值
没啥想法,也许控制器非常积极在背景folding,最后才赶不上写入速度?
DirectStorage延伸测试:
美光T500主打最佳化DirectStorage性能,其实就内建Phison Direct I/O
不用买PCIe 5.0的顶级E26控制器也能享受高速读取的好处
https://i.imgur.com/35ghX1K.png
显示卡使用Intel ARC A750LE 8GB显示卡再与巨蟒i4X 1T相比
BulkLoadDemo(BLD)
支援NV和MS合作推出的GDeflate显卡高速解压
这是以前游戏都还没出看极限性能的软件,算是看理论值
(进去其实就读取好几颗切半酪梨在飞,I卡跑这项挺强的)
https://i.imgur.com/xXdYWh9.png
T500 1T(E25+232L TLC):16.39GB/s
i4X 1T(D18+176L TLC):16.25GB/s
3DMark日前更新DirectStorage测试,依附在Storage项目DLC
这会比BLD较贴近实际情况,也有测试更多项目,较为全面
虽然测试页面来来去去的箭头很难理解
https://i.imgur.com/CClOcaA.png
但结果页面有提供很简单易懂的流程图,结果是用SSD到VRAM去比较
https://i.imgur.com/lYG32oB.png
3dmark数据总结
1.开启DirectStorage后SSD数据直读进VRAM的速度翻倍
2.启用GDeflate让GPU解压,在高压缩率条件下速度再度翻倍
(正常来说GDeflate高压缩率这项可以跑30GB/s,甚至50GB/s)
不同测试环境不建议数据互比,尤其我这边GDeflate跑超烂,连i4X都反杀了
茅头只能指向Intel A750,没钱买好卡QQ
回到原点,游戏没有支援就没太大用处
最尴尬的是看数字翻倍,实际游戏也没到瞬间秒读的程度
例如FFXVI确定开启GDeflate但读取速度没差多少
所以持有旧款NVMe SSD的用户别急着升级
DirectStorage并非选购唯一指标,把它当顺便有的即可
至于美光确实有改善超出快取时的写入性能
可惜死都不改成小一点的快取+直写,很想看稳定直写的性能呀
只能盲猜美光都往爆发性能调校了,也是很不错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