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outu.be/tXYQZHz7u3w
https://youtu.be/_XGTyqiKxzo
今年这位小飞机又做了长达3个月的原厂固态硬盘暴力测试,
参赛选手:
980 pro
SN770
P5 plus
P44 pro
Kioxia exceria pro
tiplus7100
基本上都是给极为严苛压力去检测随机买到的各大原厂固态的表现,
一般使用者平时使用不太容易这么高压,
结果就参考就好~
作者:
NorAku (反或_诺拉阿古)
2023-05-06 23:06:00好奇这种压力测试,会不会模组厂反而比较好?假设颗粒没爆掉但韧体写得比较好、或是电路设计较好的可能?
作者:
shian102 (ShiAn)
2023-05-06 23:29:00这种看看就好
作者: coneflwer (小景) 2023-05-06 23:41:00
致钛666
作者:
s25g5d4 (function(){})()
2023-05-07 01:10:00模组厂怎么会比较好,消费级还不是跟 S/P 去调韧体
作者: joefaq (小瑜) 2023-05-07 01:40:00
模组厂可以提特殊需求请IC厂客制韧体 或者更换不同规格的颗粒 很多东西可以调的小飞机大部分时候也是在换板子跟重新开卡而已 后面遇到主控加密的几乎都吃鳖了
作者:
kanx (joke 版 赞!!!!!!!!!!!!!)
2023-05-07 02:47:00这个反而没有太高的参考价值, 因为样本点太少
楼上 这里应该要改用贝叶斯 条件机率 非古典机率样本数3~30 之间 并非如直觉上差距那么大如果样本数低于2 那就真的可以说 太低一点参考价值都没他测的很多一般消费者很难遇到 但0E能闪则闪
这个之前在散热膏就讨论过了,超过工作温度根本不叫老化测试,已经是破坏性测试了,而且谁知道他测的是真是假
作者:
wolflsi (港都狼仔)
2023-05-07 09:47:00小灰机:我大祖国滞汰最强!
作者:
Amykai (Afro军曹)
2023-05-07 10:43:00在那批评测试方法的,怎么不说大家同一起跑线,有的跑全程or半程,有的刚起跑就扭伤...三星我就说你
有一说是长江因为被制裁没有企业客户订单,所以把企业级颗粒用在致钛,这样倒是可以解释为何致钛的耐写性完全跟其他厂的消费级不同档次,不过128L的掉盘跟0E也是问题,长江232L目前口碑倒是不错另外高温烧烤测试如果要把温度压在SSD工作温度范围之内测,最高大概就只能设80度去作老化,这样要测出结果不知道猴年马月了,故虽然测试有不严谨之处,但是仍有部分参考价值
作者:
menchian (新台币救地球)
2023-05-07 11:02:00笑死,同起跑线又如何,你要比较两个运动员谁比较强壮,结果比较方式是开卡车去撞,看谁尸体比较完整这样?之前某电源测试拿远超规格的瓦数来比较,会被嘘也是同样的,拿不是设计规格环境来比本身就没意义
如果致钛真的是拿企业级颗粒来做消费级,对其他消费级固态确实是不太公平就是,所以就是参考就好
作者: hurober (rober) 2023-05-07 11:47:00
作者:
wolflsi (港都狼仔)
2023-05-07 14:38:00为加速高温老化测试流程,会以提高温度+缩短时间进行但消费级耐温范围会与工业级企业级军规甚至航太规格有差要有较大采样数去比对才会比较准确及参考性
作者:
LastHuman (æ•£å‡éƒŽ)
2023-05-07 19:23:00180度是要测什么?防火吗?
老化测试不是这样的,在产线确实会用恶劣环境模拟长期使用,然后根据等效年限去推估寿命,但那个恶劣环境不会是远超过工作温度,所以他这样测试制程越落后的产品寿命通常会比较长(热胀冷缩断掉或其他缺陷出现率低),以长江的技术X stacking 来说这个领域会更吃香因为可以叠完全不同世代的东西,但我不是NAND专精所以能吃香多少还是给其他大神评论,另外我想SSD超过60度降速应该是正常的,毕竟设计上温度会导致资料恶化,所以美光那块应该不是要坏只是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