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 入门平价可超频 Gigabyte Z390 M

楼主: RHTZ (爱在西元前)   2019-04-23 09:32:23
今天要来试玩的平台是 Core i7-9700K 以及主角 GIGABYTE Z390 M,主要是公司最近拉
了一批主机板来做各种测试实验,为什么会挑这片主机板出来讲,主要是因为它是
$4,000 以内且带有 RGB 功能的主机板,虽然定位属于入门,但一些端子接口扩充性颇
丰富,就简单的来讲一下。
https://i.imgur.com/JYlMtKi.jpg
GIGABYTE Z390 M 一览图
https://i.imgur.com/egKO3MG.jpg
Z390 M 配置了4+2相数位电源与银色拉丝的散热鳍片,若与其他进阶款式来比较,在电源
相数部分确实是有点单薄,也难免让人好奇这片主机板若搭配新一代的 K 系列到底极限
会在哪?
https://i.imgur.com/pcGfdFK.jpg
内存共有4Dimm,同色的为双通道插槽,插错了进BIOS设定画面也会显示告知,时脉频
率最高可支援到4266MHz XMP,目前市场上 2666 与 3000 甚至3200 价差都非常接近,预
算若足够建议可以考虑直接上 3200 款式。
https://i.imgur.com/xFYsB4B.jpg
以入门 Z390 的主机板来看,GIGABYTE 的 Z390 M 可是说奇特,奇特的点是在 M-ATX 的
主机板上塞了两个 M.2 接口以及支援 CNVi 的接口,以现接段 SSD 便宜到靠北的时期,
不论是买 SATA 还是 NVMe 的 M.2 SSD,对平台运作或是游戏都是有加分的效果,若是买
两条 NVMe 来弄个 RAID0,速度肯定屌炸啦!
https://i.imgur.com/OUfkWN3.jpg
以往技嘉的 RGB Header 都是 +12v / G / R / B / W,可能是为了符合外设厂商的配件
定义,现在把 W 给取消掉,也可避免消费者误插点不亮或是烧毁的现象。
https://i.imgur.com/c36tD2w.jpg
背板 I/O 的影像端子全部都是数位讯号输出,有保留 1 个 PS/2,另外还有标配原生的
USB3.1 Gen2 (红色),以及一个 Type-C 接口。
https://i.imgur.com/gpWkSD1.jpg
简单安装一下开机点亮的效果,搭配 RGB 的外设零件还蛮不错看的XD
https://i.imgur.com/54KWFBE.jpg
测试备配一览
INTEL Core i7-9700K
GIGABYTE Z390 M
KLEVV DDR4-3200 16GB kit RGB
TOSHIBA RD400 256GB (NVMe)
MICRON 1100 512GB (SATA)
FSP HydroX 550W
SCYTHE Izuna
https://i.imgur.com/GJKhkWM.png
Core i7-9700K 的内显一样是采用 GT2 等级的 UHD630,搭配双通道内存配置拿来打打
LOL 英雄联盟 [email protected] 都可以特效全开轻松愉快。
https://i.imgur.com/M3UUm1o.png
CPU-Z Benchmark
https://i.imgur.com/mu4GXSn.png
CINEBENCH R15 Benchmark
https://i.imgur.com/x0qmfaY.png
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https://i.imgur.com/gWRoOeX.png
Intel XTU Benchmark
https://i.imgur.com/qNP35wl.png
PerfomanceTest 8.0 Benchmark
https://i.imgur.com/smkXO3p.png
3DMARK Benchmark
Ice Storm 1.2
https://www.3dmark.com/3dm/32371774?
Cloud Gate 1.1
https://www.3dmark.com/3dm/32371943?
Night Raid 1.0
https://www.3dmark.com/3dm/32372169?
