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 Antec NeoECO GOLD系列750W电源简介测试

楼主: wolflsi (港都狼仔)   2017-11-13 12:30:25
狼窝好读版:
http://wolflsi.pixnet.net/blog/post/66209493
NE750G产品特色:
1.连续输出功率750W
2.混合型先进线材管理,带状排线设计,改善系统气流与减少线材凌乱现象
3.80PLUS金牌认证,最高转换效率可达92%
4.通过ErP Lot6待机/关闭模式功耗认证,可节约能源并减少不必要电费开支
5.AQ7七年有限保固与全球终身支援服务
6.12V单路设计,可达99%输出功率配置,相容最新ATX12V及EPS12V规范,并支援SLI
7.静音12公分风扇,搭配低电压风扇控制电路,尽可能降低噪音并达到散热最佳化
8.CircuitShield工业级线路保护,具备OCP/OVP/UVP/SCP/OPP/OTP/SIP/NLO等保护
9.采用全日系电容,确保连续输出下稳定性及耐用性
NE750G输出接头数量:
ATX24P:1个
CPU12V 4+4P:2个
PCIE 6+2P:4个
SATA:8个
大4P:3个
外盒正面为凸显中央Antec商标的风扇护网照片,照片左下有五个特色图示,分别为
80PLUS金牌认证标志、全日系电容、连续功率输出、混合先进线材管理、92%最大效率等
图示,下方为产品名称及瓦数NeoECO 750 GOLD
https://i.imgur.com/7Ai5WWo.jpg
外盒背面,以四种语言介绍产品主要特色,左下为80PLUS效率转换图表,右下为不同输出
负载下风扇转速图表
https://i.imgur.com/1ueFbqk.jpg
外盒顶部侧面,有商标、产品名称及功率简写NEG750W
外盒底部侧面,有各种安规认证图示、管理条码、官方网址、产地
https://i.imgur.com/vL4WJsx.jpg
外盒左侧面印上另外四种语言的产品主要特色说明、产品名称简写NE750G
右侧面标注输入/输出规格表、接头数量表、技术支援网址/联络电话、产品名称简写
NE750G
https://i.imgur.com/Z5aEAcF.jpg
打开包装纸盒,电源本体以充气缓冲袋包覆
https://i.imgur.com/2usqSgP.jpg
包装内容物有电源本体、额外模组化线材、说明文件、电源线、固定螺丝
https://i.imgur.com/134hZrL.jpg
保固说明卡,说明AQ7七年保固的产品支援讯息及相关条款,要保留购买证明作为保固起
始日期
https://i.imgur.com/3HW5VGB.jpg
随附交流电源线为三芯1.25mm平方规格,长度为140公分,采用接地线独立配置的日本式
电源插头,如果要用在三孔式插座上最好自行准备电源线,确保接地效果
https://i.imgur.com/2uetjAF.jpg
随附四组额外的PCI-E及周边装置带状模组化线路
https://i.imgur.com/x2Dr8BU.jpg
电源供应器本体使用黑色消光烤漆处理,主要接头线组采直出方式连接
https://i.imgur.com/2cNj20e.jpg
电源本体外壳长度为14公分,长度较短的机身在机壳中可占用较少空间
https://i.imgur.com/unakikM.jpg
电源左右两侧有Antec NE 750 GOLD字样装饰贴纸,并依照电源安装位置改变贴纸方向
https://i.imgur.com/z8YJRCD.jpg
从内部安装的直条型风扇护网,中央有Antec商标铭牌
https://i.imgur.com/aVe6C3j.jpg
输出规格标签,上有商标、产品名称、型号、总输出功率、输入电压/电流/频率、各组输
出电流/功率、安规认证标志、警告讯息、80PLUS认证标志、产品编号/序号条码及产地
https://i.imgur.com/eYYRCA8.jpg
