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黑暗骑士:黎明升起

楼主: KoalaLin (林纸鹤)   2012-10-12 19:26:57
※ [本文转录自 Movie-Score 看板 #1GT_uppI ]
作者: KoalaLin (林纸鹤) 看板: Movie-Score
标题: [心得] 黑暗骑士:黎明升起
时间: Fri Oct 12 19:25:35 2012
from http://blog.roodo.com/koalalin/archives/21092588.html
生猛原始的祷词,与崛起重生的凡人英雄
首先,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汉斯季默 (Hans Zimmer) 所作的“班恩主题”(Bane's
Theme)。相较于二部曲疯癫失序的小丑 (Joker),班恩俨然就是个目标明确、作战概念极
强的一人军队,组织佣兵、炸药用得比小丑还凶,让整座城市陷入恐怖孤岛... ...虽然
他最后沦为“工具人”的下场相当困窘。
对此,汉斯季默配合导演克里斯多佛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的想法,设计一段以重
复朗诵的祷词“Deshay Basara”,作为《黑暗骑士:黎明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2012) 的新主题音乐。所谓“Deshay Basara”,意指“Rise”,即“升起”之意
;专辑第三曲〈Gotham's Reckoning〉最先窜出的节奏律动,便是“Deshay Basara”的
原型。
基本上,〈Gotham's Reckoning〉的音乐是很激进、暴戾的,有着一股生猛原始的杀气感
,相当符合班恩这个肌肉男角色。我颇喜欢乐曲一开场铺设的电子音色,它让我想到约翰
威廉斯 (John Williams) 为《世界大战》写下的外星人攻击片段。尔后,季默利用咆啸
的铜管吹奏,强化节奏与暴戾气质,并在震耳鼓声中拉出“Deshay Basara”的人声祷词
,效果相当强烈。
关于“Deshay Basara”,还有另一个小故事。为了让全世界广大影迷跟乐迷共同参与蝙
蝠侠的传奇终结,季默决定透过网络募集的方式,让网友们上传自己朗诵“Deshay
Basara”的录音,然后再加以制作编辑,变成一个充满实验性、互动意义的虚拟平台声音
计画。在CD内页工作人员名单中,便有一位“Global Chant Leader”的负责人专职蒐集
取样;所以“Deshay Basara”可说是乐迷跟影迷的共通合作,有点像是美国作曲家惠特
克 (Eric Whitacre) 借由Youtube所完成的虚拟美声合唱团计画。
除了〈Gotham's Reckoning〉,朗诵祷词亦应用于〈Fear Will Find You〉、〈Image
The Fire〉等曲。第七首〈The Fire Rises〉大量不和谐音与金属撞击声响,以及后段迎
起的铜管拖曳声线,可说是〈Image The Fire〉壮阔编曲的雏形;至于第十曲〈Fear
Will Find You〉,前段开场是蝙蝠侠铜管主题与“Deshay Basara”打得火热的动作时刻
,像是第二集配乐〈I'm Not A Hero〉的黑暗旋律线,就在这边被运用了两次,分别为1
分11秒以及2分28秒的段落。
第13首〈Image The Fire〉当然是整张CD的重头戏;一来它乐曲最长,二来是它的高张力
音波;亦如首部曲的〈Molossus〉,跟二部曲的〈Like A Dog Chasing Cars〉。我唯一
比较遗憾的,是那段昙花一现、出现于〈Molossus〉开场的铜管乐句,它在后来完全消失
、连一秒的演出机会都没有,真的是相当可惜。
再者,其实我有些不满意〈Image The Fire〉2分43秒扬起的中间段落;阵阵电音低频的
形式,让我想到贾布隆斯基 (Steve Jablonsky) 于《变形金刚》第一集配乐的〈
Scorponok〉。总之,即使〈Image The Fire〉的紧凑度极高,但它却仍不及我对〈Like
A Dog Chasing Cars〉或〈Molossus〉的热情;不过4分3秒开始将“Deshay Basara”渐
次升温的管弦应用,确实有打动到我。曲末,则是我刚刚谈到〈The Fire Rises〉的部分
