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 BIOSTAR Z370GT6搭载8600K解析 (wwm)

楼主: cloudshine (呃...这个嘛)   2018-01-18 17:04:20
=本文由windwithme撰写,友情代发=
BIOSTAR RACING Z370GT6搭载i5-8600K效能解析
网页好读版:goo.gl/ZoVX5i
这几年来CPU市场没有太大的变动,2017年算是CPU市场又开始前进的一年
随着AMD RYZEN系列的推出,多核心搭配高效能的架构,也拥有价格的优势
同时让一直以来在CPU市场独占鳌头的Intel也开始有了大动作来做回应
这也让沉寂已久的DIY市场或是在CPU多核定位的价位带开始出现了变动
本回要分享的主题就是Intel刚在十月初推出的第八代Coffee Lake架构新平台
https://imgur.com/8MEPmJ5.jpg
由于这次Intel推出第八代的时间比以往几代的周期还短,目前只有Z370芯片组支援
明年会有更高阶的Z390或其他芯片组的推出,看来新架构有点像是提前上市的态势
也许是RYZEN给的压力有些大,但对消费者来说,厂商间有更多的产品竞争都是件好事
首先看到MB部分,BIOSTAR此回推出GT6与GT7这两款Z370皆为RACING系列
本回主角是Z370GT6,规格较低Z370GT7低一点,不过整体来看差别并不大
Z370系列外观改用GOLD RACING设计,采用许多黄色线条,其实也有点像军规路线
https://imgur.com/cX9Azx9.jpg
配件有产品说明书、IO档板与4条SATA线材
Z370GT6在香港的价格换算成台币大约4000元左右,明年还有更高阶的Z390芯片组
许多品牌现在所推出的Z370大都落在入门到中阶价位带
https://imgur.com/9beaxUf.jpg
主机板左下
3 X PCI-E X16 3.0,频宽为X8 + X8 + X4,第三个X4会与M.2频宽共用
最高支援3Way AMD CrossFireX技术,PCIe插槽也有银色金属包覆提升耐用度
3 X PCI-E X1 3.0
网络芯片为Intel I219V,音效芯片为Realtek ALC1220,最高可支援八声道喇叭
https://imgur.com/WRz4jMg.jpg
主机板右下
6 X SATA3,Z370芯片组提供
2 X M.2,可达32Gb/s频宽,支援PCIe SSD与Socket 3 SATA SSD
搭载M.2 COOLING散热片的插槽可支援至22110规格的SSD
以上可以混合建立 RAID 0, RAID 1,RAID 5及RAID 10,组合方式请参考说明书
左下方为两个黑色前置USB 3.0,Z370散热片下方则是双BIOS设计
https://imgur.com/xiy0Tum.jpg
主机板右上方
4 X DIMM DDR4,支援DDR4 1866~2400,超频规格最高可达3866
DDR4容量最高可以支援到64GB,支援常见的Extreme Memory Profile技术
GT TOUCH为提供4种不同功能的触控式按钮,方便于DIY族群或是裸机时使用
右上方为除错灯号,下方则有2组5050 LED Headers,可用于RGB灯光效果的灯条
不过配件中没有配上这种灯条是比较可惜的地方..
https://imgur.com/L1Mfa9L.jpg
主机板左上方
RACING Z370GT6为10相供电设计,上方为8PIN电源输入
两旁CPU供电区都有加强被动式散热模组,IO上方有一区名为GOLD ARMOR的金属保护壳
https://imgur.com/wMz8H8P.jpg
IO
1 X PS/2键盘鼠标共用
2 X USB 3.1 Gen2
1 X DVI-D
1 X HDMI
1 X USB 3.1 Type-C
2 X USB 3.1 Gen1
2 X USB 2.0
1 X RJ-45网络孔
6 X 音源接头
https://imgur.com/9CAtUL0.jpg
Hi-Fi Zone Design
着重音效是BIOSTAR很早前就主打的特色,现在大部分的其他品牌都在强调Gaming音效
强调音质与清晰度Hi-Fi路线调效,采用Hi-Fi等级的Cap、AMP与ESD 15000V proof用料
BIOSTAR音效设计确实与市场主流不同,但个人还蛮喜欢清晰路线用来听歌或看影片的音

