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 LLC+D2D架构 全汉AURUM PT 1000W开箱测试

楼主: qxxrbull (XPEC)   2015-08-27 00:52:22
网页好读版:
http://goo.gl/vky2R4
=====================================前言======================================
有鉴于电源供应器方面的电路设计技术越来越好,约莫在几年前,各家电源大厂开始推出
了具备高转换效率,而且在电性表现上也很不错的高阶电源供应器。
而全汉这间老牌的电源供应器大厂当然也不意外,也顺势推出了皇钛极AURUM PT 系列的
产品线,在一次侧功率级使用更加革新的LLC谐振全桥式架构。并且在二次侧使用同步整
流+DC-DC的架构。能够使得转换效率更为提升。以及E-Sync技术的搭载,借由将输出的电
压Feedback给内部的IC,以优化输出品质。
当然,在最近Case Modding的风潮越来越盛行的情况下,全模组化的设计当然也少不了。
以下将介绍这颗全汉皇钛极AURUM PT 1000W电源供应器的内部用料与实际上机进行
Voltage Regulation的表现测试
==============================外包装与内部配件一览============================


↑外包装正面,标示著全汉皇钛极的商标,右下角标示著该产品的瓦数,这次要介绍的是
1000W的产品。当然这款AURUM PT还有推出850W和1200W的瓦数可供选择。


↑其中左下角标示著这颗产品通过了80PLUS 白金牌的认证,500万美金的产品保险,以及
长达七年的保固。
如果在台湾购买由视博通代理的产品了话,还可以享有两年故障原价屋换新的保固服务。


↑右下角则是写了一些与本PSU相关的信息,其中包括通过intel haswell架构的相容性测
试。
由于Haswell系列的处理器进入C6、C7 states的时候,最低的消耗电流仅为0.05A,此设
计导致部分的电源供应器可能会触发到保护机制,进而发生一些问题。
在电容部分的用料则是全日系的,无论是电解电容或是固态电容。


↑盒子背面一览,详细介绍了该电源供应器所有的特色一览,可以看到左上角标示著各路
的输出能力,其中+12V部分采用单路输出,可以高达83A。
还有电源供应器的特色,包括像是>99%的主动式PFC EFF、模组化部分线材使用较易弯曲
整理的软线、8个PCI-Express的connector。右边还有线材接头的配置图。


↑内容物一览,有电源供应器、保固卡以及模组化线材(线材都装在袋子里)


↑在SATA、MOLEX 以及软驱的Connector的部分,均全部使用扁平线材,在整线上更为方便。其中有一条SATA是使用阵列式的设计。


↑其他线材(ATX 20+4、PCI-E 6+2、CPU EPS 4+4 PIN)。可以看到ATX20+4 PIN上有特别
增加一个E-Sync Connector,其用途在前面有解说过了。
每个PCI-E 6+2 Pin由一条主线串出两个Connector。毕竟是单路+12V的架构,所以并不用
担心分路的问题,可以随便接。
而CPU EPS 4+4 PIN有设计两条,部分特高阶的主机板为了应付CPU超频所需的足够的电流
量。因此会有做双EPS 4+4PIN的设计。并且在这些线材上均包覆著热缩套。


↑在螺丝方面是附上手转螺丝、以及几条束带


↑本体正面一览,中间有全汉的铭牌,并且风扇两侧有特别设计的穿孔


↑本体后面,后方采用箭头式的散热出风口。并且也使用一般常见的Power cord接口。
仿间部分其他高瓦数(1000多瓦以上)的电源会改用IEC 320-C19长方形的三横式接口。
毕竟满载时所需电流甚大,但是全汉这款产品由于拥有高转换效率,因此在这方面就不用
用上比较特殊的线材


↑本体前面,模组化线材的区域。PCI-E和CPU EPS的接口式不一样的,记得避免接错




↑本体另外一边的部分,这里就标示了电源的输出能力和通过的安规认证。全汉这款产品
有通过许多国家的安规认证


↑在边角方面的作工算是蛮精细的,使用磨砂烤漆处理
=================================本体内部一览=================================


↑内部俯瞰图,在整体布局方面紧凑扎实。并且使用许多子板的方式布局元件,让空间能
够更有效的应用


↑风扇的部分使用Power Logic PLA13525S12M Hydro Dynamic Bearing液态轴承扇


↑PCB与本体外壳有用上透明塑胶片隔离。


↑PCB背面的部分做工还算蛮扎实的,重点地方都有上饱满的锡。下方有几颗元件有使用
散热膏直接接触底部协助散热,这些元件会在后面进行说明


↑在AC输入端的部分放有两颗Cy电容。较为可惜之处是连接后方开关部分仅采用单刀双切
的方式布局,而且没有加上热缩套管。不过这对于一般使用其实没有什么影响就是


↑交流输入端上方有一颗power integrations的CAPZero系列的零损失X电容自动放电IC。
相较于传统一般的设计,会在X电容上并联放电电阻,进而导致EFF上的降低。




↑AC输入端PCB的部分,设有两级EMI FILTER,包含两个共模电感、两枚长方形的Cx电容
、两枚蓝色的Cy电容。以及MOV(压敏电阻)和采直立设计放置的保险丝


↑两枚桥式整流器采用日系大厂Shindengen(新电元)的LL25XB60,每一枚的规格为600V
25A。用料可以说是十分不手软。
两枚整流桥以并联方式设计。固定在黑色的大型散热片上,协助散热。
旁边的部分为NTC热敏电阻(绿色)和蓝色的谐振薄膜电容


