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台大同学转作其他非营利用途?(须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条件):是
哪一学年度修课:103-1
ψ 授课教师 (若为多人合授请写开课教师,以方便收录)朱文仪
λ 开课系所与授课对象 (是否为必修或通识课 / 内容是否与某些背景相关)
工管系四年级必修
δ 课程大概内容
按照课纲内容:
策略管理总论
外部环境分析
内部分析
核心能力
事业层级策略
商业模式与策略创新
垂直整合与外包策略
多角化策略
多角化与集团企业的管理
全球企业管理
Ω 私心推荐指数(以五分计) ★★★★★
5
η 上课用书(影印讲义或是指定教科书)
Textbook:
Charles Hill & Gareth Jones, 2013, Theory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Cengage Learning.
还有指定个案、随堂迷你个案、经典导读教材
μ 上课方式(投影片、团体讨论、老师教学风格)
课本内容为投影片教学
还有四份个案报告、几份小组迷你个案讨论
老师会对于个案做很多提问,对同学个案讨论有相当多帮助
常常一下子就点出上课之前讨论很久的问题。
σ 评分方式(给分甜吗?是扎实分?)
课程参与与贡献(含出席状况、随堂个案讨论、课堂参与等) 15%
小组个案报告(含小组书面报告、小组口头报告等) 25%
期中考 (二小时的书面测验,选择题) 30%
期末考 (二小时的书面测验,选择+问答) 30%
小组个案报告成绩没公布,不过上课多提问发言比较好。
整体分数比另一般来说偏甜、也偏扎实。
个案报告真的很多,很忙的同学拜托考虑左转其他课。
不要当free-rider
ρ 考题型式、作业方式
期中考 (“英文”选择题)
期末考 (“英文”选择+问答) 30%
考试内容都是出自于课堂讲的内容和个案讨论问题,
包含迷你个案讨论、经典导读都是出题范围。
个案报告也算分,同学之间的提问问题也算有点困难。
至于各组分数如何没公布。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为外系选修,需先有什么基础较好吗?老师个性?
加签习惯?严禁迟到等…)
出席率不算注重,但随堂迷你个案和分组个案报告的时候还是要出现一下,
因为没出席怎么拿上课发言的分数呢。
外系选修应该是不太需要什么基础也能考试吧,
但上课的内容有没有感觉就是另一回事了,
毕竟这是工管系的四年级课程,上课还是会讲到一些之前必修的内容,
像是经济、会计、企管、组行等还是会点到一点,
没这些前提来上可能会觉得这门课很无聊没感觉吧。
加签:第一周一定要到,
工管系大四以上全签,
一开始说工管系大三也要抽但不知道为什么好像都可以上,
电机系应该是先抽五个,资管系也有配到一些名额。
最后结果怎么处理的我也不知道,但这三系之外好像就没名额了。
无论如何第一周一定要到,事后跑研究室也不会签。
Ψ 总结
到大四才知道个案讨论原来可以学这么多事情,
个案讨论报告的时候老师会提出各组不同答案,
最后会给一些意见,
老师会按照各组思考逻辑去提问,
第一次上台的可能会觉得招架不住吧,
如果有其他组写出不同答案老师还会请该组发表意见。
Lecture的内容其实课堂就可以把概念都记起来了,
因为老师也不会去考太死记的东西,
就是用问题来引导你去思考概念。
考试的内容是英文出题,不能带字典但可以问助教,
不过英文读很慢的人应该写起来也会很累吧。
最后因为认为这堂课的讨论部分很多,
在课堂之前的个案讨论也相当花时间,
建议外系有一些商管基础背景和有时间愿意讨论个案的人再来修。
本系大三也不要因为被大四或大五的学长姐提问而害怕啦。
最后一堂课的内容最重要,
老师说要在毕业之前找同学促膝长谈,
还忠心劝告到大四还没交过男女朋友的赶快找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