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 MSI MPG X870E CARBON WIFI

楼主: AreLies (谎言)   2024-10-01 20:44:00
原文转自 UNIKO's Hardware
网页好读版:
https://unikoshardware.com/2024/09/msi-mpg-x870e-carbon-wifi-review.html
https://i.imgur.com/QoPgicG.jpeg
微星为 AM5 RYZEN 9000 系列 CPU 准备一系列 AMD 800 系列主机板,四大系列 MEG / MPG
/ MAG / PRO 各有一款型号,准确出击。
其中 MPG 代表 MSI PERFORMANCE GAMING,主打高效能和高速传输,为游戏玩家而生,我们
收到的正是 MPG X870E CARBON WIFI 这一张主机板。
这次 X870E 与 X870 的产品更进一步,加入许多友善设计,也设计了全新的 BIOS 以及新
一代系统软件 MSI CENTER,使 MPG 主机板本身变为更好玩的东西,安装和升级硬件体验更
上一层楼。
"一"可以说是微星 AMD X870E 和 X870 主机板的关键字,例如只要用一只手指、一只手
、一个步骤、一眼就能看到、鼠标点击一下等等,接下来就跟笔者一起来看看微星还有什么
有趣的设计。
AMD X870E 芯片组
笔者简单列出芯片组各项连接性的规格,虽然 AMD 在 2024 好像更新了 AM5 芯片组关于 U
SB 5 Gbps 的支援数量,但笔者认为那部份明显有问题 / 笔者一直看不懂。
由于笔者看不懂 AMD 最新的呈现方式,也不喜欢 INTEL 的做法,以下笔者便以自己看得懂
的方式填写芯片组规格,如有错漏还是要以官方资讯为主。
以下有数点要请大家留意:
‧ 主机板要达到 6 层板或以上,才支援 RYZEN 7000 / 9000 完整的 24 组 PCI-E 通道
,否则只支援 20 组。
‧ CPU 的 USB-C 10 Gbps 其实是混合通道设计,也就是 DP ALT 的概念,既支援 10 Gbp
s 资料传输也支援影像输出。
‧ AM5 平台主机板在芯片组的扩展性上无非就是 PROM21 的数量有不同,由于串连关系,
所以双 PROM21 不是 12 + 12 = 24 组 PCI-E 可用通道,而是 20。
‧ AMD A620 与 A620A 是唯二 (不含 PRO 600 系列) 采用不完整 PROM21 的设计,简单
来说就是把其中的 GEN4X4 砍去,也把原有的 6 个 10 Gbps USB 删减至 4 个 USB,且降
为 2 个 10 Gbps USB 和 2 个 5 Gbps USB。
‧ 关于 GEN5 支援,AMD X870E 要求至少一组 PCI-E 5.0 X16 插槽,和一组 PCI-E 5.0
X4 M.2 插槽;X870 要求至少一组 PCI-E 5.0 X4 M.2 插槽,没有限制必须提供 PCI-E 5.0
X16 插槽。
‧ AMD 强制要求 X870E 和 X870 提供 USB4 40 Gbps,也就是须占用 GEN4X4 的 ASM4242

‧ 传下代 INTEL CPU 可提供 TB4 TYPE-C 40 Gbps 共 2 个,且未知能否换回 PCI-E 通
道 / 是否混合通道,但不会影响原有的 16 + 4 + 4 = 24 组可用通道。
‧ 传下代 INTEL CPU 可提供 16 + 4 + 4 共 24 组 PCI-E 可用通道,当中 16 + 4 的部
份为 GEN5,其余 GEN4。
https://i.imgur.com/wB16Jjn.png
https://i.imgur.com/s6rge2Z.png
https://i.imgur.com/yivnzJL.png
https://i.imgur.com/oruKkb2.png
https://i.imgur.com/XatNNvM.png
[m包装与配件介绍
X870E CARBON WIFI 的外盒包装设计相当不同,颠覆以往微星沉稳的风格,大胆改用鲜明的
色调作为背景色,龙盾 LOGO 仍高挂在左上角,MPG LOGO 融入背景,中央再以现今流行的
结构色秀出产品名称。
UBS 40 Gbps、Wi-Fi 7 、及 5 Gbps LAN 都是 MPG 系列的重点,微星也加了标示,让 AMD
使用者明确理解这是一张支援 RYZEN 9000 系列处理器的主机板。
其中左下角区块特别警示关于 CMOS 电池的处理,在结合本次的设计风格,好像也没那么突
兀;右下方 AMD 芯片组标示的区域,X870E、 PCIE 5.0、DDR5、OVERCLOCKING 都要标好标
满。
包装背面的左方是主机板图片,右方明确标出八大特色,包含 18 + 2 + 1 供电和顶级散热
设计、M.2 SHILED FORZR II (含背板)、LIGHTNING GEN5 (PCI-E 插槽与 M.2 插槽)、Wi-F
i 7 与 BT 5.4、双有线网络 (5G 和 2.5G)、还有 USB4 40 Gbps。
下方区块则简单列出主机板的规格,以及 I/O 方面的资讯 (配以 I/O 标示图)。右下角有
一个 QR CODE,能导引至主机板的支援和下载页面,这意味着配件中不会有完整的使用手册
了。
https://i.imgur.com/J9GUU4v.jpeg
https://i.imgur.com/N0pGIHQ.jpeg
由于至截稿前,微星还没有使用手册,如有错漏还是以官方资讯为主。
X870E CARBON WIFI 配件相对丰富,微星提供一份快速安装指南、一份关于欧盟规管的文件
、一张微星信仰标签贴纸、一份 MSI SHOUTOUT 活动的介绍,还有一支印着微星龙盾的随身
碟;随身碟是属于微星 ONE STEP 的部份,简易安装各种驱动软件,一插即用。
这边有 Wi-Fi 7 专用的 EZ-WIFI ANTENNA,支援拔插式安装,可分离的底部含磁力便于固
定,整体属延伸式设计 (线材长度充足)。
2 根 SATA 线、1 根 RGB 4-PIN 扩展线、1 根 ARGB 3-PIN 延长线、1 根 EZ-CONN (V2)
