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 性能加强、散热改版-巨蟒i4X SSD

楼主: Cubelia (天空の夜明け)   2023-02-21 16:54:00
好读: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76969645.A.D28.html
=
继前年玩了巨蟒的i4,刚好这条坏掉有无痛升级的机会
机缘巧合下就拿到了升级版巨蟒i4X
[心得] 中蛇毒,找血清!巨蟒SSD送修记录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76943612.A.5F2.html
巨蟒i4X相比i4最大改变有两个,第一个是针对PS5强化相容性
以现在PCIe 4.0 SSD高速传输的情况下你不装散热片马上就过热了
但散热片过大又会有主板、显卡散热器的干涉问题
更重要的是没办法装PS5,这等同直接放弃掉一个客群
所以不少厂商开始导入内建薄型散热片的设计
最简单就铝块削薄就好,再薄就是heatspreader式的铝片
而”heat"和”spreader”顾名思义为散开热,这里用散热薄片来代称
这种只能像内存那样用导热胶黏着,光是凹凸不平无法服贴就是一个难题
再来是能够吸热的金属量不够大(thermal mass太少)
散热效果追不上散热器,为装机相容性而妥协的做法
最关键的是横向导热性这无法跨过的物理限制
此时厂商会用非传统导热胶的材料去强化横向导热性
如此才能更迅速的将主控的废热导出,高速传输下才不会卡弹
传统上用热导管是简单暴力的解方,问题就1.贵森森 2.会让SSD更厚
近年石墨类的复合材料则成为散热新宠儿,在SSD上也有不少厂商采用
例如金士顿KC3000就有主打这项设计
而今天要介绍的巨蟒i4X也使用了石墨类材料来加强效果
不过这篇的主轴还是性能测试,温度就不做更进一步的探讨
第二个则是颗粒升级为美光176L TLC
这款颗粒则在上次的希捷FireCuda 530 2T测试文研究过
本篇会用容量1T的前提继续和不同款式研究
[开箱] 快还要更快-希捷FireCuda 530 2000GB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31787881.A.718.html
============================
外盒简化很多,毕竟不是用之前的散热器也就不用强化防震
https://i.imgur.com/MqXqBY4.jpg
背面
https://i.imgur.com/6fAEWJS.jpg
SSD本体塞在泡壳里面非常非常紧,建议从单个长边小心扣下
用手捏著两个长边硬拔有拔坏SSD的风险(铠侠SSD会在说明书写这个XD)
https://i.imgur.com/CG37CEU.jpg
这张是没刻意打光和后制的照片
正面的巨蟒logo字样其实很低调,整个是和散热片融入的
https://i.imgur.com/zQHa1Eh.jpg
SSD为单面设计,2T的话这边就会上料惹
https://i.imgur.com/JQ1M5jF.jpg
刚拿到手的时候正面铝片其实没有黏死,翘翘板那样只有黏一点点而已
拿下来看确实是有一层很薄的物质黏在SSD表面,正面是铜箔
https://i.imgur.com/OBuYg6c.jpg
根据m01这篇来看另一边就是石墨的深灰色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90&t=6556239
加上散热片的厚度约为3.5mm
(注意主控并没有完全贴到白的导热胶带,只有连接到复合材料)
https://i.imgur.com/8STBV6q.jpg
猜巨蟒是在SSD侧贴了复合材料,毕竟纯石墨片是硬的
这层复合材料与铝片两边都有黏性,只要散热片一黏上就会黏死
不过好处是SSD与散热片中间有隔开,而不是散热片直接黏在SSD元件上
手贱者稍微加热”应该”还是能将散热片与SSD分离
当然考量到保固我不建议乱拔,失手让颗粒也一起分家的机率还是非常高
以flashid检视,主控依旧是群联PS5018-E18
但颗粒确实是升级到美光176L TLC(B47R)
https://i.imgur.com/3IoZjRf.png
