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 内存OC轻松达到11036!华擎Z890 太极OCF

楼主: Kazama168 (风真いろは)   2024-11-22 13:02:44
本文经PC Unboxing 授权转载
网页好读版:https://pcunboxing.com/z890-taichi-ocf/
内存超频破万新纪元!ASRock Z890 Taichi OCF 主机板开箱评测
https://i.imgur.com/dVXTSEK.jpeg
这次亲自购买了 ASRock Z890 Taichi OCF(Z890 Taichi OC Formula) 这张超频特化主机
板,身为华擎在 Z890 芯片组中的次旗舰型号,以 ATX 尺寸的 10 PCB 搭载 22+1+2+1+1
相 110A SPS 供电规格,并以 2x DIMMs 插槽搭配 Memory OC Shield 带来更进一步解
放内存超频上限,扩充性部分则有板载六个 M.2 插槽(包含一个 PCIe Gen5 x4)与两
个 Thunderbolt 4 Type-C 等高规格,给玩家们一张超频和扩充都面面俱到的型号选择!
这次也手动超频普通 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RGB Limited Edition 8000MT/s
48GB (2x24GB) 内存到 DDR5-11036 MT/s (5518.3 MHz) 给大家看看。
ASRock Z890 Taichi OCF 主机板规格:
尺寸:ATX 30.5 x 24.4 cm
处理器支援:Intel Core Ultra 处理器 (Series 2)
处理器脚位:Intel LGA 1851RL-ILM
CPU 供电相:22+1+2+1+1 相供电, 110A SPS
芯片组:Intel Z890
内存:2x DDR5 DIMM 插槽、10133(O.C.) MT/s、最大容量 128 GB(单一插槽支援 64
GB 容量)
内存认证:Intel XMP (Extreme Memory Profile) 3.0
显示输出:2x Intel Thunderbolt 4 (8K 60Hz / 5K 120Hz)
扩充插槽:1x PCIe 5.0 x16、1x PCIe 5.0 x16 (x8 频宽) 、1x PCIe 4.0 x4
储存插槽:4x SATA 6Gb/s、Blazing M2_1 2280 Gen5 x4、Hyper M2_2 2280 PCIe Gen4
x4、Hyper M2_3 2260/2280 PCIe Gen4 x4、Hyper M2_4 2260/2280 SATA3 & PCIe Gen4
x4、Hyper M2_5 2260/2280 SATA3 & PCIe Gen4 x4、Hyper M2_6 2260/2280 & PCIe
Gen4 x4
网络:Realtek RTL8126 5GbE
无线:Wi-Fi 7、Bluetooth 5.4
音讯:Realtek ALC4082
USB埠 (前置扩充):1x USB 3.2 Gen2 ×2 Type-C、2x USB 3.2 Gen 1 Type-A(支援前
置四个 USB 3.2 Gen 1 埠)、2x USB 2.0 Type-A(支援前置三个 USB 2.0 埠)
USB埠 (后方 I/O):2x Thunderbolt 4 Type-C (40 Gb/s & PD 3.0)、1x USB 3.2 Gen 2
x2 Type-C(20 Gb/s)、4x USB 3.2 Gen 2 Type-A(10 Gb/s)、1x USB 3.2 Gen 1 Type-A
RGB:4x ARGB 5v 3-Pin
FAN:2x 4-Pin CPU Fan (1A-12W)、1x 4-Pin CPU/PUMP(3A-36W)、4x 4-Pin Chassis/
PUMP (3A-36W)
超频新纪元 ASRock Z890 Taichi OCF 主机板开箱
这次开箱的是笔者新购入来自华擎的 ASRock Z890 Taichi OCF,极限超频定位的 Z890
Taichi OCF 定价比高阶型号 ASRock Z890 Taichi 还要再贵个两千块,这一代价格定位
上夹在 Z890 AQUA 跟 Z890 Taichi 中间,属于老二中间人的角色。
这一代从原本的 OC Formula 系统整合到 Taichi 底下,但上一代的 ASRock OC Formula
只有放在 Z590 芯片组上;LGA 1700 脚位的内存超频特化型号则是只有 Z690 AQUA
OC;没有出过 Z690 或 Z790 OC Formula,再下一张 2DIMM 内存超频板就是今天的主
角 Z890 Taichi OCF 了。
这张主机板依然由 Nick Shih 规划操刀,除了支援 Intel Core Ultra 200S (LGA 1851)
处理器外,最重要的便是支援 Clocked Unbuffered DIMM (CUDIMM) 内存,也就是
CKD (Client Clock Driver) DDR5 内存,同时当然也支援过往的普通 Unbuffered
DIMM (UDIMM) DDR5 内存使用。
https://i.imgur.com/ZV3oWxl.jpeg
▲ ASRock Z890 Taichi OCF。
https://i.imgur.com/m9GM7rc.jpeg
▲ 主机板特色。
https://i.imgur.com/DrzwiiN.jpeg
▲ 这次主题色是黄色!
