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的原始版本,请大家对照看看....thx

楼主: caselook (幸福要懂得耕耘)   2007-08-03 11:51:27
※ 引述《caselook (幸福要懂得耕耘)》之铭言:
: ※ [本文转录自 Physics 看板]
: 作者: caselook (幸福要懂得耕耘) 看板: Physics
: 标题: [请益] 太极拳的物理性质
: 时间: Fri Aug 3 10:43:36 2007
: 板上大大万安:
: 下文是转载至“云观”部落格
: http://tw.myblog.yahoo.com/jw!2DaekdibFBLCqpcn8NFc/article?mid=446&pk=%E5%A4%AA%E6%A5%B5%E6%8B%B3++%E7%89%A9%E7%90%86,
以下内容应是上一篇的原始版本,似乎把“摩擦力与刚体……”改为“波的……”,
“气沉丹田…”也改掉了,有兴趣的大大,请参照看看吧...thx
壹●前言太极拳可说是现今台湾最流行的武术,在早上的公园里常常可见许多人在打太极
。然而,许多人常对太极拳有一些误解,认为练了太极拳之后可以身如行云流水,稳如泰
山,或是身体不动便可以意念凌空发劲将人震飞;相反的,有人却以为太极拳充其量只是
一种健身操,软趴趴的没有任何力气,不堪一击,算不上一种武术。
但其实这是完全没有接触过太极拳的人才会有的夸张观念。真正的太极拳不可能违反任何
的自然原理,也不会有任何超越人类能力的力量。事实上,太极拳的确是一种可防身也可
健身的武术,“借力使力”、“四两拨千斤”在太极拳中仍然是存在的,只不过那是巧妙
地应用物理原理以及了解人体结构的结果。
坊间的太极拳书在解说时常会使用物理学原理来解说,但笔者发现,如果要用正确的力学
观念来分析的话,很多书都写的模棱两可,或者是物理学观念错误。不过笔者还是蒐集得
物理观念较正确的资料,并在郭于贤教练的指导之下,以物理或人体工学的角度解析太极
拳的内涵,将太极拳的特殊技巧加以解析,分条列举,让太极拳看起来不像某些人想像的
这么玄。
笔者是太极拳的初学者,一开始学习太极拳时,也混杂着成见,只以健身为目的。后来深
入了解,发现太极拳的奥妙之处,故加以研究写成本文,并希望借此导正许多人对太极拳
不正确的观念。贰●正文
一、太极拳基本姿势要求的物理意义(注一)
太极拳在基本姿势上要求的是“正直的躯体”,而细部要求有诸如虚灵顶劲、立身中正、
含胸塌腰、松肩沉肘、裆劲开圆、虚实分清、气沉丹田,以下一一分类说明其实质目的。
01.虚灵顶劲、立身中正(注二):
名词解释:虚灵顶劲是指感觉自己头顶的百会穴被一股力量牵起,下巴后收,使头顶与脊
椎骨成一直线,而立身中正是将自己的尾椎骨放松,使背部成一直线。此时若背贴著墙壁
,则会感觉到背、腰、臀部皆能贴住墙壁。
意义:脊椎并不是完全直的,因此不能说中正就是将脊椎打直。此两个要求的目的在于将
脊椎骨呈现正常的排列与曲度,使得关节放松,保持灵活度。同时让重心落在脚底涌泉穴
上,如果重心偏前,就会往前倾,偏后就会往后倾,则会站不稳。另外,脊椎中正可以让
脊椎支撑体重时所产生的侧向力减小,使脊椎灵活且轻松。
02.含胸塌腰、松肩沉肘:
名词解释:含胸是指将两肩在不影响松沉的条件下微微向前扣,塌腰、松肩、沉肘则是将
