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Cooler Master MasterWatt 1200 MIJ解析篇

楼主: wolflsi (港都狼仔)   2017-07-11 12:56:42
狼窝好读版:
http://wolflsi.pixnet.net/blog/post/65738593
在目前电源外观及功能越来越显花俏下,以品质为全方位意义的Cooler Master走回传统
路线—电源供应器应该以长久耐力及使用寿命为主要导向,所以联合了日本Murata
Corporation村田制作所共同设计及制造MasterWatt Maker 1200 MIJ,村田制作所以丰富
的制造知识与经验,搭配来自日本及德国品牌的高品质元件,让MasterWatt Maker 1200
MIJ从内到外的效能、工艺程度及精密度有如艺术品一般,同时提供长达十年的保固,表
示对其产品有十足的信心,让使用者能感受到这款电源所投入的心血,并且能够年复一年
的享用下去
主要特色:
1.80PLUS钛金等级转换效率认证,最高等级的转换效率认证有助节约用电与降低废热产生
2.MIJ(Made In Japan)全日本制造,使用目前市场上最高品质的零件,并提供十年保固
3.Silencio FP超静音13.5公分风扇,于负载量50%以下,风扇不会运作,达到极静运作模

4.全模组化设计,可自行配置的模组化线材,改善机壳内部空间被多余线材占用,除了洁
净清爽更能让机壳内气流流动更顺畅
5.运作温度降低,内部元件配置可让减小散热气流阻力,降低运作温度,延长元件寿命
产品规格:
型号:MPZ-C002-AFBAT
规范:ATX 12V V2.4
功率因子修正:主动式
输入规格:100-240VAC全域式,50/60Hz,最大15A
尺寸:224mm X 150mm X 86mm
风扇种类:135mm Cooler Master Silencio FP风扇
Power Good信号:100-500ms
Hold-up(断电维持)时间:16ms以上
效率:标称值94%
MTBF失效时间:100000小时
保护:过电压/过功率/过电流/短路/过温度/BOP(Brown Out Protection输入压降保护)
安规认证:TUV/CE/BSMI/FCC/UL/KC/CCC/EAC/RCM
接头数量:
ATX20+4P接头数量1个
CPU12V 4P+4P接头数量2个
PCIE 6+2P接头数量12个
SATA接头数量16个
大4P接头数量12个(若SATA的16个接头全部使用,则最多8个)
小4P接头数量1个
输出规格:
+3.3V:25A
+5V:25A
+12V:100A
-12V:0.5A
+5VSB:3.5A
3.3V/5V最大总和输出130W
3.3V/5V/12V/-12V/5VSB最大总和输出1200W
Cooler Master MasterWatt Maker 1200 MIJ电源包装外盒相当巨大,正面左边印上产品
名称,右边印上电源实体图片,右下则有”日本制”、”MADE IN JAPAN”字样及80PLUS
TITANIUM钛金认证图示
http://i.imgur.com/epSLJrx.jpg
外盒背面,右上角显示内部结构透视图,并使用八种语言(以英文为主)说明产品主要特色
http://i.imgur.com/63lNaAS.jpg
外盒侧面1,全模组化设计让使用者可依照需求来自订/升级/调整
http://i.imgur.com/sZjBiJ6.jpg
外盒侧面2,印上详细规格资讯,右下角为产品条码,左下角为随附电源线插头种类标示
及序号管理条码
http://i.imgur.com/JrINIns.jpg
外盒侧面3,印上Cooler Master商标及MasterWatt Maker 1200 MIJ产品名称
http://i.imgur.com/yAB5bEX.jpg
外盒侧面4,用21种语言印上原厂产品介绍网址,左下为通过的安规认证图示,右下角为
原厂于亚太/欧洲/中国/美洲地区的连络资讯
http://i.imgur.com/z6vsaqj.jpg
打开外盒,里面还有一个内盒,黑色菱格纹表面有类似棉布的质感,印上类似钛色
Cooler Master商标及”Make It Yours”标语
http://i.imgur.com/rRdiTfP.jpg
