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pt.cc/zVRS 2014-12-27 联合报 记者项贻斐/专题报导
2014年是台湾电影的“关卡年”,因为从数字来看,虽电影产量与卖座相较去年都没有严
重跌幅,但下滑趋势却显示已进入瓶颈阶段;此外创意和质量则未见突破。
台湾电影在2008年因“海角七号”带动台片风潮,无论在产量与票房都显著成长,并逐渐
发展出以本土喜剧为台湾电影市场主流的现象。2014年台湾片年产量维持在“后海角时代
”的水准,有36部上戏院,风格除以往的“小清新”和“本土喜剧”,也有些影片企图另
辟蹊径,努力开发不同的类型且重视商业市场。
魏德圣监制、马志翔执导的“KANO”与钮承泽执导的“军民乐园”应是2014年最具代表性
的台湾电影,两片都展现史诗格局且力求兼顾市场,但同在票房受挫。两度映演的“KANO
”全台卖座3.4亿,可是因成本高达3亿,尚未回收;预算2.5亿的“军民乐园”全台票房
6500万,表现也不如预期。
另外两部贺岁片叶天伦执导、猪哥亮主演的“大稻埕”与澎恰恰自导自演的“铁狮遇玲珑
”,前者预算与卖座都是2亿;后者卖座7100万,但成本4500万,成绩都差强人意。算算
今年唯一赚钱的台湾电影,只有九把刀监制的爱情小品“等一个人咖啡”(全台2.4亿)
。
台湾电影的市占率在“海角七号”后曾在2011年以15亿的总票房冲到近年最高点18.65%。
去年因纪录片“看见台湾”大卖,拉抬总票房至14.1亿元,市占率为13.87%;但今年至10
月底的总票房约9.7亿,加上年底没卖座台片,市占率应会跌破10%。
由于对岸大陆市场崛起,强力吸纳人才与影响拍片走向的效应也在台湾显现。在人才方面
,无论导演、演员或技术人员纷纷前进中国;为求两岸市场,合拍电影的本土元素减少,
这些现象均让人忧心。
不过今年台湾电影仍有些新尝试值得注意,像是连奕琦“甜蜜杀机”、张荣吉“共犯”的
努力开发类型电影;易智言“行动代号:孙中山”、卓立“白米炸弹客”、赵德胤“冰毒
”和钱翔“回光奏鸣曲”则在独立制片之路上继续实践社会关怀。此外,两家电影公司“
影一”与“华联”先后在年底兴柜,扩大拍片资金规模究竟能否带动台湾电影、建立电影
工业也备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