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那些年的校园监控】台大1970s

楼主: zkow (逍遥山水忆秋年)   2016-08-10 23:54:28
【那些年的校园监控】台大1970s:言论审查中的开明专制,教官成救命恩人-陈玲玉专
访
胡醴云 张方慈 / 台北报导
陈玲玉,国际通商法律事务所主持律师。她的客户遍及政商,同时为国泰等金控公司法律
顾问,更曾接手著名的台积电梁孟松泄密三星案,及高铁、机场捷运等重大BOT案件。
律师生涯事业有成的陈玲玉,在大学时期是敢言、敢冲的积极运动份子,与丈夫、国票证
券董事长洪三雄,堪称70年代台大学运先锋。回首学运,最令他们夫妻俩感叹的事,则是
与当时总教官张德溥峰回路转的师生情缘。
1970年代:连歌词都会查禁的思想审查时代
“那时候欧阳菲菲有一首歌叫‘热情的沙漠’,不是有唱一个‘啊!’??那首歌在
当时也是不能唱的,因为那个‘啊’是不行的,大概太sexy吧?”
陈玲玉回忆就读台大法律系的时光,直言那是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凌驾宪法、无思想及
言论自由的时代。举凡刊物、文章都会经过政府审查,若内容涉及批判政府,警备总部就
会将刊物中的相关内容挖掉,“真的每一本都会挖!那就是我们那时候讲的‘洞洞书’”
,陈玲玉更举欧阳菲菲的例子笑说,审查的范畴并不止于政治言论,就连歌词中透露委靡
之意,也会被查禁。
在台大校园中,言论的管制则是交由学务处刊物审查小组及教官双管齐下,所有刊物都需
审查小组审核通过才能发行,所有的座谈会、辩论会等公开活动,则需由总教官兼任的训
导长核准。台大法律系当时发行刊物《台大法言》,就是常与审查小组交手的组织之一,
时任社长洪三雄与总编辑就曾合著文章〈台湾的命运〉,却被迫要将名称改为〈我们的命
运〉才准刊登。
戒严时期的自保之道
我座谈会的开场这样说:“今天台大的言论,不是没有自由,否则的话,今天的座谈
会就开不了了,但是台大的言论自由一定是不完善的,否则今天的座谈会就没有召开的必
要。”
不甘言论自由备受箝制,在与洪三雄共同策划下,陈玲玉于1971年竞选成为法学院学生代
表会主席,并于10月15日、11月25日、12月27日依次举办了“言论自由在台大”、“民主
生活在台大”、“中央民意代表是否应全面改选辩论会”,乍看之下,这些议题都是冲撞
政府最敏感的政治神经,因此不论是座谈会名称与开场,都充满陈玲玉与校方管制策略性
折冲的痕迹。
“‘在台大’三个字,就是戒严时期我给自己的护身符。”陈玲玉说,起初她设定的座谈
会名称为“言论自由”,强调人生而自由平等,但因为议题太过强烈,来来回回共跑了十
多趟,总教官兼训导长张德溥说什么都不同意,直说“言论自由不是你们学生要谈的、你
们这是很老套的事情!”
直到陈玲玉想出要在名称中加上“在台大”三个字,“这样我就比较像是针对在台大里面
,不是要批评政府”,张德溥才同意举办。但官拜少将的张德溥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加码
提出座谈会需增加两个与谈人:一是自己,并且要是整个座谈会的压轴;二是当时立场相
对保守的工学院院长金祖年。陈玲玉一口答应,“我当然是先求有再求好啊!”
钻审查漏洞 发快报突袭校园
好不容易能举办,陈玲玉一鼓作气,干脆要求举办在法学院图书馆,共可容纳400多人,
“但我拿到的时候我又开始担心,万一没有人来不是很糗吗?”因此在演讲前的周末,她
与洪三雄等四人就窝在陈玲玉的厨房餐桌振笔疾书,因当时“新闻”可以不经审查,因此
他们决定“钻漏洞”、发快报,快报的第一面就印上了大大的标题──“我们要说话的权
利”。
10月15日是星期三,星期一一早,十点钟的下课钟一敲响,十几个男生自法代会主席办公
室一哄而散,在十分钟内,一万多份的快报、六个学院、教授办公室,每个位子通通摆满
,当张德溥本人拿到快报时,也只能气得干瞪眼,事后不但向陈玲玉家长告状,更对着陈
玲玉等人大骂,直呼“随时可以把你们抓起来!”
