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台大同学转作其他非营利用途?(须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条件):是
哪一学年度修课:
ψ 授课教师 (若为多人合授请写开课教师,以方便收录)
胡植庆(总论与变质岩)
王昱(沉积岩)
宋圣荣(火成与部分变质岩)
λ 开课系所与授课对象 (是否为必修或通识课 / 内容是否与某些背景相关)
地质系必修
外系建议先修毕地质系大二必修,若地球物质、历史、构造有依稀印象的话,这门课不硬,反之惨矣。
δ 课程大概内容
第一周 INTRODUCTION, FIELD EQUIPMENT AND SAFETY
第二周 INTRODUCTION TO FIELD OBSERVATIONS AT DIFFERENT SCALES
第三周 THE FIELD NOTEBOOK
第四周 RECORDING STRUCTURAL INFORMATION
第五周 RECORDING STRUCTURAL INFORMATION
第六周 温昼假
第六周 温昼假
第七周 QGIS应用
第八周 第一次考试
第九周 RECORDING PALAEONTOLOGICAL INFORMATION
第十周 RECORDING FEATURES OF SEDIMENTARY ROCKS AND CONSTRUCTING GRAPHIC LOGS
第十一周 RECORDING FEATURES OF SEDIMENTARY ROCKS AND CONSTRUCTING GRAPHIC LOGS
第十二周 PHOTOGRAPHY & SAMPLING
第十三周 第二次考试
第十四周 RECORDING FEATURES OF IGNEOUS ROCKS
第十五周 RECORDING FEATURES OF METAMORPHIC ROCKS
第十六周 MAKING A GEOLOGICAL MAP
第十七周 RECORDING NUMERICAL DATA AND USE OF INSTRUMENTS IN THE FIELD
第十八周 第三次考试
Ω 私心推荐指数(以五分计)
凉度 ★★★
甜度 ★★★★
知识扎实 ★★★★★
η 上课用书(影印讲义或是指定教科书)
Geology in the Field, Robert R. Compton, John Wiley & Sons, 1985
堪称野外地质学的圣经,可惜已绝版。图书馆还有藏书,若除了课程内容外想多理解的同学强烈建议借来看
Geological field techniques, Angela L. Coe, Wiley-Blackwell, 2010
有彩图,但内容结构有些紊乱,难度亦偏低,只想掌握上课内容建议看ppt即可,若想延伸阅读建议看Compton。
μ 上课方式(投影片、团体讨论、老师教学风格)
本课程为三位老师合授,各自负责三大岩类,故以下分述之
胡植庆
标准老胡课程,ppt精美内容充足,有课前小考及作业二周后上课前交。
胡老师负责的部分为总论与变质岩,主要集中在构造的描述解释与纪录,重视sketch的能力(最大的感想是Angelier真的不是凡人)课程部份其实大部分与地构重复。但笔者是个画图白痴,交作业交得很痛苦。除传统野外知识,因着老师个人遥测专业,亦有简介遥测技术在现代地质研究之应用,虽然与课程其他部分接不大起来,但作为遥测技术的入门知识尚称不错。
胡老师有野地最大的一份作业,即利用QGIS绘制野外工作(并修之野外地质学实习)范围之地质图,助教会给图资与基本教学,剩下凭个人本事。因为上课内容过于丰富,时常需要赶进度,恍神便会飞过去,可下课再找老师讨论,老师会相当热情地解释。
王昱
王昱老师是今年新进老师,专长为新构造与地震地质,讲述沉积岩部分。
此部分王老师的上课内容主要依照Compton书中的安排,很有条理,从简单之化石、沉积构造、到沉积相与野外纪录分析等技术。王老师上课很有个人魅力,ppt以自己的野外照片为主,所以如果上课没做笔记没看书,回去会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有不计分的Kahoot小考,通常分为三次,第一次为课前预习、后两次为两堂课下课后检测该堂课的学习成效,可立刻检测自己状况。
宋圣荣
宋哥部分内容大致与地球物质的岩石学相近,多的部分主要为野外分析的重点及火山分类。笔者没修过火山学,据修过火山学的同学表示基本上是一样的。
σ 评分方式(给分甜吗?是扎实分?)
扎实甜,胡老师与王老师部分之期中考考卷均有加分题可以把握,作业给分也不算太刁难。
ρ 考题型式、作业方式
作业
只有胡老师部分有作业,小作业每周均有两周后交,内容通常与该次上课内容相关,类似自己做补充笔记,并有照片绘图题。大作业即为前述之QGIS出图作业,另可自由决定要不要再加做一张台湾地质相关主题地图的小报告作为加分。
考试
胡老师的题目部分题目偏细,上课比较要够认真才能拿分,但其他部分均为大观念申论题,并有加分题,故分数其实不算太硬。
王老师题目活泼且很长,模拟野外情形,并据题干所给资讯申论分析之,可携带讲义或课本参考,并有一题绘制剖面之操作题,很佛超佛真的超级佛,连apparent dip都不用换
宋老师题目一向很大,今年的野地笔者觉得已经大到极限了:几题名词定义加上试论澎湖、金门、太鲁阁之地质特征与如何进行相应的野外工作各25%。就努力写吧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为外系选修,需先有什么基础较好吗?老师个性?加签习惯?
严禁迟到等…)
严禁迟到等…)
胡老师不喜欢有人上课吃东西,喜欢下台与同学互动,所以最好不用开电脑做自己的事。
王老师常举自己在台湾跑野外的经验,不过大家不一定有共鸣,想知道那些点在哪建议先看阿山老师的台湾地质概论。
宋老师的ppt超级多页,考前不一定要硬干完,翻过去看到不认识的专有名词抄下来找定义即可。
Ψ 总结
虽然野地可说是暑地的前哨战,但笔者碍于修课安排先修暑地才回头补野地。
可以在此课程中得到野外技巧与知识,更多的是野外实察的经验(并修之野外实习)。
这门课对笔者来说是这一年在共笔海中少有的窗,如果对地质有爱的话,这门课可以修的颇开心。
如果没有,上课ppt读完咬著牙也过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