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麟洋配”票卡之战:我如何从体育行销专业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21-08-12 13:50:12
“麟洋配”票卡之战:我如何从体育行销专业,看一卡通的行销“偷袭”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5162 换日线 执行、核稿编辑:孙雅为
杨永苓 Sandy Yang/一路上 On the Road
东京奥运让台湾大众对体育选手的关注、热爱冲出一波新高峰。最近,许多商家也都摩拳
擦掌,希望趁著这一波热度,能推出和选手、体育等相关的商品,刺激因疫情低迷已久的
买气。
这两天最夯的话题,无疑是一卡通和悠游卡都分别推出了与男子羽球双打金牌得主“麟洋
配”相关的纪念卡,视觉一公开,网友们一面倒地批评悠游卡的设计“很丑”,并赞扬一
卡通的设计。不过,这其中有一点需要思考:一卡通除了设计美观之外,其实并没有取得
两位运动员的授权和同意,因此消费者的购买真的支持了台湾的体育发展吗?
仔细看看,一卡通公司在官方网站上的新闻发布,对于“王齐麟”、“李洋”只字未提。
公告中使用的叙述是“羽球男子双打冠军战终局”,卡片名称则是“#TeamTaiwan in
2021”,其实也刻意模糊了“中华队”、“东京奥运”、“东京2020”等需要官方授权的
名称。
而这篇新闻稿中,唯一可能和体育发展沾上边的,是每张售出的卡片会捐赠 100 元给“
重点培训运动选手的学校”,但也并未提到实际是“哪些学校”,如果他们真的仔细计划
过,应该可以放上收款单位的名称才对。
综上所叙,我认为一卡通某种程度上只是顺着这波热度推出一张新卡片,却让消费者误会
自己可以透过购买这张卡片,而支持我们热爱的运动员和体育代表队。而这样的做法,其
实在各大体育、娱乐赛事当中经常可见,甚至在体育行销界还有个专有词汇,叫做“
Ambush Marketing”。
让人又爱又恨的“偷袭行销”
在此先说明,我本人除了是“使用者”之外,和两家票卡公司没有任何的关系。是出于奥
运赞助行销的个人背景,才会对这一波操作看得较明白。
“Ambush Marketing”一词有许多不同的中文翻译,例如:偷袭行销、寄生行销,或是埋
伏行销等。它所形容的情况是,在一些大型的体育或娱乐赛事、明星行销活动当中,因为
许多赛事和明星都有官方合作伙伴与固定的赞助商,因此其他的品牌没办法使用这些名称
、肖像作为自己行销的内容。但因为赛事和运动员的讨论度很大,这些未取得授权的品牌
,就会利用一些“创意”,让消费者“以为”自己购买的商品和该活动有所连结。而这些
未取得授权的品牌,就等于对实际上花钱、花时间支持这些赛事和运动员的品牌,进行了
一次行销上的“偷袭”。
我们再以奥运赛事作为例子进一步讨论:“东京2020”(Tokyo 2020)是一个 IP(
Intellectual Property,即智慧财产权);“中华队”或“中华台北代表队”是一个 IP
;“中华台北羽球代表队”、“中华台北台球队”等每个代表队则各自拥有自己的 IP;
而“戴资颖”、“王齐麟”、“李洋”、“郭婞淳”等运动员,每个人也都是个人的 IP

因此,赞助商不能因为自己支持了“中华台北羽球代表队”,就擅自使用“麟洋配”或是
“戴资颖”;也不能因赞助了“2020东京奥运”,就使用“中华队”的队徽。每一个赞助
商各自的权益,是依据该赞助商和对应单位签约的规范所划分。如果你希望同时支持代表
队和运动员──尤其是顶级的运动员──经常就需要分开来谈授权。
以本次奥运的赞助商丰田汽车 Toyota 为例,Toyota 是国际奥会(IOC)的“TOP”(
The Olympic Partner),也是整个奥运行销当中最高级的赞助伙伴,但 Toyota 在台湾
的广告中,邀请了鞍马王子李智凯和举重女神郭婞淳一起拍摄,都是分别和两位运动员签
署的合约,不涵盖在原本的奥运“TOP”合约当中。
当然,运动员在挑选赞助商时,也会考量这个赞助商是否有助于运动员的形象。例如,如
果 Toyota 和福特 Ford 同时找上了郭婞淳,希望在奥运期间代言,郭婞淳也许会考量到
Toyota 是奥运“TOP”赞助商,和自己的形象更为贴合、有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不会被迫
去做偷袭行销,因此选择前者。
官方赞助商的美丽与哀愁
在一卡通和悠游卡都抢打“麟洋配”的同时,许多人其实没有仔细去了解,这个品牌是否
真的和运动员或是体育有所连结。而悠游卡的卡片设计,相对于一卡通的风格较为“朴实
”,也因此受到许多人的批评,认为设计师的审美不好。
其实官方赞助商存在一种压力:公司都已经花费资源使用这些官方的肖像、名称了,当然
希望能在商品上展现出来;而所有使用授权单位的商品,都要经过许多人的“批准”──
像是李洋和王齐麟本人,以及他们的团队应该都要看过──因此一个需要“满足多方要求
”又有时间压力的设计,比较难做到一卡通那样简洁有力的程度。
一卡通虽然“打擦边球”,好像也没有真的“侵权”,并且透过“设计”作为卖点,成功
吸引了一批追踪东奥的消费者。很多人会说,一卡通在设计上没有使用两人的肖像,不需
要授权。但这“最后一球 IN”的形象,不是李洋和王齐麟经过多年的训练,辛辛苦苦打
出来的结果吗?体育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这些运动员的拚搏和努力,把十几年的辛苦
、训练,累积在最后的一球“IN”当中。如果不是因为这两位运动员,这样的画面也没有
办法感动我们。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在使用前,获得两人的同意呢?
你的购买,真的支持了台湾的体育发展吗?
也有许多消费者可能会认为,这些赞助商只是希望透过运动员赚钱而已,所以买谁没有太
大的差别。但其实一个社会的体育发展成熟度,和赞助商有非常大的关系。因为赞助商的
投入,才有更多的经费聘请更好的教练和复健团队,选手也不需要为了生活四处打工,相
对有更安稳的保障。并且,透过赞助商的宣传,也会有更多的民众关注体育赛事和运动员
,因此赞助商其实是整个体育发展重要的成员之一。
而消费者是否买单,会大大影响赞助商投入体育赞助的意愿。如果今天赞助商发现,透过
赞助项目,可以增进品牌形象,甚至直接刺激营收,那么我相信他们会更愿意投入在支持
体育发展的行销之中。反过来说,如果大家其实对于真正取得选手授权的商品和品牌不买
单,久而久之,也就不会有太多企业愿意支持运动员和代表队了。
大家固然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同的商品,不论是要买漂亮的设计,还是希望透过
购买来支持运动员。无论如何,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提供不同的角度看待这次“麟洋配”
的票卡之战,收回太多的敌意和攻击。设计的好与不好,固然是一种选择的考量,但他们
正式取得运动员的授权这件事,展现出诚意,值得尊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