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台大若能做到这五点,将引领全台亚洲第一

楼主: qweewqq (風一樣的男子)   2018-01-16 17:16:54
致管校长的公开信:台大若能做到这五点,将引领全台进行亚洲第一的变革
文:谢昆霖(室内设计师、建筑设计师、推动实做教育、倡议议题导向创业,横跨设计、
创客、创新创业、高教改革相关领域。创立禾方设计、享实做乐、有你好棒)
致台大新校长的一封公开信
先恭喜您2月1日即将走马上任。晚辈一向景仰您是条汉子,汉子口中的变革一定会成真,
必将为台大来全新的风气。然而,晚辈想在此对您提出更多的建议,希望台大能放大变革
的影响力、带领更多的大学一起变成21世纪的大学。
台大一向是台湾高教圈的领头羊,拥有全国最优秀的师资和学生。即便如此,近年也陷入
国际竞争力下滑的忧虑:有不少优学生第一志愿是中国优秀的大学,不是台大。众人忧虑
的是排名下滑,而晚辈忧虑的是领头羊之后的,资源相对不足的学校里的学生。
高等教育一向是教育资源竞赛(资源指的是财、师、生),不论“公共化”或“市场化”
的路线之争都无法回避高教资源稀缺且有限的事实。100万的实验室和1亿的实验室、一个
学生10万预算和100万预算,不同资源做的梦就是不同。资源最多的台大尚且失去优秀学
生,“后面的”大学又能如何照顾好所有的学生?
台湾的父母都会告诫孩子“现在零分都能上大学,你好歹给我拿个学位回来”。“人人都
可上大学”、“拿个文凭很基本”的社会氛围早已是现实不是问题。大学老师常常在抱怨
学生素质变差,但这在少子化的现实下已是既成事实,要嘛老师不要教、学校直接关掉,
不然就是面对现实。
真正的“现实”是孩子并不差,只是他们不擅长读书考试。大学要接受的是:必需换方法
教,老方法不管用了。然而在高教资源分配大者恒大的情况下,本来就不善长读书的孩子
读著资源更少的学校,又能对他们的学校抱怎样的期待?
顶大以外的学生超过九成。未来社会的建构不是依赖顶大的菁英,而是这九成的人们。整
个高教圈的问题应该是“如何照顾好所有挤进大学的孩子,不论他们几级分”。顶大以外
的学校,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针对少子化之后的学生样态变化作出变革?大学是否有
能力针对这些孩子的“未来人生”作出全面性的翻新?
在真实世界里的学习,早就是在光速前进的杀戮战场里,用各种型式的自学保持竞争力。
而我们的大学还在用“一学期18周”慢慢来?每个人进社会都要适应这样的快速变动,作
为教育最后一哩路的大学如此温吞,又怎么期待我们的社会可以充满竞争力?
马云说阿里巴巴三个月实验三个新的商业模式,商学院教的还是旧的个案,这样的教育怎
么符合他们的需求?
台大可以引领全台湾的大学,进行亚洲第一的变革
21世纪需要的人才,已经无法用传统模式培养;自然,大学也应该变成21世纪的大学。在
过去不同的时代里,大学曾办演不同的角色:曾经服务于神,也曾经服务于政府。21世纪
的大学,有没有可能完全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解决未来的难题,培养可以解决未来未知
难题的人才。
高等教育要变革,首先大学要具有带领社会前进的使命感,从使命感延伸到教学,才能让
学习具有意义。产生了有意义的教学,才能有意义的整合资源。资源很重要,但透过具有
意义且高度创新的方式整合更重要。这些都需要由台大引领与示范。晚辈分为以下五个主
题进行探讨:
创造引发跨领域学习动机的环境
大规模实施弹性学期制度
创造混龄大学
降低学生跨专业探索的时间门槛
可自主弹性规划学习节奏的专业课程
1. 创造引发跨领域学习动机的环境
“T型人才”、“丌型人才”口号喊完了,一学期18周分时授课的设计并不代表学生就会
变成这样的人才。
回想我们开始“深刻学习新领域”的动机是什么?是困顿、是一番话、是顿悟、是好奇而
后兴趣。大学有没有提供足够的环境、提供这样的机会?