六角形蜂巢网状散热出风口,交流输入插座及电源总开关设置于此
https://i.imgur.com/zp6ECCk.jpg
Antec NeoECO GOLD电源为半模组化设计,主机板/处理器/第一组PCI-E等主要电源接头线
路自本体直出,第二组PCI-E及SATA/大4P周边装置接头线路采可插拔模组化设计,增加使
用弹性
https://i.imgur.com/RCoVDgn.jpg
一组ATX20+4P编织网包覆线路,长度为57公分
两组CPU12V 4P+4P带状线路,长度为67公分
https://i.imgur.com/N4jMquO.jpg
两组分接双头PCIE6+2P带状线路,其中一组为模组化线路,长度为65公分,接头间长度为
15公分;一组为电源直出线路,长度为70公分,接头间长度为15公分
https://i.imgur.com/bibSrVE.jpg
三组SATA/大4P带状模组化线路,其中两组提供三个直角SATA接头与一个直式大4P接头,
一组提供两个直角SATA接头与一个直式大4P接头,长度为55公分,接头间长度为14.5公分
大4P接头无省力易拔设计,也没有提供小4P接头或是转接线
https://i.imgur.com/iblaYTx.jpg
将所有模组化线路插上的样子
https://i.imgur.com/x06H3F7.jpg
电源内部结构,Antec NeoECO GOLD系列为海韵代工,与海韵自家Focus plus金牌系列
(SSR-FX)电源有相同的一次侧全桥LLC功率级/12V同步整流/DC-DC转换3.3V/5V结构布局,
仅在线组输出端/模组化电路板处有所差异
https://i.imgur.com/5HPV1Mf.jpg
使用HONG HUA鸿华HA1225H12S-Z 12公分12V/0.58A油封轴承两线式风扇,最高转速为
2200RPM,并设有气流挡片
https://i.imgur.com/sGYHCTE.jpg
内部主电路板功能分区如下:
红色:输入EMI滤波电路
水蓝色:桥式整流及APFC电路
黄色:辅助电源电路5VSB
紫色:一次侧全桥LLC谐振+二次侧同步整流12V主功率级
蓝色:3.3V/5V DC-DC转换电路子卡
https://i.imgur.com/2OeKmJh.jpg
主电路板背面,大电流路径采用敷锡来增大电流承载能力及协助导热,除了DC-DC转换电
路子卡外,APFC/功率级控制器、二次侧同步整流元件及电源管理IC都安置在主电路板背

https://i.imgur.com/BHOiW4p.jpg
交流输入插座后方加上电路板,上方有两个Y电容与一个X电容,电路板背面有绝缘隔板
L/N电源线及上方的磁环也有包覆绝缘套管
https://i.imgur.com/OH097us.jpg
电路板上有虹冠X电容放电IC(红框处),减少X电容放电电阻于交流输入端产生的损失
https://i.imgur.com/2vSPQci.jpg
交流输入保险丝(右)包覆绝缘套管并采直立安装,保险丝左侧突波吸收器(蓝色圆饼状元
件)则未加上套管
https://i.imgur.com/xyjx82m.jpg
电路板上具备两阶EMI滤波电路,共模电感及X电容使用固定胶加强固定
https://i.imgur.com/X23x2gq.jpg
两颗装在散热片上,采并联配置的GBU1506桥式整流器
https://i.imgur.com/jzRFeDa.jpg
固定在散热片上的APFC功率元件,右侧红框处为两颗英飞凌IPA50R190CE Power MOSFET,
全绝缘封装MOSFET可避免日后使用时因灰尘/湿气累积,可能造成打火及短路的状况,中
央后侧绿框处为一颗ST STTH8S06D高压快速整流二极管
左侧黑色方形元件是NTC短路用继电器,电源启动后该继电器会将NTC(中央前侧绿色圆饼
状元件)短路,去除NTC所造成的输入功率损失
https://i.imgur.com/h0fPj3T.jpg
APFC电路用控制IC虹冠CM6500UNX安装在主电路板背面
