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kow (逍遥山水忆秋年)
2021-08-16 22:02:21记者在现场/相机被偷、半夜等呒车 疫情下的奥运摄影求生记
2021/8/16 18:04(8/16 21:31 更新)
中央社
文、摄影:吴家升
往年中央社都会派两位摄影去拍奥运,但这次国际奥委会只给台湾5张摄影证,扣掉其他
同业的名额,我们只能派一位摄影,就是我,单挑整个代表队。
这次去东京,前面14天采旅游泡泡制,进出场馆都有严格限制,加上台湾选手赛程集中,
表现还特别威!我马不停蹄地在各场馆间奔波,扛着摄影器材与时间赛跑,生怕错过任何
一个选手的重大时刻。
移动、出入场馆都要提前申请 拦到出租车就是“人品爆发”
起初几天移动都要坐接驳专车或出租车,但出租车的乘车券往往不够用,大家通常会省著
搭。于是就会看到众媒体在烈日下戴着口罩、扛一堆器材等接驳车。
羽球馆位置偏僻,有次拍完要赶去下个地方,在路边等了40分钟还招不到出租车。后来是
同业“人品爆发”刚好遇到车,不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场馆志工也不一定能帮你叫车
,毕竟前提是对方要能用英文跟你沟通。
每个记者会获得14张面额一万日币的乘车券,但来回一趟场馆往往会用掉2到4张,所以大
家通常会省著用,以搭接驳车为主。
烈日下边等车边工作的记者,错过接驳车的话,就要再等一小时。
出租车、接驳车都会有隔板或隔离胶布,旅馆、转运站也都有工作人员负责核对资讯和控
制人流。
开幕式那天工作到半夜12点,收工后接驳车站大排长龙,我原本想搭出租车也没拦到,只
好再走回去等接驳车,回到饭店已经凌晨3点,早上7点起床准备拍摄工作,几乎没什么睡
。
夜晚的接驳车司机。
在这里每天都过得很紧凑,早出晚归,而且交通很不方便。若以台北捷运的地理位置为例
,我的饭店在台北车站,要去的场馆在龙山寺站,距离明明很近,但接驳车转运站在石牌
站,我就是得先搭车到石牌站,再转搭接驳车到场馆。
东奥采访实际路线,从饭店直接到赛场只要10分钟,但搭到转运站再坐接驳车要近40分钟
。
路上有许多交通管制,将赛事相关人员与东京市民隔开。
东京市民日常生活与交通路线受影响,对泡泡内的我们也感到好奇。
各大场馆进出都采预约制,前一天就要预约。像田径、体操这些全球参与的热门运动,因
为各场馆门票有限,台湾来的5个摄影记者就要抽签,抽到的两个人才能去拍。
没抽到就要自己想办法,总不能没拍到李智凯吧,无法交差。有时我走过去开头就劈哩啪
啦讲一大串英文,假装很赶时间,害怕讲英文的日本志工被吓得一愣一愣,来不及反应,
就放行了。中后期把关就比较宽松,进出也比较顺利。
8月1日那天行程真的很紧凑,早上有高尔夫决赛(潘政琮)、拳击四强赛(陈念琴),傍
晚到晚上还有李智凯跟戴资颖的金牌赛。后来资深的摄影大哥就去跟中华奥会借了一辆车
,载着我们赶行程,真的很感谢他们,不然可能就拍不到了。
各家媒体待遇不同 位置、角度限制是硬伤
我好几次都是压线到会场,有时站位就不太好。李智凯比男子鞍马项目,我赶到时比赛已
经开始,摄影第一排都满了,我只能从第二排往下拍。角度不同拍下去就有差,我的背景
就无可避免会有工作人员、其他摄影机等,很杂。
卡位也不仅是先来后到这么简单。在奥运场上,摄影也有阶级之分。转播人员是金字塔顶
端,他们不用像我们一样穿着可辨识身分的背心,可以自由穿梭在赛场中的海景第一排。
游泳馆转播人员操控、保管摄影器材。
再来是法新、美联、路透等世界级通讯社,他们有另外付钱给国际奥委会,除了现场有较
佳拍摄位置外,还有一群人远端操控拍摄,像社群很红的郭婞淳倒地一笑画面就是他们远
端操控空拍镜头拍摄的。但同一时间,我就只能拍到水平视角,她倒下来还被杠铃挡住。
最后才是其他媒体摄影,我们必须身着土色背心,抽签依序进场,只能捡大型通讯社记者
剩下的位置,即便他们拍摄区域有空位,我们跨区拍摄也会被现场工作人员警告。
有些座位安排也很匪夷所思,像是拳击场一楼裁判宣判的正面角度划给文字记者,如果摄
影要拍正面,通通去2楼,不然就是待在1楼的左右两侧,角度就不太好。
拳击场馆中,摄影与擂台的真实距离。
听其他同业说,以前颁奖时,会把选手请到摄影区前面拍,但今年因为防疫考量,不能这
么做,只能在颁奖时尽量拍。为了让台湾选手看向我们,我们都要一直大叫“杨勇纬这里
!杨勇纬!看这里!”一直喊一直喊,很像粉丝见面会。(笑)
安检、身分检查、禁止跨域移动,东奥采访管制这么森严,但是我的摄影器材竟然光天化
日就在摄影区里被偷了!
闭幕式前一天,台湾选手比赛告一段落,我去角力场馆拍照,想多带一点画面回去。我在
前面拍照,另一台相机放在管制区内的摄影席,距离我没几公尺,竟然被有心人士摸走了
。
发现的第一时间,我就请工作人员调阅监视器,没想到刚好位在死角,摄影机什么也没拍
到,工作人员跟我们驻日特派记者协助我跟日本警方做笔录。
笔录做完时,已经没有接驳车可以回旅馆,热心的工作人员帮忙叫了出租车送我回去,到
的时候已经凌晨两点半,体验到另类的台日友好经验,但我已经精疲力尽(根本心在滴血
)。
媒体中心外的维安人员。
主管知道时喃喃地说,2016年里约奥运,同事走在路上被抢劫;今年到了东京,原以为可
以放心许多,没想到还是发生灾难。小偷应是故意挑闭幕式前一天下手吧,因为他们只要
一离境就很难再查。
为了这趟旅程,我总共做了12次的检查,包含出国前后3次PCR、期间定期要交给主办方的
唾液采检等,我现在应该是全台湾数一数二安全的人。(编辑:简毅慧)1100816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816500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