晚辈曾在大学里进行简单的调查,发现具有动机的大学生不到一成。晚辈认为,让没有学
习动机的孩子因为家庭的压力、社会主观偏见而在大学里虚渡四年,是国力的巨量消耗,
是社会生产力的黑洞。
在高教阶段,抱怨K-12的教学模式已经全无意义。晚辈认为,唯有大学自己先变革才是关
键,上课模式和招生思维一旦改变,K-12的教学自然会改变。
因此,晚辈认为大学端应该立即投入各种资源,用精实开发的精神布建具有“引发跨领域
学习动机”的教学环境,这是首要之务。这样的教学环境,讲白了就是鼓励老师和学生失
败的环境。
诚然大学受限于采购法和各种可憎的校内会计制度,“失败意即无法核销,因为失败不能
是KPI”,因此改变的关键是会计行政(但我们都知道这些一时半刻动不了)。晚辈建议
初期由校长找校友成立一笔基金进行为期至少三年的试验,这笔基金的功能是一个第三方
的资金池,用弹性的会计操作进行。一方面符合校内规范,另一方面,一旦任何计画在原
始KPI设计之下,临时想要增加无法核销的教学实验可以有灵活的资金可用。
过去,国家/学校的行政体系用各种制度处罚想要有所作为的老师,现在我们应该在制度
上创新支持那些老师和学生勇敢失败。
2. 大规模实施弹性学期制度
网络上已经可以学到任何东西,连国外顶尖课程都能学习。线下教学唯独有一个东西是无
可取代的:找到学习动机、手把手的领进门、遇到困难的指点、一起渡过难关的共学体验

如果学习不再是18周、每周进某一间教室一两个小时,那么学习可以是任何东西。
学期可以规范教学进度,但学习进度却不一定是按照教学进度走的,可能远远超前也可能
远远落后。从学习的观点来看,学期可以有更多的想像,比方说两个月,甚至两天。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不是老师;学习的本质是赋能,赋能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每个学生在
增能的过程里节奏不同,遇到的困难也不一样。有的课程如果善用网络学习资源,不一定
要在教室待这么长的时间、也不一定要每个礼拜固定几小时上课。当学习无所不在的时候
,规范上课时数和上课周期只是无所谓的限制,应该让老师可以依照不同的学习需求设定
不同的教学时间。
如此一来,老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好好进行研究、或是执行各种计画呢!
3. 创造混龄大学
在这里指的是,“同一个班的正式修课学员,年龄分布可以从12岁~78岁,只要有能力修
的都收”。
真正扎实的学习,像是夯土一样,舖一点点、夯一点点。但传统在“管理思维下的‘老师
统一教学生’”,不可能达成这样的学习成效。而小班制的“陪伴式教学”虽有可能,但
实际上很难实施。
另一方面,因应社会巨大变迁即将产生的失业潮,在职的社会人士需要再增能,这不是传
统的职业训练,而是相对高端的课程:诸如第二、第三专业,跨领域能力、自动化工作能
力、与AI协作的能力……。
打个比方:因Fintech而可能失业的银行员,他们会需要学会与Fintech一起工作的能力。
而事实上应届会计系、财经系的大学生也需要这个专业能力。
因此如果把这两股需求混合起来,让“大学部”不再侷限于“18岁应届”、也不把社会人
士设定在“在职专班”,直接混龄共学。这样产生的效果是“有高度动机的社会人士会推
著大学生学习,无形中提高整体动机、甚至起到代间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社会人士
会间接成为最佳的助教,协助大学生提早接轨真实社会需求,让不同年龄的学习群体互相
成为彼此的学习鹰架,互相支持成长。
当然在这个情况下,老师会面临更大的授课压力:必需开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否
则不会有社会人士选课。这样的课程更能让大学生理解专业如何对接未来的社会需求,这
是正向循环。
在制度上的修正就是混合推广部和大学部,并且将部份课程针对社会人士的需求将授课时
数浓缩,而不是每天来上一点点课。如此一来也同时解放老师和应届大学生的时间。
4. 降低学生跨专业探索的时间门槛