打开内盒上盖,两个模组化线材收纳盒对称摆放,中央区域有一张感谢函
http://i.imgur.com/BN17Ss6.jpg
购买感谢函的纸张材质有点特殊,文字使用英文及日文印刷,大意是此电源以长久使用耐
力与时间为目标,由Cooler Master及日本Murata Corporation村田制作所协同设计制造
,并采用最好的技术水准及品质,让使用者可以年复一年的享用此产品
http://i.imgur.com/aFF8Gak.jpg
内部黑色柔软缓冲材将Power本体及模组化线路收纳盒牢牢固定住,不过此黑色柔软缓冲
材有比较明显的味道
http://i.imgur.com/xRjZmRR.jpg
包装内容一览,有使用说明文件、两个模组化线路收纳盒(拉链拉环不同颜色)、电源本体
http://i.imgur.com/SLL7BMv.jpg
从电源本体侧面来看长度相当长,达22.5公分,当模组化线组插上后,没有一定安装空间
及深度的电脑外壳难以容纳,灰色Cooler Master商标及MasterWatt Maker 1200 MIJ字样
直接印在本体铁灰色烤漆外壳上,固定螺丝采用沉头六角螺丝
http://i.imgur.com/hocMjaN.jpg
电源本体另一侧面,型号/输出规格表/安规认证图示/警告讯息也是直接印在本体外壳上
,外加的贴纸部分只有右侧的易碎防拆贴纸及序号贴纸
http://i.imgur.com/46epN6a.jpg
电源后侧散热出风口,交流输入插座与电源开关配置在靠近角落处,让蜂巢六角网状面积
可以最大化,不过也要特别注意搭配的电脑外壳POWER安装开孔设计会不会与插座及开关
位置相互冲突
http://i.imgur.com/y3kz5AX.jpg
电源模组化线组输出插座,上/中排10个CoolerMaster专利的D型八针插座为CPU12V/PCIE
电源输出用,并使用实心导体针以承受大输出电流;右下排6个直式六针插座为周边SATA/
大4P/小4P电源输出用;左下侧两个直式双排插座为ATX20+4P电源输出用
http://i.imgur.com/xklEGTc.jpg
电源本体风扇进气口,以整片蜂巢六角网作为进气口护网及装饰,八角形风扇进气口中央
镶嵌了金属Cooler Master商标铭牌,风扇固定螺丝同样是采用沉头六角螺丝
http://i.imgur.com/jCiNwQi.jpg
电源本体背面中央也有灰色Cooler Master商标印刷
http://i.imgur.com/yxYIdPd.jpg
硬质模组化线路收纳盒打开的样子,所有线组都收纳在盒内两边的弹性网状空间内
http://i.imgur.com/jFGvtqi.jpg
收纳盒内含的模组化线组、交流电源线及螺丝/束带配件
http://i.imgur.com/zj3v5EM.jpg
螺丝及束带配件
http://i.imgur.com/sEmhWhw.jpg
随附的交流电源线采14AWG*3的规格
http://i.imgur.com/PT3D1sb.jpg
一组ATX20+4P扁状排线模组化连接线,长度为70公分,主要电源线路使用18AWG规格,
PG/PS-ON/电压回授线等小信号部分线路使用22AWG规格
http://i.imgur.com/ZT1sFrl.jpg
两组CPU12V 4+4P扁状排线模组化线路,线路使用16AWG规格,一组长度为80公分,一组长
度为69公分
http://i.imgur.com/49SacA8.jpg
四组单接头PCIE 6+2P扁状排线模组化线路,线路使用16AWG规格,长度为76公分
http://i.imgur.com/9fhkkRJ.jpg
四组双接头PCIE 6+2P扁状排线模组化线路,主体线路使用16AWG规格,长度为61公分;分
接头线路使用18AWG,线路长度为11公分
http://i.imgur.com/9NQ9LJi.jpg
四组直角SATA接头扁状排线模组化线路,每组线提供四个SATA接头,主体线路与接头间线
路均使用18AWG,其中两组主体长度为54公分,两组主体长度为44公分,接头间线路长度
为11公分
http://i.imgur.com/VvC3Yxv.jpg
两组省力易拔大4P接头扁状排线模组化线路,每组线提供四个大4P接头,主体线路与接头
间线路均使用18AWG,主体长度为55公分,接头间线路长度为11公分
http://i.imgur.com/jmJfPE7.jpg