https://i.imgur.com/sSskQrA.jpg
封闭式APFC电感旁边APFC电容采用HITACHI HU系列400V 390uF 105度电解电容
https://i.imgur.com/qgLhA4S.jpg
辅助电源电路一次侧采用杰力科技EM8569整合电源IC,二次侧输出电容为Nippon
Chemi-con电解电容,变压器上包覆黄色聚酯薄膜胶带
https://i.imgur.com/OCzTON1.jpg
全桥LLC谐振转换器一次侧采用四颗ST P10NK60ZFP Power MOSFET,两颗MOSFET共用一片
散热片,全绝缘封装MOSFET可避免日后使用时因灰尘/湿气累积,可能造成打火及短路的
状况,前方包覆黄色聚酯薄膜胶带的小变压器是用来驱动四颗MOSFET的隔离变压器
https://i.imgur.com/i4fnBa2.jpg
一次侧LLC谐振槽的谐振电感(红框)、谐振电容(绿框),浅蓝色框为侦测一次侧电流的比
流器,谐振电感与比流器外包覆黄色聚酯薄膜胶带,并使用固定胶加强固定
https://i.imgur.com/7vn67Wf.jpg
12V功率级控制核心安装在主电路板背面,采用虹冠CM6901T6X SLS(SRC/LLC+SR)谐振控制
器,控制一次侧全桥LLC谐振转换器及二次侧12V同步整流MOSFET
https://i.imgur.com/C23dJzC.jpg
包覆黄色聚酯薄膜胶带的主变压器,负责主要12V功率传递及产生-12V
https://i.imgur.com/PfgtJZz.jpg
二次侧12V同步整流元件位于主电路板背面,使用四颗Nexperia(原NXP) PSMN2R6-40YS
MOSFET(红框)组成二次侧全波整流电路,旁边铜箔采大面积敷锡来加强电流传导能力,并
导出MOSFET热量至电路板及正面金属散热片
https://i.imgur.com/7aVPYWh.jpg
主变压器旁辅助二次侧同步整流元件散热的金属散热片,散热片下方有12V输出CLC滤波电
路用六颗Nippon Chemi-con固态电容
https://i.imgur.com/76kWbTk.jpg
其中一块金属散热片上方有预留锁孔,看来可以再外加散热片
https://i.imgur.com/KTAI8nV.jpg
12V输出CLC滤波电路的两颗直立电感与Nippon Chemi-con电解电容
https://i.imgur.com/fxeWfGe.jpg
3.3V/5V DC-DC电路子卡,负责将12V转换成3.3V/5V,DC-DC电路子卡正面配置输入/输出
滤波用电感及Nippon Chemi-con固态电容,子卡背面安置两组DC-DC同步降压电路,每组
同步降压电路使用一颗力智uP1504S同步降压PWM控制器驱动两颗力祥QM3004D MOSFET(一
颗Low Side,一颗High Side),分别将12V转换成3.3V/5V
https://i.imgur.com/EiBkUcX.jpg
伟诠WT7527V电源管理IC位于主电路板背面,提供输出过电压/欠电压/过电流保护、接受
PS-ON信号控制及产生Power Good信号
https://i.imgur.com/GrRZKFr.jpg
主电路板输出线组处采用压接插针及塑胶框隔离,确保线路彼此之间绝缘良好
https://i.imgur.com/9gTnNy7.jpg
输出线组尾端以不同颜色的热缩套管来区分线路种类
https://i.imgur.com/bPFA6L9.jpg
模组化输出插座电路板,上方使用固态电容(Nichicon/立隆产品)来强化滤波效果
https://i.imgur.com/ppKNVuH.jpg
接下来就是上机测试
测试一:
使用电子负载,测试输出的转换效率,同时使用红外线热影像相机撷取电源内部运作红外
线热影像
电子负载机种为四机装,每机最大负荷量为60V/60A/300W,分配为一组3.3V、一组5V及两
组12V
测试从无负载开始,各机以每1安培为一段加上去,直到达到电子负载极限(12V各26A),
