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科技部携手台大AI中心 让科技与人文并肩

楼主: olmtw (支持htc,支持台湾货)   2020-10-16 21:46:49
科技部携手台大AI中心 让科技与人文并肩同行
文 郭静芝 2020.10.16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不断革新且应用范围持续
扩大,相应的伦理,社会,法律议题也陆续浮现,世界各国都在探讨科技发展与
人文社会两者该如何并重。为了应对这波人工智能的社会冲击,科技部补助人工
智慧技术暨全幅健康照护联合研究中心(AINTU,简称台大AI中心)今(16)日假国
立台湾大学梁国树国际会议厅召开“科技与人文对话系列研讨会-国际人工智能
科研发展之指引、规范与实践”。期望借由AI创新研究中心人社计画团队专业观
点与研究成果,以跨领域与多面向的看法,引领各界人士了解科技与人文间的复
杂关联性、未来社会可能遭遇的影响与挑战,以及学者与企业可能因应的实践做
法。
跨领域协作,让科技与人文同行
因应智慧时代的来临,行政院于107年起推动“台湾AI行动计画”以落实数位国
家、智慧岛屿的国家发展策略,科技部并分别补助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清华大学
、国立交通大学以及国立成功大学等四所国内顶尖大学成立AI创新研究中心,研
究主题包含了核心技术、智慧制造、智慧服务及生技医疗四大领域,以跨领域、
跨单位、跨国际的合作方式,打造国际级研究中心,以促成更多国际交流与合作
,使台湾的既有研究能量能更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学术及研究影响力。台大AI中心
陈信希主任表示该中心即是由科技部补助设立之研究中心,涵盖了核心技术和生
技医疗两大主题,更分别设有人工智能技术(AIT)及全幅健康照护(MAHC)两个子
中心,以整合校内资源及学术网络,加速台湾在人工智能技术与全幅健康照护研
究之发展。
此外,由于人工智能发展与导入,势必会引发劳动市场、产业结构、社会平等、
专业伦理等不同层面的多向变动,进而衍生出许多争议问题,须透过人文社会科
学协助进一步探讨。因此,科技部于108年针对未来人工智能于社会实际应用时
可能面临的重要议题,征求人文社会领域之研究计画,期望能预先掌握AI对社会
可能的影响,及早研拟因应做法。陈信希主任亦表示,该中心已办理过多场“科
技与人文对话系列研讨会”,希望透过人社领域与AI技术的专家对话,以跨中心
,跨领域、跨计画的方式,进行沟通讨论与深度研析,提出具体可行之方案建议
,供科技部与社会各界参考。
人工智能的伦理、社会、法律议题
科技部除108年于AI创新研究中心下新增补助人文社会研究计画外,更于去(108)
年9月发布“人工智能科研发展指引”,期望降低AI科技研发的潜在疑虑与风险
,消弭AI偏见、歧视与排除等情形。陈信希主任表示目前4个AI创新研究中心辖
下皆有人社计画针对不同的社会、法律、伦理议题进行研究,并以跨中心与跨计
画的方式提供辖下AI研究计画协助;此外,台大AI中心每年持续举办科技与人文
对话系列研讨会,借由人社团队与技术团队不同角度的议题探讨与成果分享,不
仅加速台湾AI技术发展也同时增进在应用落地时的人文社会面向的相互理解。
本次活动由台大AI中心与台师大人社团队共同规画办理,邀请8位专家,说明AI
的技术应用对社会的影响与挑战,国际最新的相关规范精神,及科学研究及产品
落地不同阶段的实践议题与产业因应范例,是难得结合学研界与产业界的全方位
讨论盛会。与会专家中包含:法律专业(台大黄铭杰教授,北医大李崇僖教授,
资策会彭睿仁研究员),人文专业研究(甘侦蓉教授),兼顾人文与技术(丁川康教
授,黄从仁教授),AI技术专业(林守德教授),产业因应(Google 台湾董事总经
理 马大康博士)。
其中有3位人社计画主持人及1位技术计画主持人由不同领域提供专业的见解,搭
配以各自研究成果为范例阐述;如台大AI中心李崇僖副教授针对欧盟“人工智能
白皮书”与“资料策略报告”背后策略思维进行探讨与分析,认为台湾应展望欧
盟未来对科技伦理治理与风险治理的发展策略,以思考台湾的政策冲击与因应;
台大AI中心林守德教授(也是Appier的首席机器学习科学家)则探讨AI“可追溯性
”与“可问责性”原则的重要性、在执行上须关注哪些面向,或是在实际应用时
存在的挑战及届时能运用的克服方法为何,以帮助国内外AI产业发展能够更加成
熟与健全;成大AI中心丁川康教授则借由群众外包来蒐集不同公众情境中的伦理
行为,接着透过AI技术如基因编程与学习型分类系统来建立日常道德的模型,其
模型的透明度能允许人们去分析那些被选择的特征、调查决策偏好,以及测试潜
在的偏差;成大AI中心黄从仁教授分享人工智能系统中常见的机器学习/深度学
习方法何时会学习去做偏误决策,以及如何应用近年来所发展出的“可解释性”
(Explainable AI)方法去了解各种自动化决策系统的决策标准与倾向。
科技与人文的对话,未来挑战与实践
各种创新科技如AI、大数据、5G等发展已成为国际趋势,对社会环境皆造成改变
、影响并带来潜在风险,如偏见与歧视、个资与隐私保护疑虑、安全性与风险之
考量,甚至是AI系统决策的透明性、可追溯性或可解释性等。陈信希主任表示在
当前各国在努力的数位国家与智慧城市,即是仰赖AI技术与大数据进行相关资料
之分析与运用,无论是个资使用与匿名处理等隐私安全问题,或是因系统决策不
透明与不可解释造成的不安等,都是政府治理与科研发展上相当重要的一环,未
来该如何确保AI的透明性、可追溯性与可解释性等将会是首要挑战。
此外,新兴科技的应用对于现行法制规范亦造成相当大的冲击,现行法规仍有许
多模糊灰色地带须确认或突破,以智慧医疗为例,许多创新技术仰赖大数据收集
与数据库之建立,对于病患数据收集、保存与传输仍有许多限制,且服务可能涉
及各种装置、仪器、软件或用具的使用,此些是否属医疗器材、是否需要执照等
各种衍生问题亦仍须厘清。因此,在身处智慧时代的当下,因应新科技应用而产
生的各种伦理、道德、法律等议题,仍须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一同探讨深究。
陈信希主任最后表示,借由本次人文社会领域计画团队的成果展现,以及学界与
业界专家的分享,期望能提高台湾AI科研人员对相关技术之应用可能造成的社会
影响之认知与了解,同时让人社领域专家了解实际科研人员在落实此指引之过程
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负担,以完善AI研发环境,并减低对人文社会的冲击。
https://ctee.com.tw/industrynews/activity/353054.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