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FSP 全汉 CMT580 简约设计机壳 微装机

楼主: Ohmy (喔卖)   2023-03-02 00:11:57
网志无广告版
https://ohmy-bear.blogspot.com/2023/02/cmt580w.html
最近我朋友说想组电脑...这可是他时隔9年的组新机啊!
从他挑的配备里面,看来看去观众可能还有新鲜感的,就是本篇的全汉 CMT580W 机壳!
https://i.imgur.com/mCAwGuV.jpg
朋友组装电脑的机壳需求:简约好看、散热能力通关、价格不要太高,最终看上全汉这款
CMT580机壳,采用电源供应器前置,进而降低整体高度的架构,外型简约,符合朋友的审
美,就决定是他啦!
今天的机壳文章就是在朋友家边开箱边装机,只能说他家既明亮背景又干净,真适合拍照
啊!
CMT580采用牛皮纸色纸箱包装,正面展示外型跟型号,背面则是拆解爆炸图。
https://i.imgur.com/JrrFbu1.jpg
https://i.imgur.com/k1NRUah.jpg
重点规格部分大概摘录如下:
尺寸:深45cm宽22cm高40.8cm
板材及厚度:0.8mm SPCC钢板
主机板支援:E-ATX、ATX、M-ATX、Mini-ITX
硬盘支援:3.5"最多2个,2.5"最多4个
冷排支援:上280/360mm、下280/360mm
显示卡长度:33.5cm
散热器高度:16cm
电源长度:17cm ATX (内部电源线为10A,1200W电源请注意负载状况)
标配风扇:12cm*4 (3P DC控转)
因为CMT580对电源长度、散热器高度及显示卡长度的限制较多,个人认为这机壳应该主要
面向中阶或微偏高阶的硬件使用者。
首先是必备的45度角拍摄,CMT580提供黑白两色可选,本次开箱的是白色版的CMT580W,
不过侧边只有玻璃侧板一种选择。
https://i.imgur.com/6FU0x7U.jpg
机壳前面板及顶盖采用雷射打孔工艺,全汉称兼具美观及防尘效果,所以内部无附滤网。
https://i.imgur.com/hs5xz0k.jpg
前IO具备开关/重启键、复合式3.5音讯孔、两个USB 3.1 TYPE-A及一个USB 3.2 TYPE-C,
且位于机壳前方,方便于放置桌面使用及防止落尘。
https://i.imgur.com/ySXjPxN.jpg
标准7槽的PCIE位置、12cm排风扇及从前置电源供应器拉至机壳后方的延长线孔。
https://i.imgur.com/xulj6hK.jpg
底部为整排开孔,为机壳主要进气位置,设有整片的磁吸式尼龙滤网,只要不是PVC滤网
个人都给予好评。
https://i.imgur.com/nJrPPGD.jpg
https://i.imgur.com/xHIbvWD.jpg
底部可安装最多3颗12cm风扇,也可以安装冷排,不过需要注意前置电源的长度是否会打
架。
https://i.imgur.com/qJdBM3P.jpg
机壳顶盖采用手转螺丝固定,拆下后往后抽即可拆除。左右侧板则以挂钩方式卡在机壳结
构上,如果不拆除顶盖无法拆除左右侧板。
这种设计优点个人认为能减少外露的螺丝,微幅增加外观质感,缺点则是每次想开侧板都
得先拆顶盖,增加工作量。
https://i.imgur.com/oMnQU5B.jpg
https://i.imgur.com/0w1fugS.jpg
转眼就将所有侧板拆光了,前面板以卡扣方式固定,且独立于顶盖及左右侧板,如果要关
闭前置电源的电源开关,只拆除前面板就可以达成。
https://i.imgur.com/ehfITWs.jpg
采用前置电源设计的CM580,不过因为电源前置且只有一个安装高度无法上下调整,将支
援的电源长度限制在17cm,有些可惜。另外全汉官网规格表也提醒延长线内部电源线为
10A,1200W电源需注意负载状况,故选用配件时需多留意。
https://i.imgur.com/m1iqWkC.jpg
PCIE槽数量为ATX标准的7个,且透过解锁后面的几颗螺丝,可将整组PCIE档板转成直立。
https://i.imgur.com/WpG3ZeA.jpg
https://i.imgur.com/eWjJ6cL.jpg
但要注意转成直立后螺丝锁孔位置会被后风扇挡住,如果有直立需求的话建议先将显示卡
锁上PCIE槽,整组装入机壳内后再从机壳后方将PCIE槽固定。
https://i.imgur.com/i252KwJ.jpg
https://i.imgur.com/WTISDQB.jpg
底部预装有1颗3P风扇,没看错是1颗风扇。我本来以为是3颗12cm风扇,后来才发现这3颗
风扇是三位一体,框框相连的360mm风扇。
这种设计的好处应该是可以低成本的节省线材数量,但缺点是装1颗等于装3颗,缺乏选择
弹性,而且坏1颗也等于坏3颗,无法单独更换...