线,还有 1 根 EZ FRONT PANEL 前面板延长线。
关于 EZ-CONN (V2) 线,这是用于连接至主机板的 JAF_V2,提供 3 种连接,分别有 1 组
PWM 4-PIN、1 组 ARGB 3-PIN、以及 V2 所新增的 1 组 USB 2.0 4-PIN。
以上也都是微星 ONE STEP 的部份,天线一插就好,JAF_2 EZ CONN 一插就有多组不同的连
接、前面板延长线也是插进去就好。
其他的小配件还有微星为新主机板加入的 EZ M.2 CLIP II (金属),和 EZ M.2 CLIP II RE
MOVER (塑胶)。
前者是新一代的 M.2 SSD 免工具固定设计,改以按压式固定和拆除 M.2 SSD;后者因为 EZ
M.2 CLIP II 的顶部呈圆形,所以需要六角板手移动 EZ M.2 CLIP II。
小板手上方是大面积平面设计,方便使用者一手拧动,属微星 ONE FRINGER 的部份。
实际上,某家用星形的固定螺柱,却没有提供任何相关工具,所以微星的做法值得大推。
https://i.imgur.com/K9Lpl58.jpeg
https://i.imgur.com/sNcjJf7.jpeg
https://i.imgur.com/a85LDbP.jpeg
主机板外观介绍
X870E CARBON 正面存在大量装甲覆蓋大部份 PCB,都是黑色为主。
装甲以外,比较抢眼的设计相信就是位于下方的灰色 PCI-E 8-PIN。
下半区块有音效区域的金属装甲、主 GEN5X4 的 M.2 散热器、以及能覆蓋住另外四组 M.2
与芯片组的大型散热器。
细看左上区块是 I/O 装甲 (塑胶) 和 CPU 供电散热器,装甲遮掩部份金属散热器的表面,
并做出一点朦胧的感觉。
装甲上有可发光、微微立体突起的微星龙纹,以及 MSI 字样,延伸朝向 I/O 有一块半透明
板,藏住龙纹的一部分,并刻上了 MPG 全称 MSI PERFORMANCE GAMING。
中央往下区块,大型散热器上藏着 MPG LOGO,以斜切方向分隔出虚实线条作为主视觉;主
GEN5 M.2 散热器的表面有一个 MPG 小 LOGO 及 CARBON 字样 (可发光),侧边标示 LIGHTN
ING GEN5,也印上 PUSH AND LIFT 的字样,贴心提示使用者如何一手拆除该块散热器。
大型散热器的左右边都搭在其他装甲上,其中右边的装甲表面以喷墨磨砂处理拼接斜纹设计
的背景,衬托一部分镜面效果的 MPG 字样,左方的大型散热器边缘还藏着 MPS SERIES CAR
BON 的字样,与下方 MSI PERFORMANCE GAMING、I/O 装甲做出整体呼应,至于最左边的音
效线路区域的金属装甲表面,是印着 AUDIO BOOST 5。
X870E CARBON 的背面维持满满微星特色设计,白色的机壳螺柱净空区 KEEP OUT ZONE,提
示使用者这三处对应的机壳部份或存在螺柱,确保 PCB 上这些区域不会出现任何元件。
螺孔外围的特大圆形区域加入特别涂层,保护 PCB 降低刮伤程度,螺孔附近有双重 ESD 保
护,这些设计都是为了保护使用者和主机板,提高组装成功率,使用者甚至可以单手安装主
机板!
https://i.imgur.com/02IHT6g.jpeg
https://i.imgur.com/wMccL6v.jpeg
I/O 装甲与供电散热器
X870E CARBON 的供电散热器不只体积做得巨大,还有设计多条凹槽进一步提高散热面积,
为底下的供电模组和供电电感解热。
微星也使用高品质的 7W/MK 导热贴,以及加入热导管连接上方和左边的散热器,提高导热
效率。
从上方供电模组的固态输入电容可见,微星有尽量延伸散热器至 PCB 的边缘,也有特意选
用比较矮的固态电容,这些都是设计细节。
MPG 系列虽然主打游戏和高效能,但外观也是微星相当看重的范畴,首先微星龙纹一定要有
,也有支援 MYSTIC LIGHT RGB 控制,这次是以半透明的薰黑装饰为供电散热器带来新意。
https://i.imgur.com/OuMf5SC.jpeg
https://i.imgur.com/nP9zIV7.jpeg
https://i.imgur.com/CVrm8Ap.jpeg
I/O 背后输出
前面提到,微星这一代重视预先安装好的 I/O 档板,以及 I/O 档板具防腐蚀和防电磁干扰
的设计,还有加大表面对各输出连接的介绍,更有多达 3 颗实体键。
有一点还没提到,那就是 X870E CARBON 的 Wi-Fi 7 外部天线的连接是双模设计, 该I/O
天线孔外围存在类似 SMA 的固定螺纹,不过经实测,好像不相容于一般的 SMA 天线。
USB4 TYPE-C 孔,和支援免开机更新 BIOS 的 USB 孔都有添加银色作为识别,也有加入 DP
LOGO 作为 DP ALT 的提示。
可能想要加大文字字体,牺牲了那三个按键之间的间距,其实 USB4-C 也是,不过下方的 U
SB-C 10 Gbps 下方还是留大空间。
‧ 1 组 HDMI 2.1 8K60Hz
‧ 9 组 USB 10 Gbps Type-A 连接埠
‧ 2 组 USB 40 Gbps Type-C 连接埠,也支援 DP ALT 4K60Hz
‧ 2 组 USB 10 Gbps Type-C 连接埠
‧ FLASH BIOS 按键、CLEAR CMOS 按键、SMART 按键 (全透光版本)
‧ 1 组有线网络连接埠 (2.5G) RJ45
‧ 1 组有线网络连接埠 (5 Gbps) RJ45
‧ 1 组 Wi-Fi 7 延伸式外部天线连接 (仅支持微星拔插版)
‧ 3 组音源孔 (S/PDIF、MIC IN、LINE OUT)
补充两点:
‧ LINE OUT 3.5MM 不在中间,偏离行业主流做法。
‧ HDMI 达 8K60Hz,远超行业普遍做法 (X870E / X870)。
https://i.imgur.com/S295FMC.jpeg
AM5 CPU
LGA 1718 AM5 插座,AMD 保证支援至 2027,意味这平台还有一段长时间的生命周期。
X870E 意味原生支援 RYZEN 9000 系列 CPU,并引入 USB4 等设计,背后依赖 RYZEN I/O D
IE 的强大扩展性提供达 24 组 PCI-E 5.0 可用通道,以及多达 4 个 10 Gbps 高速 USB。
