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 PC 革命还是另一个昙花?浅谈 Windows On Arm
作者 朱熹 | 发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12 日 7:50 | 分类 AI 人工智能 , Microsoft , Windows
日前微软正式发布了自身对于 AI PC 的解读:Copilot+PC,并同步发表了一系列 Copilot 的功能。然而最大的亮点莫过于第一波 Copilot+PC 皆是搭载具备 Arm 架构的 Snapdragon X 系列处理器而非大家所熟悉的 x86 处理器如英特尔或是 AMD。高通 CEO Cristiano 甚至发出 2029 年 Arm 架构处理器之于 PC 的渗透率会超过 50% 的豪语,究竟所谓的 WoA(Windows On Arm)真的是 PC 界的革命,还是另一个昙花?
虽然搭载Snapdragon X系列的Copilot+PC尚未上市,但从高通丢出的数据看来不管是在效能或是能效上都颇有当年苹果第一次发表M1芯片之姿:相同瓦耗下效能赢过具备Meteor Lake架构的Core Ultra处理器37%,相同效能下瓦耗低了54%。跟同样是Arm架构的M3相比,顶规的Snapdragon X Elite效能多了28%。
在内显的表现更是惊人。相同瓦耗下效能赢过具备Phoenix架构的AMD 7000系列处理器80%,相同效能下瓦耗也低了80%。在大家更关心的软件相容性部分,高通也强调已经和微软携手合作让Snapdragon X系列芯片原生支援一系列使用者最常用的软件如Office以及Adobe,电竞部分高通也强调已经有超过1200套游戏可顺畅于Snapdragon X上运行,难道WoA真的要掀起一波PC革命了吗?
惊艳亮相还是落寞收场?
套句目前西方媒体常说的:Don’t Buy One Based On The Promise (别买一个只能卖你未来性的东西)。WoA最大的隐忧就是软件相容性,即便是业界软硬件整合做的最好的苹果,当初从x86架构的Intel处理器转到Arm架构的M1时也表示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转换,并为此推出Rosetta 2转译器。
时至今日,虽然大部分的软件皆可原生于M系列芯片上运行,但还是有部分的软件需要透过转译才能运行,效能也会因此有所打折。如果连苹果都需如此,难道消费者应该要相信微软加上高通的组合可以迸出和苹果相当甚至更佳的学习曲线吗?从两家之前合作的经验看起来显然不太可能。
其实WoA不是新玩意儿,早在2012年微软就发表过支援Arm架构处理器的Windows RT,隔年高通亦发表了支援Windows RT的Snapdragon 800系列处理器,但结果就是一场灾难:不仅效能其差无比,甚至有非常多的软件是根本无法在Windows上运行的,最后只得落寞收场。
所以即便微软和高通这次喊的震天嘎响,如果细看各OEM第一时间推出的机种,除了戴尔,可以看出各家也只是先拿个非主力机种试水温,毕竟WoA当年的惨况相信公司内的领导阶层或是资深人员应该还记忆犹新。
而且别忘了,英特尔和AMD也不会坐以待毙。英特尔在COMPUTEX上揭露了更多下一代处理器Lunar Lake的细节,不仅首次采用台积电的N3B制程,在相同工作下瓦耗仅Meteor Lake的一半,并主打x86处理器有史以来最佳的能耗比;AMD亦发表了最新的AMD Ryzen AI 300系列处理器,且号称在多个测试项目效能赢过Snapdragon X Elite。所以总结来说WoA会不会是另一个昙花一现还很难说,但若是要说成PC界的革命,恐怕还太抬举WoA了一些。
https://technews.tw/2024/06/12/windows-on-arm/
最主要的是微软不得不面对x86应用程式的包袱吧。加上硬件都在别人手上又不像水果那
样一条龙玩法加上用强硬的手段要求开发人员开发相容的应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