https://i.imgur.com/VkjtwJg.jpeg
▲ Z890 Taichi OCF 主机板通道配置图。
ASRock Z890 Taichi OCF 使用 ATX 版型尺寸为 30.5 公分 x 24.4 公分;Z890 Taichi
同样也是如此,等同于说这一代 Z890 芯片组之中除了 Z890 Taichi AQUA 之外,华擎都
没有 E-ATX 规格的主机板了,彻底让 E-ATX 主机板只留在最旗舰(最贵)的产品型号上
了。
整体配色与外观设计来说 OCF 主要色以亮黄色为主;PCB 与底色则是以黑色为辅助,整
体线条以及图案比 Taichi 的沉着稳重来说,带来有点类似闪光那种更活跃的相反性质出
来,笔者个人觉得至少比起 Z590 OC Formula 那种军装绿风格来说,这次比较能让我的
美感接受....
https://i.imgur.com/84v9Ezx.jpeg
▲ ATX 大小的 Z890 OCF。
https://i.imgur.com/RhSQe85.jpeg
▲ 22+1+2+1+1 相 110A SPS VRM 供电区块散热规划。
https://i.imgur.com/m6UOonZ.jpeg
▲ 背面配有强化背板,但主要集中在核心使用区块:第一槽显示卡、内存、处理器散热
器周围等背面。
Intel Z890 芯片组主机板改为使用 LGA 1851 脚位,目前仅支援 Intel Core Ultra
200S 处理器使用,以前的 Intel Core 12 / 13 / 14 th 系列处理器不相容也无法使用
,但 LGA 1851 跟 1700 在散热器规划上保持相同孔距,所以玩家们基本上可以直接沿
LGA 1700 散热器扣具组来安装使用,除非散热器厂商有特别更新再说。
https://i.imgur.com/xKEBO85.jpeg
▲ Z890 仅支援 Intel Core Ultra 200S 处理器使用,支援 LGA 1851 脚位,但可沿用
LGA 1700 脚位散热器,留有温测线孔洞用于 LN2 超频时使用。
身为内存超频主机板,Z890 OCF 理所当然的舍弃四槽 DDR5 DIMM 扩充容量优势,转身
选择更容易上高频率的双槽 DDR5 DIMM 设计,也就是只能以所谓的 1DPC(1DIMM Per
channel) 运行,除了支援常见的 non-ECC Un-buffered DIMM DDR5(普通 U-DIMM)记忆
体使用之外,这次 Z890 平台都支援 Clocked Unbuffered DIMM (CUDIMM/CKD) 内存,
两条插槽最大扩充容量总计为 128 GB,也就是单条内存可扩充容量上限为 64 GB。
memory overclocking QVL 频率标榜两条内存模组(1DPC 1R) 可达 9600 MT/s(OC),但
先前释出消息标榜这张主机板可以支援到 DDR5-10133 MT/s CL 46-30-30-74 并通过压力
测试,但这应该是手动超频上去的成绩而不是 QVL 支援,一键超频认证支援 Intel XMP
3.0 (Extreme Memory Profile)。
https://i.imgur.com/ZeyquJE.jpeg
▲ 2x Un-buffered DIMM DDR5 内存插槽,可相容普通 UDIMM 和新的 CUDIMM(CKD),最
大支援 128 GB 容量扩充,QVL 最高支援 9600 MT/s(O.C.) 。
https://i.imgur.com/tubgipt.jpeg
▲ 标榜可以 DDR5-10133 MT/s CL 46-30-30-74 通过压力测试。
这次 Z890 OCF 上使用了一种叫做 Memory OC Shield 的功能,从外观上来看起来有点像
是个贴纸贴在内存插槽旁边,目前这项功能也在申请专利之中,标榜可以隔绝掉电磁干
