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用急着上一页,你没有穿越时空。
缘起: 手头的Windows 7老游戏机这几天很难开机点亮,测试后确认是原有的银欣TJ08-E
前面板的弹簧开关接点几乎要挂了,于是乎,兴起了让这台陪伴N年的老电脑最后一舞。
CPU:FX8320E
RAM:金士顿DDR3-1600(1333) 4G*4
主板:GA-78LMT-USB3 R2
HDD: 2.5*1、3.5*2。
显示卡: ASUS GT730 2G 4HDMI
扩充卡: TP-LINK 无线网络卡*1、
光驱: 点灯牌DVD*1
PSU: 海韵 FOCUS+ G750 750瓦
散热器: 猫头鹰L12S沿用。
机壳扇: 购入猫头鹰灰色经典款12CM*2、8CM*1。
既然想换壳,当然想换相近年代的壳,现代的壳一堆玻璃测透,小弟我毫无兴趣,
现有的M-ATX非侧透壳整体架构又不是很满意,所以就抱着赌赌看心态问问看联力
的业务。原定目标是直立塔型想找PC-A41、特殊款的原订目标是V355、V358这两款
的结构都深得我心,多硬盘、散热扩充不会太差。但经询问后仅剩V351、V354。
几番研究之后:
V354: 跟以前玩过的PC-Q18 ITX架构差不多,M-ATX版本,虽然硬盘扩充优秀,
但以前Q18有些装机经验不好,所以PASS。
V351: 跟V353、V355、V358类似架构,虽然V358架构最理想,但实在找不到,
所以就决定下订V351,今日到货,就赶快花一个下午做移植手术。
较理想的结构V系列(借用网络图):
V358,双层设计,上主机板下电源+硬盘,扩充、散热最理想。ITX近似品为PC-Q33、Q34
https://i.imgur.com/VO7BBOU.jpeg
https://i.imgur.com/Ot0Vu7Z.jpeg
V355,有光驱空间,架构较近似V351、一样可选左或右开光驱。
https://i.imgur.com/Mcg5xLA.jpeg
https://i.imgur.com/OuR5C8j.jpeg
以下开箱+安装:
直接机壳外箱寄送:
https://i.imgur.com/rwfO6vW.jpeg
打开满满陈年库存霉味=.=,看来是库存从2009年到现在的。
https://i.imgur.com/6IpupOQ.jpeg
先拆开面板清点内容,一惯传统,配件盒绑在里面。
https://i.imgur.com/PYiDWcr.jpeg
https://i.imgur.com/GowPzLt.jpeg
主板托盘拖出,不锈钢的表面毛细经时间长久已经卡污,下午花点时间用酒精+甲苯
用海绵打磨没用,大概只能用羊毛轮磨了,放弃,擦拭到没什么霉味就打住。
https://i.imgur.com/BUAczHY.jpeg
USB线和音源线上面都卡一层白白粉粉的霉菌尸体(!?,还好酒精一擦就起来。
https://i.imgur.com/jTbPw7E.jpeg
原有设备上托盘移植完成!猫头鹰L12S散热器已经历经沧桑...
https://i.imgur.com/O3SN00Z.jpeg
原厂散热风扇鸟鸟的,只有3PIN没PWM。这边只拍硬盘后抽风扇。
https://i.imgur.com/1Jc7ibC.jpeg
因为是最后一舞,猫头鹰风扇不用买到高贵的A12x25,改选用以前经典款即可,
NF-P12 redux-1300 PWM *2、NF-R8 redux-1800P*1,一并把防卡线网版移植。
https://i.imgur.com/FWk8xSc.jpeg
原本3颗硬盘,硬盘仓只有3.5*2,原想将光驱下方的5.25转接成3.25用,
但经过下午买了两种材料转接都会卡到正档板安装,又不想花大钱买光驱
尺寸的转接盒,后续经测试走线后,方改作为塞线空间,放弃第3硬盘,资料移往第
2颗HDD,反正两颗1TB资料碟都用不到10%。
这边的线材走法一定要照图片走,如果线卷起来只用最相近的2个SATA电源头,
会卡到后抽风风扇安装,只能看留风扇还是改线走法,但猫头鹰都买了当然是花
点时间重新走线...
https://i.imgur.com/SXaMxL1.jpeg
上机完成,右侧,电源线几乎没有可以绑订的空间,还好放弃第2槽5.25塞第3颗硬盘,
第2格5.25空间原有空间塞进CPU、主机板电源线已经很满。线已尽可能走线整理。
https://i.imgur.com/uPSEvXP.jpeg
https://i.imgur.com/ejT2xvL.jpeg
另一面,光驱+硬盘仓,原厂出厂默认IO面板的线从左边的塑胶卡扣出来,
但实在离主机板的IO针脚端子距离太远,线重新拉出重塞...19PIN USB3差点不够长。
https://i.imgur.com/z6osKum.jpeg
https://i.imgur.com/s9LlVwU.jpeg
板金阖上!! 有一点像FAB里面的机台,但这种质感我就爱。
https://i.imgur.com/hJaI2YH.jpeg
https://i.imgur.com/wrdVNlA.jpeg
https://i.imgur.com/xMjvI05.jpeg
https://i.imgur.com/cQ91o3N.jpeg
小评:
1. 双5.25空间是因应以前的架构需求,以现今来看留一个或如V358直接取消,但这台
是老游戏机,常需要光盘安装,所以不算缺点,问题是第2槽的空间浪费,如果锁固开
孔可以多一些设计,可以再塞一颗3.5吋硬盘更实用。
此种5.25 to 3.5转接板会干涉面板安装,篓空会很丑。
https://i.imgur.com/zujjnaP.jpeg
原想找这种抽取盒或全覆蓋式转接盒,但不是缺货就是太贵...
https://i.imgur.com/hVq1HJM.jpeg
2. 这台机壳前风扇没有滤网,但前面板只有开正面一点点以及下面整排小长条孔,
且这台一个月大概只开个3~5次,入尘量就随意吧,前两风扇使用时大概都1000转以内,
进尘量应该还行。
3. 走线空间很差,还好放弃第3颗硬盘,刚好第2个5.25拿来塞又粗又硬的主板电源线,
硬盘仓的走线空间也非常不友善,但可以透过放弃后8cm风扇抽风增加弹性。
4. CPU高度不够,顶多120mm,如用下吹式可能会和电源以及后抽风扇形成抢风,
但L12S的原始设计为上抽,所以风道是顺的,但电源需承担更多的热量以及近入尘量。
以前联立的ITX、M-ATX很多款机壳巧思都非常不错,比现今机壳多了很多扩充以及弹性,
如果以前出过的产品设计可以整合整合,再加一点现今硬件需求的改变设计,希望联力
可以再次推出扩充、散热、外观都很优质的全铝机壳,现今的全侧透真的令人审美疲劳。
(以上老人对过往DIY的美好发点小牢骚)
以上多谢观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