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的“体育泡沫”走向破灭?

楼主: skyhawkptt (skyhawk)   2017-04-12 14:07:50
中国的“体育泡沫”走向破灭?
https://goo.gl/iAapbm
席卷全球体育界的中国资金开始显现异常。中国国内对于企业“爆买”海外的足球
运动员和知名俱乐部也投去了冷淡的目光。还出现了向体育赛事转播权投入大笔资金,但
销售额未能增长,最终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中国当局甚至开始讨论对过热投资实施
调控。中国的“体育泡沫”终于要走向破灭了吗?
“很难赚到钱”
“这(收购欧洲俱乐部)可以带给你影响力,但是却挣不到钱。每年你都会不断烧
钱,这是肯定的。欧洲俱乐部非常吸引眼球,引人关注,但是很难赚到钱”,2016年一位
重量级人物的这一发言在全球体育界引发了话题。
这是中国首富王健林在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的回答。这番话之所以引发话题,是因
为其出自打“爆买”头阵的人物之口。
王健林担任董事长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大连万达集团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足球。
一开始是为国内的足球俱乐部和足球联盟提供资金,2015年还向西班牙甲级联赛的豪门马
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投入了钜额资金。上述发言听起来像是王健林的自我否定。
2016年还爆出了这么一件事。大型视频发布网站乐视体育的资金周转恶化。因无法
支付之前向亚洲足球联盟(AFC)约定的网络转播费,放弃了亚洲冠军联赛(ACL)和世界
杯预选赛等的转播权。乐视体育还购买了英格兰足球甲级联赛和海外网球等的转播权。或
是因为观众的订阅费等没有如愿增长,陷入了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
在中国体育界,作为商业行为投入的资金往往很难得到相应的回报。在中国从事体
育营销的北京欧迅体育文化董事长朱晓东表示,存在接近泡沫的方面。
投资过热存在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体育是中国的“国策产业”。中国政府制定了
到2025年使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超过美国达到5万亿元的目标。尤其是足球,因为深受国
家主席习近平的喜爱。想接近政权的企业人争相往里头砸钱。
中国体育节目的网络转播和网络销售等的数位化比日本更发达。对企业来说,向体
育运动投资能获得潜在客户的大数据,这也是魅力之一。
“体育是立足未来的产业”
另一个理由便是企业略微表现出的轻率。朱董事长表示,足球俱乐部的东家很多都
来自房地产业便是一个突出的象征。他说,认为中国现在的房地产泡沫会长期持续的人比
较少。而体育运动被认为是立足未来的产业。即使能获得相同的利润,房地产业也不太被
看好,而如果是体育运动的话,投资者则会纷纷涌来。他说,自己的朋友中辞掉工作在体
育领域创业的人也越来越多。虽然大家都打算上市,但实际并没有那么简单,感觉这股趋
势有点可怕。王健林发言的背后流露出的也是对这种情况的警惕感。
事实上,中国国内也出现了想要抑制这种过热投资的动向。
在中国的足球界,俱乐部会利用东家的资金聘用海外球星。不过,2017年中国足球
协会公布了一项规定。即每场比赛出场的外国球员人数最多由此前的5人减至3人。目的是
为了抑制俱乐部的“购买意愿”。中国政府也采取了行动。据说统管体育运动的国家体育
总局正讨论为运动员的签约金额设定上限。
不过,这些措施似乎也并不足以防止资金的大量流动。难以向外国运动员投入大量
资金的俱乐部现在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国内的中国球员。
朱董事长表示,为了尽量获得稍微好一些的中国球员,各俱乐部不惜投入重金。花
1亿多元转会费获得球员的情况也随处可见。行情暴涨的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目前的情况已经远远脱离了俱乐部健全经营的宗旨。朱董事长表示,最好导入将俱
乐部能投资的金额控制在收入金额以下等的规定。不过,即使引入这样的规定,也不清楚
是否能产生效果。朱董事长称,在中国,如果有规定的话,任何人都会立即寻找漏洞。
欧洲足球界已经引入了名为“财政公平竞争”的相同规定。但据朱董事长说,最近
一家在欧洲拥有俱乐部的中国企业试探著向他询问了这么一件事。
据称,这家中国公司希望朱董事长能买下为俱乐部召集赞助商的权利。开出的价格
高的惊人。这家中国企业还解释说,很清楚无法找到那么多赞助商,但不够的部分可以通