扰 (EMI) 进一步提升内存超频性能与稳定性,实际上是透过多层复合材质来达成这个
效果(听起来跟磁力贴是成对比的东西)。
https://i.imgur.com/Bz155nK.jpeg
▲ Memory OC Shield 护罩。
https://i.imgur.com/D4nBGi5.jpeg
▲ 背面对应位置也有贴。
https://i.imgur.com/6sGyA9l.jpeg
▲ 原理示意图。
https://i.imgur.com/v9Di9R8.jpeg
▲ 若是手动撕除就会影响内存使用稳定性。
接下来带大家一一来看看 Z890 Taichi OCF 主机板上的各项扩充与供电插槽吧,在主机
板左上方处设置了双 8-Pin 处理器 ATX_12V 供电插槽。
主机板右上角则有三个 4-Pin 风扇供电插槽,分别为 CPU_FAN1 (1A/12W)、CPU_FAN2 (
3A/36W)、AIO_PUMP (3A/36W) 水冷与风扇供电插槽,安装一体式水冷时可以将水冷头
PUMP 供电及水冷排风扇线材安装于此,下面一点的左边是加热器排针 (HEATER) 而右边
是 ElmorLabs OCP 插槽,分别可以在 LN2 液态氮零下超频时搭配陶瓷加热板使用,以及
自行购买 ElmorLabs OC Panel (OverClocking Panel) 超频控制器使用。
https://i.imgur.com/cfQ0rb9.jpeg
▲ 主机板左上角的 ATX_12V 双 8-Pin 处理器供电插槽。
https://i.imgur.com/lXtqdeM.jpeg
▲ CPU_FAN1、CPU_FAN2、AIO_PUMP、加热器排针 (HEATER)、ElmorLabs OCP 插槽。
主板右侧设有 2x 5V 3-Pin ARGB、除错灯号代码显示、主机板 24-Pin 供电插槽、PCIE
6-Pin 显示卡辅助供电插槽、一个前置 Type-C USB 3.2 Gen2 x2 (20Gb/s) 插槽、两个
USB 3.2 Gen1 插槽(支援四个前置 USB 3.2 Gen1 安装埠)、一个 CHA_FAN1 风扇供电
插槽 (3A/36W)、万用电表测量区块、四个 SATA 6Gb/s、快速开机按键、快速重启按键。
EZ DeBug 状态指示灯号和除错灯号代码显示,让使用者能够快速检视主机板在自我检测
过程中,是有哪些零件产生问题导致无法开机,使用者可以参考主机板说明书后进行除错
动作。
https://i.imgur.com/VIkdX4B.jpeg
▲ 2x 5V 3-Pin ARGB、除错灯号代码显示、主机板 24-Pin 供电插槽、PCIE 6-Pin 显示
卡辅助供电插槽、一个前置 Type-C USB 3.2 Gen2 x2 (20Gb/s) 插槽、两个 USB 3.2 Gen1
插槽(支援四个前置 USB 3.2 Gen1 安装埠)。
https://i.imgur.com/8yifhTm.jpeg
▲ 错误代码检视。
https://i.imgur.com/0ivw1RG.jpeg
▲ 双 BIOS 运行模式显示灯号,左边是 BIOS_B;右边是 BIOS_A。
https://i.imgur.com/24okaAV.jpeg
▲ 万用电表测量区块、四个 SATA 6Gb/s、快速开机按键、快速重启按键。
最下排有专用除错代码设备扩充插槽 (UART1)、前置面板插槽 (PANEL1)、蜂鸣器插槽、
OC 设定档 1~6 套用开关、两组 USB 2.0 插槽(支援三个前置 USB 2.0 安装埠)、 2x
5V 3-Pin ARGB、两个 CHA_FAN 风扇供电插槽 (3A/36W)、前置音源孔插槽。
https://i.imgur.com/aKqLceb.jpeg
▲ 专用除错代码设备扩充插槽 (UART1)、前置面板插槽 (PANEL1)、蜂鸣器插槽。
https://i.imgur.com/PEz5uWa.jpeg
