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端会议时,你是小绵羊还是领头羊?
华人在会议里常常会怯场,很多很好的想法或是建议常常不知道“该如何”或是“有勇气
”的表达出来?今天顾问比尔跟我们分享在会议或是公共场合当
,即便是远程会议,也能给出"犹如站起来走到讲台前般"有冲击力的发言。
希望对最近在家工作或是每天远程开会的朋友们多点帮助!
文章原文:http://shelleyadventure.com/virtual-meeting-part2/
在Twitter后,Facebook的祖克伯也开始研拟部分职位永久WFH的计划 ,接承在第一部曲(
龙头)帮自己在远程会议中打造一个好彩头的虚拟入场形式,第二部曲着重在会议进行过
程中的交战守则,希望协助大家即便面对着电脑镜头也可以强而有力地表达自己,进而达
成自己参加每场会议的目标与目的:
- 从头就做一个好的倾听者(Listener)
其实远程办公考验的不是大家的生产力,而是自制力;真的做起事来相信每个人都是可以
按时交作业的,但先不管家人打搅,是否在家里的座位上(听过不少人习惯在客厅电视机
前)可以持续专心就像在办公室一样,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挑战。
原因很简单,连在办公室开会都习惯滑手机开电脑干私活的人,在家的诱惑实在太多了,
远程开会还要专心谈何容易;但远程办公模式中几乎所有公司重要讯息都来自会议,因此
当你继续在会议中神游,几周下来,就会很难跟上也很难融入公司运作。
因此强烈建议大家在家办公时,每场会议都要求自己通过做笔记的方式来“聆听”(还听
过很用功的同事录音重复播放的),除了要求自己的虚拟参与度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
咀嚼会议内容,吸收其他与会者的智慧(总是有些同事做足功课,发言内容很有料),达
到站在众人肩膀上的“事半功倍”效果
- 根据会议最新动态快速迭代( Fast Iterate)自己的发言内容
真实世界中会议的进行是动态的,并且很多时候不同人看事情的角度是一致的,因此即便
事前准备好发言内容,很可能还没轮到自己开口,就有部分被重叠掉了;又或是,老板们
突如其来的问题把整个讨论完全带到另一个平行世界 …
接承第6点所强调的“倾听”,可以试试看通过整理别人发言内容的关键字,进一步针对
自己预计要发言的内容(第一部曲中有建议提前准备2-3个论点)反复迭代进行“增删改
查”:
增加针对当时重点讨论内容的即时想法 : 懂得举一反三,不被自己原先准备的内容给限
制住。
删除已被强调过,或与其他人类似的论点 : 免得发言结束被吐槽,或被老板们觉得怎么
XXX时常都在做换句话说的动作(没有自己的中心思想)。
修改自己原先的论点 : 可能是讨论中发现自己原先的假设错误,又或许是听了其他人的
发言,进而启发自己更具体更丰富的论述方式。
查询会议中自己没援峇ˉ翿x的议题 : 这点绝对是远程会议中最好的秘密武器,建议
大家在桌面把谷歌开着,时时刻刻针对不熟悉的关键字眼进行查询,不仅帮自己增加会议
讨论的补充资料,也避免墨菲定律发生(老板接着刚好问道自己不熟悉领域的问题)。
简单说,在真正轮到你发言前,通过“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观察力,分秒都是你可更进一
步优化自己要传递讯息的机会。
- 随时做好即时加入(Cut In)任何讨论的备
这个部分就端看每个人对于自己在会议中存在感的在乎程度了!
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原本自己设定好的出场时机一直没出现,眼看着会议就要结束,多
数人大概就觉得算了:但建立在RACE的备战模式下,建议大家试着在其中一人发言结束的
那一秒,跳出来喊一声:
“ This is XXX, just a couple points to add on to …….“
(我是XXX,简单几个点补充一下)
通过预告的方式让大家更愿意在会议尾巴听你说几句。
记住,每次轮到自己发言时,尤其是你第一次参加某个大型远程会议,一定要很快带过自
己的名字,不然很多时候电话中老板们也不知道当时是谁发言:简单扼要地将当时还没人
提及的论点带过,哪怕只是两三句话(但会议末声切忌长篇大论式的发言),都可以更好
去强化自己的虚拟影响力,也增加自己在老板心中的“能听度”
尤其是一段激烈的讨论,当所有人都为了某个话题在唇枪舌战,你满腹想法却总是插不上
嘴,除了抓好时间差,在其中一位同事/长官发言画逗点的那一刹那切入,一个小技巧分
享给大家,就是通过在会议群组中打字的方式来“虚拟式举手“,提前为自己抢到下一个
发言的顺位,就像在真实会议室中举手一样,让与会者都看到你的积极度
- 从头就通过Summary(总结)来宣告自己的发言
很多顾问习惯在会议室拿起奇异笔用点列的方式,在白板上把想要表达的论点写下来,有
时候还会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来把自己的论点进一步做些归类,如此一来总是可以让听
众不仅一听就懂也更加一目了然;即便远程的视讯会议没这样的环境,轮到自己发言时,
可以试试看从头就宣告说:“针对这个问题,我将从AA、BB与CC等三个角度来回答,首先
针对AA的部分,……等“
这么做的好处是,不仅从虚拟的角度达到在白板上点列自己答案的效果,更可以从头就让
所有听众,尤其是期待从你这里得到解答的对方,清楚知道你“预计给的答案量”有多少
, 一种“大概再3分钟应该就可以讲完”的体感,好让大家等你发言告一段落时再提出问
题,进而减少自己被打断的机率。
否则相信大家时常碰到发言的人劈里啪啦讲个不停,缺少了起承转合的逻辑节奏,很难让
听众追随,主持人也不知道何时适合跳出来帮忙让下一个发言的人出声,很多时候会议就
被这样的无效发言给拖掉了。
- 懂得通过技巧性地对质(Confront)来捍卫自己的意见
实体会议中针对一个议题可能会引起不同部门间的争论,远程会议中也免不了,但碍于会
议是通过视讯或电话等虚拟方式进行,所以时常发生很多人的建议被Diss或是Bypass,却
也不想(不知道怎么回应)或是觉得没必要(懒得跟对方计较)为自己的立场站出来护
航!
除了第八点中建议的即时加入(cut in)技巧,建议大家可以用下面三个方式来技巧性地
回应,一方面捍卫自己的宝贵意见,另一方面也让同事们(尤其是老板们)感受自己坚定
的立场,让自己往后的意见更容易得到重视:
■ 称赞(或引用)会议中其他人表达过的意见:
“Just would like to echo what XXX just said…”
如同刚刚XXX所说的,表达对于XXX意见的赞同之意
以别人的意见为基础,不仅从头就帮自己拉到一票(通常被你称赞的对方站出来帮你护航
的机率不低),更间接表达自己是个好的倾听者,总是非常重视他人的建议(潜意识告诉
对方也要尊重自己的建议)。
■ 提醒对方可能理解有错误:
“Maybe XXX somehow misunderstood my points …
(或许XXX可能误解了我的重点)
如果感觉对方的质询不是很到点,就我个人经验,超过70%的机会其实对方没插A或没
抓到重点,勇敢但友善地站出来跟对方说,别客气。
■ 再次总结自己的论点:
“Let me quickly recap what I just said…”
(让我很快复述一下我之前说过的 )
通过此方式重新整理想要表达的重点(要懂得善用“换句话说”的技巧),同时让所有人
感受自己对于所发表言论的信心(很多时候对方再@次后,就会有种“也对”的感受
)!
待续!
文章原文:http://shelleyadventure.com/virtual-meeting-par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