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 昙花一现却奠定Intel 14nm大局的i7 5775C

楼主: Cubelia (天空の夜明け)   2021-02-14 14:23:59
好读版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13283850.A.B5E.html
14nm的第一枪,被遗忘的5775C
===========
回顾10几年前Intel的发展一直都是走Tick-Tock的节奏
就是一年一年去微缩制程和优化架构,并且每一代都强化iGPU
HSW在制程上采用22nm,并在2013年推出
依照Intel的Tick-Tock策略隔年会推出14nm的Broadwell-DT(以下简称BDW)
然而2014年却是时脉加强过的HSW Refresh+9系列主机板
当时有消息指出BDW是因为14nm良率而无法大量铺货
BDW也只会支援先上的9系列主板
也就是说平价的H81、B85就无缘了,不少人冲著这点买H97和Z97来用
笔者也推荐亲人组H97 Gaming 3+i5 4460来用(六年了还在用!!)
(但后来当然买不到,而且太niche就几乎没人买BDW来升级了)
来到2015年,上市的Core i也只有i5 5675C和i7 5775C这两颗而已
双核的i3和赛扬这些低价处理器都没出现
更不用说那两颗铺货量也极少,只有在部分地区上架(如日本)
根据访问Intel高层后也认为跳过BDW(DT)是个错误决定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442462686.A.33F.html
至于挤牙膏这些就是历史了,不多提,这边直接拉到规格
i5 5675C和i7 5775C依旧是四核心
实际纯CPU测试都和Haswell差距不大,毕竟IPC提升很小
5775C还因为时脉低常输给4790K
这两颗特别在搭载Iris Pro 6200的GT3e内显
仗着强力单核和128MB的eDRAM,综合性能十分强悍
然而用户打game主要还是搭强力独显
而且CPU里面是被戏称阻热膏的传统TIM
造成就算有强力内显+14nm的加持也不够吸引人
更不用说8系列主板不支援就失去更多潜在用户了
于是BDW过不到半年就被Skylake盖过
DDR4+新主板和取消EHCI(W7不好装)顿时成为用户间的饭后话题
(超频玩家则是关注于取消FIVR的供电设计)
后面就是历史了,乡民耳熟能详的I牌牙膏也就开挤
那今天会有笔者这篇文也就代表BDW有点东西可聊
原因很简单:洋垃圾又靠船啦
5775C去年中最低价大概新台币1750左右
如同往常的 THE炒价 惯例,现在2400+才买的到
这时你会问:
5775C当时和4770K甚至2600K相比还看不出差异
为什么现在开始吸引人了,甚至涨价?
原因很简单:
>>>在128MB L4加持下5775C在特定游戏有打针吃药的表现<<<
虽然L3缩减到了6MB(通常8MB)
但归功于Iris Pro 6200,5775C额外搭载了128MB的eDRAM
这eDRAM可视为L4,资源由CPU与iGPU共用
但如果关闭iGPU那CPU就能整盘端走囉
(当时都以为这是给iGPU爽的,现在反而CPU也受益不少)
BDW在eDRAM的做法看起来很像L4,缺点是L3降为1.5MB/core
https://images.anandtech.com/doci/16195/Broadwell%20eDRAM.jpg
(图片来源anandtech)
SKL以后的eDRAM则是改为DRAM与CPU间的缓冲
优点为软件可自由运用且L3的大小维持2MB/core
缺点则是不像BDW那样的”L4”还要好优化
https://images.anandtech.com/doci/16195/Skylake%20eDRAM.jpg
(图片来源anandtech)
当然SKL的优势为DDR4,BDW只有DDR3
但可别以为DDR4就能为所欲为
BDW的eDRAM理论可达单向50GB/s(实测1800MHz约44GB/s)
更不用说还有低延迟的优势呢
那这eDRAM不喂iGPU,改喂给CPU会怎么样呢?
根据anandtech去年的5775C测试
没想到在部分游戏居然和默认6700K有来有回,甚至直逼默认10600K
(当然CPU纯运算比不过是正常的)
这可真的妙了,游戏性能可以越级打怪
再加上DDR3和主板好找,还有i7光环也难怪垃圾佬会有兴趣
这边笔者当然也搞了一颗来玩玩
主要是对那颗GT3e的Iris Pro 6200很有兴趣
这边就做一些简单测试让各位参考
有一颗好U当然要有一个好配角:华硕H97M-Plus
https://i.imgur.com/8kMe2iG.jpg
丐板买不下手就稍微多花一点买了这片
这片的I/O算很丰富了(除了那挡路的PCI笔者只拿来插除错卡)
额外的M.2接口有还算堪用的PCIe 2.0 x2(走PCH)
验明正身(注意有支援TSX)
https://i.imgur.com/n55cnMR.png
InSpectre表示Meltdown和Spectre都有补起来,性能也GOOD
https://i.imgur.com/QrHA8IR.png
CPU和GPU测试就是简单几项
除了内显以外也会加上一张GTX1050 2GB做eDRAM解放后的对比
亦会有关闭eDRAM的数据
https://i.imgur.com/KFq1hxo.png
https://i.imgur.com/uIJpeUu.png
确实在加上独显并将iGPU关闭,CPU运用完整的eDRAM能小幅提升性能
从PSO2和RE6测试亦证明eDRAM对iGPU表现极为有用
例如PSO2开三档基本顺跑60~80FPS,关闭后降低到30~50FPS
但关闭eDRAM后性纯CPU运算性能有降低
