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
想必在大学生涯中
想必都经历了风风雨雨
而当中很大的共同经验应该是“团体报告”(姑且这样称之)
不管是elite还是蛇蛇
都一定多多少少会遇到需要团体报告的课程
依照不同的系所或许必修选修可能完全没有团体报告
但至少通识课也难免会碰到
偶尔遇到吸%组员
或者老是讨论就生病、不然就要打工、还有要回家的
种种困难合作的组员
当然我也认同绝对有良好合作的团体报告
但我想遇到这种困扰的机率应该是比遇到神组员的机率高上87倍
然而,遇到雷组员无妨
但是当多数组员都很雷
不想要摆烂或者经常担任Carry哥/姐的人
就得默默承受这份“团(ㄍㄜˋ)体(ㄖㄣˊ)报告”
我想这种经验也是所在多有
而想要解决分组的这摊死水
或许很多老师跟助教都是绞尽脑汁了
(《花火时代》21期就有关于雷组员的报导)
板上也不乏各种的求助文
在面临团体报告就是如临大敌的情况下
许多团体报告的课程
就设计了“组员互评”的机制
可以让默默Carry全组的人有机会“平反”
但我想多数的效果都不好
但当然可能有机会排除“完全没出现过的那种组员”一起Pass
然而
我这学期修了某系的一门必修课
很巧合的是这个系所几乎“每门课”都要团体报告
这、堂、也、不、例、外
不过,这堂的授课教授
主张这是一个“Team Based Learning”
所以很重视小组内的运作
然后非常民主的
每学期都会让各小组的同学提出“互评的标准”
并且进行全班的表决
然后得出本年度的“互评标准”
http://imgur.com/PPnXIu5
需要评比的项目有:
“出席”、“上课态度”、“参与讨论”、“小组分工”、“课前预习”
同时还有评语栏可供个人取用
不才如我,可以理解“参与讨论”、“小组分工”代表的意义
不过,我不太能够理解
为什么能够由同学来评“出席”、“上课态度”、“课前预习”?
不过,课程还很贴心设计了“期中互评”(不计分)
助教特别来信说明这是一个“匿名提醒”的功效
可能可以让雷组员因此变成雷雷好伙伴(?)
我觉得这个互评机制
让“团体成员”几乎跟整个课程绑在一起
而不只是一般的团体报告课程
往往仅在“团体分工”上进行评比
从结果上来看
就是把许多老师的责任转嫁到学生彼此间来处理
出席:老师看不到,除非点名、签到,不过现在有很多小眼睛帮老师“评分”
上课态度:老师感受得到,但是上课态度可以被分数来评价?
课前预习:老师考卷上可能可以看到,但由组员来督促你有没有好好看完指定阅读的范围
伟哉教授,这岂不是一个全台大学都应该来仿傚课程经营方式
不用怕没人来听课
也不用怕同学上课态度不佳
更不用担心雷组员会出没在各组之间
更更完全不用透过考试、报告内容来看同学有没有课前预习
没有雷组员,只有懒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