支援 DDR5 也是微星的主要卖点之一,因为微星是首家把 RYZEN 9000 QVL 标到 8400+ 的
板厂。
https://i.imgur.com/yTtLMTb.jpeg
https://i.imgur.com/aZBTdCm.jpeg
DDR5
受 CORE BOOST 和 MEMORY BOOST 加持,微星 X870E RYZEN 9000 CPU 的 DDR5 支援竟来到
8400 之高,比竞品再多了 200,反映微星布线设计与 BIOS 调校有料。
另一方面,微星也是首家板厂在 X870E 主机板的官网里提到关于 CUDIMM 支援的部份,受
制于 AMD,也只能跑 BYPASSED MODE (INTEL LGA1700 也是)。
黑色插槽采用单边扣设计,从上方解锁。
https://i.imgur.com/kWlFBrG.jpeg
PCI Express 与 M.2 插槽
X870E CARBON 提供 2 组 PCI-E X16 插槽和 4 组 M.2 插槽,以下跟据 ATX 插槽位置列出
各插槽的资讯:
‧ ATX 第一槽有 M2_1,插槽有金属装甲且是 DIP 焊接贯穿正背面 PCB,其通道来自 CPU
的独立 GEN5X4,支援 2280 / 2260 规格,享有独立的正面散热器。
‧ ATX 第二槽有 PCI_E1,STEEL ARMOR II 金属装甲插槽焊接在 PCB 表面 (SMT),其独
立通道来自 CPU 的独立 GEN5X8,按组态也支援 CPU 的共享 GEN5X8 部份以组成 GEN5X16

‧ ATX 第三槽有 M2_2,普通插槽焊接在 PCB 表面 (SMT),其通道来自 CPU 的共享部份
(GEN5X4),支援 2280 / 2260 规格,共享同一块大型散热器。
‧ ATX 第四槽有 M2_3,普通插槽焊接在 PCB 表面 (SMT),其通道来自芯片组的独立 GEN
4X4,支援 22110 / 2280 规格,共享同一块大型散热器。
‧ ATX 第五槽有 M2_4,普通插槽焊接在 PCB 表面 (SMT),其通道来自芯片组的独立 GEN
4X4,支援 2280 / 2260 规格,共享同一块大型散热器。
‧ ATX 第六槽有 PCI_E2,STEEL ARMOR I 金属装甲插槽焊接在 PCB 表面 (SMT),其通道
来自 CPU 的共享部份 (GEN5X4)。
‧ ATX 第七槽有 PCI_E3,普通插槽 DIP 焊接,其通道来自芯片组的独立 GEN4X4。
补充:
‧ CPU 的 GEN5X16 再拆分为 X8 + X4 + X4,X8 由 PCI_E1 独享,其余两组 X4 按组态
分配至 PCI_E1 / PCI_E2 / M2_2
‧ 所有 M.2 插槽都不支援 SATA M.2 SSD
‧ 所有 M.2 插槽都享有独立的金属散热背板
‧ 除 M2_1,其余所有 M.2 插槽的 2280 都支援 M.2 EZ CLIP II (按压式金属)
‧ 除了 PCI_E1,其余都不支援 PCIE EZ RELEASE,只有普通的 XL CLIP
‧ 所有 PCI-E 插槽都是 X16 规格
‧ 图中在 M.2 散热背板上的黑色软垫,并不是用来承托 M.2 SSD,安装 SSD 前必须先拿
掉 (如有)
https://i.imgur.com/qr3wSmu.jpeg
微星的免工具快拆式 M.2 散热片设计,金属按片的底下,实际上依赖凸出的金属部份锁定
按片。
由于 M2_1 只支援至 2280 规格,其散热背板也止于 2280 处 (要避让 PCB 上的触点),而
音效装甲也没有延伸过来,所以只剩 2280 该位置作为锁定 M.2 散热片的卡榫。
笔者猜测这是为何 M2_1 不支援在 2280 处使用新一代 M.2 EZ CLIP II 而沿用 M.2 EZ CL
IP I (旋动式) 的原因。
由于音效装甲提供两处卡榫,所以 M2_2、M2_3 和 M2_4 的 2280 处都可支援 M.2 EZ CLIP
II。
第一组 M.2 的散热器,表面的 CARBON 可发光,背后由无线材设计实现,依靠金属触点连
接 (五点)。
https://i.imgur.com/fwQjq1u.jpeg
https://i.imgur.com/hQ3fA4q.jpeg
保护
‧ 微星相当重视保护性,每组 PWM 风扇插座都配有一颗独立的风扇驱动器提供多种保护
例如过流保护。
‧ 在内存插槽的上方也有一颗小小的芯片 (JE 77),相信也是内存插槽相关的保护晶
片。
‧ 微星的 EPS CPU 8-PIN 与 ATX 24-PIN 以及 PCI-E 8-PIN 都采用实心设计,提高接触
面积和增强电流水平,追求最大稳定性和降低阻抗,长期耐久度再上升。
https://i.imgur.com/QGU4ZXs.jpeg
https://i.imgur.com/NB2y6RK.jpeg
https://i.imgur.com/d6CweGo.jpeg
https://i.imgur.com/uJrTM1u.jpeg
‧ 由于 X870E CARBON 采用免螺丝固定的 M.2 散热器设计,实际上利用左右两边的卡榫
固定散热器。
‧ 由于再没有螺丝固定散热器,在没有安装任何 M.2 SSD 时,不免会有些许震动空间。
‧ 为保护主机板,微星在出厂时已加入支撑 M.2 散热器的黑色软垫,降低在运输途中震
荡带来的影响。
‧ 使用者在安装 M.2 SSD 前,须事先自行移除在 M.2 散热背板上的黑色软垫,因为这些
软垫的高度为了要支撑 / 接触表面的散热器,而甚至要高于 M.2 插槽。
‧ 结合散热背板上的导热贴膜,也是一撕就好。
https://i.imgur.com/xkw75Cq.jpeg
‧ X870E CARBON 提供 3 组 PCI-E 插槽,当中有两组都是 PCI-E 5.0 规格,也是使用者
该率先使用的插槽。
‧ 微星于 X870E / X870 引进 EZ PCIE RELEASE 之余,据官网介绍也顺便改进插槽金属
装甲,引入 STREEL ARMOR II 设计。
‧ 从官方影片介绍可见,STREEL ARMOR II 加厚金属装甲的部份,而加入更多焊接点作为
支撑,藉以提高显示卡重量承受能力。
不过实务操作上微星的做法较为神奇!