以“解决社会议题”为手段整合跨领域专业,实现“议题导向专案、专案导向实做、实做
导向(专业)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来真的是操作重点,必需用真正的社会议题作为现
场,玩真的工具、做真的专案、面对真的失败(而不是成绩)。
社会需求变化快,刚进大学的社会需求,跟四年毕业后的需求已经不一样。透过议题导向
的专案实做,将跨领域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
议题,是需要非单一解、多元解、多重解的问题。所有解决方案的可执行性、可能性,都
高度不确定。
以社会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提出多元解决方案,并鼓励(Kick)学生实做,界接相关的
社会资源,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专案实践需要的各种专业课程”。
如此一来,将校内大部份系所的专业课程转化成各种学习模组,成为一篮子课程,提供学
生依照专案实做需求自行组合专业课程的可能。
学生选择发展何种专业领域,从过往消极的、转换成本极高的“一选定终身”,翻转成积
极的、议题导向专案实做的跨专业探索。将有助学生用最短时间探索第二、第三专业。
实务上这部份可以Leverage USR的资源, 大刀阔斧设计“跨领域专业课程”的串接制度
,否则USR只是开设更多选修课程,却无法整合既有的专业必修课程,甚为可惜。
5. 可自主弹性规划学习节奏的专业课程
明确的做法可以是发展分级不分龄的(专案导向)专业课程。
过去为了大班教学、统一管理、安排教室方便,限定课程必需以年级的方式管理,导致学
生必需修完大一课程才能修大二课程。举例来说:已经自学具有大三程度的学生被迫必需
从大一上起、学生也无法自主选择停留在大二程度反复学习。这是不合理的排课逻辑,它
大量地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也消磨老师的热情。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理想,但在过去的大班制教学里很难实现。若能利用“分级”的逻
辑对专业课程进行切割成可堆叠的“学习积木”,利用“专案导向”引导学生像游戏取宝
物升级一样自行堆叠学习积木,搭配无穷的线上学习资源破关升级。
分级不分龄、专案导向式的专业课程,学习评量端看专案的产出并进行面试即可。“上课
”两个字从此都变成“做Project”。现行以Lecture based授课的内容,大量采用线上资
源替代,老师应该挑出关键的部份“领进门”即可,以80/20法则来说,老师应该挑出那
些影响80%的20%关键知识进行线下的教学,其余交给线上。而整个课程,老师可以出有趣
、实用的题目,让学生吸收完20%的关键知识之后,自行挖掘剩下80%的知识,并自主完成
专案。
顺着毛摸的变革
晚辈认为在既有的现实之下,变革有其困难。
现今台湾所有的大学面对的“现实”:少子化招生不易、国际竞争、高教资源不足、高教
退场、与社会需求脱节、教育部科技部计画的牧场、高教教师需求各自不同、会计主计制
度……。每一间大学遇到的“现实”都不太一样,但大体来说核心问题是类似的:缺乏弹
性。
台大当然可以独善其身,不去理会少子化对整个高教圈的冲击;然而台大更可以扩大影响
力,带领整个高教圈转型。为的不是“大学自己”,而是“未来的所有学子”。
“台大能办到是因为有资源,我们没办法”这是晚辈常在其他学校听到的声音。在“台大
与台湾高教必须变革的起点”上,台大必须当带头大哥,并且示范21世纪的高教该具备的
核心价值和精神,示范一个“不论资源多或是少都可以实践的方法”。
当大学里的老师们说:“台湾只有一个大学叫做教育部”,那台大能不能示范和协助“每
一间大学都可以用最少的资源在狗屁倒灶的科层体制里玩出新的可能”,我们才能让“顶
大以外”的90%学子,受到可以对应未来需求的高等教育。
第三方(Third Party)伙伴
基于过去的经验,晚辈创立了Unihub这个专注于协助高教创新的教育品牌。 透过过去的
连结,晚辈试着整合大学老师最需要的资源,提供第三方服务(Third Party Service)