▲ OC 设定档 1~6 套用开关。
https://i.imgur.com/Mg9pk4q.jpeg
▲ 两组 USB 2.0 插槽(支援三个前置 USB 2.0 安装埠)、 2x 5V 3-Pin ARGB、两个
CHA_FAN 风扇供电插槽、前置音源孔插槽。
在第一槽 M.2 旁边有 CHA_FAN4 风扇供电插槽 (3A/36W) 和 TB5 扩充卡插槽,华擎过去
也有做过 Thunderbolt 4 AIC 扩充卡虽然台湾应该是买不到,但这个插槽应该是预留给
未来要做 Thunderbolt 5 AIC 时可以用的。
https://i.imgur.com/bi0mVz4.jpeg
▲ CHA_FAN4 风扇供电插槽 (3A/36W) 和 TB5 扩充卡插槽。
超频用的功能键除了下方之外,内存插槽旁右侧也有一列超频按键,从上至下分别是:
快速 OC 按钮 (+) (PLUS1)、快速 OC 按钮 (–) (MINUS1)、NickShih 的 OC 设定档 1
、NickShih 的 OC 设定档 2、NickShih 的 OC 设定档 3、LN2 模式开关 (LN2MODE1)、
慢速模式开关 (SLOWMODE1)、重开机按键 (RTY_BTN1)、安全开机按钮 (BFG_BTN1)。
上面五个黑色大大圆圆按键可以搭配 BIOS 内的 Tool/ASRock OC functions 设定,去调
整处理器的 BCLK 频道,在设定好 BCLK Steps by Each Click 之后透过 ± 去调整
BCLK 值,同时透过 BCLK 的频率变动进行超频时也能带动内存频率来超频。
安全开机按钮 (BFG_BTN1) 也是一个很方便的功能,在你确定超频失败关机时,在通电但
尚未开机前按一下之后,你下一次开机就可以直接跳到安全模式画面,你可以省去再一次
自检失败的过程时间。
https://i.imgur.com/mtANHU3.jpeg
▲ 超频按键一览。
https://i.imgur.com/0cgJDKf.jpeg
▲ Tool/ASRock OC functions 设定。
主机板配有三个 PCIE 插槽,第一槽 PCIE1 为 PCIe 4.0 x4 频宽走芯片组通道,下面两
个 15μ 镀金接针的显示卡金属插槽,分别是:PCIE2(PCIe 5.0 x16 频宽)和 PCIE3(
PCIe 5.0 x8 频宽),这两个金属强化插槽都是走处理器直连通道,经常用于安装显示卡
的 PCIE2(PCIe 5.0 x16 频宽)插槽设有显卡 EZ Release 设计,方便拆装显示卡。
https://i.imgur.com/3fxBSkC.jpeg
▲ PCIE1(PCIe 4.0 x4 频宽) 、PCIE2(PCIe 5.0 x16 频宽)、PCIE3(PCIe 5.0 x8
频宽)。
https://i.imgur.com/nvBrvWl.jpeg
▲ 显卡 EZ Release 设计。
在三方冲突造型设计下的大面积 M.2 散热装甲下,由 Taichi 标志旁的 M.2 散热器快拆
机构开关向右推,就可以直接把整片 M.2 散热装甲拿起,就可以看到主机板上原生板载
的六个 M.2 SSD 扩充插槽。
最上面的 BLAZING M.2 散热片下,M2_1 是这张主板唯一的 PCIe Gen5 x4 扩充插槽仅支
援 2280 规格使用,而其他的 Hyper M.2 插槽 (M2_2、M2_3、M2_4、M2_5、M2_6) 都只
支援 PCIe Gen4 x4 频宽,但可以支援 2260 和 2280 尺寸的固态硬盘扩充。
左下角的两个 Hyper M.2_4/5 插槽还支援早期产品 M.2 SATA 安装使用,每一个 M.2
SSD 扩充插槽都有 M.2 固定快拆卡扣,但可惜只有第一槽的 BLAZING M.2 是双面散热贴
配置,其他的 Hyper M.2 插槽如果要扩充双面颗粒 SSD 就稍微尴尬了些。