‧ 支援 EZ PCIE RELEASE 的插槽,与第二组也有金属装甲加固的 PCI-E X16 插槽虽然同
属 GEN5 级别,可是目测它们的装甲厚度明显不同,反而是第 2 组 PCI-E X16 插槽 (PCI_
E2) 的装甲看起来更厚实。
‧ 可是如果从 PCB 背板观察这两组 GEN5 插槽,实际上却是第一组 X16 插槽有加入多两
处焊接点 (尾部或卡扣位置),而且 PCB 表面 (背面) 刚好有布线绕过新增的焊点。
‧ 换句话说,首根支援 EZ PCIE RELEASE 的插槽,可能已经加厚了金属装甲,加上有新
增焊点,所以才是板载唯一的 STEEL ARMOR II。
https://i.imgur.com/8ad80DI.jpeg
https://i.imgur.com/Hv4n4Kb.jpeg
友善设计
‧ X870E CARBON 的 PCB 右上方有多组 PWM 4-PIN 连接,当中微星特意用上白色插座作
为 PUMP_SYS1 的标示,与一般的 SYS_FAN 一样都支援自动侦测 PWM / DC 控制。
‧ 实际上 PUMP_SYS1 是微星这次加入的 COMBO 设计,支援自动侦测装置属 DC PUMP 还
是一般风扇,最大提供 3A 输出。
‧ 此外,微星这次也改进风扇管理系统,引入 COOLING WIZARD 系统,提供多达 5 组记
忆设定、4 点 RPM 控制的风扇转速曲线 (也支援百分比控制)。
‧ MSI CENTER 的 FROZR AI COOLING 也有重新设计接口,加入图像标示平排展示 (PERFO
RMANCE / SILENT / CUSTOMIZE),有微星 ONE CLICK 的意思,也就是一键切换模式。
‧ 一眼识别是微星这次重点引入的设计,微星以白色插座作为 ARGBV2 5V 3-PIN 识别 (R
GB 12V 4-PIN 采用黑色插座),也就是微星的 EZ IDENTIFY。
‧ 微星 ONE GLANCE 还包含 EZ DEBUG LED、和 EZ DIGI DEBUG LED,前者是四色小灯珠
反映开机过程卡在哪里,后者以不同代码协助使用者快速找出问题所在。一看就知道问题出
在哪里,一看就知道插头是什么!
‧ EZ CONN 是微星近代引入的设计,首代设计以 JAF_1 7-PIN 呈献。
‧ 在 X870E / X870 上,微星升级至 JAF_2,11-PIN 之多除了原来的 ARGB 3-PIN 和 PW
M 4-PIN 外,也加入 USB 2.0 所需的 4-PIN。
‧ 一个 JAF_2,就能提供三组不同的连接,属于微星的 ONE STEP。
‧ 在搭配微星新一代自家水冷时,JAF_2 更可以一线连接灯效 / 风扇 / 帮浦。
‧ 当中的 PWM 4-PIN 更支援 3A 输出,以便支援 3 颗风扇和 1 个帮浦。
‧ 在 CPU 至内存插槽之间,微星在 PCB 印上内存插槽支援的优先组态,这是微星这
次全面推动的改进之一,尽可能在 PCB 和 I/O 档板上提供更多实用的组态资讯,一看就知
道!
https://i.imgur.com/OYSiQXO.jpeg
https://i.imgur.com/htoIRDZ.jpeg
https://i.imgur.com/KxkZ45D.jpeg
https://i.imgur.com/j3oRIRK.jpeg
‧ 微星于 X870E / X870 终于引入 PCI-E 插槽的快拆设计,名为 EZ PCIE RELEASE,在
PCB 右边加入实体按键并连接至首根 PCI-E X16 插槽的尾部卡扣。
‧ 实际上,这是两段式设计,也就是开启和关闭的意思,意味这并非模仿他人设计,毕竟
那两家从没有采用两段式做法。
‧ 微星的两段式实际上分别是能进不能出的锁定模式,以及随意进出的解放模式。
‧ 由于微星追求一指安装 ONE FINGER 的境界,两段式设计真正能够做到一键永远解锁卡
扣的效果,因为卡扣在解放模式中不会自动回弹。
‧ 这的确解决了插槽传统卡扣在拆除显示卡时,有疑虑出现的回弹锁定问题,自动回弹导
致使用者需要重新按压插槽卡扣来拔出显示卡。
‧ 微星也在按键之上加入一个小窗口做提示,每次按压都会切换开锁或是解开的白色的图
案,只是这个窗口还真的太小,如果装进机壳里,还真要有非常人的眼力才能看到,笔者眼
睛不好啊。
‧ 也许微星下代可改用对比鲜明的两种颜色作为识别,或著设计指针方向,代表开或是关
的意象。
‧ 由于锁定模式实际上支援显示卡插进去 (卡扣自动回弹锁定),所以两段式的做法本身
不会影响显示卡插入,只影响拔出,使用者也就不必担心在锁定模式下插入显示卡会造成损
伤前。
‧ 首根 PCI-E X16 插槽的尾部,不再有鱼尾形的卡扣,而是一个水平滑动的机制,利用
弹簧连接至按键。
‧ M.2 大散热器和芯片组散热器也有向上延伸,以遮蔽 EZ PCIE RELEASE 的拉动结构,
外观上更为一致。
‧ 关于 M.2 散热器的快拆设计,微星是把按压的金属片放左方散热器的左侧,由外往内
按就可以轻松拆出散热器。
‧ 微星直接在散热器表面上提示"PUSH AND LIFT",属微星 ONE GLANCE。
https://i.imgur.com/UUcmx3a.jpeg
https://i.imgur.com/0FHWdGW.jpeg
https://i.imgur.com/QhjtYMP.jpeg
https://i.imgur.com/N62FNhe.jpeg
‧ I/O 预先安装好档板,省去使用者自行安装档板的麻烦和受伤的机会,属微星 ONE HAN
D 设计。
‧ 档板内有一层海绵软垫,保护主机板免受电磁干扰和静电损害。
‧ 不锈钢档板具抗腐蚀效果,提升耐用度。
‧ 档板表面刻意加大各种文字和数字的大小,也清晰列出所有输出的速率,属微星 ONE G
LANCE 设计。
‧ I/O 上共有 3 个实体按键,属微星 ONE FINGER 设计,使用者可一指按下 SMART BUTT
ON / CLEAR CMOS BUTTON / FLASH BIOS BUTTON 马上得到想要的效果。
‧ 四组 M.2 插槽的附近,总有相应的连接资讯印在 PCB 上,这也是微星 ONE GLANCE 设
计之一。
‧ 实用资讯包括 M.2 插槽的名称、其 PCI-E 通道来源,以及是否同时支援 SATA M.2 SS
D。
https://i.imgur.com/ledq452.jpeg
https://i.imgur.com/RD4nMi9.jpeg
https://i.imgur.com/jTC1KJV.jpeg
https://i.imgur.com/oxNoGLw.jpeg
‧ 音效装甲与 PCI_E1 (首组 PCIEX16 插槽) 之间的 PCB 空间并没有被覆蓋,一个友善
