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恕删
难得看到自己参与的运动被大量讨论,稍微分享一下击剑近年的发展环境
如果有不足也请他同好补充
首先,击剑运动在台湾普及度是逐渐提高的,
原因在于击剑运动的“俱乐部化”
原本击剑运动的接触与学习几乎“只能”透过学校单位击剑队/社团接触,
对一般人而言,容易接触到击剑的时候反而是大学时期,
原因是大学的社团相关经费相对国、高中比较充足,比较能够支撑相关运作
以我看到的情况,大概20年前国、高中一般生的击剑社团,运作很困难
击剑的教学基本上是学长姐毕业回来帮忙教,经费、器材维护常常就焦头烂额了
击剑的教学品质其实也很难要求,学长姐的程度参差不齐,很多时候是靠热情支撑
再来,大学学剑努力个3、4年培养出兴趣了,但毕业了也容易因为没有继续维持
常常也就结束了,使得击剑没办法形成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从国中开始训练的国手,在大学/研究所毕业后,除了少数能挤到学校的
击剑教练,绝大多数自行就业的结果,其实都不太可能继续投入这项运动,
使得击剑这个项目发展一直无法累积能量
然而,这10年以来击剑的俱乐部化为这个运动注入活水,
俱乐部主要的新血来自于学习击剑作为“才艺”的小朋友,其次才是一般成人
类似于跆拳道/小提琴的才艺班,
这样造成了几个革命性的变化:
1.学习年龄层下降、广度增加:学剑其实需要大量累积,大家在电视看到选手蹲著移动、
节奏切换、速度变化以及距离爆发的各项基本脚步能力,对剑尖的操控能力,都需要时间
训练才能做到,因此小朋友从小累积,如果有兴趣进一步深耕,才能累积足够的训练/经验
2.选手/教练的市场需求上升:原本的环境下并没有金流的创造,俱乐部后的收费机制
逐渐稳定,击剑教练的职位需求随之上升,才能够让原本有在此深耕的选手转职教练
的发挥机会
回到奖牌的部分,其实我认为击剑的俱乐部化所带来的普及化,是让台湾在奥运夺牌
的路上打下的基础,这一次的奥运钝剑国手陈弈通,其实就是这个体系所培养出来的第
一批选手,他的教练,欧丰铭教练当年也是差临门一脚进入奥运比赛而后创立奥林击剑,
而击剑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培养出逐渐增加的人才库,以我之见,是这项运动未来
继续成长的底气,如果从中能够搭配好的训练计划、合适的教练以及足够赞助经费继续
发展,也许台湾选手哪天也能在奥运拿下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