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新开一个标题,已经离题了。
大树下是我印像中最早吃到的埔里肉圆,现在也是第二代兄弟分家,所以有三家。
以前的埔里镇公所附近有棵大树,记不清是面包车还是发财车…
炸锅在车上,内用就是露天桌椅齐聚大树下,所以叫大树下肉圆。
: 推 a80314mouse: 话说,我在埔里街上,看到很多间“大树下肉圆”,也 03/11 05:49
: → a80314mouse: 试过其中两、三间,每间的口味都不太一样(但都满好 03/11 05:49
: → a80314mouse: 吃的),我很疑惑,最初的“大树下肉圆”到底是哪一 03/11 05:49
: → a80314mouse: 间啊?还是只是大家都很喜欢“大树下”这个名字,不 03/11 05:49
: → a80314mouse: 约而同取同样名称? 03/11 05:49
: 推 stache: 大树下肉圆就是中山路上那家林务局对面 03/11 08:45
三家都是正宗大树下的传人,三兄弟分家,所以没有谁才是正宗的问题。
口感的部分,个人排名是:
大成肉圆(只成追忆)第一,因为只剩回忆加权计分。
阿菊肉圆(最爱汤头)第二,现在也会加点一碗羹面。
阿开肉圆(最无悬念)第三,上面两家没吃到的首选。
甲派的亲友来会带她们去吃甲派,西施派的同学来会带她们去吃西施肉圆。
老人家跟长辈会去吃施家肉圆,我觉得他们吃的也多半都是回忆。
大树下是晚上或深夜突然想吃肉圆时,才会去解馋,有其他肉圆不会列入考虑。
除了卓家肉圆疫情前有歇业一段时间我没吃过,其他的除非新开都吃过至少两次。
每个人的口感喜好不同,所以自己都去吃过比较准。
以前我觉得推荐谁阿菊肉圆,除非遇到甲派,都不可能被打枪,大家都觉得好吃。
不知是我在地化口感被麻痺?
还是吃出情怀所以当局者迷?
最近有被打枪两次说跟以前不一样XD
不知道是她们没经常吃的印象口感,还是我被逐渐麻痺没发现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