3.3V/5V则受限于电源本体总和功率输出能力
使用设备为ZenTech 2600四机电子负载(消耗电力)、HIOKI 3332 POWER HiTESTER(测试交
流输入功率)、SANWA PC5000数位电表(测试线组末端的各组输出电压)
3.3V/5V/12V综合输出下各段转换效率表,于输出52%时3.3V/5V达到电源供应器最大总和
功率限制,故后面测试的3.3V/5V电流就不再往上加
https://i.imgur.com/2bkVF3s.jpg
各输出百分比下转换效率折线图(横轴:输出百分比、纵轴:转换效率)
80PLUS金牌认证要求20%输出87%效率、50%输出90%效率、100%输出87%效率,Antec
NeoECO 750 GOLD于输出17%转换效率为88.5%,可满足,但52%转换效率为88.6%、97%转换
效率为86.8%,略低于认证要求
https://i.imgur.com/a8jUMuc.jpg
综合输出97%下电源供应器内部红外线热影像图,二次侧区域温度较高,达摄氏85.6度
https://i.imgur.com/BbxMWOl.jpg
纯12V输出下各段转换效率表,这时仅对12V进行负载测试,3.3V/5V维持空载,3.3V/5V电
压于12V输出0%至100%之间减少10mV
https://i.imgur.com/4b0eH19.jpg
纯12V输出各百分比下转换效率折线图(横轴:输出百分比、纵轴:转换效率)
80PLUS金牌认证要求20%输出87%效率、50%输出90%效率、100%输出87%效率,Antec
NeoECO 750 GOLD输出19%转换效率为89.2%、50%转换效率为90.7%、100%转换效率为87.5%
,均符合认证要求
https://i.imgur.com/hNtbBW4.jpg
纯12V输出99%下电源供应器内部红外线热影像图,最高温处仍是二次侧区域,达摄氏81.7

https://i.imgur.com/iWZb655.jpg
测试二:
使用常见的电脑配备实际上机运作,使用SANWA PC5000数位电表透过电脑连线截取
3.3V/5V/主机板12V/处理器12V/显示卡12V的电压变化,并绘制成图表
此测试电脑配备CPU/GPU/机械硬盘于全负荷运作下,其直流耗电量约在600W左右
3.3V电压记录,电压最高与最低点差异为12.9mV
https://i.imgur.com/EzUb3IE.jpg
5V电压记录,电压最高与最低点差异为11.8mV
https://i.imgur.com/v8mqZ1b.jpg
主机板12V电压记录,电压最高与最低点差异为30mV
https://i.imgur.com/9BSlq9t.jpg
处理器12V电压记录,电压最高与最低点差异为62mV
https://i.imgur.com/xyduH05.jpg
显示卡12V电压记录,电压最高与最低点差异为90mV
https://i.imgur.com/77L4U8H.jpg
测试三:
使用示波器搭配电子负载进行静态负载下低频及高频输出涟波测量及动态负载测试,动态
负载就是让输出电流于固定斜率及周期下进行高低升降变化,并使用示波器观察
3.3V/5V/12V各路电压变动状况,目的是测试暂态响应能力
使用设备:Tektronix TDS3014B数位示波器
示波器中CH1黄色波型为动态负载电流变化波型,CH2蓝色波型为12V电压波型,CH3紫色波
型为5V电压波型,CH4绿色波型为3.3V电压波型,CH2/CH3/CH4垂直每格50mV
于3.3V/12A、5V/12A、12V/52A输出下12V/5V/3.3V各路低频涟波分别为
52.8mV/34.8mV/15.2mV
https://i.imgur.com/XC3IdcO.jpg
于3.3V/12A、5V/12A、12V/52A输出下12V/5V/3.3V各路高频涟波分别为
22.4mV/25.2mV/12.8mV
https://i.imgur.com/XtH5aQ2.jpg
