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老学长习武心得 第三弹~

楼主: jauping (平平)   2014-06-12 00:30:12
送旧卡片中A芳说怎么没有续集?
所以我又来啦XDD
正文前有两点注意事项
1.此为个人习武心得又本人只是个学生,所以觉得我的心得有用就记着,
若只是增加习武的徬徨就忘了吧XD
2.我没打草稿也没去看上两篇写了什么,所以若有重复就只是表示我觉得那实在是很重要
主题:定势
心得开始:
武术三关九节中
上肢分为 肩 肘 手
下肢分为 跨 膝 踝
力量的来源是身体 所以最靠近身体的肩和跨是最重要的
而末端的关节则是变招所用
所谓前拳 远捶 近肘 贴身靠
不论招式为何 肩跨都是力量传递的必经之路
这也是为什么老师总说 当防御时最好能控制对方根节(肩和跨)
那转换到我们练习的时候
肩跨控制整个攻击的大角度
当我们大角度控制良好时才有余力去控制末端关节招式的细腻变化
若我们仅仅是注意末端的招式变化手法
我们可能力量其实没有出来也可能整个动作都变形了
而肩跨控制手臂和腿所用的肌群当然是来自身体的核心肌群
举凡 背 腰 臀 胸 等等
所以核心肌群的强健是武术的基础
但又说到武术动作何其多 那些动作会用到那些肌群
我又不是运动专家(如谢安) 我怎么会知道
祖先们其实也不一定知道 但是有发展出一个简易的练习方式
"定势"
就是定住不动 不仅仅是八大势
所有套路中的动作都能定也要定
如此可以练习到武术动作所需的肌群
当然这是不是有效率的方式 我不知道
但这是一个看似笨但一定有收获的方式
另一种观点切入
当动作由A到B
如果维持B对我自己而言是十分费力的
那由A到B我还有余力去攻击别人吗?
所以我必须去习惯B这个动作
把维持B所需的肌群练强
如此我才能在由A到B的过程中发力
反之亦然
由此又可以谈到另一个问题
既然这么麻烦
我的攻击动作为什么不就直接找两个本来就很轻松的动作就好了
国术的动作每个都这么累 不是在整自己吗?
我所知道的国术中 拳术的发展是后期产生
皆来自于摔跤或是兵器(如 化枪为拳)
摔跤的重点是重心低和重心的变化
所以当我们蹲低重心自然就低
重心比对方低就比较容易翻倒对方
所谓蹲得越低跳得越高
蹲的低发的力就强
就算是从高处落下的力 能落得越低 力量也越强
兵器则是注重整劲,因为以前的兵器并非如现在的重量与大小 单用手是不易使用的
整劲是全身的协调 全身肌肉的整合发力
攻击的方向简单来分
由下而上
由上而下
由后向前
左右转换
我自己的认知是 要练由下而上有深蹲吧 由上而下就马步推掌吧
由后向前就是起跑的瞬间阿 左右转换我不知道XDD
再来说到套路招式间的接连
"前一招之末,已发后一招之机"
我的理解是前一招的结束是下一招的预备动作
当我们要发力时 记得攻击的方向
往前攻击 预备时就是在后方
要往下打 势必身体上在上的
左转出拳 身体必先偏右
所以练套路时这就是接连的重点
上一招的结束已经完成下一招的预备 也就是身体 腰跨 重心的位置已经预备好了
而这些预备的习惯养成还是来自"定势"
在练习定势时 假如我定个10秒钟
在这十秒钟我可以检查老师学长姐所说的姿势要领
可以注意是否为下一招的预备姿势
若是觉得卡卡的下一招不好做
那想必不是蹲太低超出自己的功力就是姿势角度有问题
再来也可以检视自己是否可以蹲更低了
有时候我们习惯在一个高度上练拳但不知不觉中已经可以蹲得更低
这时也是一个让自己更上层楼的时刻
当然定势不是练武的全部
这是一个基础一个地基
这个地基要打多大是个人的选择
也不是说这地基打的大就是武术高手格斗高手
格斗包含战术 心理 经验 体力 胆识等等 很多复杂的因素
而我们所练习的是一个省力的习惯
省力不是说真的用比较少的力
而是将同样大小的力分散给不同的肌肉而不是由单一肌肉负担
因此感觉轻松感觉省力
在日常生活中也如此
如果有机会 要耕田 要锯木头 要钻墙壁 要搬重物 甚至是简单的行走
借由国术的练习都可以体会更轻松的生活
※ 编辑: jauping (140.112.252.96), 06/12/2014 00:35:19
作者: yinou (小诺子)   2014-06-12 16:54:00
推!!!!!!!
作者: errantknight (不問歲月任風歌)   2014-06-13 01:39:00
基础概念课可以算修过了~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