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开箱兼心得 技嘉GTX960 Windforce 4GB

楼主: skazami (Motion Within)   2015-06-08 22:36:52
因为本身是动态影像类型的设计人,所以想以稍微偏向影像与3D制作的方面
来做简单的显卡开箱与使用心得, 就请大家看看囉.
在从事影像/设计类型创作的朋友们, 如果公司或个人预算比较足够的时候, 想必都是接
触到高阶的 Quadro /Firepro 等级的显示卡, 但对于预算比较不足又需要一定程度效能的情
况下,可能预算范围会压在$280 USD 以下吧? 以目前(2015/06)NVIDIA系列为例子的话,
大概就是GTX 750Ti , GTX 760 ,770 (应该只剩网拍店家库存),GTX 960.
(至于要捏一下再往上到970 ,980,Titan等级的就不在这里的讨论范围内)
当然怎么选就要看个人的需求在哪边, 比如偏效能运算的人可能就会挑9系列,或是去找
到770, 预算有限的平面设计师或许GTX 750左右就能满足大部份平面软件的需求, 而4K
双萤幕需求的人可能就要找VRAM比较大, 然后有DisplayPort的效能卡了.
1. 外观及硬件部份
首先是外观盒照
http://i.imgur.com/E6ghdoT.jpg
技嘉保固3年, 盒上有写明是4GB版本,以及技嘉的Windforce散热技术
http://i.imgur.com/go4BiuG.jpg
箱子打开, 将显卡的防静电套拿掉后的样子, 下面有附二个双大四pin转6pin以及8pin的
PCI-E显卡电源输入线材
http://i.imgur.com/sk0pAep.jpg
显卡的样子,二个9cm风扇架在下方的金属扇热片之上
http://i.imgur.com/ez5eu0L.jpg
很贴心的在PCI-E 金手指有上保护盖, PCB板上有型号,右边有写上小小的Rev版本
(这张是Rev 1.0,应该Layout比较像NVIDIA公版? )
http://i.imgur.com/2ivsNUY.jpg
有加上强化背板, 身为喜爱设计的人, 金属发丝纹的质感有着莫名的吸引力 ...
http://i.imgur.com/4jl5yPj.jpg
发丝纹近照
http://i.imgur.com/aYPppN5.jpg
SLI的部份也有保护盖防氧化
http://i.imgur.com/FfiBduF.jpg
Gigabyte这张后方的Output接头总类还蛮丰富的, 有DVI-D , DVI-I , DPx3 , HDMI ,
我想大部份作设计及影像类型的朋友都有用双萤幕, 所以有双DVI对于拥有旧萤幕的朋友
还蛮贴心的,不用再买DP 或 HDMI 转接头, DVI-I也能支援旧的D-Sub转DVI-I转接头, 而
对于使用4K新萤幕的朋友,DP也能输出到4096 x2160 @ 60HZ .
图中DVI-D的部份金属板上有划一个格子,框到下面的2个DP, 表示DVI-D如果在使用时,下
方的两个DP是不输出的,要注意一下.
Gigabyte官网和手册上都没写到HDMI和DisplayPort的版本(也有可能是我没找到),
但根据NVIDIA官网应该是HDMI 2.0和DP 1.2 ,NVIDIA官网也提到双DP输出能支援到
5120x3200 @ 60Hz, 但没有5K萤幕可以测,再请知道的乡民们帮忙补充吧.
以下是输出的资讯 (From Gigabyte Q&A )
Dual Link DVI: 2560 x 1600 @60Hz
DisplayPort: 4096 x 2160 @60Hz
HDMI: 3840 x 2160 @60Hz / 4096 x 2160 @24Hz
http://i.imgur.com/Y8cDa9d.jpg
除了有看起来很厉害的铜散热管之外, 图中可以看到电源接头并不是双6 PIN,而是6 PIN
+ 8 PIN , 所以想购买这张卡的朋友请先确认一下自己的电源,个人觉得最好是有原生
PIC-E 6 PIN 和 8 PIN的接头, 就不需要靠转接头了.理论上未经转接的电源一定比较
稳定.
P.S: 官网建议Power大小最好是400W
http://i.imgur.com/RrVaew9.jpg
可以看到中间有满满的电容, 看起来心里上好像安心一些 (?)
http://i.imgur.com/bcuQbYm.jpg
官网写长度是25.7CM , 可能因为没对准的关系,量起来有0.1CM的误差.购买前先确认一
下自己的机壳是否能装下这张卡.