过其他公司转至朱董事长经营的公司,所以不会产生损失。这家中国企业的真正目的其实
主要是想借朱董事长公司的“壳”,从而把其母公司的资金用于向欧洲俱乐部迂回融资。
中国企业的“体育爆买”在升级
  监管与钻空子的“猫鼠游戏”似乎永远在持续。但另一方面,也有企业觉得如果无
论都要耗费大笔资金的花,不如找出更“高明”的方法。这体现在了“爆买”动向的变化
上。
  约5年前开始的中国体育界的“爆买”可以分为3个阶段。最初是中国国内足球俱乐
部争夺欧洲人才;第2阶段是向国外足球俱乐部出资,这从大约3年前开始,中国企业开始
向英格兰和西班牙等知名足球俱乐部投入钜额资金;而如今已进入第3阶段。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国际篮球联合会(FIBA
)、世界橄榄球联合会(WR)、国际自行车联盟(UCI)……这些都是最近2年里中国企业
投入大笔资金启动合作的国际体育组织。
据称马云主席领导的阿里巴巴集团对于吸引橄榄球世界杯进入中国显示出兴趣
  其中,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协议的是阿里巴巴集团、而与国际足联牵手的则是万达集
团。对于相关组织来说,两家企业都是来自中国的首个最高级别的赞助商。而关于篮球领
域的国际篮联,中国企业则在顶级赞助商中占据了半数。
  另外,还出现了将大赛的承办者收归子公司的情况。例如万达集团就收购了铁人三
项世界大赛“Ironman Race”的主办团体。
  朱晓东董事长对于这一变化的原因做出了下述解释,即在企业之间,运动员和俱乐
部已开始被认为花费很大但没有带来什么效益。而向国际管理组织和联赛等注入资金、从
长期来看更容易获得收益这一想法正在加强。
 即使是将明星运动员召集到自己控制的俱乐部,或者收购海外俱乐部,投资的成败
也将受团队的胜败这一“无法预料的因素”所左右。因此企业认为,与具有修改比赛规则
和选定国际大赛举办地等巨大权限的国际管理组织展开合作、将世界大赛引入中国、或者
将赞助商的权利有效用于生意更加有利可图。
  这样一来,在文章开头介绍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发言也透露出不同的含义。
或许并非否定体育投资本身,而是暗示出今后的方向性。
  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协议的世界橄榄球联合会首席执行官(CEO)布雷特·戈斯珀
2016年访问日本时表示,“现在,中国橄榄球(的影响力)较小,但随着阿里巴巴涉足其
中,局面将明显改变。阿里巴巴表示希望在中国举办橄榄球世界杯。”
 橄榄球世界杯被称为仅次于夏季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的“世界第3大体育赛事”。
现在,中国参与橄榄球比赛的人口很少,世界排名仅为第68位。此外,中国还从未闯入世
界杯。虽然申办的障碍似乎很高,但布雷特·戈斯珀CEO并未否定成功申办的可能性。他
表示“如果是在完成比赛的普及和国际大赛的举办等(中国橄榄球界)应该做的事情之后
,或许有可能成功(申办)。”
  “爆买”的升级或许不仅仅是考虑经济利益,同时针对邻国的竞争意识也在发挥作
用。
橄榄球世界杯2019年将由日本主办,这是首次在亚洲举办。布雷特·戈斯珀CEO表
示,“阿里巴巴对于世界杯在日本举办产生了兴趣,无疑成为(投资于世界橄榄球联合会
的)一个契机”。阿里巴巴或许认为如果是日本能举办的大赛,不可能无法引入中国。
中国资金在体育界的存在感不会减弱
  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各种世界锦标赛……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此前
在亚洲率先举办体育世界大赛的是日本。而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迅速追赶。从奥运会来
看,2008年举办夏季奥运会,2022年举办冬季奥运会,地点均为北京。此外,篮球世界杯
也确定2019年首次在中国举行。
  北京欧迅体育文化的朱晓东董事长表示,万达集团成为国际足联的赞助商,似乎也
是希望在世界杯足球赛申办过程中获得优待。中国企业参加从未经历过的足球和橄榄球的
世界杯申办或许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据相关人士透露,国际足联与万达集团的合同2014年总额预计达到17亿美元。通过
钜资建立起来的与国际管理组织的深厚关系,将相继将各项比赛的世界大赛吸引到中国。
由此看来,即使中国的“体育泡沫”已经降温、争取到的海外明星运动员减少,但中国资
金在体育界的存在感似乎没有那么容易减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