https://i.imgur.com/cufStJm.jpg
接着是背面,CMT580使用塑胶制分类收纳盒摆放螺丝配件,相较常见的夹炼袋高级许多,
值得好评。
https://i.imgur.com/PTTL1G2.jpg
背面设有2个3.5"及2.5"共用安装托盘,最多能安装2个2个3.5"装置。加上正面的两个安
装位置后最多可安装4个2.5"装置。
https://i.imgur.com/7RjgGH2.jpg
接着来装机啦,装机秀最爱的排排站摆拍。
除了本次新购买的配件外,还得延用加上朋友原有的2颗3.5"硬盘及1颗2.5" SSD,散热器
用个人友情支援本网志开箱过的大飞360水冷。
https://i.imgur.com/SnV9NBp.jpg
个人建议CM580T安装顺序是先将2.5"及3.5"装置装上后再依序装电源、主机板、散热器,
显示卡依国际惯例留到最后才安装。
机壳左侧电源供应器档板可以再安装2颗2.5"装置,且松开几颗螺丝后即可取下档板方便
安装。
https://i.imgur.com/gn182Az.jpg
如果要在背面左上硬盘托盘安装3.5"装置,需要将托盘从默认的直立安装转成横向后才能
安装。
https://i.imgur.com/uIwwkWV.jpg
不过能安装是一回事,实际装时还是因为IO线材稍微挡路而费了一些力才装上。
https://i.imgur.com/wSUFw2i.jpg
装上后IO线才会有些凹折,不过这都是小问题,某216机壳在IO转到侧边安装时也必须把
线材凹到骨折,总之都不影响使用就是。
https://i.imgur.com/0FqdBdZ.jpg
底部风扇会稍微挡到主机板上线材的安装,解决方法就是先把风扇拆除,插完线后再装回
去。
https://i.imgur.com/RsUBl59.jpg
https://i.imgur.com/o5Fju3q.jpg
个人觉得稍微可惜的是电源安装位置无法调整, 且限长只有17cm,不过中高瓦数电源也
都有不少短机身产品可选,甚至全汉自己就有推出ATX3.0 1000w的14cm短机身电源(虽然
我不认为买这咖机壳的使用者会直攻1000w电源啦)。
https://i.imgur.com/JwunTDv.jpg
安装进度60%,剩下显示卡及水冷散热器。好久不见intel的2.5" SSD。
https://i.imgur.com/XifHtPI.jpg
CMT580有附几条魔鬼毡整线带,但因为两颗硬盘距离较远,一条SATA电源线无法解决,所
以整体线材比较多。因为这次出征朋友家忘记带束线带,只能将背面线材稍稍整理一下。
https://i.imgur.com/FvzPezq.jpg
最后装上水冷散热器及显示卡,至此完成所有安装程序。我想有人会认为i5-13400不能超
何必用上360水冷,但整体好看比杀鸡用牛刀更重要啊!