,并且将“大学老师、实做业师、先进课程、社会议题、公私部门资源”整合在一起,透
过“跨领域创新课程规划”与“协助办理创新课程”这两个服务,直接协助大学老师们优
化执行 高教深耕、USR、教卓 的成果。
晚辈曾统计过,从开始实施高教深耕起,教育部、科技部投入高教的计画中,相关KPI有
指涉到“提升学生学习成效”的预算,高达144亿。但是,过去每一年投入的预算数额可
曾少过?没有。成效如何?大家心里有数。
在高教的现实环境中,大学老师能做的很有限,面对世界的快速变迁,大学需要更多更灵
活的伙伴,协助大学老师优化教学成效,这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局即将开展
不论如何,台湾已经到了“必需变革”的时间点。经济上、产业上、环境上、国际上,四
个面向遇到的困境,就晚辈的观点来看,高教是最重要的枢钮。利用高教的能量,可以扭
转K-12教育的困境,更直接影响未来产业经济的萌发、用新产业新思维解决老(系统性)
问题。
衷心期待台湾的众大学能在台大的协助下齐心变革,将是台湾之福。
责任编辑:潘柏翰
核稿编辑:翁世航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7620
作者: Marsden (马士登)   2018-01-16 17:43:00
看到这种放个名字就好却放一堆title的...
作者: zyxx (321)   2018-01-16 18:00:00
楼上标准骑士
作者: LK112 (LoserKing)   2018-01-16 18:05:00
他谁??
作者: HenryLin123 (HenryLin123)   2018-01-16 18:27:00
自己挂自己的头衔越多越没料 看FB的心得
作者: WindSaint (中山猕猴拳)   2018-01-16 19:47:00
有你好棒
作者: aa85ss20 (跳痛)   2018-01-16 19:52:00
认真看完内容觉得写的满中肯 现在线上课程跟网络上的资源真的多到炸 也因此实际去‘课堂’上所学到的 就不应该只是那些教科书上、网络上就能自学的内容 因此做专案这形式我个人也很推荐 同时也可以学到人际互动、沟通表达
作者: gy6543721 (元气小馒头)   2018-01-16 20:21:00
认同教授应该自省 开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以机械系为例 近一半的必修是完全没必要存在的很多教授只是为了领钟点费而开 然后冠以必修之名逼学生不得不选 然后自己又没备课教得超烂作业考试又乱出 浪费学生的时间这种课去机械系看一大堆 越老的教授开的课越废这种不怕没人选、有恃无恐的烂必修 最应该先砍
作者: willie6501 ((OωO)~)   2018-01-16 20:29:00
又一个把高教当成职训所的
作者: gy6543721 (元气小馒头)   2018-01-16 20:31:00
楼上 高教不是职训所 但不代表就能以学术之名乱开
作者: willie6501 ((OωO)~)   2018-01-16 20:33:00
我不是在说你,是对原文的感想而且这文章到最后面感觉只是在替自己打广告
作者: gy6543721 (元气小馒头)   2018-01-16 20:35:00
嗯嗯 明白你的意思
作者: willie6501 ((OωO)~)   2018-01-16 20:36:00
我不太明白现在机械系必修被改成怎样,我以前修的课程我自己是觉得都还算蛮有用的,大家很讨厌的量测原理其实我也收获不少,只有机械工程概论有些不知所云量测原理上课会了解必修教过的那些理论到底怎么在实务上遇到这样
作者: pinjose (jose)   2018-01-17 07:37:00
这篇不错阿
作者: nindo12301 (南南路)   2018-01-17 12:17:00
作者: h920032 (王者迪西)   2018-01-18 08:02:00
说好的博雅呢? 商人治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