CrystalDiskMark – TOSHIBA OCZ RD400 256GB (NVMe)
https://i.imgur.com/sPeEW36.png
CrystalDiskMark – MICRON 1100 512GB (SATA)
https://i.imgur.com/LDbOR7F.png
CrystalDiskMark – Kingston DTMD 16GB
虽然没有 USB3.1 Gen2 的储存装置,但还是有 USB3.0 的随身碟,拿来插一下测试一下
读写,读取速度可破百,写入至少落在 10 MB/s 左右,以一般日常生活来看可以说是非
常够用。
https://i.imgur.com/q6d4E5T.png
Z390 M 搭配 Core i7-9700K拿来做轻度超频 5.0GHz 行不行?
其实 Core i7-9700K 经由 Boost 后是可以达到 4.9GHz,但若要实现 All core 5.0GHz
仍需要加压的动作才可以让平台运作更加顺畅,于是这边小幅度的将Vcore 调整成
1.400V,下列实测数据提供给大家作为参考。
超频至 5.0 GHz 经由 CPU-Z 实测单核表现约有 9% 的性能差异
https://i.imgur.com/wo7gHsj.png
超频至 5.0 GHz 经由 CINEBENCH R15 性能实测多出约 5% 的效能表现
https://i.imgur.com/oanxwLW.png
超频至 5.0 GHz 经由 Intel XTU Benchmark 性能实测多出约 6% 的效能表现
https://i.imgur.com/hOXC9sn.png
超频 All core 5.0GHz后成功通过 Super Pi 1.9 的软件测试。
https://i.imgur.com/GfusSjx.png
使用 AIDA64 进行烧机测试跑约 2 小时依旧稳定不死当。
https://i.imgur.com/HC8sSzY.png
心得分成三个部份来讲,首先先来看看硬件配置,以 4K 以内要有 RGB Header 的
M-ATX 主机板大概就只有 GIGABYTE Z390 M 可以选择,扩充性部分也不差,直接配置两
个 M.2 插槽,以目前 SSD 市场大降价,是可以直接考虑买个两条 1TB 来插好插满,如
果有追求极致小机壳的使用者,可以直接免掉 2.5 & 3.5 的空间与安装程序,可实现麻
雀虽小五脏俱全且轻盈带着走平台。
https://i.imgur.com/BbDTe2U.jpg
虽然说电源相数只配置 4+2,但将 Core i7-9700K 的 CPU 时脉超频至 All Core 5.0GHz
,将电压值调成 1.400V,还是可以轻松应付不当机,当然如果拿来安装 Core i9-9900K
而且做更极限的超频,还是会建议上更进阶一点的主机板会比较好。
而前面有提到的 Z390 M 有配置 RGB Header,但仅有一个在主机板的最左边,若是 CPU
是选购可 RGB SYNC 的款式,在理线上可能就比较不太好看,会建议直接在 CPU 旁边在
多种一组 RGB Header 会比较好做周边配备的配置。
软件部分以多年来接触 GIGABYTE 的经验是有明显的进步,在 Z390 M 上安装好Windows
10 x64 1809 后,系统就自带 Intel 网络驱动了,此时只要安装一个 APP Center,就可
利用此 APP 将平台上的驱动程式做全面性的安装,减少额外上网下载的时间。
https://i.imgur.com/kegzf8f.png
但在 Z390 M 上的 RGB APP 就显得不是说特别理想,可以调整的模式真的偏少,仅有四
五种变化,面对现阶段什么都要 RGB 的时代,还是会建议尽可能将此功能的模式给丰富
化,才能增添可玩性。
最后,或许很多人都觉得 Z370 跟 Z390 芯片组并没有差很多,反正刷个 BIOS 一样可以
支援最新的 CPU,就以技嘉最入门的两片板子来看其实还是有差别,先撇除 USB3.1 Gen
2 与 CNVi 的支援,在电源相数与散热片大小的差异,以及各种扩充槽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有兴趣的人可以开启这两片主机板来比较一下就可了解这两三百元的价差,到底值不值
得直上 Z390,以上是本次针对 GIGABYTE Z390 M 的一些测试心得与想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