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小芯片终于迎来统一标准 UCle 1.0

楼主: Severine (赛非茵)   2022-03-04 02:38:24
UCle1.0 : 小芯片终于迎来统一标准:英特尔、台积电等巨头共同坐镇
(本文来自对岸 用语已经尽量修正 不习惯者请见谅)
https://www.leiphone.com/category/chips/ypRtTkigyLzeLh6F.html
3月3日,全球知名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台积电、三星联手芯片封测龙头日月光,携AMD、
Arm、高通、谷歌、微软、Meta等科技行业巨头推出了一个全新的通用芯片互连标准:通
用小芯片快连(UCle)。
https://i.imgur.com/DIXbMO4.png
该协定专为小芯片(chiplet)而设置,旨在为小芯片互连制定一个新的开放标准,简化
相关流程,并且提高来自不同制造商的小芯片之间的互操作性。 该标准下,芯片制造商
可以在合适的情况下混合构建芯片。
什么是小芯片? SoC的掘墓人,摩尔定律的"续命丹"
近年来,随着探索先进制程工艺的成本不断提高,摩尔定律日渐走向失效。 芯片制造行
业的头部厂商一直都在延续摩尔定律的道路上艰难求索。 而小芯片,就是这其中的一条
道路。
摩尔定律逐渐失效的原因是光掩模限制了单个芯片的最大尺寸,芯片制造商和设计者不得
不用多个芯片来实现功能。 有些情况下,甚至是多个芯片提供相同的功能。 这要求芯片
必须完成小型化。
此前厂商一直使用SoC(片上系统)技术组合不同的模组。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提高模组
之间通信速度的同时,还能够做到低功耗、低成本。 但近年来突破先进制程工艺的难度
和成本都在不断上升。
一方面,技术突破已经变得尤为艰难,在芯片制造领域深耕多年的英特尔,也在7nm制程
技术上遭遇瓶颈。 而目前掌握5nm制造技术的三星日前也遭曝光产品良率造假。 同时,
探索先进制程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根据IBS首席执行官Handel Jones的说法,设计3nm
的芯片成本以及达到了5.9亿美元,而此前,设计一个28nm的芯片平均成本仅为4000万美
元。
小芯片,顾名思义,就是用多个小芯片封装在一起,用die-to-die(裸片对裸片)内部互
连技术,组成异构芯片。 由于小芯片的单体更小,每片圆晶的利用率得以提高,从而降
低成本。 并且,由于封装了多个小芯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组装,从而降低功耗。
"大饼"逐渐落地,小芯片"野蛮生长"
如今,小芯片技术已经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在一些头部厂商的带领下真正应用到芯片的
设计和制造中。 当初小芯片技术画下的名为"用搭积木的方式造芯片"的大饼,如今已经
离实现越来越近。
AMD在2019年发布的Ryzen3000系列中部署了基于小芯片技术的Zen2内核;英特尔则发布了
集成了47个小芯片的Ponte Vecchio。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将单片CPU拆分,还是将大
量小芯片集成封装,小芯片技术都已经走出实验室,应用到了实际生产中。
但小芯片技术要走向成熟,还需要面对诸多挑战。
在小芯片技术中,各裸片互连必须考虑到互连接口和协定。 在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工艺
制程、封装技术、系统集成、扩展等诸多复杂因素。 同时,还需要满足不同领域对资讯
传送速率、功耗等方面的要求。 这使得小芯片的设计过程变得非常复杂,而其中横在小
芯片面前的最大难关来自于没有统一的协定。
Marvell曾经在2015年推出了MoChi架构这一小芯片模型。 此后Marvell就陷入了选择接口
的困难中。 根据Marvell的网络CTO Yaniv Kopelman说,由于不想堆高封装成本或是被单
个供应商绑定,他们不想使用内插器或者InFO类型的封装。 另外,使用小芯片的时候必
须在中间划分IP,但在哪里划分以及如何开发架构也对最终产品的实现提出了挑战。
Yaniv Kopelman总结到:"构建IP很容易,但从走向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在过去五年内,小芯片一直是芯片设计行业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使