一组省力易拔大4P+小4P接头扁状排线模组化线路,提供四个大4P接头及一个小4P,主体
线路与大4P接头间线路均使用18AWG,至小4P接头线路为22AWG,主体长度为45公分,接头
间线路长度为9公分
http://i.imgur.com/Ph9vJ4K.jpg
线材使用的魔鬼沾束线带,不过上面开孔处的残余材料没有清理干净,要自行手动清理
http://i.imgur.com/zgx9xZH.jpg
CPU12V/PCIE模组化线组插头封胶处上有Cooler Master商标凹印,因为接头封胶,若要对
模组化线路进行二次改装的话会增加难度
http://i.imgur.com/fvDEvIb.jpg
所有模组化接线插上后的接头间排列较密集,因为D型插座采无卡榫设计,紧度会较紧,
没有松脱之虞,但插入与拔除时要稍微费一番工夫
http://i.imgur.com/omRYpfJ.jpg
使用六角扳手拆除外壳周围八颗沉头螺丝,就可以拆除外壳(注意:易碎贴纸破损会导致
保固失效)
内部构造与元件布局相当整齐
http://i.imgur.com/i6fzgLh.jpg
拆除安装风扇的沉头螺丝,把隔板与风扇拆下,可以看到外壳有整片的蜂巢六角网状结构
,内部以黑色金属隔板阻挡,只留风扇进气口处开口
http://i.imgur.com/ahvocuj.jpg
使用CoolerMaster自家135mm Silencio FP风扇
http://i.imgur.com/bo2oz28.jpg
风扇背面贴纸上印有CoolerMaster商标及型号FA13525L12LPA,DC12V/0.5A,最大转速为
2800转,采用PWM方式控制转速
http://i.imgur.com/a1zbUgh.jpg
交流输入插座后方有两颗Y电容,插座L/N/E的焊接点部分采用黑色点胶方式进行二次绝缘
加强
http://i.imgur.com/vH83Rp4.jpg
L/N导线连接主电路板部分的连接器,有白色橡胶套管进行绝缘
http://i.imgur.com/6Bu8eeW.jpg
电源总开关不采用切断输入交流电源的常见方式,而是直接控制辅助电源电路,所以不用
跟输入交流线路进行连接,但仍使用热缩套管包覆,加强二次绝缘
http://i.imgur.com/T92Bk1B.jpg
上下面板外壳厚度为1.38mm
http://i.imgur.com/hvVqJfo.jpg
前后外壳厚度为0.86mm
http://i.imgur.com/Crsrxzy.jpg
内部主电路板各功能分区
交流电输入二阶交流EMI滤波器(蓝色),然后进入半无桥交错式APFC电路(紫色)进行主动
功因修正及转换高压直流,分别供应给辅助电源电路(水蓝色)、12V对称半桥LLC谐振功率
级(红色)、5V/3.3V半桥LLC谐振功率级(绿色),转换出所需的各种电压
APFC/功率级部分采用类比控制IC、并使用微控制器来协调各类比IC运作、信号回授控制
、输出电压电流监控、电源管理,属于类比功率级加上数位化控制的架构
http://i.imgur.com/upZHc0V.jpg
主电路板背面主要核心元件,可以看到电路板上元件排列十分整齐
交流EMI滤波器下方有PI CAP200DG CapZero-2零损失X电容自动放电IC,用来取代传统EMI
电路使用的放电电阻,以减小输入功耗损失
德仪UCC27424为双组MOSFET高速驱动器,两颗负责驱动APFC的四颗开关晶体
安森美NCP1397为12V功率级一次侧谐振控制器,实现12V功率级一次侧对称半桥LLC谐振低
损失转换
微芯片科技PIC24FJ32GA002为一次侧协调APFC电路、12V功率级、5V/3.3V功率级运作的微
控制器
微芯片科技PIC24FJ64GA306为二次侧输出端回授控制、输出电压/电流监控、电源管理用
微控制器,与一次侧的微控制器共同负责整颗电源的控制管理
TI TPS54231为2A降压式电源IC
http://i.imgur.com/9yh9Zk5.jpg
电路板上可以看到Murata村田制作所的Logo,相较于常见的电源,此款电源电路板上的字
样印刷细腻,表层黑色涂布相当均匀,电路贯孔处也没有阻塞或有毛边的状况,可以说是
相当于高阶板卡PCB的制作等级
http://i.imgur.com/mVqFGRG.jpg
电路板交流输入端L/N处印有黑/白字样的汉字,二阶EMI滤波电路其中一个X电容下躲著一