https://imgur.com/f5B1c58.jpg
Gold Tattoo Heatsink外观感觉还不错,R字型的特殊外型设计
还有金属发丝纹路的质感,如果图案也有RGB灯号应该会更为加分不少
https://imgur.com/XwY7fN1.jpg
BIOSTAR RACING系列的专属工具软件
首先看到跟音效有关的SAMRT EAR技术,开启后会让音量较为大声与明亮
https://imgur.com/slvZgIR.jpg
实际聆听配备为USHER S-520入门音响搭配AU-7500
低频 - 鼓声算是出色,不过重低音没有太沉下去的感受,细节表现清晰度也够
中频 - 歌曲或是看影片时在人声表现清晰,声音厚实感的呈现也很有水准
高频 - 某些音乐与声音细节有不错的延展性,并且没有太尖锐的状况发生
主打Hi-Fi用料音质会比一般内建Realtek音效芯片的MB还要好上一些
或许不少人觉得Realtek音效表现中等,但音质水准对于后天用料与设计也占很重要的一

与先前BIOSTAR RACING Z170GT7相比,音量与立体感表现都有再进步一些
以这个约台币4000元的Z370价位带来比,音效表现算是相当地出色了
GT Touch提供三种不同的效能模式来让使用者做简单快速的调效
https://imgur.com/IH164qs.jpg
Vivid LED DJ是近期主推的功能,提供多种颜色的灯号与灯光明暗度都能调整
四种模式灯号有常见的恒亮、闪烁与呼吸模式来呈现
音乐模式是较为特别的,总之让偏好灯光变化的使用者有很高的自由度能够搭配
https://imgur.com/AxqiBVm.jpg
A.I Fan是这次看到的新功能,底下有几种风扇的运转模式可以做变化
RACING软件比起先前有更多功能的整合,不过版面图片的精细度或美观度还是有再进步的
空间
https://imgur.com/Weo79be.jpg
测试平台
CPU: Intel Core i5-8600K
MB: BIOSTAR RACING Z370GT6
DRAM: Kingston DDR4 2400 4GBX2
VGA:MSI RX 580 GAMING X 8G
SSD: SAMSUNG 128GB SSD
POWER: POWER: Thermaltake Toughpower Grand 1200W
Cooler: Corsair Hydro Series H100
OS: Windows 10 64bit
效能测试
Intel Core i5-8600K默认值3.6~4.3GHz为上图,对比超频4.8GHz则为下图
以上两个设定都将DDR4 2400 OC 2666,也就是8600K DDR4默认值可达到的最高时脉
还有时不时会出现对比的以往测试中,7600K超频5GHz的数据..XD
CINEBENCH R15
CPU => 1027 cb
CPU (Single Core) => 183 cb
https://imgur.com/y7Z7wm4.jpg
CPU => 1185 cb
CPU (Single Core) => 206 cb
https://imgur.com/xiWfxuC.jpg
拿先前个人测试过的7600K超频5GHz来对比,得到的数据多工为815cb,单执行绪则是
212cb
其实可以看出8600K与7600K在同时脉下的单核心效能差异并不大
主要是在于多工环境,也就是软件支援到4C4T或6C6T在CPU全速时才明显拉开效能差距
不过这几年来测试6~10核心的CPU经验来看,除了极少数的影像剪辑软件
或是转档与绘图程式才可能支援到6C6T以上的架构,这点还是要先做好功课
CPUZ 1.81.0
单线执行绪 => 506.2
6C6T多工执行绪 => 2792.2
Fritz Chess Benchmark => 38.57 / 18511
https://imgur.com/sbGuRcQ.jpg
CPUZ 1.81.0
单线执行绪 => 581.8
6C6T多工执行绪 => 3220.4
Fritz Chess Benchmark => 45.15 / 21670
https://imgur.com/hQ1BH7d.jpg
8600K在默认值与超频4.8GHz的对比来看
CPUZ单执行绪增加约15%,多工执行绪也增加约15%
Fritz Chess Benchmark 6C6T的效能增加约17%,这部分表现还算是出色
FRYRENDER
Running Time => 4m 00s
x265 Benchmark 2.1.0 => 37.7 FPS
https://imgur.com/Pj7Ydwv.jpg
Running Time => 3m 20s
x265 Benchmark 2.1.0 => 44.76 FPS
https://imgur.com/O0zS5Uu.jpg
x265 Benchmark 2.1.0超频前后大约有18.7%效能增进
FRYRENDER就有明显的进步,超频后快了40秒,约有20%的效能提升
7600K超频5G比较数据,在FRYRENDER Running Time => 4m 54s
Geekbench 4
Single-Core Score => 5263
Multi-Core Score => 20820
https://imgur.com/oAslyYT.jpg
Single-Core Score => 5817
Multi-Core Score => 23661
https://imgur.com/eXxp8Cx.jpg
先前测试过的AMD RYZEN 5 1600 6C12T超频4G做比较
Geekbench 4分别为Single-Core Score => 4451与Multi-Core Score => 20689
会有这样的效能落差大概主要是8600K默认与超频时脉是4.2~4.8GHz,明显高上不少
DRAM效能测试
DDR4 2554 CL19 19-19-43 2T
AIDA64 Memory Read - 38683 MB/s
https://imgur.com/m0LCVef.jpg
手边只有入门版本的Kingston DDR4 2400 4GBX2,BIOS中将外频拉到2666
其他都默认值,所以参数方面会偏高一些,测试起来也有蛮高的频宽数据
虽然DRAM频宽在同时脉下与上一代7600K相比并没有显著的提升
不过支援的DDR4默认值从2400提升到2666,希望很快能看到市场有2666的入门DDR4可选择
对于Z370芯片组用M.2 SSD做传输能力测试,使用SAMSUNG PM961 512GB
官方规格读写方面最高可达2800/ 1600 MB/s,4K随机读写皆为260 KIOPS
AS SSD Benchmark - 4153
CrystalDiskMark Seq Q32T1 Read - 3268.3 / Write - 1681.4 MB/s
https://imgur.com/3iUXEcB.jpg
IO传输能力向来是Intel芯片组较有优势的部分,也有Rapid Storage Technology软件支