https://i.imgur.com/DjdAUUK.jpeg
▲ 三方冲撞外观设计的大面积 M.2 散热装甲。
https://i.imgur.com/UJi6E2Y.jpeg
▲M.2 散热器快拆机构开关。
https://i.imgur.com/Fkorcck.jpeg
▲ 板载原生六个 M.2 SSD 扩充插槽,一个 PCIe Gen5 x4、三个 PCIe Gen4 x4、两个
PCIe Gen4 x4 & SATA。
https://i.imgur.com/t3kRsUn.jpeg
▲ M.2 SSD 固定旋转扣。
https://i.imgur.com/qvaojkz.jpeg
▲ M.2 散热片配置的散热垫。
主机板后方的 I/O 有:双 BIOS 切换开关、CMOS 资料清除按钮 (Clear CMOS)、BIOS
Flashback 按钮、两个 Thunderbolt 4 Type-C 埠 (40 Gb/s for USB4 protocol; 40Gb/
s for Thunderbolt protocol)、一个 USB 3.2 Gen1 埠 (5 Gb/s)、四个 USB 3.2 Gen2
Type-A 埠 (10 Gb/s)、一个 USB 3.2 Gen2x2 Type-C 埠 (20 Gb/s)、RJ-45 5000 Mb/s(
Realtek RTL8126 五千兆网卡)、802.11be 2×2 Wi-Fi 7 / Bluetooth 5.4 天线埠、PS/
2 键盘埠跟 PS/2 鼠标埠、光纤 SPDIF 数位音讯输出埠、Line Out Jack (Gold 音讯插
孔)、Microphone Input Jack (Gold 音讯插孔)。
双 BIOS 切换开关要在关机断电的时候再进行切换,切换过后可以搭配 M.2 SSD 插槽附
近的 LED 灯号进行判断,判别说目前是使用哪一个 BIOS。
https://i.imgur.com/MlE6FAK.jpeg
▲ 后方 I/O 一览。
https://i.imgur.com/PhFru1w.jpeg
▲ WiFi-7 天线安装,可惜不是快拆设计,还是以前的转转金属环。
额外的配件有:四条 SATA 线、ASRock WiFi 2.4/5/6 GHz 天线组、一分三 ARGB 分接线
材、两条温度传感线材、一个 M.2 插槽螺丝、一个 M.2 固定铜柱、一个信仰键帽。
https://i.imgur.com/LciLeBL.jpeg
▲ 配件一览。
https://i.imgur.com/mBVpTg2.jpeg
▲ 太极信仰键帽。
https://i.imgur.com/7gbzRxH.jpeg
▲ 主机板裸 PCB 展示。
https://i.imgur.com/34l8Bgs.jpeg
▲ 22+1+2+1+1 相供电 (110A SPS[Smart Power Stage])。
https://i.imgur.com/DM3Xx1n.jpeg
▲ 主机板 VRM 散热片底下有一根热管以及主动式风扇。
ASRock Z890 Taichi OCF 主机板本身的灯光效果主要集中在后方 I/O 装甲上,通电之后
会显示 Taichi 经典的齿轮以及其系列标示。
https://i.imgur.com/PW2fLCz.jpeg
▲ ASRock Z890 Taichi OCF 灯光效果。
https://i.imgur.com/JdYQ7CW.jpeg
▲ Taichi 经典的齿轮和标志。
https://i.imgur.com/lDBlYJ9.jpeg
▲ M.2 SSD 散热装甲底下也有些许灯效。
ASRock Z890 Taichi OCF 主机板性能测试
https://i.imgur.com/MZcwbpQ.jpeg
本次 ASRock Z890 Taichi OCF 的主机板性能测试,搭配 24 核心 24 执行绪的 Intel
