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小平顶与小尖顶

楼主: zephyr9114 (数学+物理+电脑=研究监狱)   2010-12-29 01:20:28
※ 引述《ja23072008 ()》之铭言:
: 当初DA的问题好像是“为什么ICBM的弹头有尖有钝?”
: 以下是我问到的答案
: “最早期ICBM的弹头都是钝头的,因为进入大气层速度太快,
: 尖头的会烧掉,钝头的震波会把高热隔绝在弹体外一段距离,加上减速快,这样做比较好.
: 后来的尖头目的与速度无关,是要减低RCS,
: 那种形状的弹头可以让RCS减到0.00000006平方公尺等级,
: F-22或B-2相较之下都是几百几千倍的东西,
: 这种尖头的进大气层前要转为圆屁股朝下,变成钝头减速.
: 至于飞弹的外罩,那要看你的容器,
: 装在旧的飞弹发射窖或SSBN内的新飞弹,常常会有长度限制,
: 那就只好把飞弹做胖一点,头也就圆一点钝一点,
: 新的飞弹或MIRV装得少的飞弹,就可以尖头”
以上皆正确
但是这里的重点是,东风-31他会不会做"翻转"动作(按照资料...,他也不用翻转)
而且这翻转动作十分不必要,因为会大幅度降低精准度,除非你是翻过来再丢一颗飞弹出
来,而且只有不到10秒作目标标定与校正作业...;或者你根本就是大幅度减速给更多校正
时间(=被拦截时间)。
: 不过还是产生新的问题
: 1.所以说钝头进化成尖头,是因为材料科技进步和控制律的改善?
应该说是"在热流问题上"尖头改成钝头
但是为了"反电子侦测"所以再改回尖头
问题来了,你要知道在热流问题上重返大气层时没有已知讯号穿透可物质可以在过快的速
度直接摩擦还不毁损,因此钝头震波隔热仍为必要。
进入大气层后再把飞弹罩丢掉。
: 2.当初DA的说法是老共的ICBM用尖头,是因为遇到某些障碍。
: 但依照上面的答案来看,反而是老共的ICBM比较进步?
先回头看一下三叉戟、SS-27、东风-31的比较,这里会发现东风-31其实介于前两者之间,
因此在这里并不存在你所叙述最后一段的问题,因为这里面长度、直径排第二又是尖头的
就是东风-31。
回头也可以看见美国义勇兵系统也是尖头设计,那么为何更早的义勇兵系统可以尖头,三
叉戟和SS-27却要钝头?
提示: 终端导引系统
跟问提无关的一点,中共的航天载具酬重慢慢达到高载重水准,在之前可以注意到同尺寸
弹道飞弹与火箭,美国的往往可以更重塞更多东西,不过这是另一个瓶颈。
: 3.对于ICBM重返大气层的过程又要重新理解了......
其实...,加钝头并不用把这过程重新理解...
楼主: zephyr9114 (数学+物理+电脑=研究监狱)   2009-01-05 18:12:00
没人回,我自答...因为终端导引是惯性...,不需用电磁可穿透材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