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ultra120 (原厂打手 !!!)
2021-12-28 00:07:58把钱钱变成你喜欢的形状
随着第 12 代 Intel Core 处理器登场,中高阶组装 PC 市场生态也重新洗牌
要如何才能把钱花在刀口上呢?请看我们的分析。
四处搜寻最低价零组件或是直接在单一店铺购齐?
对于锱铢必较型的消费者来说,如果没有时间压力,确实能找到比较划算的购入金额
不过这两年因为加密货币矿工持续扫货的关系,现在几乎无法单独购入显卡,多数店家采
取搭配整机销售
因此,若你的机器需要显卡,建议尽量先跟店家洽询货况,在单一店舖购齐所有零组件。
CPU/主机板/内存:Intel 或 AMD 阵营?
由于这三款核心零件有连动关系,我们就一起讨论。
以最新的效能分析来看,第 12 代 Intel Core 处理器挟著混和式架构,无论在单核性能
至上的游戏或多工处理
性能都相当有优势。尤其现阶段相对中阶的 Core i5-12600K 竟然能超越自家前代旗舰
Core i9-11900K 和对手中高阶 Ryzen 9 5800X,目前确实是相当适合入手的时机。
是说 AMD Ryzen 5000 系列处理器的性能表现也还算差强人意,只是目前被对手最新产品
超越而已
然而,影响采购预算的关键在于搭配的内存与主机板。
12 代 Intel Core 处理器支援运作时脉更高的 DDR5 内存,确实可为影音转档提升不
少性能
部分游戏也有些许进步。但碍于现阶段 DDR5 所需的 PMIC 芯片大缺货,市场上 DDR5 记
忆体一条难求
每单位容量价格更高达主流级 DDR4 内存的 2 倍。
然而,经过实测发现,其实第 12 代 Intel Core 处理器搭配 DDR4-3600 内存的整体
比现并没有落后 DDR5-5200 太多
考量到内存和主机板售价,除了最顶级的 Core i9-12900K 有搭配 DDR5 内存的价值
所有第 12 代 Intel Core 处理器在日常使用上,搭配 DDR4 是相对实惠的组合。
AMD 阵营目前尚未支援 DDR5,就安心地用 DDR4-3600 吧!
至于容量方面,都 2021 年了,用 2 条 16GB 凑成双通道 32GB 环境应该是基本配置
若你经常需要处理资料量庞大的影音转档、高像素相片 RAW 档,请尽量将系统内存容
量推升至 64GB。
第 12 代 Intel Core 处理器首波只有高阶 Z690 芯片组可搭,加上中高阶款式多半配置
需要讯号更稳定的 PCIe 5.0 / DDR5 插槽,经过各主机板厂在供电和散热区块疯狂堆料
下,主流款式的价格相当可观。
至于 DDR4 的 Z690 主机板多半偏中阶到入门款式,虽然售价相对亲民些,但就没有扩充
接口或用料较豪华的款式可选。不过大体而言,Z690 的 M.2 插槽数量较丰富,至少会提
供 3 到 4 组 PCIe 4.0 x4 插槽,对于需要大容量、高速储存空间的用户来说是个利多
。
相形之下,AMD Ryzen 5000 系列处理器目前有高阶的 X570 芯片组和中阶的 B550 芯片
组可选配,预算配置会相对有弹性。
X570 芯片组 PCIe 4.0 通道充足,I/O 扩充接口会比较丰富,但早期机种的南桥芯片多
半需要附挂风扇协助散热。B550 芯片组则是只能运用 20 条来自 CPU 的 PCIe 4.0 通道
,若主机板打算配置超过 1 组 PCIe 4.0 的 M.2 插槽,势必得缩减显示卡的频宽。
总之,如果你需要强大的效能、丰富 M.2 扩充性和较新的 USB/网络接口,选择第 12
代 Intel Core 处理器搭 Z690 主机板会比较有看头。假若预算较拮据,也不需要过多的
M.2 插槽与新式 USB/网络接口,使用 AMD Ryzen 5000 系列处理器搭 X570 / B550 主
机板也是很不错的。
散热:空冷或水冷?