这部分的数据大多数都会比AMD RYZEN平台还要再高一点
拥有PCIe X4频宽的M.2 SSD,大概是Z170芯片组以来的升级重点之一
这两年个人觉得最有吸引力的换平台动力,除了多核心CPU或是更快的GPU显卡之外
最有明显提升的就是PCIe X4 M.2 SSD,只要开机或使用任何软件都可以明显感受到它的
速度感
温度表现(室温约26度)
AIDA64 CPU全速时 - 55~63(最高68度)
https://imgur.com/yoTg2IB.jpg
8600K没有超频的状态已经用烧机程度较低的AIDA64再搭配高阶一体式水冷
最高温度达到68度,如果改用LinX魔王级的烧机软件,温度最高会突破80度
温度表现是第八代架构较弱的一环,这样小的CPU面积放入6核心确实有些勉强
未来温度表现有机会再降低,不过良率跟制程都要有所再精进会比较好
当然网络上流传的散热胶的品质若能改善应该也会有所改善
BIOSTAR这次Z370 RACING系列,个人是觉得外盒包装的R字彩虹蛮好看的
还有开机画面也是这个彩虹R的图案,对于外观质感部分明显加分不少
虽然主机板本体的灯号没有很多,不过金色线条的设计在市场上也算是很特别的风格
价格也是此品牌在市场上有优势的地方,硬件用料也超过这个价位该有水准
不过还是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例如专属软件的精细度或是CPU待机与全速的电压落差较

以上这些都是未来可以再加强或是更新的部分
https://imgur.com/ts0oGt8.jpg
今年AMD推出一系列高效能与多核心的RYZEN CPU,也让这个市场开始竞争了起来
Intel在10月左右推出Coffee Lake架构迎击,最大的助益就是Core i3也采用4C4T架构
高阶i7同时提升到6C12T,对于有转档、影片剪辑的消费者来说有着不小的效能提升
温度大概是6核心版本比较麻烦的地方,毕竟烧机时温度真的明显提高不少
希望未来透过制程提升来降低温度,还有近期供货比较短缺的状况也能尽快加强
很高兴沉寂那样久的CPU市场又开始有双向的竞争,这对市场是很好的正向发展,希望能
一直保持下去
以上是这篇Intel中阶新平台的评论,如果您喜欢个人评论文章,请多多回复或是到个人
粉丝团按赞支持
您的支持依然是windwithme前进的最大动力,下一篇有可能是第八代架构的Ultrabook解
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