Core Ultra 9 285K 处理器,内存则是使用 T-FORCE XTREEM CKD DDR5 双通道内存
套组搭建裸测平台,且把 Power Delivery Profile 手动设定为 ASRock Extreme Mode。
测试平台
处理器:Intel Core Ultra 9 285K (Power Delivery Profile_ASRock Extreme Mode)
散热器:Valkyrie E360(全速)
水冷扇:LIAN LI UNI FAN P28(全速)
主机板:ASRock Z890 Taichi OCF
内存:T-FORCE XTREEM CKD DDR5 (OC 9000 MT/s Gear2)
显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 Founders Edition 8GB
作业系统:Windows 11 专业版 24H2
系统碟:Plextor PCIe Gen3 x4 M.2 2280 SSD 512GB
游戏碟:XPG GAMMIX S70 PRO PCIe Gen4 x4 M.2 SSD 4TB
电源供应器:FSP Hydro PTM PRO ATX3.0 (PCIe5.0) 1200W
机壳:STREACOM BC1 Benchtable V2
显示卡驱动程式:GeForce Game Ready 561.09
https://i.imgur.com/peU68yY.jpeg
▲ 平台 BIOS 检视。
https://i.imgur.com/AjYm3Lx.jpeg
▲ Power Delivery Profile 默认为 Intel Default Mode。
https://i.imgur.com/8W3kany.jpeg
▲ Intel Default Mode 手动设定成 ASRock Extreme Mode,如果想获得更好的性能可以
手动把 Gaming OC Preset 调成 Stage 1 or 2,但相当看处理器本身体质,笔者手上的处
理器就不能开。
https://i.imgur.com/q6hSEkW.jpeg
▲ CPU Indicator 内可以看到处理器 P-Core / E-Core / 整体总分,笔者手上的 P-Core
quality 刚好跟平均值差不多。
首先由 CPU-Z 检视本次的测试平台硬件资讯,Intel Core Ultra 9 285K 处理器有着 24
(8P+16E) 核心与 24 执行绪,系列代号为 Arrow Lake 使用 TSMC 制程,主机板使用
ASRock Z890 Taichi OCF 支援 PCI-E 5.0 通道,内存使用 T-FORCE XTREEM CKD DDR5
2x 24GB 手动超频至 Gear2 9000 MT/s 双通道容量总计 48 GB。
同时跑了 CPU-Z 内建测试 Version 17.01.64,在该项目中 Intel Core Ultra 9 285K
CPU 单执行绪获得 943.6 分、多执行绪则为 19135.3 分。
https://i.imgur.com/fWJrhQv.jpeg
▲ CPU-Z 资讯一览以及 Version 17.01.64 内建测试跑分结果。
AIDA64 内存与快取测试,这次使用 T-FORCE XTREEM CKD DDR5 2X 24GB 双通道内存
手动超频至 DDR5 9000 MT/s 来进行测试,在 ASRock Z890 Taichi OCF 这张主机板上,
读取速度为 135.03 GB/s、写入速度为 100.3 GB/s、复制速度则是 112.49 GB/s,而延
迟为 77.5 ns。
*目前 AIDA64 尚未完全支援 Intel Core Ultra 9 285K 等新系列型号处理器,所以成绩
看看就好。
https://i.imgur.com/SfhOsA4.jpeg