腰部肌肉、肩部三角肌以及手臂的肌肉放松,但保持着基本的中正架式。
意义:这两个要求是’将全身放松。含胸的消极意义是以内扣的肩膀保护胸部、心脏;而
积极意义是固定肩关节,使手臂推出时拥有稳定性。塌腰、松肩、沉肘就是要去除身体的
赘力,使灵敏度增加;就养生的观点来看,也可使肌肉放松,使血液循环顺畅。
03.裆劲开圆、虚实分清:
名词解释:裆劲开圆是要求两角张开成马步时,膝盖往外撑,尽量使膝盖保持在脚底涌泉
穴上方,膝盖前端却不能超过脚尖;虚实分明则是将重心放在其中一只脚上,只用一只脚
支撑身体的重量。
意义:这两个要求是注意腿部支撑重量的方式。裆劲开圆的目的是防御对手对腿部做的攻
击,如果腿部没有撑住的话,就容易被对手从下端摔倒;而如果膝盖超过脚尖,躯干到膝
盖的水平距离会随着加长,于是以膝盖为支点所产生的旋转力矩也变大,膝盖便要用较大
的力才能产生平衡的力矩,如此一来便会增加膝盖的负担,而负担过重则易受伤。虚实分
明是要将重心所在的脚当作轴,可增加身体活动的角度,并且发挥另一只脚的灵活度。
04.气沉丹田:
名词解释:这个词容易让人想到武侠小说中的储存内力或运功,但其实气沉丹田是将意志
力集中在肚脐下三吋,使腹部微微用力,腹部肌肉微微紧绷。
意义:气沉丹田是配合含胸,藉以保护身体腹侧的内脏不受伤害。
二、太极拳使用技巧的物理意义
太极拳在用劲方法中有许多巧妙应用物理原理的地方,诸如摩擦力、动量守恒、运动独立
性以及刚性结构可传递力、非刚性结构能吸收力的性质等等,以下一一分类说明,某些类
别以陈氏太极的“掩手肱拳”举例。
01. 摩擦力与刚性结构可传递力的性质(注三)
太极拳在使用手臂攻击的时候,并不是将手臂往前挥出,而是将手臂、肩膀、身体连结起
来,而以脚底往地面摩擦施力,以获得摩擦的反作用力,并且借身体传至手臂,使手臂拥
有动能。这么做的好处在于将手与躯干连结,会比较稳定,也不容易被推动;而用腿的力
量比手臂大,因此以脚施力代替手施力会获得较大的能量,由于力量是取自脚蹬地面的反
作用力,在术语中便称为“接地力”。例如在发“掩手肱拳”时,要先将脚底对地面摩擦
,以移动重心,再将脚面旋转,将转动的右手顺势击出。
02.动量守恒
太极拳在发劲的时候讲究发“对称劲”,是指发劲的时候,如果往一个方向出拳,重心连
线的另一端也要出拳,例如发“掩手肱拳”时,右手向前出拳的同时,转腰带动左手肘向
后击出。此动作的消极意义,是在转腰时,左手向后击出会使旋转顺畅,保持松柔;但积
极意义有二:其一,左手向后打,可以作为攻击,其二,运用动量守恒的观念,若是要使
拳头拥有向前的动量,则躯干必受一向后的动量,如此容易失去稳定,然而若顺势给予左
手一向后的动量,则与右手的动量抵销,身体便不会受到动量。因此对称劲不但能增加攻
击方向,也能保持身体稳定。
03.非刚性结构可吸收力的性质
当一个拳头挥中目标时,太极拳强调要瞬间将手臂放松。原因是,如果打中拳头之后手不
放松,则因为手臂是紧张的,故呈现刚硬的状态,因此反作用力会回震到手上的关节造成
伤害;若在瞬间放松,则手臂变软,反作用力在传递的时候几乎马上就会被手吸收掉,则
关节便不会受力,伤敌而不伤己。04.角动量使运动稳定(注四)
如同子弹要旋转才会稳定,并且有往内钻的力量,太极拳也有所谓的钻拳。例如“掩手肱
拳”蓄劲时,拳面原本朝上,在出拳时,拳面逆时钟旋转,击中目标时拳面就朝下了。若
