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咖一阵子了最近才淘回来,价格不算便宜,要价1099 RMB,但它确实有它的价值。
花一堆时间组好后就真的不太想拆开重拍一些细节,故图可能不够详细,另外是手机排版,
请各位板友见谅。
配置:
CPU: AMD R5 5600X
MB: ROG B550i
RAM: 美光 Sport LT 3200 16G*2
水冷: MSI MAG CORELIQUID 240R V2
+ 银欣 Air Slimmer 120*2
PSU: 全汉 金钢弹 750w
+ ZS官方电源订制线(黑色硅胶)
GPU: EVGA RTX 3070 XC3 Ultra LHR
Case: 本次主角 ZS-ST V1 灰色 体积仅9.96L
先上外观,左右两侧侧板一模一样可互换,皆以上方磁吸+前后面板以沟槽夹住固定。
可以看到前面板有开机键、一个USB-A和一个USB-C,
https://i.imgur.com/rboVW0J.jpg
架构上即 SSUPD Meshlicious 的缩小版,直立式背靠背,前方放水冷,后方为主板IO跟电?
,可以在以下俯视图与后视图看出。
上盖拆下四颗螺丝后即可从后侧缺口提起,这也是拆开机壳的第一步,在四个角落也可以看
到侧版上方的磁铁。
https://i.imgur.com/SOxVaFN.jpg
看一下上盖背面也可以看到有给显卡留出目测1~2mm的空间,虽然我是没有用到。
https://i.imgur.com/a4hzzPu.jpg
后方有留出通风孔让显卡散热,也可以发现发现他解决了SSUPD的一大缺点:显卡IO朝下,?
他用的转接线仅支援HDMI 2.0与 DP 1.2,转接线连接方式后面说。
另外应该是为了让DP跟HDMI都可装上,所以可以看到HDMI的孔旁边有缝隙。
https://i.imgur.com/KDRNnmE.jpg
接着来看到主板电源侧,可以看到真的塞满满也是我搞最久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附带的显
卡延长线有一点过长,要在主板侧折叠一小段再装电供。
https://i.imgur.com/7DCOwUP.jpg
显卡侧相对之下就很空了,只是一张小小的3070而已,最大可支援322*147*60mm的显卡。
右下角可以看到显卡IO转接线,组装时需要预先调整好适当的长度来使下方的盖子能盖起来
,这里我也拆装了好几次才成功。
https://i.imgur.com/HGQZfRt.jpg
接下来看到底面,也就可以看到显卡IO转接线连接方式,锁上盖子后配合脚座线就不会拖在
地上。
未锁上盖子
https://i.imgur.com/sUiBkSW.jpg
锁上盖子后(现在才发现拍这张图的时候有一颗螺丝没锁..)
https://i.imgur.com/pmk02wJ.jpg
水冷部分由于只能装下46mm厚度,大部分市售一体水的冷排皆为27~31mm不等,因此这里换?
应该是目前市售效能最好的薄扇:银欣 Air Slimmer 120,厚度15.6mm,另外也有ARGB版本
,但对光害无感所以选便宜的。
还有一点要注意,水冷头高度限制只有48mm。
图不小心没拍好,总之是向外吹的。
https://i.imgur.com/R2yGLgh.jpg
上面没拍好只好拍一下薄扇盒子。
https://i.imgur.com/lOYTe5w.jpg
接下来做最重要的散热测试,由于冷排会吃到显卡热风,因此有使用CTR简单做一下Hybrid
OC,P2用P2推荐组合调校与P1用undervolt推荐组合调校,设置如下图。
https://i.imgur.com/vqTOW7F.png
默认PBO auto R23跑分,多核时CPU约76W。
https://i.imgur.com/6ZPR1z5.png
CTR调校后R23跑分,多核时CPU约61W,少了1/5的功耗却差不多的效能,爽。
https://i.imgur.com/RlfxVnY.png
最后再做单烤FPU + Furmark压力测试,30分钟后皆只有70度出头,算很舒适的温度了。
https://i.imgur.com/PAYqCPm.png
总结来说这咖机壳确实有让我很满意,不到10L的机壳能装下240水冷真的很猛,温度表现也
不差,不像SSUPD需要90度的HDMI/DP线,做工好,孔位精准。
但这是我组过最难装的机壳了,尽管不是第一次组itx但总组装时间也约有5小时上下,有很
多细节,又牵一发动全身,不过这也是组itx的乐趣吧,而且空间利用率高就是很舒服。
第一次写开箱文,有问题可以尽量问,感谢大家看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