▲ AIDA64 快取与内存测试,OC 9000 MT/s Gear2。
处理器跑分测试软件 CINEBENCH R23,经常用来评估处理器本身的 3D 渲染以及绘图性能
,该软件由 MAXON 基于 Cinema 4D 所开发。
新版本 Cinebench 2024 是 Maxon 针对 MAXON ONE 软件所推出的基准测试软件,MAXON
ONE 包含了 Cinema 4D、Red Giant Complete、Redshift、ZBrush、Universe、Forger,
是制作动画特效、动作设计、动态图型、电影级人像、游戏美术场景的强大工具,每个软
体都相互契合,为创意人员提供完整的视觉解决方案。
Cinebench 2024 使用 Cinema 4D 默认的 Redshift 渲染引擎来测试 GPU 和 CPU 性能,
若是使用多张显示卡进行 Cinebench 2024 测试,软件则会同时使用到多卡进行渲染测试
,与 Cinebench R23 相比,Cinebench 2024 多执行绪渲染测试中场景的运算量增加了六
倍。 这反映了 CPU 性能的改进以及多媒体工作者如今必须应对的更高硬件要求。
https://i.imgur.com/zK8OYGs.jpeg
▲ CINEBENCH R23。
https://i.imgur.com/RsJbolY.jpeg
▲ CINEBENCH 2024。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Intel XTU) 是 Intel 官方推出用于超频、监测、加压
的免费软件,内建的 Intel XTU Benchmark 2.0 可以用于测试处理器多核心运算能力,
以下成绩提供参考。
现在 Intel XTU 有两个版本可以下载,版本 7.14.2.14 只支援不锁频的 Intel Core 处
理器(第 14 代)和更旧的处理器,而版本 10.x 或未来更新版本只支援不锁频的 Intel
Core Ultra 处理器(系列 2)和更新版本处理器。
https://i.imgur.com/m9Co4lW.jpeg
▲ Intel XTU Benchmark 2.0。
接下来使用在游戏方面跑分最有指标性的 3DMark 系列软件,透过一连串不同画质与不同
GPU API 项目进行测试,对比在相同显示卡平台搭配不同处理器时的理论成绩。
3DMark CPU Profile 本项测试会分别测试 MAX、16、8、4、2、1 执行绪的性能,而 16
执行绪以上的性能更多属于 3D 渲染或是影音专业工作才会用到,目前主流的 DirectX
12 游戏性能大多可以参考 8 执行绪的分数,而 4 和 2 执行绪的分数则是与使用
DirectX 9 开发的老游戏相关。
https://i.imgur.com/FunPH9L.jpeg
▲ 3DMark CPU Profile。
另外笔者也使用了常用于游戏性能模拟测试的 3DMark Fire Strike、3D Mark Time Spy
,搭配 NVIDIA RTX 4060Ti 显示卡来进行测试,在 1080p 画质 DirectX11 GPU API 情
境游戏模拟测试的 Fire Strike 中,285K 获得 52607 的物理分数;而 1440p 画质
DirectX 12 GPU API 情境游戏模拟测试的 Time Spy 中,获得 23282 的 CPU 分数。
https://i.imgur.com/tf9JxUZ.jpeg
▲ 3DMark Fire Strike。
https://i.imgur.com/PI27di3.jpeg
▲ 3DMark Time Spy。
有 CKD 真的比较强吗?UDIMM/CUDIMM 内存超频测试
笔者也很好奇在 Z890 OCF 上过去的普通 U-DIMM DDR5 内存超频性能是否有所提升?