的开孔有意无意为外露的 2.5 Gbps RTL8125BG,提供绝佳散热空间。
‧ 实用资讯包括 M.2 插槽的名称、其 PCI-E 通道来源,以及是否同时支援 SATA M.2 SS
D。
‧ 除了 I/O 档板上有 3 颗实体键,在 PCB 右下方也有 2 颗实体键分别支援 RESET 和
开机,还有 1 组两档切换的 POWER LED SWITCH 作灯效物理开关控制,一指操作。
‧ 灰色的 PCI-E 8-PIN 更容易让使用者与传统黑色的 EPS CPU 8-PIN 分辨开来,不致插
错,满满的 ONE GLANCE 效果。
‧ 微星把前置 USB-C 20 Gbps 的快充功率写在 PCB 上,清晰标示 27W,看来 ONE GLANC
E 的意义不在当刻使用者是否有留意到,而是在于潜移默化留下印象。
https://i.imgur.com/zeDkuKo.jpeg
https://i.imgur.com/Tw12z9p.jpeg
https://i.imgur.com/n9z7dYy.jpeg
https://i.imgur.com/yh5I1is.jpeg
https://i.imgur.com/mWr4vIE.jpeg
‧ M.2 EZ CLIP II 取消水平转动设计,由转动的塑胶卡榫改为全金属设计。
‧ 顶部突起的孔头状金属,操作上类似摇杆,中心点固定自动回弹原位,顶部随压力倾斜
摆动。
‧ 也就是当 M.2 SSD 被压下去时,该金属头变会微微倒向另一侧后,再回弹至居中位置
以锁定 M.2 SSD。
‧ 解锁时手指按压就能触动金属头解锁机制,M.2 SSD 便会弹起来。这种设计有效解决以
往水平转动的卡榫,出现卡榫离开 M.2 SSD 表面,但 M.2 SSD 却不能顺利弹起来的问题。
‧ 我们图片中所示范的是,已正确将金属头扣住的样子。
‧ COMPUTEX 期间微星曾有影片展示,按压 SSD 本体就能锁定与自动解锁,但我们实测送
测的 X870E CARBON,不论在有无背板的情况下都不能透过按压 SSD 本体自动解锁,有可能
是微星基于其他考量更动了当时的设计,但整体来说仍是好用的设计。
‧ 还有,于散热背板导热贴上的黑色软垫,记得先拿掉后再安装 M.2 SSD!
https://i.imgur.com/Oy8zgDJ.jpeg
特别连接埠
‧ 微星 X870E / X870 产品线中,好像只有 PRO X870-P WIFI 有保留 THUNDERBOLT 连接
,更是 THUNDERBOLT 5 的版本,相信是首家宣称支援 TB5 的主机板。
‧ THUNDERBOLT / USB4 连接,因为 AMD 的指示加入板载 ASM4242 方案,而取消了。
‧ JOCFS1 MSI SAFEBOOT 2-PIN 有保留下来,SAFEBOOT 功能保留 BIOS 设定,也会把 CP
U X16 从 GEN5 降下来让开机变得更容易。
‧ 最后,关于微星这几代一直有做的 JDASH 连接,这次是取消了,没差反正也不独立出
售相关配件。
首款 ATX 3.1 主机板与完整 WIFI 7?
MSI 大力对外宣传微星 X870E / X870 (相信还有 Z890) 都是 ATX 3.1 READY,也就是足以
应付 ATX 3.1 新加入关于 PCI-E 插槽 (75W) 的 12V 2.5X POWER EXCURSION 165W 要求。
ATX 24-PIN 当中只有两组 12V, 除了 CPU 享有独立的 POWER PLANE,PCB 上还吃 12V
的包括 PWM 4-PIN、RGB 4-PIN、各 PCI-E 插槽的 PEG 部份 (66W) 等等,这些都得它从 2
4-PIN 取电。
微星透露光是 PWM 4-PIN 和 RGB 4-PIN 部份,便足以吃尽其 24-PIN 的 12V,因为微星用
的 24-PIN 的 12V 是 7A 版本。
要再支援至少一组 PCI-E 插槽的 PEG 供电,也就是 66W,那 ATX 24-PIN 至少要用到 10A
的 12V。
这都还没算 POWER EXCURSION 的部份,实际上 INTEL 在引入 ATX 3.0 时,主要的 INTEL
工程师早已明言,什么装置都有可能发生 POWER EXCURSION,要是电供没有足够能力,当所
有装置都同时跳起来的时候,没人救得到你。
所以微星决定在原有的 7A ATX 24-PIN 之上,加入额外的 PCI-E 8-PIN,透过多 3 组 7A
的 12V,确保有充足的能力应付任何需要。
当 5 路 12V 7A 足以提供 468W 时,就算这 5 路都不支援任何 POWER EXCUSRION,那相信
也远远超过各装置的 1s 和 100us 需求。
笔者认为就算微星未来的 B840 和 H810 以及所有 ITX 主机板都没有额外的 PCI-E 8-PIN
,光靠 ATX 24-PIN 还有有能力应付单卡 66W 的 1s 需求,也应该不至于遇上 165W 100us
的水平同时其他 12V 接头都刚好满载的情况。简单来说,现在还不必过度担心末来显示卡
的问题,但你只要选了微星,就可以很放心,从现在到未来都不用担心。
补充一点,靠近 X870E CARBON 上的 PCI-E 8-PIN 位置,要是 PCI_E2 用上大卡 2 槽厚的
装置,又或是 PCI_E3 用上大于 1 槽的装置,都有可能顶到 PCI-E 8-PIN。
至于 WIFI 7,微星 X870E / X870 全线选用支援 320 MHz 的模组,也就满足标称的 5.8 G
bps。WIFI 7 除了 MHz 与 Gbps 的改变,其实还有其他改进,包含 MLO 的部份据说是比 W
IFI 6 好很多,也就是原生支援同步连接同多频段且支援聚合连接提升速率。
WIFI 6 倒也有部份型号支援类似效果,例如 INTEL AX411。
而且即便是 WIFI 5 或是 WIFI 6 / 6E,行业惯常做法是低阶型号改用所谓次一级版本。
WIFI 7 之前,最大支援 160 MHz,只支援 80 MHz 的模组也有很多。
WIFI 5 160 MHz 才支援 1.73 Gbps,433 Mbps 的模组 (1X1) 也不是没有;WIFI 6 模组型
号也不乏只支援 80 MHz 的版本 (1.2 Gbps)。
所以现实中板厂选用的无线网络模组,的确存在差异,大多是以主机板定位来区分。
只是 WIFI 7 本身带来多种变革,主打低延迟,相信足以应付大部份使用者的需要。
微星 X870E / X870 非常重视网络连接的部份,全 5 Gbps 有线网络不在话下,CARBON
更提供双有线网络设计 (2.5 G + 5G),也首次在 MSI CENTER 引进网络 AI 功能,做法非
常进取。
主机板拆解介绍
值得注意的部份:
