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技嘉 TB3 主机板 Z170X-UD5 TH 详细测试

楼主: ultra120 (原厂打手 !!!)   2016-01-18 12:54:28
Skylake 平台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少主机板加入了 Thunderbolt 3。
Intel Thunderbolt 3 接口最为热衷的台湾主板品牌非 Gigabyte 莫属,然而这个小众是
否因为硬件接口革新后,而有所改观,即是这次的重点评测项目。
对于 Skylake 平台,许多人均已经相当完整的了解它的新特性,不单只是处理器内部架
构的完整变革之外;
针对附属周边的重要枢纽 PCH 也进行了一轮超级剧变。怎么说呢?PCH 全名为
Platform Controller Hub
在 Skylake 之前,大多数所扮演的角色着重于电脑间的低速装置的传输沟通桥梁。
然而这个角色,在 Skylake 登场后有了相当大幅度的改观,主要肇因为 NAND Flash 近
几年的高速发展策略。
而推动 PCH 革新的重要关键即为消费者需求,由近年来传统硬盘与快闪存储器所组成的
储存装置销量出现黄金交叉可略之一二
消费者对于高速储存装置的认识已经由陌生且为选购的附属品,转变为熟识与必备。这些
消费者型态驱使 Intel 在 PCH 端上的策略改变
其改变幅度与开放策略远远高于自家专注的 CPU 本业。
从两方面来探讨,其一 PCH 对外频宽为 DMI,自从 DMI 1.0 升级为 2.0 后,也早已历
经多个世代更迭
甚至在 X99(Haswell-E)这个顶级旗舰中我们仍然没有看到 DMI 随着底下储存装置暴增
为 10 埠而有所提升;
但在 Skylake 中,我们看到了 Intel 刻意为此提升为 3.0 版本的提升。其二,PCH 对
下的传输端口统一称为 HSIO
诸如 PCIe、SATA、USB、PHY 均属于 HSIO 的范畴,而在 Skylake 前,HSIO 总数量其实
没有太多的大改变
诸如 Z77 时导入的 USB 3.0 也仅只是删减 USB 2.0 的数量而得来,X99 时大增的
SATA 则是在架构中导入第二颗独立控制器为之
并无法与原先已内建的 6 埠 SATA 组建任何 RAID 等常用功能。但是到了 Skylake,
Intel 则一举提升为 26 条
同时也导入 PCIe RAID 功能,另外值得称道的另一特殊功能为 Flexible I/O 的功能大
量导入,对于板厂来说,灵活的功能调用功能让开发更加简单。
除了 PCH 本身,这次评测的 Z170X-UD5 TH 还具备了另一颗 Intel 耕耘许久,但市场并
不捧场的 Thunderbolt 芯片。该芯片的强大功能
在我们先前的文章报导‘集众多功能于一身,细谈 Intel Thunderbolt 3’中做过详尽的
解说
该芯片除了 Thunderbolt 本业 PCIe、DisplayPort 讯号之外,还融合的传统 USB 与
HDMI
同时在接口也由 mini DP 转向正反皆可用的 USB Type-C。当时我们对这颗芯片的并未有
太多评价
主要在协力厂商的不配合与生态链尚未建立的问题,不过目前龙头板厂 ASUS 也加入这个
战局中,加上即便不使用 Thunderbolt
该芯片还是提供了 USB 3.1,对此我们对于这颗芯片的后续发展相当看好
在文中我们也会点出 Thunderbolt 的 USB 3.1 之于 ASMedia 到底有何优势,而这个利
基点让 Intel 有机会加入 Thunderbolt 的推广速度。
硬件部分,针对 Intel 取消 FIVR 改用 IMVP8 架构,GIGABYTE Z170X-UD5 TH 选择
Intersil 的数位方案作为
这次 Core、Graphics 的控制核心,DRAM、SA、IO 部分则是混用了几种不同方案组合。
整体而言,GIGABYTE 采用的 Intersil 属于本次 IMVP8 架构中坚水准,不算是最顶尖的
方案
但倒也不置于吊车尾。毕竟根据整个大策略来看,各家顶级产品采用 Infineon 的全数位
方案已经是大势所趋
同时综观目前几大厂牌所采用的方案,可以发现 ASUS、ASRock 喜欢使用 Infineon 加上
与 Ti
合作的 Dual Stack MOSFET 组合;MSI 则是偏向于 Intersil 搭配多 MOSFET 的方案,
顶级产品则是使用 Infineon
的整套数位方案;GIGABYTE 则是同时具备多种不同方案在其中,如顶级产品线采用
Infineon 全数
中坚产品线则清一色的采用 Intersil 搭配 Richtek 居多。
各种方案其实仍然需要搭配各家 RD 对于硬件方面的特殊调教,诸如采用 EC 的方式将电
压作外部监控作电压补偿
或者是透过 PWM 本身的功能进行电压补偿均为 RD 对硬件的熟悉与了解程度与技术实力
方面的漩涡比拼。
当然,若要从中举出各方案间的微小高低差异,我们仍然较推崇采用 Infineon 的数位方

(或搭配 Ti Dual Stack MOSFET),Intersil 其实也不差,它的优势相当明显,一颗
PWM 即可直接控制
Vcore、Vgt、Vsa 三种电路对于简化电路元件相当有帮助。不过针对极限超频,采用双
控制器的方案已经是目前的共识
在精确度方面仍然具有相当程度的优势,也因此各家顶级产品中,你可以发现双主控高成
本方案占有率相当高。
完整测试来源︰https://benchlife.info/gigabyte-z170x-ud5-th-review/
专业详细测试 杂志没有
有玩高速IO的人可以参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