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CPU 散热方案主要集中在空冷和一体式水冷两种。
由于物理特性,水冷散热于 CPU 温度压制效果会比空冷散热来得好
不过空冷散热器的机构设计通常会让吹拂散热片的气流通过主机板 VRM 供电区的散热片
比较能兼顾 CPU 和主机板供电的散热。空冷和一体式水冷两者并不存在绝对优势。
目前已有厂商推出水冷头上方装设风扇的款式)
所以,选购的关键,在于散热器的解热能力是否能覆蓋 CPU 实际功耗(发热)瓦数。
原则上,一般 4 根热导管的空冷散热器可处理 150W ~ 180W
压制不超频的 Core i5-12600K 或 Ryzen 7 5800X 以下的 CPU 没啥压力。
如若使用 Core i7-12700K 或 Ryzen 9 5900X 以上的 CPU
建议至少搭配 6 根热导管以上的空冷散热器(双塔更好),或是冷排尺寸在 240mm 以上
的一体式水冷
当然,如果你还想超频,那么散热器等级就得往上抬。
大家最纠结的,应该是空冷和水冷之间该如何抉择。根据实测经验
6 热管以上的高阶空冷,并不会输 240mm 一体式水冷太多,售价可能还比较低
至于 360mm 一体式水冷,压制力就会和高阶空冷拉开差距了。
简单来看,如果预算稍微有限,或是仍对一体式水冷存在漏液疑虑,使用空冷散热是没什
么问题的
还能顺带解除部分主机板供电区的热量。反之,若偏好水冷
请尽量选择漏液保固完善的厂商,且冷排尺寸在 240mm 以上的款式。
显示卡:NVIDIA 或 AMD,高阶款或低阶款?
除非你偏好使用光线追踪特效,否则两阵营当前世代同级 GPU 在一般游戏上的性能并不
至于相差太多
主要还是得看游戏本身和 GPU 互动的最佳化情形。
AMD Radeon RX 6000 系列因为运作时脉较高,低分辨率的表现好一些;
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除了高分辨率和光线追踪表现较好,还多了 DLSS 可用。
至于是否需要买到高阶超频版显卡,我们认为只有最顶级的 GPU 才有购买高阶超频版的
价值
其他 GPU 除非高阶款显卡的较强散热设计和较长保固价值足以说服你多付些钱,否则一
般情况下购买最低价的款式即可。
可惜的是,短期内各种显卡的供货状况仍不乐观,有现货加上价格可接受,就尽快购入吧
!
电源供应器
随着组装 PC 市场主流倾向整台主机只配置单一 SSD 或硬盘后
最耗电的元件就落在 GPU 和 CPU 身上了,通常 GPU 所需电源会更多一些。
各家 GPU/显卡成品几乎都会列出电源供应器的建议瓦数
消费者照着建议瓦数购买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多问题如果连接的扩充装置数量较多,可以酌
情比建议瓦数增加个 100W。
80 PLUS 认证应该不需要再赘述了,等级越高、转换效率越高、废热越少
售价也会越高。不过目前金牌认证款式的售价已和铜牌相距不远,若预算不会太紧,建议
直上金牌款。
此外,近期部分高瓦数电源供应器逐渐释出低价款式,NT$ 3000 ~ 4000
之间的 80 PLUS 金牌 850W、NT$ 2500 ~ 3000 之间的 80 PLUS 金牌 750W 都是性价比
相对较高的选择。
需要特别留意的是,由于本世代的 GPU 用电量已达一定规模,请务必让显卡上的每个
6-pin 或 8-pin 电源接孔都只独立使用一条电线连接至电源供应器,切勿串接
否则容易发生线材电流负载过高,导致过热熔毁甚至起火等情形。
机壳尺寸外观需求非常主观,纯粹看个人喜好。但请记住
空间越大的机壳,散热效果通常也会越好,当然前提是内部气流顺畅不冲突。
对于安装塔型空冷散热器的用户来说,要留意机壳宽度
尤其是主机板到侧板之间的距离,一般来说至少保留 160mm 会比较保险。
至于要安装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用户,建议按照冷排尺寸,选购机顶提供 240mm /
360mm 安装空间的机壳
虽说也有不少机壳前端备有冷排安装槽,但因为一体式水冷的水管长度有限
水泵高度高于冷排时,很可能抽到腔体内的空气,造成空转。
若是将冷排装在机顶,虽然可能抽到显示卡排放的热气,但水泵肯定位于冷排下方
水冷液因重力往下集中,就不会让水泵空转,是比较安全作法。
请店家代工组装或是自己动手?
把所有零组件组成一整台机器固然不难,但要装得好却是一门学问。假使你有足够的装机
技能
除错知识和充足的时间,自己动手可确保所有零件会以心目中最理想的方式组装起来。
如果没办法自己组,不少店家对于整机采购订单提供免费组装服务
但可能需要等上一段时间。根据笔者近期采购的经验,即便是货源充足的通路商
仍需等待约一周才能交机。也请记得“服务有价”,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主机被好好对待
请不要吝惜以有偿方式委托信任的店家或是朋友代工。
总结
短时间来看,中高阶(尤其高阶)DIY PC 比较容易找到高性价比的代表性产品
近期有购机/升级计画的朋友可把以上分析当作选购参考。
另外,根据业界近期传言,CES 2022 很可能会有中低价位非超频版的第 12 代 Intel
Core 处理器
带 V-Cache 的 AMD Zen3D 架构 Ryzne CPU、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入门 GPU 等产品登场,敬请锁定我们后续的分析报导。
4GAMERS专题编译
https://www.4gamers.com.tw/news/detail/51411/
把钱变成你喜欢的样子 组装组来打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