↑一旁还有松川的888hn-1ch-f-c Relay继电器。可以降缓开机过电瞬间inrush current
的冲击,大部分的普通电源均没有这一项元件的设置。而全汉这项产品却用上了




↑BULK Cap的规格使用两枚日本化工(Nippon Chemi-Con) KMQ系列 420V 470uf/105度的
电解电容并联,一旁的boost电感在线圈用料上也十分足够,并且以黄色的胶纸和其他元
件隔离。避免发生意外






↑在一旁的子板上有发现两枚DIP-8 封装的IC ,分别是仙童半导体的KA393A以及on-semi
的lm358n运算放大器
子板另一边则是Infineon的2PCS02 APFC控制IC




↑APFC MOSFET采用三枚意法半导体的STF24NM60N。APFC开关二极管为科瑞的C3D08060A。
上述四颗元件都被固定在黑色的散热片上,并且有涂上散热膏协助散热


↑LLC谐振电路区以子卡的方式做布局,可以看到上方有两枚蓝色的谐振薄膜电容(LL),
一个小型电感(C),以及谐振电路变压器。组成LLC谐振架构


↑在另一侧的子板上下方有一枚虹冠电子的CM6901控制IC产生LLC的驱动讯号。这颗IC可
以用来操作LLC和SRC。在许多使用这方面架构的电源上很常见到


↑靠近子板的PCB上有两枚SILICON的Si8233BD隔离驱动芯片,这枚IC可以用来代替传统的
驱动变压器


↑主变压器采两枚并联的设计。由于是DC-DC架构,所以会先将电力生成+12V之后,再藉
由后端元件转换成3.3V和5V的电压






↑DC-DC子板上有一枚茂达电子的APW7159用于5V和3.3V的DC-DC输出。
而5V和3.3V的部分各使用三枚Infineon的BSC0901NS MOSFET。
对于在意DC-DC架构的电源在二次侧的MOSFET Duty-Cycle扣太紧导致提早夭折的玩家来说
,由于全汉这颗电源用上了英飞凌的高档的料件,所以这方面是不用太在意的。
当然仿间一些低价位又做DC-DC架构的产品,就不可不注意了!


↑12V的同步整流MOSFET就是一开始提到,设计在PCB背部的那八枚元件,厂牌型号为英飞
凌的014N04LS,是一款大电流且低内阻的MOSFET。






↑一旁的小型变压器则是提供+5VSB输出,PWM IC另外使用一颗PI的TinySwitch-III TNY2
79PN。而MOSFET的部分则是藏在PCB背面的那一枚D-PAK封装的元件,型号为IR的AUIRFR10
18E。


↑在二次侧采用C-L-C型滤波电路。在电容方面固态和大部分的电解电容均为Nippon Chem
i-Con制品,大多数为KZE系列,有几颗则是KY系列的长寿命品。
少部分则为Rubycon的YXG系列。


↑旁边的子板上有一枚点晶的PS223H,提供OVP、UVP、OCP、OTP等方面的保护机制


↑一旁的小型子卡则是产生-12V的电路


↑而在两张子卡背面都有打上一些SMD封装的Bypassing Cap,能够进一步过滤交流噪声,
对于输出表现是有帮助的


↑而模组化接口的部分,在模组化PCB板上也上了许多的电容,能够更进一步的降低rippl
e noise。可以说是对输出品质十分重视的一颗PSU


↑当然在模组化PCB板上的背面,焊锡处理的也很完美
===========================Voltage Regulation测试表现==========================
本次测试使用以下平台,并且使用Furmark来进行烧机。让整体消耗功率增大。并且使用
UT61E 带数据纪录功能的电表连接到另外一台笔记型电脑进行数据纪录,并且使用EXCEL
绘制出曲线图表
CPU:intel Q12X(接近I7-2600K的ES)
MB:MSI Z77A-GD55
RAM:Avexir Core series DDR3 2133 8GX2
VGA:公版GTX480 x2(SLI)
硬盘:WD 蓝标 640G
PSU:全汉AURUM PT 1000


↑测试平台


↑烧机时,整机AC端耗电瓦数约为700W左右


↑ATX 20+4PIN +12V 电压波动图


↑MOLEX +12V电压波动图


↑EPS 4+4PIN +12V 电压波动图


↑PCI-E 6+2PIN +12V 电压波动图


↑MOLEX +5V电压波动图
===================================心得结论===================================
这颗全汉新款的皇钛极AURUM PT 1000W电源供应器,在内部用料上给的很大方,使用的元
件大部分都是出自欧美日系大厂之手,如日系新电元的桥式整流器,英飞凌、IR的MOSFET
,以及仙童、意法半导体的一些元件。
相较于一些比较差劲的电源供应器,为了吸引一般比较不懂的消费者的目光,在电容用料
上上了全日系的电容。但是在其他元件的部分可能就比较没那么重视,可能使用比较次流
厂商的元件,这点也是一般消费者在选购PSU时,所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而不是只看单
方面的广告吹词来借此判断该PSU的好坏。
在一些边角做工上,从外壳到内侧,也都是很精细且不错的。也没有遇到锡块跑出来的现
象。
整体来说,这颗电源供应器无论在保固、做工与用料上,都是很不错的。在功率级一次侧
使用LLC全桥架构,相较于双管正激架构,在EFF的表现上能够更加亮眼。并且在二次侧使
用了同步整流+DC-DC的架构设计,让整体的Voltage Regulation表现也很亮眼,不像部分
单磁性放大的产品,在这方面的表现就显得略逊一筹。
全文完毕 感谢收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