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大楼都审] 民主的希望在学生身上 ◎苑举正

楼主: madrichard (梦幻部落)   2015-05-12 00:45:33
自由共和国》苑举正/民主的希望在学生身上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79293
2015-05-11 06:00
苑举正 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经过九年民主讨论的台大人文馆兴建案,四月三十日终于进入北市府的都市设计审议
委员会。对支持兴建的师生来说,这是个新起点,更具意义的是,它可说是学生运动
史的里程碑。
为什么?答案就在于,都审会的结果没有给我们立即的成功,事前预测的“继续研议
”,不意外地就是结果。对这个结果,我们既期待又失望,既兴奋又惶恐,既生气又
无奈。但是,情绪交杂的同时,却让我们共同见证三件很有意义的事:校长的全程参
与、学生的自发以及利他主义的精神。
第一、杨泮池校长不但到了,还在讲完三分钟的话后,静静坐在会议室听完所有发言
。他的出席,代表全校立场一致,也表示台湾确实没有特权。当某委员以“台大家务
事”的方式,企图终止民众的登记发言时,校长仗义执言,认为若是家务事,则没有
大费周章都审的意义,没让基本的逻辑,淹没在所谓的“专业术语”中。谁都知道,
台湾永远不缺理念与难看的一面。
第二、学生的声援非常踊跃,超过两百五十位,而且准时。我八点五十分到,会场已
经人气沸扬。我感觉得出来,学生发自内心地注意到,应该为这件事站出来。其中,
有一些学生表示,自己原先反对兴建,但现在赞成,原因就是他们对民主机制有信心
。民主不怕犯错,只怕嘴硬。我很感动,因为我也是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这一课。
第三、在我的记忆中,不记得有哪一个学生运动是主动支持体制内的决议,这极有可
能是目前唯一的案例。向来学生运动都少不了三个要素:激情、抗议与领袖。激情来
自年轻人的热情,抗议来自没有权力的无奈,领袖产生自学生中最激动的成员。昨天
我只看到前两项,没有领袖。
回学校后,我静静地想:为什么会出现赞成体制决议的学生运动?为什么代表体制的
一方会出现缺乏权力的无奈感?为什么这次没有标志型的领袖?答案很明显,就是台
湾的民主已经走向假的菁英主义,让体制的权力滑入不断引进国外理念与新颖术语的
专家手中。这些人在高调地说完一些连我都听不懂的哲学术语时,却毫不在意有没有
人知道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
我必须说,这问题来自学术界长期缺乏主体性。美感被进口商长期代理,用“类哲学
术语”做包装,然后宣称这就是专业。我在旁听席中,不禁感到这真的很像原住民第
一次看到欧洲人。我一直在想,这些人的专业从哪来的?
突然,一位建城所退休的老先生让我明白了这一切。当他在众人面前说,“台大地很
多,农场就可以拿来盖大楼”时,我突然想起我的童年,尤其是我成长的台北市克难
街。那时候难民涌入台湾,在生死流亡中,没有选择的自由,有地就盖房子。台湾从
民国三十八年到现在,历经两次经济奇蹟之后,还有这种人可以打着建城所的招牌,
劝大家“废农立楼”。我真怀疑,如果这种观点今天可以说出来,我们还来台大读什
么书?这就是我小时候的难民心态!
因此,纵使主席频频强调本案是两造之间没有共识,但哪来的两造呢?比例不是九比
一,赞成者占绝对多数吗?或许“两造”算的是发言人的平均年龄吧,确实这是“数
字接近”的。最后在市府广场的抗议声中,我声嘶力竭地赞扬学生,因为他们展现了
真正的大爱。他们就学期间,很可能看不到人文馆落成的一日,但是没关系,因为他
们确实是为了学妹、学弟而站出来。
所以我乐观得不得了,因为时间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我们看的是未来;是莘莘学子
的受教权,是台大在知识份子的领导下,追求卓越的信心;是中华民国在台湾落实民
主的茁壮!
我们会成功的,而且学生的热情会转换为感激,谢谢反对者在我们面前所提示的重点
:的确要好好读书,否则老了还让年轻人就近打脸,真伤!
台湾加油!
作者: halthea (一针)   2015-05-12 00:59:00
推!!!!!!!!!!!!
作者: philophiloQQ (ㄍㄋㄋㄌㄅㄐ)   2015-05-12 01:38:00
哲学系就这种水准?
作者: benhuh2004 (大爷)   2015-05-12 01:49:00
楼上先想办法毕业再说
作者: MaxScherzer (公馆碧玲)   2015-05-12 13:45:00
二楼加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