;显然季默有意透过这首制造出黑暗骑士在“退休”前夕,一种最终战役的庞大景象,但
热闹之余、感动不足。
我想,最让人感动的片段,莫过于〈Why Do We Fall?〉的悲壮声墙;乐曲精简,力道却
震撼。我想,这是因为蝙蝠侠之所以能够一而再、再而三重新站起来 (崛起) 的关键句。
谈到崛起,事实上原本作为班恩主题的“Deshay Basara”,到后来也变成蝙蝠侠自“再
生池”(Lazarus Pit) 崛起的背景“音乐”。所以,还记得电影里面那些囚犯不断大声吟
诵的澎湃场景吧?没想到象征新势力崛起的“Deshay Basara”,到最后亦能对应几乎奄
奄一息、被班恩整个打挂的逊咖骑士。
因此,整张专辑的重心,或者聆听的焦点,莫过于“Deshay Basara”的应用,以及它语
意背后所带出的象征性。其他篇幅多半重复前两集的配乐内容,有些情感上的描写,甚至
因为詹姆斯纽顿霍华 (James Newton Howard) 的缺席显得不够力;季默在〈Born in
Darkness〉或者〈Nothing Out There〉,虽然适时从旧篇幅找出剧情所需的柔性片段,
不过整体聆听上依然缺少些什么,而这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窘境。
但,我必须要说,就在我听到终曲〈Rise〉1分2秒浮现出来的童音独唱时,我是整个乱感
动一把的!因为,那是《开战时刻》(Batman Begins,2004) 的关键配乐场景:就在小布
鲁斯韦恩独自在黑夜暗巷中,颤抖面对双亲死去的尸体时。
随后接上的沉重弦乐,就像首部曲原声带那让人心碎的谢幕曲〈Lasiurus〉,或者有着纽
顿霍华钢琴情感的〈Corynorhinus〉。乍听之下〈Rise〉很符合传奇终结所需要的戏剧张
力,尤其当蝙蝠侠决定以死亡作为重生的方式,但整首篇幅却处理得有些仓促,以至于我
对如此的完结篇乐章感到些许不满;它的内容、长度应该要更多,这样才能拉开整阙英雄
史诗的大格局,就像二部曲那让人难以忘却的〈A Dark Knight〉。
然,不可讳言地,当电影最后循环接上首部曲蝙蝠洞的场景,季默那段搭配鼓声的急促和
弦,确实教人鸡皮疙瘩。简单来说,〈Rise〉的谢幕张力差强人意,可以处理得更好!
接着,我想谈一下猫女瑟琳娜 (Selina Kyle) 的主题〈Mind if I Cut In?〉。季默运用
了钢琴独奏、提琴以及有点古灵精怪的声响节奏,有点可爱、又有点黑暗神秘,精准扣住
猫女捉摸不定的游移思绪,是整部作品别具一格的细致小品。
最后,本来我想要对这张专辑写下更多文字的,但我发觉该讲的也差不多是这样;如果你
有阅读过我为《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2008) 洋洋洒洒的三篇长文,应该就可知
道我其实是很喜爱季默和纽顿霍华共同创造的这阙英雄史诗。面对预告片所打的广告文案
:传奇的终结,我对《黎明升起》是抱持很高期望的,但配乐似乎未能满足我所架空的高
期待。
我或许是在期望某种更具经典的声音吧?说到声音,有个幕后花絮跟各位分享。
事实上,早在电影拍摄之前,季默早就把音乐demo处理好了,那是因为诺兰导演在开拍前
就把剧本丢出来,并要他先读著剧本写出脑海浮现的音符。因此,季默在开机之前就在写
配乐了,而第一个写完的当然是序幕班恩在劫机时的动作音乐;到电影上映前两个月,也
就是今年五月,季默还在赶工,所以说他前前后后花了18个月在作这个案子。季默说:“
我本来以为会用到很多旧东西,没想到最后完工有八成都是新的”。
各位乐迷读者,有吗?我怎么听不出来?哈哈哈!
专辑评比:3.60 / 5.00
作者: samuelsam (阿香)   0000-00-00 00:00:00
黑暗骑士BD花絮:Hans事先记了十几个小时的样本给诺兰但前提是他根本都还没看到作品 这只是事先的发想阶段吧本来以为会用到旧东西 应该就是说为TDK累积而没用上的一楼:寄
作者: SKnight (全ては时の中に…)   0000-00-00 00:00:00
推~ 感谢分享心得我觉得这张CD有几首遗珠之憾没收 颇可惜(虽然有出iTune版)
作者: evelynsmile (蜜琪)   0000-00-00 00:00:00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超级英雄,那他一定有很多综合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