‧ 供电散热器的热导管,是 HDT 直触式设计,直触供电模组。
‧ 芯片组散热器巨大,底部还有多条粗痕凹槽增加散热面积。
‧ I/O 上那 3 颗按键,和旁边的 6 个 USB-A 10 Gbps,实际上由子电路板提供,跟无线
网络模组的连接方式差不多。
‧ 供电散热器有为无线网络模组预留凹槽,但实际上并没有跟 Wi-Fi 模组的金属盖子接
触。
‧ I/O 装甲底下那块类似导热贴的东西,实际上比较硬,似是用来当 WIFI 模组的缓冲。
‧ PCIE EZ RELEASE 的结构不算复杂,可看到弹簧。
https://i.imgur.com/NWBGqhh.jpeg
https://i.imgur.com/ZIs3EOs.jpeg
https://i.imgur.com/k6s3Di3.jpeg
https://i.imgur.com/xcHNOAP.jpeg
https://i.imgur.com/Gz55KRH.jpeg
USB 子板物理设计
‧ 之所以加入子电路板,提供更多 USB-A 和 3 颗按键,应该与 ASM4242 USB4 有关。
‧ 由于 ASM4242 USB4 控制器发热量不小,各板厂都有为 ASM4242 定制独立的散热器。
‧ 微星的做法是在主机板 PCB 上放置 ASM4242,但可能因为 PCB 空间不足,又想多塞进
一个 10 Gbps 的 USB HUB,所以利用子板叠上去。
‧ 所以由主机板 PCB 起,垂直来看是 ASM4242,接着是 ASM4242 的散热器,接着才是
USB 子板。
‧ 实际上,PCB 子板与 ASM4242 散热器,是透过螺丝固定在一起。
‧ 另外,ASM4242 的散热器有向往 CPU 方向延伸,微星利用导热贴,把延伸出来的部份
连接起主供电散热器上,协助处理 ASM4242 的废热。
‧ 上述提到 USB4 之下的 USB-C 明明有空间往下放,却往 USB4 那边靠,导致 USB4 双
TYPE-C 的间距有点小,可能就是 USB 子板的连接处挡住了该 10 Gbps TYPE-C 往下挪。
https://i.imgur.com/87ZlTJl.jpeg
https://i.imgur.com/EPteGbu.jpeg
https://i.imgur.com/FFZooHZ.jpeg
X870E ATX PCB
拆掉 X870E CARBON 的装甲后看到 PCB 是灰黑色为主,主设计视觉更明确能看出,也是以
多条细斜纹横越板子,右下角区块再以几条粗黑线条作为装饰,整体 PCB 元件和线路不会
过于挤拥,相对平冲。
https://i.imgur.com/szwGlUS.jpeg
18 + 2 + 1 供电设计
虽说自家蓝队的 Z790 ACE MAX,与多张 6 层板的 Z890 都变更了 EPS CPU 8-PIN 摆放位
置,这张 8 层板设计的 X870E CARBON WIFI 仍将双 EPS CPU 8-PIN 设计在传统位置,也
就是 PCB 板的左上方,下方有一颗小电感 R10 作为输入电感。
从 PCB 判断,有 3 颗 271uF 的日系固态电容作为 Vcore、Vsoc、Vmisc 的输入电容,那
颗 101uF 的固态电容应该是输入电容。
PCB 背面目测只有 7 颗日系固态电容 (561uF) 作为 Vcore 的输出电容,也就是左边垂直
前五颗,以及上方由左起前三颗。
上方左四至左七的固态电容,以及一些小的 MLCC,应该是 Vsoc 的输出电容。
上方左边右三颗 43Ah 561uF 以及 L 型阵列 MLCC 应该都是 Vccio_MEM 的输出电容,其输
入电容应该是 3ZAh 561uF。
Vmisc 的输出电容在其旁边,有 2 颗 561uF,以及 L 型阵列 MLCC。
主供电设计是 18 + 2 + 1,分别是 Vcore、Vsoc 与 Vmisc,各组有一颗电感和一颗一体式
供电模组。
https://i.imgur.com/kQrI5pT.jpeg
https://i.imgur.com/bSlBftq.jpeg
供电细节
‧ 18 组 Vcore 的一体式供电模组均采用 RENESAS R2209004HB0,目前在微星官网标示可
查到是 110A SPS,但透过网络还查不到更多资料。
‧ 2 组 Vsoc 的一体式供电模组也是同款 RENESAS R2209004HB0 110A SPS。
‧ 18 + 2 由 RENESAS RAA229620 12 相 PWM 控制器负责,微星提到 DUET RAIL POWER S
YSTEM,意味 18 组 Vcore 供电模组实际上由 9 组 PWM 讯号负责,至于 Vsoc 应该是直连
设计。
https://i.imgur.com/19rZg8k.jpeg
‧ 1 相 Vccio_MEM 采用 1 颗 R22 电感,分离式供电模组上下桥设计,ALPHA OMEGA AON
S36308 与 AONS36303 的组合。
‧ W3=BD,RICHTEK RT8237L 单相 PWM 控制器,内建驱动直接控制上下桥。
‧ 1 相 Vmisc 由 REALTEK RT3672EE 2 相 PWM 控制器负责,以 1 组 PWM 讯号直连 BR0
0,ALHPA OMEGA AOZ5516QI 55A 一体式供电模组。
https://i.imgur.com/bSJFu0v.jpeg
https://i.imgur.com/d1Q0uHR.jpeg
芯片组与平台扩展
2 颗 0GA2,PROM21 芯片组,支援 UPLINK GEN4X4,下行扩展 GEN4X4 + GEN4X4 + GEN3X4
//4 * SATA,以及 6 个 10 Gbps USB 和 6 个 USB 2.0。
串连关系,两颗 PROM21 实际上支援 12 组 PCI-E 4.0 通道和 8 组 PCI-E 3.0 通道或 8
个 SATA,USB 则倍增。
CPU RYZEN 7000 / 9000 I/O DIE:
‧ 16 + 4 + 4 + 4 共 28 组 PCI-E 5.0 通道,当中有 4 组通道须接上芯片组,故不计
算在可用通道数量之内。
‧ USB-C / DP 共有 3 组,都是 USB-C 10 Gbps。
‧ USB-A 有 2 组,分别是 USB 10 Gbps 和 USB 2.0。
‧ USB 数量总计,I/O DIE 支援 4 个 USB 10 Gbps 和 1 个 USB 2.0。
芯片组 20 组 PCI-E 通道猜测:
‧ M2_4 占用 GEN4X4
‧ M2_5 占用 GEN4X4
‧ PCI_E3 占用 GEN4X4
‧ 4 * SATA 占用 GEN3X4
‧ RTL8125GB 占用 X1
‧ RTL8126 占用 X1
‧ Wi-Fi 插槽占用 X1
