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inia (Bomb!)》之铭言:
: 不太确定这是不适合放在这里但我也想不到更适合的地方
: 新时代或是吸引力法则都说明了 如果想要什么就先成为 然后就会吸引想要的接近
: 但其实如果真的进入了已经拥有的状态 有没有拥有也其实不重要了
: 如果我真的可以得到所以我想要东西 我可以变成所有我想要变成的人 那我变不变成也就没有差别了
: 有点像演一场话剧,你知道不管你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你还是原本的你。那角色是什么对你来讲就不重要了。
: 我曾经有过大大小小的目标这些目标也曾经一度激励着我,但一段时间之后,达成没达成对我也似乎没有多大的差别。
: 就像吃一顿大餐。
: 没有目标的人生好像很浑浑噩噩
: 但我也不是很确定有目标对我而言会比较好
: 但又好像哪里不太对
: 我想也许很多人有经历类似的过程,所以在这边留言,希望有类似经验的人能分享后来是怎么转化的,谢谢!
你好:
在这里,你走到了某个深度,于是撇见了改变背后的无所谓,但是你又回来了。事情
就只是这样,你错过了无所谓所蕴含的可能性。
然而,错过两字并非意味你做错了什么,它只是单纯地描述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惯性
。评价、自我合理化、试着打压别人、把看到的一切分成熟悉与不熟悉、骄傲、无知
、愚痴、封闭、僵化,我们为惯性可以列出一长串清单。
我们总习惯要做什么,做这个,或者变成那个。
但是,当我打下“我们总习惯要做什么”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是会有一种怪异的感觉
的。这种感觉在述说的是,不对不对,这不是我啊!
如果更仔细去检视,我们会发现,在头脑里面有一个东西,它不断释放出焦虑与紧张
的气息,迫使着我们不要停下来。它是一个持续性的紧绷,一场永不落幕的闹剧。然
后,我们把它当成某种命令,并听令于它。
事实上,这个声音是一个干瘪的小丑,透过恐惧叫嚣著。
我们可以拿你打的东西做一个简单的检视,来看一下这个小丑是怎么运作的。你回去
看看,在里面文字所透漏的问题是什么?
“我这样做对不对?”
这样对吗?这样不对吗?但事实上,对或不对一点都不重要,而仅仅是因为,对或不
对是这个小丑习惯看待事物的方式,就只是这样。
无所谓的态度可能会把你拉离开小丑,让你跟小丑隔一个空间,于是小丑会被看见。
然而,它是极度不愿让你看见的,所以会释放恐惧,紧张与焦虑的背后就是恐惧,是
这个机制本身害怕被看见。有了恐惧,我们就如同害怕驯兽师手上鞭子的大象一样被
驱赶。
可是小丑为什么害怕被看见?如果你彻见小丑,你会哑然失笑:这小丑仅仅是疯了。
它疯狂地追求不要被看见,疯狂地隐藏自己,它唯一藏不住的,是我们对于真相的渴
望。然而,根本没有真相需要去找,“真相”一直都在,你根本没办法说我不知道真
相,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真相。
你会觉得怪怪的,请你保持住这种怪怪的感觉,去写它、去看它、去让它吞掉你。小
丑的恐惧没什么了不起的,那个恐惧是个空心的东西。
你的头脑让你错过了一个开始,但那并不是谁的错(找谁对谁错是小丑的习惯动作)
。
有个小实验是,你拿一张纸,坐着,有任何想法出现,把它写下来,然后判断这个想
法的作用是什么。我下面试着写我三分钟内出现的想法:
“你写得烂透了” → 评价
“你一点都不重要啊,傻了你” → 评价+批判
“你干嘛浪费时间在这里说这些东西” → 评价
“这些人都只会信一些奇怪的东西,别浪费时间好吗” → 评价、自我合理化
“这里没有人懂我的价值,笑死了,我根本对牛弹琴” → 自夸
想法内容是什么,完全无关紧要,这些内容通通都只是一连串的神经脉冲。写完以后
,你会发现你的头脑有一些制式的、固定的行动模式。
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