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EijiHoba (我要好工作)》之铭言:
: 驻美记者警告你 别送小孩到美国念书
: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60523/868307
: 想请问在美国工作的各位,上述的报道可信度有几成?
个人经验: 在台湾唸到高二,休学,到美国从 11 年级读起
: 这不是单单用钱就能解决
: → momopipi: 其实都混得不错 所以小时留学真的很吃孩子的性格 我觉得 05/25 01:40
我有写篇文分享我的经验;节录如下
* 最基本的物质资源支援,尤其是维生最低限度的食、衣、住带来的
安全感,是有差的
* 育的方面,不一定要明星学校,但最低限度还是要看“校园风气”
,是有差的
* 承上,不一定要明星学校,但能否遇到导师(mentor)这种生命中的
贵人,是有差的
* 承上,我算了一下,拿我个人学生生涯为样本,在台湾遇到能称上
导师(mentor)的人的机率大约是 2/50, 在美国则是 8/40; 易言之
,我在美国遇到把我当人看愿意与我“谈”的老师的机率是 5 倍,
是有差的
有幸遇到几个导师(mentor)级的贵人;他们作的事很简单(simple,
but not easy) ,就单纯地把我放在对等的位置,与我谈话,讲道
理,就事论事,点出我当时看不到的东西,鼓励我独立思考,用自
己的脑子作出自己的判断。
且我常被鼓励去挑战自我极限,飞出自己的一片天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 “把孩子当成有独立思考
能力的人教育,养出来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的机会自然比较高”
相反的,若把孩子当畜牲奴才温室花朵管理,那么,有很大的机会
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霸凌、孤独感,是有的,我运气好,体质与心灵强度足以自己解决
这事
十分同意 momopipi 在推文里说的“小时留学真的很吃孩子的性格
”;如今我是能笑着说“刚来美国那四年,就像是关禁闭关了四年
”,但可以想像的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撑过来,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这种置之于死地而后生(sink-or-swim)的战术
* 知道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知道自己为什么来“吃苦
”;是有差的
专精(mastery), 自动(autonomy), 目标(purpose); 这三件事是相
辅相成的
有了目标(purpose & vision)就会自动、自治(autonomy);会自动
、自治,再加上环境(教材、师资)与物质支援,那自然就会有专精(mastery)
反过来说,单纯提供物质支援,没有顾到目标(purpose)的话,后面
的自动(autonomy) + 专精(mastery)自然接不起来
也就是原原文里说的“这不是单单用钱就能解决”
* 有合法身分,是有差的
结论:
物质支援虽重要,但培育人心最终还是要靠人心。易言之, role model
+ mentor 远比罐头课程重要。而知道自己在作什么、想要什么、
能独立思考的脑子、驱动自我的热情,远比那些有的没的“填鸭才
艺”有价值
============================================================
完整文章; 基本上,谈道理的部分都已经截录如上,文章里只多了流
水帐谈往事的历程
(三个连结皆指向同一文章):
* http://bit.ly/1TGu1yf
*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amos-yang/美国生活-求学/1684508035132854
*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amos-yang/%E7%BE%8E%E5%9C%8B%E7%94%9F%E6%B4%BB-%E6%B1%82%E5%AD%B8/168450803513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