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HYPESPHERE狂热球精选2017年度佳片

楼主: mashmabo (马修范恩SUCK)   2018-01-01 10:04:19
撷取Dunkirk部分
在《敦克尔克大行动》之后,大概可以从两个地方证明 Nolan 已是当今最厉害的电影导
演之一,一是技术面的掌握,首先对于叙事方式的想像和火侯,一直都是他最拿手的领域
,在这个庞大却简单的事件中,他率先利用不同的时间将既有的线性叙事切割,同时调动
了三个场域之间的关连再将之结合同时再分割,他像个伟大的交响乐指挥般的挪移他独特
且难以复制的剪辑视角,俨然已成为身为导演的注册印记,这个天赋和难以捉摸的体验,
让他于生涯中不断地不断地冲击类型电影与作者电影的边界,在这次之后会有再明显不过
的答案;再者与 Wallt Pfister 分手之后的摄影导演 Hoyte Van Hoytema 在本片算是正
式磨合成功,两人玩出了更多 IMAX 摄影镜头专属的画面,从《黑暗骑士》的开场飞行镜
头开始,到重现战争的各种真实视角,都是一般摄影机难以驾驭与呈现的美感,同时在一
些运动中都可看到不少细节(最喜欢的一颗是船只翻船时对于水平线的反思运用,非常惊
喜),而焦段的变化与丰富度也相当灵活合理。
另外当然是老搭档 Hans Zimmer 的配乐,在几乎贯穿全片的百分比下,配乐的角色对战
争的急迫性、紧张感和压迫都十足的重要,重要的是从不喧宾夺主,该让画面说话的时候
它就退回适当的位置,该让角色发挥的时候也做好自己的工作,最后绝对不得不说本片的
音效混音与剪辑仿佛把战争的现场带回了银幕前面,尤其是德军本来打算歼灭联军的斯图
卡俯冲战斗机的招牌尖啸声更让人坐立难安,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可以了解 Nolan 对于这
次他的首部战争片下的用心,尤其是他选择了一个不讨喜的撤退题材,毕竟在《抢救雷恩
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之前,有多少人知道在有名的 D Day 四年前,同一批人
在差不多的地点被德军打回英国本岛?而身为同盟国的胜利受惠者,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
态去看这场成功的失败?这是在技术面之外 Nolan 必须克服的战场,大胆同时赋予情感
的观点是这部片很不一样的地方。
二即是观看战争的视角,对于“敦克尔克撤退”或是“发电机行动”而言,都是一场“逃
避虽可耻但有用”的心态,这场行动本就不是一个战争,没有对抗也不论输赢,而是在已
经输的当下如何完美撤退,回顾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经典战争之作《抢救
雷恩大兵》里的情感重点纵然是放在救援中回顾战争带给人们的改变,依旧是以胜者的一
方所做的阐述,或是泰伦斯马利克(Terrence Malick)的《红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用他一贯的诗意哲学反省战争的真谛,主动权也是在主角身上,利用各种冲突中建
构起角色在一场战斗里的动机,不过《敦克尔克大行动》的对白极少,而是在不同时间线
中用极精准的交集推叠难度极高的情感营造,最难能可贵的是这次不再利用令人难以注视
的血腥残忍写实,而是用一个小人物去突显战争的不合理,再由不同的事件勾起每一个主
要演员在当下时间点出现的因,因此剪接的技巧从来都不是诺兰炫技的主因,而是他说故
事的方式,他的非线性叙事都是为了角色背后而成立的手法,在难以察觉的细节中用因果
建立角色,你会先看到一个懦弱的士兵再去了解他害怕的过去,你会先看到一个义无反顾
的平民再去了解他投入战场的原因,同时在这场故事里观众除了随着滴答的配乐握紧拳头
一同撤退外,我们该如何面对战争时的失败,或者说我们该用什么角度去看待一个巨大的
逃避?亦或是,从少将到一个无名小卒,在这个地位落差的反差中,我们最终知道,“没
有人是局外人”。
http://www.hypesphere.com/archives/96792
作者: allenxyida (小艾)   2018-03-17 09:39:00
写得精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