各路动态负载参数设定
3.3V与5V:最高电流15A,最低电流5A,上升/下降斜率为1A/微秒,最高/最低电流维持时
间为500微秒
12V:最高电流25A,最低电流5A,上升/下降斜率为1A/微秒,最高/最低电流维持时间为
500微秒
蓝色/紫色/绿色波型在黄色波型升降交接处摆荡幅度最小、次数越少、时间越短者,表示
其暂态响应越好
3.3V启动动态负载,最大变动幅度为196mV,同时造成5V产生72mV、12V产生56mV的变动,
3.3V电压变动大幅震荡维持时间在50微秒
https://i.imgur.com/ZSvZsOg.jpg
5V启动动态负载,最大变动幅度为122mV,同时造成3.3V产生42mV、12V产生58mV的变动,
5V电压变动较大幅震荡维持时间在50微秒左右,加上负载电流时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小幅上
下波动
https://i.imgur.com/srFotCv.jpg
12V启动动态负载,最大变动幅度为260mV,同时造成3.3V产生50mV、5V产生52mV的变动
https://i.imgur.com/zznWh4b.jpg
本体及内部结构心得小结:
1.短机身设计比较不占用机壳空间
2.风扇护网从内侧安装,没有拆开外壳下使用者无法自行拆除清洁
3.因目前小4P已几乎不使用,NE750G决定舍弃配置小4P接头
4.仅使用油封轴承风扇,依照保固时间应至少选用到液态/液压轴承等级会比较适当
5.内部怕震动的元件有点上固定胶,需要加强绝缘处也使用绝缘隔板、包覆绝缘套管或是
聚酯薄膜胶带,电压较高的APFC/一次侧Power MOSFET采用全绝缘封装,可避免后期灰尘
湿气累积造成对散热片漏电的情形
6.交流输入端突波吸收器未加上套管
7.主电路板背后的二次侧同步整流元件应可加装导热贴片与外壳接触,协助散热
8.电解部分为全日系品牌,符合其标榜的"全日系电解电容",固态部分除在模组化插座板
上有两颗立隆(原松木高分子)外,本体均全面使用日系品牌固态电容
各项测试结果简单总结:
115V输入下要符合80PLUS金牌认证,其输出百分比及转换效率要求分别为20%输出87%效率
、50%输出90%效率、100%输出87%效率。Antec NeoECO 750 GOLD纯12V下输出19%转换效率
为89.2%、50%转换效率为90.7%、100%转换效率为87.5%,均符合认证要求。不过综合输出
下只有输出17%转换效率为88.5%符合要求以外,52%转换效率为88.6%、97%转换效率为
86.8%,两者均略低于认证要求效率,推测应是3.3V/5V输出略微影响整体转换效率
此电源采用二次侧同步整流功率元件装置在主电路板背面的设计,透过传导至电路板及正
面散热片两种方式来散热,从内部红外线温度图来看,满载输出下二次侧附近区域整体温
度偏高,另外主变压器与桥式整流处也都有较明显温度
实际使用电脑配备测试输出负载能力,各路电压于测试开始/测试中/测试结束时,显示卡
12V最大变动幅度为90mV,处理器12V最大变动幅度为62mV,主机板12V最大变动幅度为为
30mV,3.3V/5V最大变动幅度分别为12.9mV/11.8mV
输出涟波测试,电源供应器于3.3V/12A、5V/12A、12V/52A静态负载下的低频涟波表现分
别为52.8mV(12V)/34.8mV(5V)/15.2mV(3.3V)。动态负载测试方面,12V有比较大的变动幅
度260mV,3.3V/5V的变动幅度分别为196mV/122mV,3.3V/5V电压变动尖波维持时间在50微
秒左右,另外因为3.3V/5V均透过12V转换而来,所以其中一组加上动态负载时会有出现彼
此输出略受影响状况
报告完毕,谢谢收看
作者: lookoverhere (need not to know)   2017-11-13 16:11:00
推狼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