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担任台大社会系系主任期间,李明璁老师提出升等未获院教评会通过,因为李老师的
升等代表作之一 (2015发表的“Discoursing ‘Japan’ in Taiwanese Identity
Politics”论文),与其2004年完成之博士论文有八成以上的重叠。李明璁老师升等未获
通过,对本人提出各种不实指控。先前由于李老师在校内外进行申诉,本人不希望公开发
言影响审理,对于这些不实的指控隐忍至今。但是李老师一而再、再而三提出越来越多毫
无根据的指控,已经对本人专业诚信以及品格造成重大损害,忍无可忍,基于维护本人与
台大社会学系声誉,特发此声明以昭公信。
李老师对我的不实指控甚多,他在校内外多个委员会已提出类似的指控,经过许多程序的
检验,都没有获得委员会采信。他目前不但公开地提出这些经过多次检验、未获采信的指
控,并继续增加新的、无根据的臆测。这项声明的回应将针对他最重要的几项指控,每一
项回应都有客观资料佐证,并已经将资料呈给处理申诉审理单位查验。
李老师目前指称,一、我从一开始就充分知道他于2015年发表的“Discoursing ‘Japan
’ in Taiwanese Identity Politics"与他在2004年的博士论文之间的关系。二、在我
知道上述情事的前提下,还非要他将之列为代表作不可,显然有陷害之意图。三、在他升
等未获通过之后,妨碍他再度提升等。
以下针对李老师对本人的指控进行回应:
一、李老师在升等过程中提供的资讯造成误导:
“Discoursing ‘Japan’ in Taiwanese Identity Politics"作为代表作最大的问题是
与博士论文高度重叠。作为代表作的论文应该呈现申请人在博士毕业之后的研究成果,可
以是博士论文的延伸,但必须要有显著的创新。李老师在提升等资料之前以及之后,从未
告知本人或系教评会委员他的著作“Discoursing ‘Japan’”与博士论文之间系属高度
重叠。李老师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本人一开始就知道该篇论文与博士论文高度重叠,反而有
诸多证据证明,李老师在应该告知本人与系教评会他的著作与博士论文上述关系时,没有
依规定揭露该揭露的重要资讯,并以不正确的陈述误导本人与系教评会。
在准备升等资料的阶段,李老师曾经收到人事室的告知,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升等著作的
代表作必须是“非为学位论文之一部分。但未曾以该学位论文送审或属学位论文延续性研
究者,经送审人主动提出说明,并经专业审查认定代表作具相当程度创新者,不在此限。
”
升等人自行填写的资料中,有两项文件必须说明代表作与博士论文的关系。第一是教师资
格审查履历表,要求注明代表作是否为博士论文的全部或一部份;表中明确标明“所填资
料如有不符自负法律责任”。第二是推荐升等资料表的著作目录,该表在著作目录栏的说
明为A.经评审委员审查之学术期刊论文(由博士论文整理发表之著作,请予以注明)。李
老师自行填写签名的这两份资料,都没有注明该篇代表作与博士论文的关系。
李老师非但没有在上述文件揭露该篇论文与博士论文的关系,并在升等推荐表中将此篇论
文列为五年内研究重点产生的成果,并提供以下文字叙述此项研究成果“基于东亚社会学
的比较研究视野,我进一步讨论台湾在新世纪的本土复振、中国磁吸与“韩流”趋势中,
型塑跨文化主体认同的可能样貌。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刊登于《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
。使得我们以为这篇论文是基于近五年的研究成果,加上他在该篇论文的标题页致谢中写
上“感谢国科会专题计画奖助(97-2410-H-002-069-)”,让人以为这篇论文是基于近年
的研究资料。
因为李老师提供不完整、不充份、误导的资讯,因此本人与系教评会委员都不知道这篇论
文仅是合并两个博论章节、与博士论文高度重叠的出版品,而不是立基于新的研究。一直
到校外审查委员送回的审查意见明确指出之后,本人和系教评会委员,才知道这篇论文与
李老师的博士论文有八成以上的重叠。
本系教评会曾发表声明表示,李老师在“在准备升等的过程中,他也未以书面或任何方式
告知系主任或系教评会委员该篇论文与博士论文高度重叠之情事。”李老师曾公开表示,
这个说法是“不实的污蔑”,必要时他可以公开相关证据。若本系教评会的说法不确实,
