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第36届大政杯备选辩题

楼主: chaobob40836 (赵翊夫)   2010-03-20 19:15:37
※ [本文转录自 Debate 看板]
作者: chaobob40836 (赵翊夫) 看板: Debate
标题: [情报] 第36届大政杯备选辩题
时间: Sat Mar 20 19:14:21 2010
备选辩题(一):我国应签订两岸经贸合作框架协议(ECFA)
辩题说明:
所谓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
,以下统一以英文缩写来统称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简单来说即是要让台湾商品免关
税进入中国市场,以扩大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不过同时,台湾方面也必须提高免关税
商品的比例,并大幅开放市场给中国。此协议和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
t,RTA)以及双边性质的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性质非常相近,目
前全球大约有250个左右的区域贸易协定。一般来说,签订经贸协议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
贸易和投资上的利益,包括增加贸易额、改善贸易条件、扩大自由市场、吸引其他来自非
RTA成员国的跨国公司进入国内投资等等,消除关税保护后可以促使国内企业在产品市场
方面重新布局,改善产业组织型态。
根据中华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指出,在经济上,两岸经贸自由化推估可使台湾GDP增加
1.83个百分点,总就业人数可增加25.7~26.3万人。另外也有学者表示,签订ECFA可以让
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提高优势,吸引跨国企业进驻以及吸引外资、人才流入。整体来
说受惠较大的产业为:机械业、化学塑胶橡胶业、纺织业、钢铁业,以及石油煤制品业。
然而,开放的市场对许多传统产业来说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包括电机电子产品业、运输工
具业、木材制品业都将面临中国产品的强力挑战,也有许多人质疑产业的一消一长之下到
底对就业有没有帮助?
除此之外,由于在两岸关系方面我国存在着独特的历史遗绪,在面对强权国家-中国
时,我们不只要迎接全球化与区域化的浪潮,更得面对所谓的“边陲化”威胁。虽然台湾
已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然而中国一方面“以商围政”,另一方面,又在国际上强
悍打压我国国际空间,极力压缩我国与他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空间。在未来,区域经济
整合仍将继续,为了避免我国贸易成为他国区域贸易协定下被排斥的对象,唯有积极开展
区域自由贸易,方可突破此不利我经贸发展之限制因素。若以此角度出发,或可为我国考
量与中国大陆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时提供重要的思考方向。
从另个角度来看,目前有非常多的人提出警告,若把重心摆在中国,台湾的经济投资与贸
易都会被中国所影响,有一天会被中国完全控制。毕竟两岸关系虽有所改善,但不可否认
的,中共目前仍是我国军事上的重大威胁,在国际上处处打压我国的空间,因此诸如“到
底该和中共交往到什么程度”、“签订贸易协定是否过于倾中”、“是否助长中共以商围
政的作法”……似乎都成了ECFA的争议课题。经济利益与政治复杂问题之间如何取得平衡
?有赖场上辩士一同探讨。
备选辩题(二):我国应实行公办政党初选
辩题说明:
政党提名制度的民主化是党内民主的重要环节,而且政党初选制被视为最符合民主程
序的提名设计,因此政党是否举行初选来提名候选人,往往成为衡量政党民主的指标,而
政党初选过程又是否真能达到结合党意与民意的理想,以及落实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
原则,一直是讨论台湾民主制度兴革的焦点议题之一。
台湾的各主要政党皆有举办初选的经验,然而,现行政党自办初选弊端丛生,常见的
问题是党员与选民结构存有差距,以及初选过程中金钱攻势泛滥、不当动员、豢养人头党
员、假造党员身份证、深化派系怨隙等乱象及弊端,近来更常见政党民调中心或专业民调
公司之抽样方法、电访时间以及访问技巧等影响初选民调公正性。
内政部曾经于2004年完成初拟“公办政党初选制度评估报告”,其指出此制度为美国
独具,具有以下功能:公平公正,强化党内民主;解决人头党员问题;缩短党意与民意之
落差;强化政党作为“准国家机关”的公器地位,以防止党霸(party boss)垄断或派系
的不当操作,进而可以提升政党政治的民主程度。
不过内政部的报告对引进公办初选制度多所保留,一般说来此制度的问题在于其解决力不
确定,大致原因包括:限于政党的人力与财力,初选势必无法像一般正式选举一样,普设
投票地点,有资格参与政党初选的选民恐将因投票不便而降低其投票意愿,造成投票率低
落的情形,使得党意与民意仍有差距;政党自主性受限问题,因为政党的侯选人产生需经
由国家公权力介入;未必可遏止贿选买票,因为有心的侯选人仍然会去做违法情事;增加
政府财政支出。
民主政治选的是人民喜欢的人,但往往不一定是最有能力的人。如果能够透过制度使
得人民喜欢的人以及有能力的人更容易在选举中出线,将使得民主政治大为进步。此一政
策之立意甚佳,但是到底有没有助于我国的民主发展呢?尤其在执行上需要讨论许多技术
层面的问题。比如说:确立公办初选的方式、参与门槛,乃至公办初选的拘束力,这些作
法在实行上面会不会面临阻碍?种种问题都是影响此一政策推行结果的关键。
备选辩题(三):我国应全面调涨健保费 / 我国不应调涨健保费
辩题说明:
全民健保在1995年三月开办,1998年收支开始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形,尽管健保局加强
费用申报查核、进行支付制度改革、增加财源收入等措施多管齐下,除了在2000年有些许
节余之外,收支不平衡问题还是持续存在。为了财务稳定与永续,在一开始就有设计安全
准备金机制,由健保每年度收支之结余或每年度保险费收入总额5%范围内提拨,以便在年
度收支发生短绌时,能由安全准备金加以填补。在2002年时,健保安全准备金已经低于一
个月的保费收入,由于健保收支已经是赤字,更没有结余可提拨安全准备金,当时健保局
依健保法将保险费率从4.25%调整到4.55%,却受到当时国会在野的国亲两党立委强烈反对
,造成当时的卫生署长李明亮为此下台。自此以后,全民健保费率调整变成高度的政治性
议题,而不再是依法与专业精算的规划施政,每逢保险费率调涨一有风吹草动,必成朝野
政治攻防的角力点,近来更因前卫生署长杨志良先生辞职而引起广大讨论。
民意代表与民间团体站在制衡与顾紧民众的荷包为出发点反对调涨健保费率;有些人
认为在县市政府所积欠的健保费补助款尚未完全偿还之前,不应该调涨健保费率;另一个
经常被提到的反对健保费调涨的理由是目前健保有太多浪费或弊端,如果可以遏止这些浪
费或弊端,健保就不会缺钱,最常被提到的浪费弊端包括药价黑洞、用药浪费、重复诊疗
、医疗院所诈领健保费等等;也有人认为健保局再努力多开发新财源,全民健保就不缺钱
。其实上述的理由都还有讨论空间,不一定是造成健保财政困窘的原因。
照国际比较分析,我国目前健保费率实属偏低。全民健保财源主要就是民众保费、雇
主与政府补助款,在亏损之下,有人认为健保调涨与否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当然,重新
设计健保体制也是一个办法,但若要维持目前的保费,并有效控制健保支出成长的幅度,
势必要大幅缩减给付项目以及加重使用者负担的部分。
制度的选择必须根据社会的价值观(大部分人民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比如我们希望全
民健保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多数人才会认同并共同维护该制度。全民健保的制度设
计以及保费多寡,牵涉到整个社会的医疗照护体系,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厘清与讨论。
备选辩题(四):我国政府体制应采总统制/我国政府体制应采内阁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