个突波吸收器
虽然有使用一颗新电元D25XB60,600V/25A的桥式整流器,但在半无桥交错式APFC电路中
,前端桥式整流只会在断电后首次通电时流过APFC电容充电所需的电流,平常运作时也只
负担一部分的运作电流(主要电流路径在开关晶体及二极管上),而非传统升压APFC中桥式
整流需要负担全部的运作电流,所以桥式整流不用固定在散热片上,同时APFC电路也可以
少掉桥式整流所造成的损失
http://i.imgur.com/L4Eyz6j.jpg
交流输入保险丝为20A/250V规格,包覆绝缘套管后直立安装在电路板上,为了充分利用空
间,EMI两个共模电感下方都藏了一颗X电容,X电容与上方电感之间有安装绝缘用隔板
http://i.imgur.com/HIuBF4j.jpg
半无桥交错式APFC的两个电感采直立安装,电感底部与主电路板之间有绝缘隔板,电感外
部使用绝缘套管包覆,绝缘套管外还环绕一圈隔离用的接地铜片
http://i.imgur.com/b4wad15.jpg
半无桥交错式APFC的两组共四颗开关晶体,使用英飞凌CoolMOS C7 IPA65R045C7,具有很
低的导通阻抗Rds-on,仅为45mΩ
其中一颗开关晶体旁用胶固定了一个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侦测使用
http://i.imgur.com/xa9jdyd.jpg
因为半无桥交错式APFC电路的结构特性,开关晶体电流要使用比流器来进行侦测,交错式
APFC设计中有两组相位差180度的开关晶体电路,所以需要两组电流侦测用比流器
http://i.imgur.com/mYwFTgE.jpg
APFC开关晶体散热片背面也有两组交错式电路个别使用的高压萧特基二极管,使用罗姆
SCS220AM碳化硅(SiC)萧特基二极管
开关晶体与二极管的其中一支接脚都有套上磁环,避免产生寄生振荡
http://i.imgur.com/Rcw1JpJ.jpg
APFC输出电容采一大一小并联,分别使用Nippon Chemi-con KMW系列105度420V 830uF及
420V 620uF
http://i.imgur.com/LVfyufE.jpg
为了避免断电后首次通电时,没电的APFC电容充电瞬间涌浪电流过大,使用了NTC热敏电
阻来抑制涌浪电流
http://i.imgur.com/VSW5sRI.jpg
当电容充电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继电器会将NTC短路,避免串联NTC的本体阻抗造成损失
http://i.imgur.com/ecsfxoV.jpg
APFC控制电路/辅助电源电路子卡,右侧区块为APFC控制电路,中间及左半侧区块为辅助
电源电路
APFC控制器使用德仪UCC28070交错式CCM PFC控制器,负责整个半无桥交错式APFC电路运
作控制
中间部分编号2A16815为辅助电源电路一次侧PWM控制器
左侧TI TPS54332为3.5A降压式电源IC
http://i.imgur.com/ZVhLoSD.jpg
辅助电源电路一次侧输入端有一个2.5A/250V的保险丝,此陶瓷防爆保险丝采卧式安装,
并未包覆绝缘套管
http://i.imgur.com/n9OeoYP.jpg
辅助电源电路一次侧开关晶体为FE FMH08N80E,二次侧整流元件为MBRF20U100
http://i.imgur.com/fgj1Jcr.jpg
5V/3.3V功率级输入端也有一个2.5A/250V保险丝,此保险丝采立式安装,并包覆绝缘套管
http://i.imgur.com/MBrSvJA.jpg
5V/3.3V功率级安装在另一片子卡上,其结构为一次侧非对称半桥谐振电路,搭配二次侧
同步整流输出5V,再由DC/DC降压电路转换出3.3V
安森美NCP1399为谐振控制器,实现5V/3.3V功率级一次侧非对称半桥式谐振转换
英飞凌(已并购IR)IR1168S为同步整流控制器,作为二次侧5V输出同步整流控制
德仪TPS40101为同步降压控制器,为3.3V DC/DC电路控制核心
东芝TPHR9003NL MOSFET共有两颗,为3.3V DC/DC电路的功率元件
http://i.imgur.com/Vf82ibY.jpg
5V/3.3V功率级一次侧使用两颗TOSHIBA TK12P60W组成半桥式谐振电路,DPAK封装直接焊
