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老地方: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1958089-1-1.html
看有没有板厂RD或PM要出来证实以下的内容了XD
1. A卡从 480 (Polaris 10)开始就引入了 avfs (Adaptive Voltage and Frequency
Scaling) 技术即自适应电压和频率调整,来对显卡功耗做优化,假如你玩过最早的公
版 480 (虽然那玩意散热很渣) 或者有机会拿到过 580 的公版的话,会发现频率很少
跑到 1266mhz 和 1360mhz,Wattman 里的7个节点本质上就是自适应电压和频率的曲
线,从而应对不同负载下的性能和功耗平衡 (最高TDP上限当然是写死的),最高频率
和电压则往往是在节点6和节点7之间。相比起以往的固定几档的频率/电压来说,这样
的机制理论上能在不同体质的芯片,功耗以及性能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当然这套东
西 AMD 最早是放在 Carrizo apu 上面,后面也演变成了 Ryzen 上效果拔群的
SenseMI,65W 甚至还有 45W TDP 的 8c Ryzen 就是靠这套东西做出来的。
而 NV 在 boost 机制上早在 Kepler 就有引进所以这套玩的更6,相信当年自己折腾
过 Kepler 和 Maxwell BIOS 的就知道那个表格有多复杂,大部分人都是选择破解
TDP 让频率跑的更高并且固定,其实玩家们其实根本不在乎那点电费,而是追求更高
的性能为主。后来 NV 在 Pascal 的 GPU boost3.0 直接封锁了 BIOS 编辑的签名,
Power Table 也做的更加激进,得益于架构的进步和 Tsmc 16nm 的优势,所以
Pascal 在超过百分之99的情况下功耗表现非常完美 (那百分之一是玩ln2,你懂得),
玩过华硕鸡血 BIOS 的都知道,Pascal 超过临界点的温度和功耗是什么表现,我就不
再这说了。到了 Turing 这一代还能搞出芯片分档次卖这种.......怎么说呢,反正从
商业角度来讲确实很厉害,对玩家来说嘛就不太友好的东西,NV 在对性能功耗比这块
真的是挖掘的非常深,不得不佩服。
2. AMD 的这套东西其实以 AMD 自己的第一代 boost 系统来说,靠着老旧的 gcn 架构
和还弄成这样已经做的非常不错了。但是厂商在580上甚至搞出来什么巨大的散热
8+6 pin 的 PCB 设计又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双方都有问题,首先 Polaris 的性能
本身也就那样,而厂商更多的是希望更好的性能去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于是从头开始
就放弃了这套东西,而是选择更高的功耗和更高的性能,而为了高频率下保证产品的
良率,势必又需要更高的电压,结果就是大家拿到手发现绝大部分普通体质的卡都能
跑更低的电压,温度功耗也更低。而后期出货的580则非常保守的改成了跟公版一样的
频率,相信原因是什么我就不说了吧。
不谈产品本身的话,AMD 的锅则有两个,一是宣传策略的问题,拿 Cpu boost 那套来
跟老黄玩,Cpu boost 都知道那是有条件达到的最高频率 (单核、双核或四核及其他)
,而老黄鸡贼的是在 Pascal 上面标的 Boost 根本不是最高 Boost,消费者先入为主
,加上 AMD 本身的 Boost 频率也有限,合作厂商只能选择以一个固定的最高频率去
开发产品。
二是工程师跟工程师之间沟通的问题,Wattman 和 avfs 这一套东西据我所知 AMD 跟
合作厂商沟通的其实是非常非常不够的,包括 Wattman 的 Powerlimit 这项到底要取
多少在两边来说都是个问题,甚至某些厂家的 RD 还在拿以前 hawaii 和 antigua 那
套来开发产品,结果同样的卡同样频率做出来比人家家高几十W都有,而 AMD 的工程
师则对自家显卡要上这么贵的散热器和辅料导致成本上升感到吃惊也侧面反应了双方
沟通不畅的一些问题,当然对消费者来说更好的散热器和更好的性能其实并没有什么
太大的问题,最后的结果就是到了 590 这颗末代 Polaris ,AMD 事实上是放手给厂
商的 RD 自己来做的,最后的产品其实也蛮好。
3. VEGA10 和 VEGA20
从 VEGA 开始 AMD 就没有再给 AIB 自己来弄 BIOS 的权限,而是厂商提要求,AMD
自己来折腾,一是 VEGA 的这套电压/频率机制相比 Polaris 更加完善,比如待机的
时候可以降到双位数的频率,而 Polaris 上面合作的不畅可能也有影响。二是 VEGA
本身的良率和返修成本也非常高,RMA 的话就是整个核心加上显存一起报废,而
VEGA本身的成本也非常高,所以自己来也是保险的做法 VEGA20 在用了 7nm 的情况下
,相比 VEGA10 在 boost clock 上面从 1546 增加到了 1750,在功耗架构基本没变
的情况下提高了这么多,而核心面积大幅缩小,其实是符合预期的......ok,那么又
有人问了,那苏妈发布会的 1800mhz 是什么鬼?AMD 在虚假宣传吗?当然不是,AMD
自己称之为 Peak engine clock,当然是有条件才能跑出来的 (类似于 2700X 标的
xfr 4.25G频率),但是这次 Radeon VII 相比 VEGA64 来说,boost clock 能在
绝大部分情况维持在 1750 以上,接近 Peak clock。这对比同为公版的 VEGA64 风冷
来说已经是很大很大的进步了。另外从 Radeon VII 这次功耗限制只给调百分之20来
看,AMD 也在逐渐收紧对这一块的控制,毕竟+50%的功耗上限相对来说给玩家确实太
多了,而某些网络上的言论 (不讨论是不是水军) 对 A卡功耗高发热大这事也对 AMD
自己本身的开发思路造成了一定影响吧。
总结:产品本身架构的竞争力就有限,和合作伙伴的沟通不畅,自己在市场上宣传方式又
没老黄灵活,其实 Radeon VII 这东西我觉得更应该吊高价格去卖那些有需求但是资金不
足的工作站市场,比如去年的 VEGA FE 的定位,特别是视频编辑这块 (比如 Mac 的Egpu
之类),大量外网的评测也指出这一点,现在N卡普通市场在卖的 12G 在编辑4K视频的时候
是不够用的,而不是自降身份来跟老黄玩 699 美金的游戏显卡,一是核心竞争力不足二是
16G HBM2 毫无意义,so,大家还是等 NAVI 吧,或许还会有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