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受到幸运女神眷顾”的抢到难买的8700K,那时搭配的是Z370 Aorus
Gaming 7;相较于4930K来说是核心数持平的小步更新,但是我觉得够用。
后来的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Meltdown发生,Windows发出更新。
除了抱着有潜在瑕疵的电脑觉得呕气外,因为除传统游戏任务,我还有使用一些软件受到
更新的干扰(可能),如Hyper-V、Solidworks(教育版)之类,有时会有显著的顿挫感。基于
当时急着要帮朋友完成一些设计,我也等不了软件全面更新─所以最快的大绝招就是跳船
─换跑道到AMD。
只是,如果仅止步于1700+X370的组合,也未免太呕气了。为了“人爽身体勇”的换机原则
,这一跳就从6C12T一口气进步成16C32T......莫名其妙的攻了顶。
复制版规配备要求,以下是最终定案:
CPU (中央处理器):AMD ThreadRipper 1950X
MB (主机板):技嘉X399 Aorus Gaming 7
RAM (内存):美光Ballistix DDR4-3000*4
VGA (显示卡):(沿用)技嘉 Aorus Geforce GTX 1080Ti
HDD (硬盘):(沿用)Toshiba 3.5吋 4TB 7200rpm
SSD (固态硬盘):(沿用)Plextor M8PeGN 512GB + Intel 320 600GB
SOUND CARD(音效):(沿用)ONKYO SE-300PCIE
BD-Read (蓝光机):(沿用)Lite-On BD-Read-Only (买了十年未坏,用到型号忘记)
PSU (电源供应器):(沿用)海韵 Platium 860W
CHASSIS (机壳):Cougar Panzer MAX
SPEAKER (喇叭):(沿用)KEF X300A
以上,既然买得当时拍了些照,买后又跑了一点测试,就趁忙完的空档开个箱,顺便分享
经验─希望能对未来想购买的朋友有所帮助。
https://i.imgur.com/npVWOH0.jpg
CPU本体。其实没什么好说内容物的,我想网络上媒体开箱应该会比我详细。倒是当时
Amazon的价格即便加上运费与税,渡海仍比台湾1920X还便宜,于是冲动购物......。
散热器没出现在相片中,我使用的是NH-U14S TR4-SP3。
https://i.imgur.com/XCDmXxe.jpg
主机板与内存。
去年换电脑其实是因为华硕五年保的X79抓不到内存,送修无果送到没保固。想说试试看
技嘉的产品,工作上和家里用过几次,也帮人送修过两三趟,整体没碰到刁难与问题。既
然前一片是Z370,那试试看X399的也不错。
https://i.imgur.com/SgC0KGj.jpg
简单的打开箱子。
https://i.imgur.com/MYCS52Z.jpg
反过来拍。
内容物有亮点的是编织线的SATA排线,给的数量是4条。另附有磁吸式的WiFi天线,为2T2R
、同时整合蓝芽功能。
主机板整体来说一贯高阶的水平,剩下省略,反正大家一定会去看媒体开箱。但提醒一下
想购买的朋友,这片主机板的实际PCI-E通道布局由上往下是16X-8X-4X(2.0)-16X-8X。括
号以外的PCI-E通道都是3.0。
整体间格充裕,但面对我巨大的TR4散热器,不得不刻意让过第一条PCI-E。所以我是用第
四号PCI-E插显示卡、用第二号插声卡。未来可能要配合朋友录制原祖XBOX的实况,会额
外添购撷取卡。
供电方面我没有拆,但按照板子上的芯片应该是IR 3556M整合型PowIRstage芯片、使用电
感为服务器等级。
Gaming 7使用的网络芯片为Killer E2500搭配Intel Wi-Fi 802.11ac 2.4/5GHz。我其实比
较喜欢双Intel网络芯片的Designare EX,可惜台湾没卖─除此之外,喜欢后者的理由还包
括颜色和贴纸。
之后很快地装了起来,因为当时急着要工作所以就没拍照了。
这边分享一个安装的小技巧。除了说明书提到一定要连着橘色的外框和CPU一起插入金属滑
轨这点知识(切勿学习M01上面的一篇同主机板和配置的抱怨文)外,因为MSI和技嘉的X399
都是使用鸿海疑似带有较大公差的插槽,面对难栓的螺丝,有个简单的小技巧可以解决。
插入滑轨安装完CPU后,“不要按照说明书的顺序栓入螺丝”。
重复一次:“不要按照说明书的顺序栓入螺丝”。
这时,请依照拧开插槽的顺序,3→2→1的方式,轻轻的下压CPU下端(外框固定金属弹簧片
的该处)、用螺丝起子顶住螺丝探索,并配合外盖前推些许(空间不多,但能感觉到可推动)
,只要感受到螺丝突起的后松开的卡扣感,就代表螺丝入位。
此时,轻轻的转一圈以定位螺丝,之后就能遵守正常方式用1→2→3的方向重新正常栓回。
现在文章已经非常长,所以剩下的图片,大家随意看看就好、反正和媒体测试差距不大。
有需要测试的话请跟我说。
https://i.imgur.com/CSxto5Z.png
验明正身。当时系统是用1709,最近我升级到RS4的Insider Preview。
https://i.imgur.com/AV7HbNO.png
AIDA64内存与快取测试。
我内存不使用XMP,为手动调整16-17-17-36 1.35V。不过体质无法超过3200,3066是最
佳稳定长期使用的极限,拿到别人的平台上也一样、看来运气不好。
https://i.imgur.com/AUZRpbL.png
同样AIDA64的GPGPU测试,包含CPU。
https://i.imgur.com/nrNhjmd.png
CPU-Z的测试。想当然耳,一定远超过8700K......不过女神这么眷顾,不得不吐槽:果然
是87买87(怨)。
https://i.imgur.com/ufwPuKe.png
各家必跑的Cinebench R15。
https://i.imgur.com/l6cQdze.png
同场加映DVD转档Upscaling,转档对象为WitchBlade台湾代理版。使用软件为VidCoder。
详细细节请看相片。
https://i.imgur.com/DeSmpsY.png
https://i.imgur.com/iKrSHwG.png
速度....不只是速度,够让我做其他事情一面转档。除了第一片我是刻意跑测试不多工,
后面我都是在一面忙的情况下做的,所以时间不准确,我就不提了。
游戏我玩得很随意,但因为萤幕的关系总是锁定垂直同步反把特效往上堆,而且不吃鸡、
也不怎么参加线上FPS,所以很少留测试纪录。想问那些游戏的自己提出,但我未必会有。
倒是文明帝国VI有极大的进步:
https://i.imgur.com/Cv1cNXM.png
毕竟核心很多。
https://i.imgur.com/qhdBnGg.jpg
所以AI回合到后期自订游戏不会等太久。这是我亲自花了60小时和女朋友一起玩的心得。
https://i.imgur.com/wo1IxR6.jpg
不垂直同步、不超频的情况下跑的极限张数。一定比有超的难看,也一定比8700K难看。
但是光是等AI,4930K和8700K的时间应该后期够甩不少条街?
总结以上,这一跳大概短期内完全没有买电脑的欲望。这台电脑我很满意,而且无论是在
各种现有使用的软件方面上都没有碰到困难。未来唯一可能会配合我家其他用了四年多的
机器更新把内存换出来选用其他产品,大概能挑的不多,只剩下灯光戟了之类了。
......另外唯一的特例,就是我哪天需要心情更好、台湾有卖Designare EX时,我再来考
虑第二台TR4。不过届时可能就X599(?)或X499(?)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