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写的文章到底有没有人在看?
http://www.storm.mg/lifestyle/47596
风传媒
论文满天飞,被社会读取的有几则?
窝在大学建物里的老师们,长年勉力做研究写出论文,只求刊登在学术期刊,但是,
是否关心过写的文章到底有没有人在看?真的为社会带来改变动能了吗?
两位学者向新加坡《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投书提醒,据统计,一篇学术
期刊上的文章平均只有10人看过,但是,“大学老师”应赋予自我期待、想办法让自己
发言的影响范围扩散,而不仅自满于登上学术期刊便罢手,特别攸关国家方向的公共
政策形成,有高度思考力的大学教师更不应该缺席。
大学教师鲜少关注国家政策提出建议,只窝在象牙塔产出曲高和寡文章并非益事。
关心公共政策文章越来越少只剩0.3%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访问教授毕斯瓦(Asit K. Biswas)、前麦肯锡
高级研究员朱利安(Julian Kirchherr)指出,也许因为价值不等,有的老师不是
很想在大众媒体发表意见,只倾向往学术期刊投稿,这让学界减少产出讨论国家
政策的文章似乎已成流行。
据1906年创刊的美国政治与国际关系权威期刊《美国政治科学论丛》(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统计,1930年代到1940年代该期刊对“公共政策”提出
建言的文章比例还有20%,但最近已下滑到0.3%。
别让论文成为绝缘体
毕斯瓦(Asit K. Biswas)是水资源政策研究权威,专论曾被翻译成37种语言,他曾
在加拿大、英国、瑞典、新加坡等国任教,有横跨欧、美、亚各地执教经验的他观察
到,部份学者其实很希望自己的学科知识能影响决策者,只是“学界与社会脱钩”是
长久现象,就像《Nature》、《Science》等期刊在学界地位崇高,但类似期刊充斥
艰涩学术用语与文章长度,却成为阻碍社会的绝缘体。
过去,有关现象在台湾其实曾讨论,有大学教师投书,学界为应付频繁评鉴、一昧为
冲数量而产出论文,致使大学教师沦为论文生产工具,无暇顾及关怀社会发展。不过
台湾学者将此台湾学术谬像归咎该该补正《大学法》第五条,让大学评鉴与政府补助
脱钩。
文章有人在看吗
目前,新加坡已开始鼓励学者多发表政策讨论文章在大众媒体,并放弃艰涩的学术
用语堆叠,方便社会大众参与对该政策文章讨论,“有没有人讨论你的文章”应该
成为关注焦点。
新加坡国立大学更开始鼓励老师把专栏文章列在个人履历上,当然,发表在专业期刊的
表现目前还是表现考量,或许改革龟步,但这至少是个确实开始启动的微小开端。