例如纯CPU运算的R15测起来都有慢一点点,但R20则是没有差别
但是插显卡后性能就很不稳了,主要是R15、R20和PSO2
其它都还算正常
DXVA Checker
https://i.imgur.com/vHDHjUi.png
BDW原生是仅支援到VP8硬解
HEVC和VP9则是后来驱动更新才有提供混合硬解
(可以看到HEVC和VP9都有后坠Intel字样)
不过YouTube 4K60(VP9)在影格复杂时会掉格(就像烤鸭那部影片旋转时)
否则还是建议在1080p60拨放就好
性能点评:
CPU性能就那样,毕竟是4C8T
而游戏结果就请看anandtech的详细测试吧
BDW再怎么挤牙膏还是有一些IPC的提升
简单来说能够期待有4790S~4790K的性能
用到eDRAM则上看6700K甚至超越这样
有eDRAM加持的Iris Pro 6200性能大约在GT640 D5版这边
纯iGPU性能甚至可以和同期APU最强的A10-7870K互拼
有个强力iGPU,5775C同时也兼具强力单核和4C8T的优势
游戏性能称王好几年才被Zen APU给超车
(只有后来出的Iris Pro 580有堆规格可以拼过)
但价差也就摆在那啦
7870K只要$140但5775C卖$370(还不一定买的到呢)
结语:
笔者私心蛮喜欢LGA1150平台(Intel四代处理器)
CPU性能够用自然不用多说,在iGPU方面也有不少提升
再来8/9系列主板的U3S6更为齐全,CPU全线支援PCIe 3.0
最重要的CPU漏洞也还有提供新微码,而IVB已经没在补了
(看InSpectre标示HSW补完Meltdown和Spectre后性能还是GOOD)
因此有低价文书机的需求,选购四代i5套装机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尤其ThinkCentre这种主机超过五年都还有在更新BIOS)
但消费级的Intel ME已经从去年开始停止更新惹
至于5775C收藏或升级都还行
毕竟搭载GT3e的iGPU也仅停留在5675C和5775C就再也没出现桌上款了
(同期还有四颗稍慢的Xeon)
最可惜的还是官方不支援8系列主板呀
但万能的中国还有出现魔改BIOS可以完美使用(时脉和内显正常)
回头看这十几年Intel于内显方面的耕耘还是值得肯定的
尤其为Xe独显铺路这么久也终于要收割囉
最后你是否要该买5775C? 劝买的点:
a.
5775C建议客群为i5(含)以下想死守LGA1150的用户再买
当然了,一切的前提是你要有一片9系列主机板
b.
有内显需求自然不用说,5775C是最佳选择
c.
5775C有TDP 65W的优势,实测耗电也异常的逼近65W
因此不超频的发热量非常的低(好压制),甚至比4790S低
https://tinyurl.com/1do71mes
d.
需要TSX指令集就更好了,HSW的TSX有bug所以全锁住
只有BDW才有正常且漏洞修补过的TSX可用(前提更新到最新微码)
故5775C是整个综观1150可开TSX的最强CPU(可超频+默认性能最强)
但一般来说TSX仅RPCS3(PS3模拟器)会用到,也对多核很要求
5775C终究还是4C8T,更多核心的八和九代依旧有TSX
”就为了TSX而买5775C”,这点还是得谨慎考虑过
劝退的点详细分析给你看:
然而i7 5775C价格2400~2800终究还是偏贵
若是从零开始买5775C+MB+RAM+散热器那还是算了吧
毕竟5775C最大的价值也就来自那颗eDRAM
若是纯iGPU打游戏可以考虑R5 3200G
若是纯CPU性能可以考虑R5 3100
若是搭dGPU的游戏性能可以考虑R5 3100或R5 3300X
加上新平台优势即可让5775C全方面看不到车尾灯
至于5675C就完全不用考虑了,没HT是硬伤
https://i.imgur.com/M66bN2E.png
新平台确实更贵,但多花这些钱至少可获得--
1.这3年内的最新平台
2.全都有原厂保固的全新品,免赌人品且脱手方便
3.Wraith Stealth散热器日常or小超都还行
4.DDR4 3200MHz的内存速度应直逼eDRAM的50GB/s
(超3600应有机会突破?)
5.DDR4可以上超过32GB的RAM
6.更强的Vega 8,且驱动会持续更新支援最新作品
(Intel比较迷,驱动有更新但不确定游戏是否有差)
7.iGPU支援FreeSync over HDMI
支援4K VP9和HEVC 10bit硬解/压
可以开AMD Fluid Motion,直接省下买A卡的钱
8.USB3.1 Gen 2(扩充卡至少500元)
9.额外直通CPU的M.2接口,PCIe 3.0 x4的全速喔(转卡至少350元)
10.未来升级路线非常丰富,连Renoir和Zen 3也行!!
整机要再省一点还可以买Deskmini A300或X300
1.91公升超小体积,连机壳和变压器搭一起
这是5775C怎么组都永远超越不了的最大高墙
硬挑AMD阵营的两个缺点:
没有i7光环很不方便
没有TSX指令集
(纯用内显3200G应该也是轻松压过5775C内显+TSX?)
以上,感谢各位阅读
顺带一提SSD选购指南今天会做更新
后来谨慎思考后还是决定继续推SN550和SN750,并将WD Blue 3D拿下
作者: leung3740250 (jenius921)   2021-02-14 20:15:00
bwd的 die size注定了良率不好看,良率跟icl-u一个级别,但die size大了50%,skl直接缩回icl-u的diesize
作者: PlayStation3 (超级喜欢于小文)   2021-02-14 20:49:00
原来edram这么难做,不知早期的ibm是怎么克服装在便宜的家机上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