李老师大可以公布他所填写的“教师资格审查履历表”与“推荐升等资料表的著作目录”
两项文件,以昭公信。
二、本人从未以任何权威命令李老师选择代表作
2016 年 2月中在本系升等审理会议前一周,李老师主动写信咨询我哪些论文适合当作代
表作,本人在李老师主动咨询我有关代表作选择时,和我给另一位同时申请升等的同仁一
样,提出相关建议时,为了避免以系主任的身份造成沟通压力,都会特别强调我提供的只
是建议,一切由升等申请人自行决定,自行负责。
在这次的信件来往中,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李老师寄来的推荐升等表著作目录,上面没有注
明任何一篇著作是整理博士论文的发表,并将Discoursing Japan in Taiwanese
Identity Politics写为五年内研究工作重点的出版。他有询问将《台湾社会学刊》于
2013年发表的〈从情绪劳动到表演劳动〉当作代表作是否恰当,我提醒他该篇论文是“研
究纪要”而非“研究论文”,与硕士生合著而没有提出合著证明(详列作者的分工)的情况
下,我的建议是做为代表作可能比较不适合。在不知道Discoursing Japan与他的博士论
文高度重叠的情况下,基于这篇论文是他最新出版(2015)的单一作者作品,并在被国内人
文期刊列为核心期刊(THCI core)发表的论文,我建议他可以考虑列为代表作。与其他作
品有与他人合著、或者出版年份较久的作品相较,建议他考虑将”Discoursing Japan”
列入代表作乃属符合一般性专业逻辑的建议。我在信上有陈述会做如此建议的理由,是因
为代表作占了60%的审查分数,应该尽量在这部分呈现最强的研究成果。
在这样往来沟通几封信中,他从来没有提到这篇论文与博士论文有高度重叠的状况,甚至
我在该信有询问是否该篇有不能当作代表作的理由时,他还是没有揭露此项资讯。最后李
老师决定将这篇论文放入代表作。
在此封email(2/16/2016)信中,我是以提供咨询的方式沟通,这一向是本人在学术工作二
十余年与老师、同行、学生沟通的风格。我在信件有强调,不论如何,还是以李老师“自
己的考量为重”,最后加上“以上建议仅提供参考”的字句。
三、社会系无权在升等案进入送审时替换代表作
李老师宣称,当外审指出与博士论文高度重叠后,他提出要求撤回该篇做为代表作改列参
考著作,被我拒绝。 由于升等审查由社会科学院主政送审,社会系并没有撤回该篇论文
作为代表作的权限。更何况升等案已正式进入评审程序,针对外审委员的质疑作资料修正
,可能有试图影响审查之虞,此时并无可能撤回代表作。
本系教评会在审理会议中,经过非常困难的讨论。最后基于以该篇论文不是唯一的一篇代
表作,决议通过此案的申请,让李老师有机会进入院教评会,得到更周延与充分的评断。
四、本人未妨碍李老师升等未获通过后再度提出升等:
李老师认为,2016年升等未通过后他仍有机会提出升等,依照台大的规定,并非事实。李
老师于2005到本校任教,直到2016年,总共有11年的升等时间。
期间历任系主任多次提醒李老师出版与升等的时程,社会系行政人员也清楚告知李老师,
依照台大社科院教师评鉴办法的规定,2016为他在台大申请升等副教授最后一次机会。
五、专业自主社群的诚信与责任原则
大学系所系属学术专业组织,教师为专业自主的学术工作者,须秉持学术标准与诚信原则
做出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在升等过程中所有的决定包括选择代表作、申请文件的填
写以及答辩,都是升等申请人须依照学术标准、法规做出决定,并在各种申请文件上据实
填写、签章负责。本人与系教评会信赖同仁会秉持诚信原则,自我揭露重要资讯。李老师
不反省自己的疏失与轻忽所造成的问题,却将自己所做的决定、应该负的责任,咎责他人
,实属遗憾!
李老师在台大社会系任职十一年,本系对于助理教授尽量减少工作负担,包括提供减少授
课时数与担任工作较轻的校内服务等。本人于系主任任内,就我所知、尽我所能提供同仁
行政咨询与协助。尤其李老师已届升等期限,过程许多波折,本人殚精竭虑、努力奔走提
供行政支援,系与院同仁均有目共睹,李老师当时还多次表达感谢。不料之后,李老师竟
对本人进行如此多匪夷所思的不实指控,令人痛心至极。李老师指称本人系统性、甚至有
意图地造成他不能升等,这些都与本人尽全力提供行政协助的事实背道而驰,令人心寒。
针对李老师对本人的不实指控,本人保留法律追诉权。
曾嬿芬 2018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