这次把之前开箱过的 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RGB Limited Edition 8000MT/s
48GB (2x24GB) 内存尝试再次超频看看,之前在 Z790 AORUS TACHYON 上超频到 8600
MT/s,这次则是进一步再次于 Z890 OCF 上超频至 DDR5-11036 MT/s (5518.3 MHz) ,确
实是还能更进一步压榨出 U-DIMM 内存本身的超频空间。
https://i.imgur.com/HeWCdvv.jpeg
▲ 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RGB Limited Edition 8000MT/s 48GB (2x24GB)内存
进一步超频到 DDR5-11036 MT/s (5518.3 MHz),截图只截到 11006 MT/s,后面频率拉更
高来不及截图。
对于内存来说这次 Z890 芯片组最大的更新重点就是支援 CKD 内存,也就是搭载
Client Clock Driver 芯片的 U-DIMM DDR5 内存,又或著可以称为 CUDIMM 或是 CKD
UDIMM 等等,这次搭配 T-FORCE XTREEM CKD DDR5 进行手动超频测试,看看在内存超
频特化主机板 ASRock Z890 Taichi OCF 上能挑战到多高!
https://i.imgur.com/zh6LN9W.jpeg
▲ T-FORCE XTREEM CKD DDR5 基本上外观与之前的 XTREEM DDR5 相同,仅在外盒上额外
加贴 CKD 贴纸,CPU 散热器使用一体式水冷;内存则是保持普通安装外加风扇直吹协助
散热。
首先是以两条手动超频至 DDR5 9733 MT/s Gear4 并且进行了 AIDA64 内存与快取测试
,读取速度为 129.18 GB/s、写入速度为 101.89 GB/s、复制速度则是 126.61 GB/s,而
延迟为 90 ns。
https://i.imgur.com/viw9TEE.jpeg
▲ 手动超频 9733 MT/s。
后续以单条手动超频到 DDR5 11302 MT/s (5650.6 MHz),但内存超频还是非常看 CPU
内存控制器 (IMC [Integrated Memory Controller]) 跟内存本身体质。
https://i.imgur.com/K4QZpbt.jpeg
▲ 手动超频 DDR5 11302 MT/s。
总结
https://i.imgur.com/2hZvDaG.jpeg
这次开箱的 ASRock Z890 Taichi OCF(Z890 Taichi OC Formula) 是华擎这次在 Z890 晶
片组产品线上,仅次于旗舰 Z890 Taichi AQUA 的次旗舰主机板型号,再往下就是大家熟
悉的 Z890 Taichi,次旗舰 Z890 Taichi OCF 是完全针对 O.C. 超频 (overclocking)
所设计的,这也是为何笔者想要买的原因。
超频这个客群追求的是“挑战纪录”这件事情,不论是自己的纪录或他人纪录,都是超频
这件事情的主要目标!所以超频这件事情追求的根本不会是什么“实用或是稳用”层面这
件事情,毕竟你不会要求奥运短跑选手去帮你跑步买菜,买菜买的够快你才会认可他们吧

这次在 Z890 Taichi OCF 上搭配过去的普通 U-DIMM 内存,也就是之前开箱过的
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RGB Limited Edition 8000MT/s 48GB (2x24GB) 也从
8000 MT/s 超频到 11036 MT/s(5518.3 MHz),压榨出普通 U-DIMM 的最后价值了。
1DPC 内存插槽配置、多种便利超频按键及功能、板载原生六个 M.2 SSD 插槽、M.2 便
利设计、非常够用的 VRM 供电用料和 10 层 PCB 等等,都是值得让超频玩家们驻留的产
品特色,但有没有更好的地方呢?
有,笔者个人觉得 WiFi 天线应该要做便利设计以及 M.2 SSD 插槽最多留剩下三个就好
了,WiFi 天线是因为笔者身为常常测试的人,天线如果方便插拔的话,会比起金属转转
头更加好用许多,只要三个 M.2 SSD 插槽则是因为测试者顶多需要一个系统硬盘和测试
(游戏)硬盘而已,留下六个基本上应该是用不太到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