这边就用希捷FireCuda 530(简称FC530) 2T版当脱衣示范
E18+美光176L TLC的布局是主控放在正中间,使热源可向左右均匀散出
中间搭配一堆元件的则是群联PS6108-22 PMIC,强化供电整合度
https://i.imgur.com/QKi45p7.jpg
Anacomda i4X基本规格
https://i.imgur.com/Jl5CHYx.jpg
上机测试
https://i.imgur.com/0kp1nv1.png
SMART讯息和smartmontools
设计大致上就没太多可以提的,P-state和它厂竞品相同
温度墙则和i4一样都是在84度C,FC530则是90度C
https://i.imgur.com/RF045KH.png
快餐测试区:
AS SSD Benchmark
https://i.imgur.com/3dnYw4t.jpg
Anvil’s Storage Benchmark
https://i.imgur.com/lTYJxKJ.jpg
TxBENCH稍微准一点
https://i.imgur.com/mPj3Pxh.jpg
以CrystalDiskMark与E18其它两款相比
https://i.imgur.com/C6RtlZN.jpg
和预期的一样,PCIe 4.0的频宽很暴力没错
但主控通道没有开满就只能达到接近5800MB/s
要达到双7000MB/s的飙速依旧得买2T款
至于4K读取性能依旧是超越80MB/s的强力表现,SSD用起来会爽就和它有关
老生长谈,不少旧软件都无法正确测量PCIe 4.0 SSD的性能了
请勿将其视为唯一的性能指标
Iometer进阶测试(请点图看PPT说明):
https://i.imgur.com/SnkeBBF.png
这边会加上不同PCIe 4.0 SSD的比较,大家都是群联一哥XD
终于有容量相同可以做直接对比的表格了
https://i.imgur.com/mGI4gor.jpg
1.)循序混合读写QD性能表现
https://i.imgur.com/5ZBGRnQ.png
2.)随机混合读写QD性能表现
https://i.imgur.com/jqCMaA2.png
3.)不同百分比混合读写,128K循序
https://i.imgur.com/5HDmhKU.png
4.)不同百分比混合读写,4K随机
https://i.imgur.com/A2lCJdU.png
解说:
和上一代巨蟒i4相比,性能是全方位提升
差异最大的为大档循序混合读写
小档随机混合读写则小胜(毕竟小档是拼硬实力,性能只能慢慢堆上来)
但总算是可以摆脱E16+东芝96L TLC的FC520LE了
性能趋势和相同方案但容量翻倍的希捷FireCuda 530比起来几乎相同
意外的是希捷在拼硬实力的随机混合读写略胜一筹,可能和客制韧体有关
但当然和容量有关的循序读写就是希捷大胜
以延迟来说i4X和FC530都一样几乎全都命中在0~100μS的区间
而且这还是混合读写的前提,高传输率、低延迟的表现非常棒
https://i.imgur.com/BoTL4WE.png
看不懂的话你只要知道i4X有这些优点就好
1.吞吐量更大 2.应对混合负载更得心应手 3.反应时间更短
结论=更爽快的表现
SLC快取测试
https://i.imgur.com/1CjGHUh.png
(因借用主机的关系改用R5 3600+X570S Aorus Pro AX来测,不影响结果)
解说:
a.)一开始全速写入约20秒的SLC Cache
空碟SLC Cache大约105GB
b.)SLC Cache耗尽,开始TLC直写
TLC直写速度~1877MB/s
c.)SLC Cache+TLC的全碟空间耗尽
进入同时folding、GC和TLC直写的阶段
主控和内部通道使用率大幅增加,写入速度剩下~927MB/s
d.)SLC Cache folding完成,性能回升
主控持续GC和TLC直写即可,速度回升至1871MB/s
群联PCIe 4.0主流方案SSD横向互比,给有需要研究的玩家参考
https://i.imgur.com/Pyyftr4.png
温度方面受限于散热薄片的设计
为将不影响测试结果有将风扇转速拉高,这次温度仅供参考
室温26度,RV05机壳、大手里剑3+A12x25全开转速的前提
https://i.imgur.com/gfoULnu.jpg
