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持续在看一些疗愈和自我成长的书,
跟大家哈拉一下最近的小小心得~如下:
阿玛斯<钻石途径>系列
廖阅鹏的催眠圣经
Browne<细胞记忆>
Kornfield<狂喜之后>
Gilligan<爱与生存的勇气>
Barrett<细胞的灵性疗愈>
从很多书摘中持续反省了许多,跟着文字也疗愈自我,
有时看着看着,
又再次去感受自己身体内不同部位里的创伤记忆,
举例分享,有一个方法,
是静下来,摸著自己的病灶处,问自己:
“这里的不舒服,是几岁时造成的?”
感受一下,自己的潜意识,会有直觉带领我们去看到这里的身体细胞记忆,
于是我意识到我背上胸椎疼痛的地方,
有着我在10岁左右,累积很多受到母亲毒打和咒骂的记忆,
接下来,我作为一个充满爱的大人,去拥抱内在小孩的这部份创伤,
也祝福这些被打画面里面的所有人事物与印象。
很明显,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觉,会随着我重复、持续的面对与祝福而减轻,
而这些细胞记忆的灵魂伤口,
也不是简单一次、两次的回溯和释放就可以解决的。
更多时候累积的不只是这一辈子,某一个单一事件,单一人物造成,
而是好几辈子,我们那个部位都持续因为类似的模式而受伤著。
无论是谈话性的心理治疗,催眠治疗,
或是有灵媒或灵气治疗者,协助读取你的灵魂或身体,
道理都差不多,
就是把受伤的地方,受伤的记忆,受伤的想法,一个个挖出来,
让意识层面可以勇敢的去直接面对,
进而选择无条件的接受、祝福与释放,
而给予祝福的能量方式,除了疗愈师本身充满爱的震动,自己的释放,
不外乎就是靠上帝、天使、神明、高灵、光、水晶能量、香、声音等等,
总之就是让我们的心可以再次打开地去感受更和谐能量,
可以让我们重新接回温暖、爱、平静等等的感受。
此外,最近我也持续更深的感受到,所谓的成长,
不是要努力地让自己成为某个“没有问题的人”,
无关乎什么让自己“变好”的问题,让自己开悟不开悟,
光与爱,一起扬升、上十字架,承受什么什么之类的议题。
成长很简单,就是觉察内在状态而已,
去发现、承认自己灵魂从久远过去以来到现在的各种“状况”,
这在静心、白日梦、自由联想、催眠回溯、作梦、灵气等等方法
都可以得知自己的状态,
更深层的去觉察到关于自我的片段片段认知感受,
然后就是直接去面对、接纳、祝福,这样而已。
其实没什么大道理,但是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条路,
因为这条路要非常诚实、勇敢,这条路也很缓慢,
常常我们不晓得哪个灵魂创伤记忆又在哪种状态底下蹦的一声跑出来了。
但重点很单纯,就是真诚地面对自我,保持中庸的觉知,
仔细的感受与观察内在状态,
清楚知道自己的念头跑出什么、感受到什么、身体又发生了什么改变,
然而注意,
不陷入任何情绪,
不否定批判,
不主动思考(常常一推理就又陷入另外一种框架),
也不期待,不渴望。
而疗愈的重点,就是自我的接纳与祝福,
简单来讲,就是自然而然,
不用谁告诉我们什么比较好,什么才是对的,
此时的心是什么,就看什么,
然后自己看到了各种状态与面相,如果我们看得够清楚,够清醒透彻,
够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习性是什么,
回到生活中,就也会自然而然的,在每一个当下,
尽可能的作出相对正确的选择,
而选择了,也就自然的面对,
因为选择的重点不在于做什么,或对与错,而在于能否清楚明白,
每个选择当下心的状态,是否清明,
唯一的努力,大概就是练习持续的清明观看,
而这个努力到后来也不用刻意,自然会变成一种植入性的习惯,
大概这样,后面的境界就不谈了。
(一般人能在生活中,持续保持一定的平静观照当下,就已经非常不起了。)
然后跟大家分享一个书摘段落:
【谈无条件的面对与接纳自我】
了解自己的感情,意味着去接受它们--并且做到恰到好处。
我们不须改变自己的感觉--感觉本身千变万化。
我们也不必改变自己的性格,不论我们的性格是倾向于直觉或思辩,
是乐观进取或忧郁消极,还是维持原貌。我们认知的程度和
视野可能更深广辽阔,但我们的性情和个性仍大致保持不变。
有位佛教老师说,他原以为开悟会带人某种“个人的转换”,
后来却惊讶发现,实际上它是种“非个人的转换”,
这种转化主要是心灵的开启,而非性格的转变。......
情感上的觉知,就不在于成为一个不同的人。
我们可能天生个性就是内向或外向、随和或不耐烦的人。
宗萨钦哲仁波切曾说过:“有时候伟大的上师不见得就是个伟大的人。
他可能脾气暴躁,极难相处或要求太严苛。”......
人类的性格有贪欲、嫌恶、迷惑等不同型态。
但借由觉醒的心灵表达出对美善、清明、宽阔的热爱,
我们原本粗钝的性格就变得更细致。
from 《狂喜之后》Jack Korn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