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一)文学讲座@普通102
讲者:徐亦甫(政治政论二‧后现代文学社副社长兼书评组长)
讲题:故乡与原乡之间-概述马华旅台文学
讲纲:
从民国五零以后到上个世纪末,马来西亚华人作家在台湾出版了近百种的文学创作,形式
横跨诗、小说、散文,大概就独漏剧本。二十一世纪以后,也又有了四十余种的出版品,
其中虽然不少是成名大家的作品再版,但也不乏新作。就数量而言,一百五十种只能称得
上是冷门、小众的文类,那这一百五十种的作品,却以其独有的风情、风格乃至题材、色
调,在台湾的文学史,亦是华文文学史上占了个不败的地位。
。
这些作品,除了少数几个如黎紫书等,泰半都是在台湾取得高等教育,若非回到南国,不
少便留在台湾的学院内担任教职,甚至选择归籍异乡。如今最为重要的几名大家:李永平
、潘雨桐,乃至商晚筠、张贵兴,再至林幸谦、黄锦树、陈大为、钟怡雯,或者在学术场
域的张锦忠、林建国、高嘉谦等,这群所谓的马华旅(在)台作家,以及那些没有成为名家
的写手,屡屡在台湾、华文世界的各大文学奖摘下奖项,并且在各种文学史(台湾文学史
、马来西亚文学史、马华文学史、中国文学史)脉络中,写下一笔,也不曾在书市中断绝
。
。
作为一个正统的台湾闽南人子弟,我曾兀坐总图二楼868.7-868.8之间,或者是813、850
、857、863....这些作家、作品散落在"东南亚文学"与"台湾文学"与"中国文学"之间,但
不论他们"被分类"或"自认为"归属何处,倘若我是一名大马留学生,他乡求学,侧身这些
书架之间,翻阅那些五六十年来的学长姊作品,那些孰悉的家乡名称"砂劳越"、"柔佛"、
"婆罗洲"、"吉隆坡"...那股乡愁必然无以复加的浓厚而带有抚慰功效吧。这些作家不少
都出身于台大的文学院,甚至理工医农学院,不论是学士或硕博士,在台大谈论他们的光
彩,想必是特有味道的吧。,若你是大马子弟,请陪我们一同认识你们。若你是台湾子弟
,则更应该来关心他们的故事。因为马华的故事总是关于离散与认同,而往往彼此分歧冲
突,就这点而言,台湾人与大马华族,必然是某种命运上的兄弟姊妹,而有并肩摸索未来
性命之可能。
。
再次邀请各位的到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