在子卡上
http://i.imgur.com/AtUnUHF.jpg
5V/3.3V功率级一次侧谐振电容,变压器上方也可以见到Murata的Logo
http://i.imgur.com/989G4pg.jpg
二次侧5V输出同步整流MOSFET为两颗ST STL220N3LLH7,PowerFlat 5x6封装直接焊在子卡

http://i.imgur.com/RQ4x4OQ.jpg
5V/3.3V输出端采CLC滤波电路,并搭配固态电容
http://i.imgur.com/jGpzgme.jpg
输出线组至模组化插座板上3.3V/5V的焊接点
http://i.imgur.com/sPNDDTW.jpg
12V功率级一次侧对称半桥LLC谐振转换电路的开关晶体,使用两颗Alpha & Omega
AOTF27S60 MOSFET,其中一颗侧边有用胶固定热敏电阻,用来侦测温度
http://i.imgur.com/4pSDyOn.jpg
一次侧谐振电感采直立安装在开关晶体散热片与主变压器之间,电感外围包覆白色青稞纸
绝缘隔片
http://i.imgur.com/FSbL7eR.jpg
一次侧对称半桥结构中分体式谐振电容则是使用多颗SMD MLCC并联焊接在主电路板背面,
每组13颗,并搭配放电用电阻(蓝色小元件)
http://i.imgur.com/BmI6mCp.jpg
采用多层式结构的12V功率级主变压器
http://i.imgur.com/IBSmOlX.jpg
一次侧绕组采用Litz Wire(李兹/利兹线),可减少高频下集肤效应所造成的损失;二次侧
12V输出采用金属片状组合绕组,片状导体之间使用白色青稞纸绝缘隔片及耐热胶带进行
区隔与绝缘,片状导体同时有传导电能及传导出变压器热量的功效
http://i.imgur.com/IHY7Fgc.jpg
12V功率级二次侧同步整流子卡直接装在变压器与导电支架之间,使其与变压器/导电支架
有最短传导路径,同时也可以利用导电支架作为散热片
http://i.imgur.com/vwlct1b.jpg
同步整流板上可见到12V用固态电容
http://i.imgur.com/2BKTpUx.jpg
12V输出导电支架,同时也是变压器与二次侧同步整流的散热片
http://i.imgur.com/rGOkqCU.jpg
其中一个导电支架外包覆一个磁环,使其具有电感的特性
http://i.imgur.com/wznm0Sb.jpg
导电支架连接至模组化插座板的12V输出导线之间全部都套上磁环,使其具有电感特性
5V/3.3V因为子卡上已有输出电感,所以就没有套磁环
http://i.imgur.com/D94maRr.jpg
模组化插座板,于D型8针插座、两组双排插座旁都有额外安装电解电容
http://i.imgur.com/jrtOuAr.jpg
模组化插座板上方与主电路板连接的固定用金属支架,同时也是作为电路接地(GND)的通

http://i.imgur.com/7XYiBxB.jpg
内部结构解析简单总结:
电路布局整齐,元件用料扎实,小地方的作工水准都很好
半无桥交错式APFC可以在运作中让桥式整流的损失与发热减到最小
12V与5V/3.3V分别使用独立功率级,可以让输出之间的交叉调整率(Cross Regulation)影
响减到最小
12V主变压器二次侧与同步整流互相结合成一个导电与散热兼顾的结构体,除了缩短导电
路径外也可以维持良好散热效果
于1200W输出功率下村田制作所仅使用到对称半桥功率级(一般千瓦机种比较常见到移相全
桥),表示对其电路调整及设计有很大的信心
输出电容除了使用固态电解电容+传统电解电容混合搭配外,也大量使用MLCC(积层陶质电
容),三种电容特性互补,有更好特性
APFC/一次侧功率半导体元件都使用TO-220F全绝缘封装,避免绝缘贴片/垫片的使用,也
减少高电压功率元件与散热片之间因灰尘/湿气/异物等出现打火短路的机会
接下来就是实际上机看其输出的表现及转换效率
作者: xingwhitecat (星白猫)   2017-07-11 15:22:00
只能推了
作者: appleonatree (苹果在树上)   2017-07-11 16:21:00
这东西太屌了 日本精神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