用小芯片,这使得它越来越普遍。 制造商们希望小芯片解决芯片制造目前面临的制造成
本、扩展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但由于缺少统一的标准,小芯片此前的协定如同混乱的“春秋战国”。
这样的情况下芯片制造商们无法实现他们的终极构想:连通不同架构、不同制造商生产
的裸片,并根据不同场景进行定制。
"春秋战国"终结,UCle1.0只是开始
小芯片技术一直在呼唤一个统一的标准。
英特尔拥有高级接口总线技术(AIB),这是一种芯片到芯片的PHY级标准,采用模组化设
计,具有IP模组库。 并且,英特尔免费提供了AIB接口许可,以推广小芯片生态。
同时能够在小芯片上使用的并行接口标准还有台积电的LIPINCON、OCP的BoW等。
仅仅是物理层中的并行接口标准,就已经如此多样,这给制造厂商带来不小麻烦,使得小
芯片生态始终难以推广。
芯片行业正集体呼唤一个能够使小芯片终结“春秋战国”时代,做到“车同轨,书同文”
的统一标准。
英特尔似乎一直是都是那个最有机会扫清小芯片发展障碍的公司。 英特尔新任总裁Pat自
2021年上任以来一直强调英特尔要走IDM2.0的道路,在芯片制造上继续深耕的同时还要具
有更高的开放性,这正好与小芯片技术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2月18日的英特尔投资者大会上,英特尔宣布将为选择其旗下IFS服务代工的客户提供
x86架构和其他类型内核混搭的可能性,这以一过程中可能就会用到小芯片技术。 同时英
特尔还在该大会上披露正在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可选择、值得信赖”的开放生态圈。
这一蓝图似乎就是如今英特尔牵头制定的UCle1.0标准的伏笔。 实际上,UCle1.0标准的
初始版本就来自英特尔,该标准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英特尔曾经提出的AIB标准。
如今这个巨头们共同构建的 UCle1.0 标准带来的并不是技术革新,而是技术的标准化。
这使得各厂商在使用小芯片时,终于有了共同的规则。
UCle规范包括了物理层和协定层。 在物理层上规定了小芯片之间互相通信的电气信号标
准、物理通道数量和支援的凸块间距。 而在协定层上该规范定义了覆蓋在这些信号上的
更高级别协定。 这一规范将使得所有在设计和制造中遵守它的小芯片能够互连。
UCle1.0根据复杂度的不同设计了“标准封装”和“高级封装”两个级别的标准。
"标准封装"为使用传统有机衬底的低带宽器件设计,这些部件将使用16条数据通道、遵循
100μm+的凸块间距和扩展通道长度。 这实际上就是在非常近的距离上在一个当代PCle链
路中连结两个设备。
高级封装则涵盖了EMIB和InFO等技术。
并要求25μm~55μm之间的凸块间距,同时由于更高的密度和更短的通信范围,数据通道
的数量将是标准封装的四倍。 如果使用这种标准,每秒可在1mm芯片边缘通过的数据量
可以达到1.3TB。
不仅如此,UCle实际上还可以在小芯片以外找到自己的舞台。 实际上,虽然UCle的重点
是为小芯片提供片上互连的统一标准,但该标准中包含了外部互连的规定。
小芯片终于迎来统一标准:英特尔、台积电等巨头共同坐镇
只要芯片制造商愿意,该规范允许使用重定时器在协议级别完成更远距离的传输。 虽然
这使得延迟和功率随着距增加,但UCle的推广者设想服务器使用者可能需要这种长距离上
的小芯片互连。
虽然UCle1.0规范的出现终于解决了困扰在小芯片领域很长时间的规范混乱问题,但它仍
然只是一个开始。 有人将这一标准称为“起点标准”,这是由于该标准指定义了小芯片
设计中的物理层和协定层,这仅仅是小芯片设计中四个方面中的两个。 行业龙头们仍然
在寻求小芯片形状要素等方面的统一,以真正实现构建可混合搭配的小芯片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UCle1.0标准基本只针对2D和2.5D芯片封装做出了定义,而更先进的3D封装相
关标准还需要等待更新。
小芯片终于迎来统一标准:英特尔、台积电等巨头共同坐镇
UCle联盟的成员们将要开发下一代UCle技术,新协定将会更加完善。 虽然UCle联盟已经
汇集了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的几大龙头,可以称得上是群星荟萃。 但要想这一标准走
的更远,以至于实现芯片制造商们搭建完善的小芯片生态的构想,还需要更多人参与到这
一联盟的建设中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