高强度写入超过3000秒后,d.)阶段SSD的温度传感器回报68度C
https://i.imgur.com/sxlAk74.png
毕竟散热薄片效果不比大的散热器,这是必须做出的妥协
若日常使用,暴发型的模式可稳定压制在60度C以下
结语:
颗粒升级带来的改变十分明显
美光176L TLC真的只有“快”可以形容
使i4X在1T的容量也能有超越1800MB/s的直写速度
不过有这么快的SSD,大档搬运唯一的限制就是另一颗SSD也得够快XD
散热的话就没办法,毕竟要和相容性做出妥协
我认为比较好的做法是散热片分开,让有需要的玩家自行黏贴
这样可最大化给用户的改装弹性
最近看到巨蟒i3居然换料
这就巨蟒要强化和用户沟通的方式
毕竟名子都一样,心却整个都换掉了,已超出抽抽乐的范畴
Pros:
薄散热片强化相容性
新颗粒让表现更上一层楼,强化混合负载的表现
保固五年,阿莎力的到府收送、快换服务
Cons:(鸡蛋里挑骨头)
i3有换料前科,巨蟒要注意一下和用户的沟通
若可以让用户自行决定是否黏上散热片就好了
作者: baby850811 (梦醒时分)   2023-02-21 17:10:00
你的图表做得好欸,看得好舒服
作者: smallreader (小读者)   2023-02-21 17:12:00
推智乃
作者: unique66 (无)   2023-02-21 17:14:00
楼主: Cubelia (天空の夜明け)   2023-02-21 17:17:00
感谢赞美,我对图表的设计和排版都很坚持文不如表、表不如图,网络都是放图片就要付出更多心力
作者: otosaka (学生会长我老婆啦)   2023-02-21 17:19:00
结果PS5太晚没人要了
作者: LoveShibeInu (柴犬很笨)   2023-02-21 17:25:00
给鸡肺
作者: ULTIMA1002 (晚点再说)   2023-02-21 17:30:00
问题是干嘛不直接买美光p5 plus就好?
作者: lazioliz   2023-02-21 17:38:00
这散热片根本贴心酸的
楼主: Cubelia (天空の夜明け)   2023-02-21 17:45:00
也不能说贴心酸的,效果是有但不比大型散热片美光自家主控制器写入性能比较没办法发挥出来
作者: ULTIMA1002 (晚点再说)   2023-02-21 17:47:00
这只有KC3000强吗?KC3000市价都杀到2500以下了,没什么理由选这只吧
作者: Esun0104 (尚恩)   2023-02-21 17:47:00
给个鸡肺
楼主: Cubelia (天空の夜明け)   2023-02-21 17:54:00
我没测过KC3000无法给评论喔
作者: StarHero (离开)   2023-02-21 17:56:00
跟金金的FURY Renegade一样 都有强调石墨烯贴片
楼主: Cubelia (天空の夜明け)   2023-02-21 17:56:00
KC3000看是全碟SLC Cache,它厂则固定式
作者: xiaotee (晓薙)   2023-02-21 18:04:00
推~
楼主: Cubelia (天空の夜明け)   2023-02-21 18:05:00
要最高效果还是得用导热垫片+锁散热片
作者: bij831 (睡猫)   2023-02-21 19:05:00
给射射一个G会
作者: niceyeh (niceyeh)   2023-02-21 19:08:00
作者: E7lijah (Insfire)   2023-02-21 19:42:00
推测试
作者: masutaka (taka=米嘎)   2023-02-21 20:46:00
w推测试
作者: skywgu (blackalex)   2023-02-21 23:35:00
非常强,测混合与530几乎持平~应该就差韧体调校的差异而已,毕竟死鸡是有硬实力的硬盘厂...另外赞赏这图表做的真的用心,一目了然且印象深刻
楼主: Cubelia (天空の夜明け)   2023-02-22 16:19:00
感谢支持
作者: uruzu007 (放荡的约翰)   2023-02-22 16:33:00
推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