https://i.imgur.com/9dEYGlt.jpg
背面因为加入水冷3颗风扇的电源及5V RGB线材,整体显得更挤啊...不过个人原则就是只
要侧板能盖上,理线问题都可以当作已解决。
https://i.imgur.com/Ei94nOM.jpg
大飞DC-360水冷风头有方向性且无法旋转,但总是能找到一个角度,让冷排水管是位于机
壳后方还前方,都能让水冷头正向安装。
https://i.imgur.com/AoTID9u.jpg
TUF RTX3060ti显示卡使用单8P电源,个人是选择线材从侧边绕过显示卡后出线到机壳后
方的方式,让显示卡RGB灯效能更显眼。
https://i.imgur.com/8kW7CNz.jpg
盖上侧板,完成装机!
https://i.imgur.com/6jEmDL1.jpg
既然装机前后都有拍45度角的照片,于是顺势做个安装前后的对比照片,也就是封面照未
加字的版本。
https://i.imgur.com/bhGcjls.jpg
电源指示灯为白色椭圆形圆环灯效,硬盘运转灯设于电源指示灯下方,为红光灯效,故读
取时会看到从电源灯的白光透出一丝红光。
https://i.imgur.com/xnK6M42.jpg
简单测试没问题后,由朋友来完成侧板玻璃的撕膜仪式。
https://i.imgur.com/GrINeOP.jpg
简单几张通电后灯效展示。
https://i.imgur.com/PpKgwka.jpg
https://i.imgur.com/zCgyOSY.jpg
https://i.imgur.com/nuKPoIa.jpg
机壳最终放置于升降桌下的主机架上,特地选择高度较低的前置电源机壳也是为了更容易
适配这个主机架。
https://i.imgur.com/3ncMVig.jpg
结论
全汉 CMT580采用电源前置架构,能降低整体机壳高度,ATX机壳里属于小巧简约的外型,
应该也具备男女通吃的能力。
虽然个人认为CMT580有许多可改进的点,例如电源/显卡/散热器限高、电源无法调整安装
位置、后方硬盘托盘距离远,较难以一条电源线通杀等等,但对不常换设备的人来说,也
就属于选购零件时稍微要注意,以及装机时稍微眉头一皱的小地方,装机完后也几乎就跟
这些问题就此别过,不再相遇。
主要应该改进的地方反而是三位一体且只有3P DC控转的风扇,毕竟以CMT580定价
$2,490~$2,690的价位带,已有许多他厂机壳直接提供更高规的4P PWM风扇,PWM控转始终
比DC电压控转更圆滑且可调范围更广,且独立单颗风扇也让选择安装数量时更有弹性。
这两点都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日常使用体验,进而影响对机壳及厂商的口碑,个人认为对于
厂商而言应该是相当划算的投资啊。
以上简单装机开箱。
作者: smallreader (小读者)   2023-03-02 00:18:00
请问PCIE最后一槽装小卡会接触到风扇吗
作者: f26724309 (番薯)   2023-03-02 00:23:00
话说孔这么多 不会容易积灰尘吗?
作者: smallreader (小读者)   2023-03-02 00:28:00
由下往上吹能减少很多灰尘入侵吧,如果能调到前网孔感觉到轻微出风,那就有点正压差可以防尘就看底部这组连体风扇的吸力多强了
作者: MingSaTi (红茶/明沙堤)   2023-03-02 00:42:00
最下面那槽我装GC570会有点卡到
作者: Dcpp2015 (DC)   2023-03-02 00:45:00
不过硬盘架应该比传统那种底下两颗的好装吧?
作者: MingSaTi (红茶/明沙堤)   2023-03-02 01:22:00
我是没有特别把风扇拆下来,稍微合一下就觉得放不下
作者: LoveShibeInu (柴犬很笨)   2023-03-02 09:17:00
虽然底部有滤网 但是没看到快抽
作者: MrDisgrace (粪箱ONE买うの?)   2023-03-02 12:23:00
我也有考虑CMT580 不过现在被D41萤幕迷惑了XD
作者: kimula01 (Dior_Homme)   2023-03-02 13:10:00
侧面让人挂SSD这设计不好 要让人能挂油图压克力再打光
作者: Fezico (尬广跟上)   2023-03-02 13:29:00
拜托出一个没透侧的版本好不...
作者: NightofStar (我想当个魔法师)   2023-03-02 19:53:00
价格跟外型还行,就风扇比较可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