CPU 28 组 PCI-E 通道分配猜测:
‧ GEN5X8 至 PCI_E1
‧ 两组 GEN5X4 经通道切换芯片,分配至 PCI_E1 (GEN5X8) 或 PCI_E2 及 M2_2 (各 GEN
5X4)
‧ GEN5X4 至 M2_1
‧ GEN4X4 至 ASM4242
‧ GEN4X4 至首颗 PROM21
CPU + PCH 共 16 个 USB 10 Gbps 的分配猜测:
‧ 前置 1 个 20 Gbps TPYE-C 占用 X2
‧ 前置 2 组 USB 19-PIN 占用 X4
‧ 后置 2 个 USB-C 10 Gbps 占用 X2
‧ 后置板载 3 个 USB-A 10 Gbps 占用 X3
‧ 后置 2 个 USB-C 40 Gbps (ASM4242 ) 占用 X2
‧ 后置 PCB 子卡上 6 个 USB 10 Gbps 占用 X3
‧ 补充,PCB 子卡 2 个 USB-A 10 Gbps 原生,还有 1 个原生 USB-A 10 Gbps 经 USB H
UB 扩展 4 个下行 USB-A 10 Gbps
CPU + PCH 共 13 个 USB 2.0 的分配猜测:
‧ 前置 2 组 USB 9-PIN 占用 X4
‧ Wi-Fi 插槽 BT 占用 X1
‧ NUC1262YNE4AE 占用 X1
‧ ALC4080 占用 X1
https://i.imgur.com/A5wV8Fr.jpeg
网络连接与音效设计
‧ REALTEK RTL8125GB 2.5 Gbps 有线网络控制器,提供 1 个 2.5 Gbps RJ45。
‧ REALTEK RTL8126 5 Gbps 有线网络控制器,提供 1 个 5 Gbps RJ45。
‧ RTL8125GB 的位置刚好没有被装甲遮挡,又在 PCI_E1 之上,散热情况良好。
‧ 关于软件支援,微星在 MSI CENTER 软件提供 AI LAN MANAGER 功能,可安排频宽分配
、Wi-Fi 讯号分析等进阶功能。
https://i.imgur.com/GRqnlra.jpeg
‧ 微星对于自家 X870E / X870 所选用的 Wi-Fi 7 无线网络模组非常有信心,因为都支
援 320 MHz,也就是 5.8 Gbps。
‧ QUALCOMM QCNCM865 Wi-Fi 7 2.4G / 5G / 6G 三频段设计,也支援 BT 5.4。
https://i.imgur.com/EgCd2U6.jpeg
https://i.imgur.com/2XVhdFW.jpeg
https://i.imgur.com/peNfQnT.jpeg
https://i.imgur.com/O8AupcL.jpeg
‧ 模组与金属盒子之间有一块软垫,但不像是导热贴。
‧ REALTEK ALC4080 音效编码解码处理器,搭配 SAVITECH SV3H712 放大器芯片和 3 颗
音效电容,提供纯净音色。
https://i.imgur.com/cKdqBEr.jpeg
https://i.imgur.com/qV8R2yP.jpeg
USB 与影像输出
‧ REALTEK RTD2151,网上查无资料,目测 PCB 布线连接至 HDMI,应该是 8K60Hz 的讯
号芯片。
‧ ASMEDIA ASM4242 USB4 40 Gbps 控制器,以 GEN4X4 上行连接,提供 2 个 USB-C 40
Gbps,且支援 DL ALT。
‧ ASM4242 的 双 TYPE-C PD 控制器是 ITE IT8857FN,位于 PCB 背面。
‧ 前置 20 Gbps TYPE-C 的中继器是 DIODES PI3EQX2024,确保讯号完整。其 TYPE-C PD
控制器是 ITE IT8856FN。
‧ 内存插槽下方有一组升压电路,该 16A 升压器是 55288,TEXAS INSTRUMENTS TPS55
288。
‧ 附近有 ALPHA OMEGA AONR36368 N-CHANNEL MOSFET,这组升压电路似乎与前置 20 Gbp
s TYPE-C 的 27W 快充有关。
https://i.imgur.com/orSatbg.jpeg
https://i.imgur.com/ZJBJvuS.jpeg
https://i.imgur.com/q94kXcB.jpeg
https://i.imgur.com/JWo4XCI.jpeg
‧ HD3220,TEXAS INSTRUMENTS HD3SS3220 10 Gbps TYPE-C 控制器,负责 USBC3 也就是
USB4 下面那颗 10 Gbps TYPE-C。其中继器是 GL9901E,GENESYS GL9901VE USB 10 Gbps
中继器,确保讯号完整。
‧ GL9950VE,GENESYS GL9950VE 双 10 Gbps USB 中继器,确保讯号完整,目测负责 LAN
_USB1 的 2 个 10 Gbps USB-A (USB 子卡插槽下面)。
‧ Wi-Fi 插槽附近还有 2 颗 GENESYS GL9901VE 单 USB 中继器,确保讯号完整,目测负
责 Wi-Fi 插槽上的 2 个 USB 10 Gbps。当中的 TYPE-C 其 TYPE-C PD 控制器是 TEXAS IN
STRUMENTS HD3SS3220,位于 PCB 背后。
‧ 在 RTL8126 之下有 1 颗 GENESYS GL9901VE 单 USB 中继器,确保讯号完整,可能是
USB 子板上的 USB 10 Gbps HUB 的中继器。
‧ 其他板厂一般来说使用 USB HUB 就不会加入中继器,微星重视讯号强度往往会再补上
中继器。
https://i.imgur.com/Bh44ca1.jpeg
https://i.imgur.com/9DBesMq.jpeg
https://i.imgur.com/frwNhdm.jpeg
https://i.imgur.com/iUKzoKm.jpeg
https://i.imgur.com/GXySoP4.jpeg
‧ USB 子卡采用 6 层板设计。
‧ USB 子卡的最远的一组 2 个 USB-A 10 Gbps,应该都是原生直出,经过双埠中继器,
该中继器应该是 REALTEK RTS5462E。
‧ 近实体键的 4 个 USB-A 10 Gbps,应该都是由同一组上行 USB-A 10 Gbps 经 REALTEK
RTS5420 USB 10 Gbps HUB 扩展而成的下行埠。
https://i.imgur.com/FnfXHbZ.jpeg
https://i.imgur.com/tJ7Dpig.jpeg
https://i.imgur.com/BgQAkEE.jpeg
https://i.imgur.com/KOPfEES.jpeg