上机时候会占掉2个PCI插槽的位置,机壳挑选大一点的对机内散热比较有帮助 (安装的时
候也比较方便,不会卡来卡去)
http://i.imgur.com/CPeDupu.jpg
风扇部份, 依据Gigabyte官方说法:
"具备独特刀刃扇叶设计,透过扇叶前端的立体尖突造型以及扇叶表面的沟槽设计,可在
相同风扇转速下有效提升23%的进风量 "
不过我的目光是注意到叶片是半透明效果的! 视觉上看起来还不错 (离题了).
http://i.imgur.com/Z4tBGZl.jpg
外观与视觉设计部份:
想分享一下个人对Gigabyte这张卡与包装外观设计部份的感想,
Gigabyte这次的主视觉是这个锐利的科技感眼睛图,个人觉得很不错,但可惜的是与MSI 或
ASUS的产品比起来, Gigabyte并没有把这设计感觉延伸至其他的设计细项上面.
http://i.imgur.com/SkGvsnI.jpg
与上图相比较, 会比较难联想到是同一个产品的内容
http://i.imgur.com/7gFsDik.jpg
比对下图两家与Gigabyte产品, 可以发现ASUS与MSI在主视觉的延伸感上会比较强烈.
ASUS & MSI (图片取自官网)
http://i.imgur.com/enHY1vy.jpg
最后是,如果这个版本的侧边也能做上小小的灯号, 或比如电源or型号显示之类的装饰,或
许会不错?
2. 使用测试部份
A: GPU Render Test
原本显示卡在3D绘图中是帮助即时显示的部份 , 对最后成品的算图其实还不是很成熟,
但近几年因为显示卡效能越来越强, 成为除了CPU之外的另一种运算单元, 开始有许多
Render Engine厂商针对各大3D软件开发GPU Render Engine的软件, 比如Vray RT
,FuryBall RT, Octane Render, Fabric Engine .... etc
但在这里想以另一个知名的开放原始码3D软件Blender来做一个GPU vs CPU算图的简易测
试,Blender本身就有内建GPU Render Engine, 测试环境比较单纯 .
场景部份, 在 www.eMirage.org 网站上, 可以下载由他们免费开放的测试场景.
*测试条件A.
Blender v2.74 Cycles Render
使用Sample值为100的Viewport内 Preview Render.
Viewport视窗: 接近 1280 x 720 (Close to 1280 x 720 )
GPU: Gigabyte Windforce GTX 960 4GB 版本 ( GV-N960WF2OC-4GD )
CPU: Intel Xeon E3-1231v3
MB: Gigabyte Z97X UD3H
RAM : Ballistix DDR3-1866 8G x 4
SSD: Intel 730 240GB
GPU Render Time : 01m 42sec.17
http://i.imgur.com/Ijo4fo1.jpg
CPU Render Time : 03m 18sec.57
http://i.imgur.com/ZHMgQPc.jpg
在100 Sample值的Preview Render中几乎很难看出两者的算图差异,但GPU的速度几乎是
CPU的两倍,另外从GPU-Z可以看出, 在GPU全力运转时,温度几乎是在60度左右打转(室温
约24度),然后一运算完之后,大约在5分钟之内会降到47度左右
计算这个场景时的VRAM + 系统本身大概会吃到接近1000MB .
http://i.imgur.com/e1vJ8de.gif
*测试条件B.
软/硬件规格同上
使用Full Render 1280x720
GPU Render Time : 21m 28sec.88
http://i.imgur.com/uCDauFL.jpg
CPU Render Time : 39m 41sec.04
http://i.imgur.com/ht6hBiK.jpg
也是快要接近2倍的时间差,而且算图品质非常的接近.
B: 其他常见的Benchmark简易测试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
1280 x 720 , MAXIMUM , DX9
不过这个Benchmark只抓到VRAM 是3072MB
Score: 15248
http://i.imgur.com/lNo4lhb.jpg
Cinebench R15
OpenGL: 125.86 FPS
http://i.imgur.com/x9rigxU.jpg
3D Mark Basic Edition 1.5.893
测试这个的时候遇到了他认不出我的硬件的状况, 但分数还是有出来, 不确定是否会因为
这个因素导致测试分数不准确
http://i.imgur.com/LMUr0PV.jpg
3. 小结
总体而言我还蛮满意这块GTX 960 4GB版本, 耗电不高,温度也低,满载时最高也都只在摄
氏60多度左右打转, 机壳内整体温度不会因此被往上带, 夏天时应该也是可以安然度过的
.在3D+2D+浏览许多参考网页的制作情况,VRAM可能会吃上2G以上,但因为有4GB的VRAM所以
都还算游刃有余.
有人会问说那对常见的Ps, Ae, Ai..等等软件,有没有什么帮助? 我只能说有,但是目前来
说帮助是有限的,CPU和RAM,还有一颗SSD当工作碟还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平面设计为主的
朋友们如果预算有限,可以先投资在前3项.
3D工作和双萤幕的朋友,就比较需要考虑以VRAM 2G为主左右的显示卡, 因为在执行时加上
系统其实也会吃掉不少VRAM, 所以VRAM高一些是有好处的. 然后再依据自己的预算选择
GPU的等级.
如果其他还有想到的部份, 日后有时间会再更新补上
p.s 没想到写一篇硬件心得文花的时间比想像中多了很多...
非专业测试,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请见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