是拳与手臂没有旋转,则若是有其他力碰触手臂,就会产生力矩使手偏向;如果在拳头加
速的时候兼以旋转,会产生一平行于手臂的角动量,此时若是有一外力碰触手臂,则得到
另一角动量,但因为角动量须相加,便会减小手偏离的角度,于是拳头的走向比较不易改
变,比较稳定。
05.运动独立性
运动独立性是太极拳最奥妙的地方,也就是俗称“借力使力”、“以柔克刚”、“四两拨
千斤”的其中道理。说来其实十分简单,就是针对垂直敌人拳头速度的方向施侧向力,不
撄其锋。以下分为几点讨论:
A.借力使力
当敌人挥拳时,搭住敌人的手臂,将其往旁边推,此时敌人会因为自己拳头的速度与受侧
向力所得速度的合速度而往旁边跌去,而因为对方运动方向已偏离,甚至可以往对方速度
的走向加速,使对方加速跌出,这就是所谓的“四两拨千斤”。
B.缠丝劲(注五)
缠丝劲初步是指抓住对手的手臂,以其手臂为轴旋转。当对手的拳头击出时,抓住对方手
腕并顺着拳的走向将手移动,同时扭转对方手臂。由于施的是切线力,而对方不会在出拳
的时候在手臂切线方向施力,故扭转能较轻松,但却可有效地令对手出现背势并使其关节
受伤。
C.走化
常常可以听到,许多人推一个太极高手,也推他不动(甚至在电影《推手》中也出现过),
这可能让人认为练就太极内功,就能拥有巨大的内力可以抵抗,其实不然,这是利用侧向
力与人体工学造成的结果。首先,人的手要发出往前推的力量,须在手掌垂直手肘时方能
发挥最大效率,反之则会推得很不顺且吃力。所以当一个人(或多人)在推一个太极拳师时
,被推者会感受到推人者施力的方向,并且立刻转动被推面的角度,使被推面的角度与推
者的手肘不垂直,则推者为了施力方便,会收起力量,调整手肘角度并且再出力。此时被
推者便会重复上述动作,再次卸去推者的力量。于是推者的力量便会不断地浪费在施力和
收力上,而被推者本身却没有受到什么力。因此推者会觉得自己使劲了力推,却觉得力量
仿佛石沉大海,而被推的太极拳师却看起来很轻松。参●结论太极拳真的不是什么超自然
的武术,而是诸多前辈以智慧与经验,巧妙应用人体工学跟物理学的结果。基本的虚灵顶
劲、立身中正、含胸塌腰、松肩沉肘、裆劲开圆、虚实分清、气沉丹田等姿势,让身体能
以最小的力量支撑身体,并且还能保持放松的状态。而实战与拳架中的接地力、对称劲、
钻拳、借力使力、缠丝劲、走化等技巧,在在都显示出太极拳应用力学的灵活精妙,而达
到“以最小之力,化去对方最大之力”的效果。
太极拳用劲的方式是非常值得探讨的地方。但可惜的是,市面上所见介绍太极拳的书籍,
多半是作者的物理观念有偏差,只以直观来做解说,而弄得人似懂非懂;或是讲得十分虚
无飘渺,只有深入学习太极拳的人才能看得懂,门外汉反而会弄得一头雾水。因此如果能
对太极拳用劲的方法提出正确的科学解释,必能增加社会大众对太极拳的正确认知,也可
以使出学者更能了解个中用劲的前因后果,并在体会拳理方面有所帮助。
笔者学习太极拳才近半年,所作研究只能由书上的字句、教练的指导以及自己目前的体会
来搭配,故恐怕无法对太极拳做面面俱到的介绍。并对太极拳如何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
强身体机能等方面还没有相当的体会,也无法以科学的角度来解析。如果有太极拳的高手
能对太极
所以太极拳是用物理学而不是用超自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