PCI Express
‧ 5PR8,TEXAS INSTRUMENTS DS320PR810 PCI-E 5.0 中继器,负责 CPU 与 PCI_E1 之间
的讯号强度。
‧ 实际上 DS320PR810 拥有 8 对 TX / RX,是为 8 通道,包含正负则有 4 对 TX / RX

‧ 2 颗 5PR412 和 2 颗 5PR421,实际上是 5PR412 与 5PR421 为之一组,有两组。
‧ 它们的型号是 SN75LVPE5421 与 SN75LVPE5412,共同切换 GEN5X4,两组共可切换 GEN
5X8。
‧ CPU 提供两组 GEN5X4,经这四颗通道切换芯片,将两组 GEN5X4 分配至 PCI_E1 以组
成 X16 或分别分配至 M2_2 与 PCI_E2 各组成 GEN5X4。
https://i.imgur.com/2w1PMEZ.jpeg
https://i.imgur.com/MPmwUY2.jpeg
‧ M2_2 插槽的右边,有 1 颗 SN75LVPE5421 中继器芯片,负责 CPU 至 M2_1 之间的讯
号强度。
‧ 实际上若包含正负 TX / RX,SN75LVPE5421 拥有 4 组 TX / RX,分别 0、1、2、3,
是为 4 通道。但 RX 其实将 0、1、2、3 再拆开为 0A、0B、1A、1B、2A、2B、3A、3B。所
以这种芯片既支援中继功能,也是 MUX。SN75LVPE5412 则是 DEMUX。
‧ 在 PCI_E3 插槽上方,PCB 背后有一颗 DIODES PI3EQX16021,正面有一颗 PI3EQX1601
2,共同作为芯片组至 PCI_E3 之间的完整 GEN4X4 讯号中继器。
https://i.imgur.com/y3SvMuE.jpeg
https://i.imgur.com/AyGFcp7.jpeg
https://i.imgur.com/dxot9Db.jpeg
其他芯片
‧ 51396A,TEXAS INSTRUMENTS TPS51396A 8A 降压器。
‧ WINBOND W25Q256JW 32MB BIOS 芯片。其免开机更新 BIOS 功能由 504AN,FINTEK F75
504A,负责。
‧ NUVOTON NUC1262YE4AE 微处理器,猜测负责灯效管理。以往微星爱用 NCU1261NE4AE
和 NCU126NE4AE,NUC1262Y 系列好像是首次出现在微星板子上。
‧ 微星这代大推 MSI CENER AI 功能,可能与这颗新加入的 NCU1262Y 有关。
https://i.imgur.com/M2kDGBz.jpeg
https://i.imgur.com/UdyBwCl.jpeg
https://i.imgur.com/qYuyhar.jpeg
‧ NUVOTON NCT6687D-R SUPER I/O 芯片位于 PCB 背面,管理风扇 / 电压 / 温度等和开
机过程。
‧ JAF_2 和 PUMP_SYS1 都支援 3A,其风扇驱动芯片是 NUVOTON NCT3961SP。
‧ CPU_FAN1 采用 NUVOTON NCT3948S。
‧ 其余的 PWM 4-PIN 采用 NUVOTON NCT3968S。
https://i.imgur.com/j3R7jaa.jpeg
https://i.imgur.com/VLZCCxo.jpeg
https://i.imgur.com/W1m5B4B.jpeg
结论
https://i.imgur.com/UyvRemt.jpeg
微星决定在 AMD 800 系列的 AM5 平台,各系列都推出一款作为 X870E / X870 的首发型号
。现在的时间点,唯一张 AMD MPG X870 / X870E 系列主机板,MPG X870E CARBON WIFI 提
供强大的供电设计和散热设计,难以像想未来会有 AM5 CPU 足以挑战这套设计。
双 PCI-E 5.0 插槽、双 PCI-E 5.0 M.2 插槽、以及多个 USB 10 Gbps 和 1 个 20 Gbps,
令这张主机板相对地有着较平衡的分配,不会过度分配对 M.2 插槽的支援。
PCI-E 5.0 X4 插槽将是这张主机板的独特设计,竞品一般都以 4 颗通道切换芯片,从首根
PCI-E X16 插槽切走 X4 + X4 以提供更多 M.2 插槽。
这也符合微星在 AM5 的取态,因为首代 AMD 600 系列主机板,就曾提供由 CPU 提供直连
接通道的 PCI-E 插槽。
无独有偶 CPU X4 PCI-E 插槽也与微星针对 AIPC 的方向吻合,他们甚至准备好额外的 PCI
-E 8-PIN,辅助 ATX 24-PIN 向两组 PCI-E 插槽同时供电。
INTEL ATX 3.1 165W (66 * 2.5) 只是设计规格,不代表下一代显示卡必然每秒吃尽 PEG 6
6W (12V),与不断发生 165W POWER EXCURSION (100us),但有额外 8-PIN 的 AMD 800 系
列主机板的确令人更安心。
由于 PCI-E 插槽分布,以及 PCI-E 8-PIN 的摆放位置,要接上 PCI-E 8-PIN 对于机壳相
容 (大于七槽 ATX),和对于 PCI_E2 的装置相容会有一定要求。
网络连接是微星今代大推的重点,CARBON 提供双有线网络 RJ45 (2.5G 与 5G),又采用支
援完整 320 MHz 的 WIFI 7 模组,更加入 AI 网络管理功能协助使用者在系统内调整网络
设定。无论是游戏玩家对网络频宽 / 速率 / 延迟有要求,还是直播串流使用者,又或是工
作需要,强大网络设计 (多连接埠) 都是明显优势。
8K 60 Hz 的 HDMI 甚至比 USB4 DL ALT 做得更满,竞品吓到吃手手!这是源于微星为 HDM
I 加入额外芯片处理讯号,就连影像输出微星也没有忽视!
MPG X870E CARBON 这次的外观设计让笔者留下深刻印象,配合主题的小小改变与细节笔者
觉得很满意。
以一张好看、性能强大、连接性强、战未来特性的主机板来说表现相当不错,目前台湾通路
售价为 NT$ 13,990,如果你是口袋够深的游戏玩家、需要高度且多个连接的内容创作者、
或想运用 AI 运算的使用者,选这张就对了。
CARBON CPU 供电散热器上的 CARBON 碳纤装饰有当年 MSI CARBON 的跑车风,加上 I/O 装
甲那个巨大的 MSI 龙纹,这次的 CARBON 既有复古风,也有挑战 ACE 的味道!
更多 BIOS 和 RYZEN 9000 处理器实际测试会在下一篇评测进一步说明,敬请期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