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 Mac,为什么 Windows 笔电的触控板就那么难用?
作者 爱范儿 | 发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27 日 8:00
从 Windows 笔电转投 MacBook 多年,一直有一个疑惑困扰笔者──为什么大多数
Windows 笔电的触控板都那么难用?
对 MacBook 用户来说,优秀的触控板体验经常列为无法割舍的重要原因。而对 Windows
用户来说,糟糕的触控板体验让鼠标依然占据笔电最佳拍档的位置。
Windows 笔电的触控板究竟难用在哪
我们先从触控板的基本动作说起。日常使用时,用户使用触控板大致可分为几种。
移动光标
多指手势
触控点击
按压点击
这些基本涵盖所有触控板能完成的动作,前三者主要和触控板的表面材质有关。
好的触控移动体验手感要顺滑不涩,使用起来轻松不费力。这种触控板一般使用玻璃材质
。玻璃材质现在广泛应用在触控操作装置,最常见的就是手机。但光滑的玻璃在有手汗的
情况下,手感就会非常艰涩,所以触控板都会做成磨砂手感,增加顺滑感。多指手势和移
动一样,只是增加多点触控点应用。
关键在最后一项,也就是按压点击操作。由于系统互动设计,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会移动
光标,而点按代表点选操作,两者结合让我们能点选萤幕不同元素,进行后续复杂操作。
从移动到点按的过程,大多数人习惯是移动到目标元素直接选按,比如选一个图标,如快
速打开某应用程式,后续还能继续接着移动操作,比如点选一段文字等。
这种互动形式是非常频繁的操作,好处在于你可同时操作空间水平移动(滑动)与垂直移
动(点按),手不用抬腕离开触控板就能执行多种操作,不仅效率高,同时非常自然和直
觉,这点是双击或多指手势都无法比拟。
Windows 笔电触控板为什么难用,按压点击的糟糕体验难辞其咎。如果你经常使用
Windows 笔电的触控板,会很神奇的发现按压反馈并非所有区域一致,而是从顶部到底
部呈现明显的线性变化──顶部几乎按压不动,越靠近底部则越容易按下去。
这就是导致最频繁的操作──移动后按压这个“经典 Combo”出现断层,如果向上移动,
比如找到最上角的窗口关闭按钮按压点击,经常发现触控板按不动,而向下移动到任务栏
按压点按则简单得多,这种分裂的体验会让触控板的体验急剧下降,“难用”的评价随之
而来。
但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好的触控板是怎么做的
不少人都知道 2015 年以后使用 Force Touch 的 MacBook 触控板体验出色,而大多数
Windows 笔电的触控板到今天使用体验依然差劲。问题在哪?就在结构设计。
那些有独立按钮的早期触控板先不提,目前大多数笔电触控板结构像“跳板”,可以想像
一下跳水时的 3 公尺跳板或跷跷板的一边。触控板下面留有一定空间,这部分通常会有一个按钮,让触控板按下去就能点击。
但同时,靠近键盘的上半部分则固定无法按动,想按压点击只能往下移,这导致触控板的
可用性只有一半。
使用 Force Touch 前,MacBook 的触控板其实也是这种设计,直到 2015 年 12 吋
MacBook 率先搭载 Force Touch 压力触控板,彻底颠覆了笔电触控板的使用体验。
Force Touch 技术前几年已说很多,核心就是用振动马达模拟按压力度回馈代替传统机械
结构,苹果称之为“触觉引擎”(Taptic Engine)。且在四角都加入力道传感器,可感
知用户按压的力量。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在触控板全区域都有相同手感。因向上移动后,触控板无法直接按的情
况再也不会出现了。
这些小细节改善不断积累,让 MacBook 触控板甩开其他笔电触控板一大截距离。
现在一些寻求改善的 Windows 阵营产品也开始关注触控板的使用体验,如刚发表的华为
MateBook X,就搭载“Free Touch”压力触控板,内建 8 个压电陶瓷片,提供全区域感
测按压震动回馈。
但非压力触控板不用振动反馈,就不能做到全区域按压吗?其实也不是,至少苹果就有一
个精巧可行的方案──iPad Pro 的巧控键盘。
在这个键盘,除了精巧设计的配重与悬挂吸附方式,触控板也是提高生产力的一大助力。
触控板虽然面积不大,但滑动触感和点击手感都不错,让很多人惊喜的是,这是一块任何
区域都能按的触控板。
iFixit 的拆解可看到,巧控键盘采用全新机械结构设计。中间部分是一整个按钮,然后
透过杠杆原理,用机械机构覆蓋四角最难受力的部分。
这精巧的设计让用户在任何区域按压后,压力都会传到中心按钮,让整个触控板变成一个
大按钮,做到全区域可按压。
更高精准度与更大面积
除了按压点击的手感,凡是好好用过 Windows 笔电和 MacBook 的人也能感受到,光标移
动方面,大多数 Windows 笔电手感总感觉更“飘”,精准度没有 MacBook 触控板那么高
。
这感觉同样没错,就像 iOS 的触控延迟辗压 Android 多年,MacBook 触控板在精准度和
触控延迟都远比大多数 Windows 笔电更好,且还有多点触控为基础的多指操作手势辅助
。
如今较新的 Windows 笔电如微软 Surface 系列、戴尔 XPS 系列都提供更优秀的触控板
体验,精准度更好,同时也支援多指手势,只是按压操作依然和精妙的 Force Touch 无
法相比。
较老的 Windows 笔电并非没有改善机会。之前微软联合英特尔、义隆电子和新思科技提
出“精确式触控板”解决方案,由微软带领,直接在 Windows 系统控制。
只要是 Elan / Synaptics 的触控方案,更新驱动程式后就能获得近似新“精确式触控板
”的体验,对部分老款笔电可说是重生的更新。
当然,如果要让一块好触控板物尽其用,优秀硬件基础上还需操作系统和第三方 App 都
花心思配合,Windows 系统在这方面来说还需要慢慢磨合。
最后一点影响触控板使用体验的因素,则是单纯的面积大小。触控板说到底也是透过用户
手指操作,手指可移动范围和用户操作密切相关,当触控板面积不够大,光标移动就需要
手指频繁抬起放下。
更大触控板是这几年 MacBook 的趋势之一,2016 款 MacBook Pro 相比 2015 款,触控
板一下子大了一圈。今年更新的 2020 款 MacBook Air 也把触控板面积增大 20%,手指
移动范围更宽广,更多元素一次滑动就能完成。
至于触控板空间不足则可参考 iPad Pro 的巧控键盘配件,受限于体积,触控板面积一定
不够,长时间使用会比 MacBook Pro 痛苦很多。
笔电触控板为什么难用,关于这个问题现在应该得出了答案。但受限于 Windows 阵营的
局限性,很难在更多笔电品牌看到付更高成本提供更好的触控体验。
一块好触控板的体验多让人身心愉悦,即便你认为鼠标才和 Windows 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但好触控板与鼠标操作并不冲突,不是吗?
https://tinyurl.com/y2axr27w
事实就是水果软硬件一把抓,有办法玩出自己的花样
Windows笔电就老问题无解,太多复杂的硬件还要配合系统。不过还是有例外的,像是早
期ThinkPad的小红点。然后厂商也不想砸太多钱在触控板上,看看那个MagicTrackad一个
要卖你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