此事件让洪三雄与陈玲玉各吞了两申诫、一申诫,台大法言也因此停刊,但惩处并未让他
们退缩,仍旧陆续举办其他活动,其中“中央民意代表应否全面改选辩论会”更是在校总
区举办,可容纳两三千人的场地被挤得水泄不通。
又敬又恨的教官 原来是救命恩人?
除了校内运动,在求学期间他们也积极参与保钓等党外运动,以及党外杂志编纂,在毕业
时又再补记洪三雄一大过、陈玲玉一小过。
记过的纪录让洪三雄在军中丧失担任军训教官的可能,也让他在后续求职遭遇困难,但对
陈玲玉夫妻俩影响甚钜还有“限制出境”。陈玲玉感叹,当时要竞选立法委员的党外人士
郭雨新,因知道洪三雄家境清寒,曾对洪三雄说“你好好念书,以后你如果要出国念书,
我会资助你。”不料他们免去了经济之忧,反被政府限制出境。
“其实对他(张德溥)的感觉就是又敬又爱又恨。”陈玲玉表示,他们一方面敬爱张德溥
的开明,同意让他们举办座谈会,但也很恨他让她们人生发展受到限制。直到1989年,陈
玲玉举家至旧金山湾区,从侨界中听到张德溥所言:“我在台大最喜欢两个学生,一个叫
洪三雄,一个叫陈玲玉。”才辗转发现张德溥其实是洪三雄的“救命恩人”。
原来1971年10月13日发行快报时,刚好有海外华侨因国庆回国,并来参观台大校园,五六
台游览车就停在椰林大道,洪三雄突发奇想,将快报扔进游览车。当晚,侨委会在侨光堂
宴请侨胞时,就有侨胞拿着台大法言的快报问:“为什么台大学生没有言论自由?”
“台大学生没有言论自由”可能经由侨胞传至国际,让政府大为跳脚,警备总部在隔日就
拿着拘票,以“匪谍嫌疑”要台大交出洪三雄,张德溥也不怕被栽上“包庇匪谍”的罪名
,以一句“台大学生归我管”让警备总部空手而回。
张德溥事后对陈玲玉说:“我知道那时候把洪三雄交出去他一定就回不来了。”而为了对
外界有所交代,仍旧将洪三雄、陈玲玉记过处分。
张德溥在他的自传中写道,蒋经国曾言:“我各个大学其实都可以控制、就是台大思想太
自由了。”因此找来相对自由派的张德溥来担任总教官,并承诺等张德溥回到军队时能升
为中将,而张德溥答应蒋经国的先决条件,就是“台大学生要归他管”。
然而在洪三雄毕业不久,张德溥也跟着下台。当时外界批评张德溥为“自由派的温床”、
“提着汽油桶来救火”,张德溥也因保护学生的作为,断送升官的前程。
此后陈玲玉夫妻与张德溥一直保持联系,张德溥过世前甚至指定洪三雄为他写“500字”
的墓志铭,“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做什么都干净俐落。”
让更适任的人取代教官
夫妻俩走过与教官峰回路转的师生情缘,陈玲玉看待教官退出校园议题,直言“像我们这
样的例子毕竟还是很特殊。”她认为,教官过去扮演的军训教育、生活管理、活动管理等
功能,一则是学校不一定需要,二则是应该可以由更适合的人来担任,因此主张教官应退
出校园。
但她也补充,教官制度的存在是过去政治人物的决策,“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是受害者”,
因此在让教官渐渐退出校园的过渡时期,也应审慎考虑现职教官的出路跟相关配套,更呼
吁政府如果有要让教官退出的政策,就应该清楚阐述愿景,并且不要再继续培育教官,“
政府本来就要引导老百姓未来的方向,政府要有愿景,老百姓就不会走错啊。”
http://goo.gl/ZtMIAW
作者: Firstshadow (IamCatづミ'_'ミづ)   2016-08-11 00:42:00
(づ′・ω・)づ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